(
2022
年
7
月
15
日)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看到二季度因为遭受疫情冲击严重,经济增速出现了下滑,请问您对此怎么看?下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恢复?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二季度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二季度我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正增长。在
4
月份受疫情冲击、主要指标同比下滑的条件下,各方面加大稳增长力度,积极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保证了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0.4%
。工业和投资持续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7%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4.2%
。
第二,从月度来看,
5
月份以来经济逐步回升。
4
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指标下滑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
5
月份经济止住
4
月份下滑势头,
6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从生产看,
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9%
,比上月加快
3.2
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也由上月下降
5.1%
转为增长
1.3%
。从需求看,
6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月下降
6.7%
转为增长
3.1%
;出口增长
22%
,比上月加快了
6.7
个百分点。从地区看,
6
月份,
31
个省区市中,
21
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占
67.7%
;
30
个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回升,占
96.8%
。
第三,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回落。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8%
。从月度看,
4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1%
,
5
、
6
月份连续下降,
5
月份下降到
5.9%
,
6
月份降至
5.5%
。从
6
月份来看,
25-59
岁就业主体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4.5%
,比上月下降
0.6
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3%
,下降
0.9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3%
,从月度看,
4
、
5
月份
CPI
同比均上涨
2.1%
,
6
月份上涨
2.5%
,涨幅比上月略有扩大。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8%
以上的水平。
6
月份美国、欧元区
CPI
同比分别上涨
9.1%
和
8.6%
。
第四,外贸较好外储稳定。进出口较快增长,二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8.1%
,保持较快增长。从月度看,
4
、
5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0.1%
和
9.6%
;
6
月份增速加快至
14.3%
。外储总体平稳,二季度,外汇储备余额持续稳定在
3
万亿美元以上。
第五,产业升级态势持续。新产业较快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
,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5.0
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二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
28.8%
。同比提高
0.3
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二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7.6%
和
5.9%
,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
总的来看,二季度我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主要指标止住下滑态势,实现企稳回升。下阶段,尽管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多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变化,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如何评价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走势?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国内疫情出现多发散发的情况,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1-2
月份经济恢复整体好于预期,
3
、
4
月份受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是
5
月份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实施,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
4
月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此,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2.5%
,其中二季度增长
0.4%
,这是在
4
、
5
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非常不容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二是价格形势总体稳定。受地缘政治冲突、世界主要经济体流动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7%
,低于全年
3%
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上涨
1%
,保持基本稳定。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8%
以上的涨幅水平,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
三是就业民生得到保障。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654
万人,
5
月份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下降,
6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
5.5%
。其中,
25-59
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
4.5%
,和
1
月份基本持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3%
,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是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
5.6%
,快于全部收入
0.9
个百分点。
四是外贸进出口韧性显现。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制造业
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
4
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9.4%
,其中出口增长
13.2%
。
6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4.3%
,比上月加快
4.7
个百分点。
五是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升级发展态势没有改变。新动能较快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0.2%
,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
5.6%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5.9%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8.8%
,比上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
2.55
,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0.06
。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上半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
1.3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
111.2%
和
31.8%
。
总的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还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路透社记者:
想问一下,上半年经济增长
2.5%
,距今年全年
5.5%
左右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下半年您觉得复苏的态势会是怎么样?是不是会出台一些新的稳增长的措施,尤其在提振消费和民间投资方面加大一些力度?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上半年,由于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以及国内疫情冲击,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经济保持正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下阶段来看,目前全球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改善。
第一,大国经济有韧性。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上半年经济总量达到
56
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
20
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
30
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
27
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
21
万亿元。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第二,需求恢复有潜力。从投资来看,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7.1%
,比
1-5
月份加快
0.4
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
22.9%
,保持较快增长。从消费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从外贸看,我国外贸进出口具有较强韧性,当前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较快恢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
5
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9.5%
,比
4
月份加快
9.4
个百分点;
6
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4.3%
,比
5
月份加快
4.8
个百分点。
第三,生产回升有支撑。从工业看,
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0.7%
,
6
月份增速加快至
3.9%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二季度疫情较重地区生产加快恢复,有助于支撑工业稳定增长。
6
月份,制造业
PMI
重回临界点以上,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
55.2%
,表明制造业企业信心不断增强。从服务业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
6
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1.3%
,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服务业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企业信心恢复,服务业有望进一步改善。
6
月份,服务业
PMI
已经升至
54.3%
,重返扩张区间,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
61.0%
,连续两个月回升。从交通物流看,物流运输逐步畅通,有助于支撑生产进一步恢复。
6
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
52.1%
,比上月上升
2.8
个百分点。
第四,创新发展增动力。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在疫情条件下,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产业新动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
,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5
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7.6%
,高于
GDP
增速
7.2
个百分点。
第五,宏观政策有保障。二季度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六方面
33
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有效落实,
6
月份国务院进一步强化部署,要求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从经济运行近期情况看,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快,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显著回升,物流人流更加畅通,企业预期信心逐步改善,稳增长政策正在显效发力。下阶段,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
总的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当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三重压力犹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复苏还要付出不懈努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上半年部分地区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目前恢复情况如何?另外,请问从整体来看,我国地区经济的运行状况如何?您如何来评价?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今年上半年以来疫情对部分地区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应该看到,疫情的冲击影响都是短期的、外在的,不会改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大的趋势。从上半年特别是从二季度情况来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显效,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加快恢复。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
第一,从二季度来看,多数地区的经济基本稳定,从增长来看,二季度,全国
31
个省(区、市)中,有
26
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占
83.9%
。从就业来看,二季度
19
个省(区、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3
个百分点。从价格来看,大部分地区物价涨势温和,二季度
30
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低于
3%
。
第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势较好。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2.3%
和
2%
,增速均快于全国。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长是快于东部,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
7.3%
,快于东部地区
5.1
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
10.7%
和
8%
,分别快于东部地区
6.2
和
3.5
个百分点。
第三,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较大。疫情冲击下,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受到了一定影响,部分地区经济出现下滑,失业率水平短期升高。二季度,上海、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13.7%
和
4.5%
,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12.5%
和
7.6%
,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第四,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地区经济加快恢复。尽管二季度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但是从月度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
6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6
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9%
和
6.3%
,上月分别为下降
30.9%
和
4.9%
。从消费看,吉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6
月份增长
5.5%
,上个月为下降
1.5%
。从就业来看,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下降
9.7
和
0.8
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总的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经济总体稳定,中西部增长快于东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但在各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加快恢复。当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下阶段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谢谢。
彭博社记者:
我们看到今天报告当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
月份实现了
3.9%
的增长,根据我个人的估算,其实很多产品的指标都出现了下滑。我想知道,这个
3.9%
的指标到底是怎么实现和达成的?谢谢。
付凌晖: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
4
月份工业生产有所下降,
5
月份由降转升,
6
月份增速明显加快。从工业产品产量和增加值的情况来看,我们看到
6
月份汽车行业的生产明显回升。前期受疫情冲击影响,长三角地区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从近期来看,随着上海等地区的经济在逐步恢复,汽车行业的生产增长加速,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增加值情况来看,都比上个月明显加快,对于整个
6
月份工业生产的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您刚才谈到部分产品有下滑的情况,但多数产品产量还是保持增长。所以从总体来看,
6
月份工业生产回升;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是装备制造业回升比较明显,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回升,对于整个工业增长的带动是比较突出的。其他行业逐步恢复,对整个工业增长也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今年
16-24
岁青年人调查失业率创下新高,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当前青年人就业的情况?发言人对下阶段就业形势有何预判?今年全年能否完成
1100
万人以上就业目标?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很关心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总的来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各项稳就业政策逐步落实,城镇调查失业率升高的情况得到了扭转。我们看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4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
6.1%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从
5
月份开始,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
5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9%
,比上月下降
0.2
个百分点,
6
月份进一步降至
5.5%
。从二季度情况看,就业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就业主体人群就业总体稳定。
25-59
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
4
月份虽有所升高,但是升幅明显低于总体失业率水平。
6
月份,
25-59
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
4.5%
,比上月回落
0.6
个百分点,接近
2021
年平均水平。
二是农民工群体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群体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行业,以个体户和灵活就业的居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受疫情冲击影响,
4
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员失业率升至
6.6%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助企稳岗措施发力,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明显改善。
5
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员失业率降至
6.2%
,
6
月份降至
5.3%
,低于整体失业率水平。
三是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同时受疫情影响,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年轻人求职渠道在疫情条件下也受到了阻碍。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又创历史新高,加剧了青年人就业压力。
6
月份,
16-24
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
19.3%
,处于今年以来较高水平。
总的看,随着经济恢复,稳就业政策显效,二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但是青年人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仍较突出,必须持续抓好稳就业工作,特别是重点群体就业,要进一步落实稳就业政策,落实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形势持续向好。谢谢。
金融时报记者:
您刚才提到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出现好转,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
6
月份水泥产量依然呈现
12.9%
的下降,沥青的开工率也呈现相对历史低位,请问怎么理解这样一种反差?对于未来的基建投资有怎样的预计?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大家对投资及相关产品的关注是比较高的。近年以来,我国投资从三大领域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速是最快的,上半年增速超过
10%
。制造业当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超过
20%
。从结构来看,中国的经济产业发展在逐步升级,对于产业升级相关产品的带动是比较明显的。相反,一些传统行业的投资增长逐步趋缓,对相关传统产品生产拉动有限。随着未来中国产业升级发展高质量持续推进和创新持续发展,对装备制造业、高技术相关产品的带动是在增强的。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尽管今年以来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是产业发展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就业、物价形势总体稳定,从这些情况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谢谢。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
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概是多少?您如何看待下半年的经济恢复对实现全年
5.5%GDP
增长目标的可能性?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多机构和学者都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看,多数结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概在
5.5%-6.5%
之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水平也会逐步降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
5.5%-6.5%
的潜在增长率仍然处于中高水平,特别是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条件下,能保持中高水平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人均
GDP
已经突破了
1
万美元,但是和发达国家
4
万美元以上的人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叠加世纪疫情,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我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要付出艰苦努力。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增长,非常不容易。
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挑战。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的特点明显,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从下半年情况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下阶段,要抓住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夯实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界面新闻记者:
6
月份
CPI
同比涨幅创下近两年新高,随着猪周期上行的开启,请问发言人下半年的通胀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加大?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持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随着国际通胀压力整体上升,国内对于价格稳定的担忧也在上升。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
CPI
同比涨幅持续扩大,但总体保持温和上涨。上半年
CPI
同比上涨
1.7%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
0.4%
,非食品价格上涨
2.2%
。从二季度来看,
CPI
涨幅总体平稳,同比上涨
2.3%
。从月度看,
4
、
5
月份均同比上涨
2.1%
,
6
月份上涨
2.5%
,从二季度来看,
CPI
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二季度食品价格上涨
2.3%
,一季度为下降
3.1%
。主要是受鲜果、鲜菜、鸡蛋、粮食价格涨幅扩大和猪肉价格降幅收窄影响。其中,二季度猪肉价格下降
21.3%
,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20.5
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二季度,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4.1%
,涨幅比一季度扩大
1.1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部分能源价格上涨较多,二季度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30%
和
32.8%
。
三是服务价格涨幅回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需求偏弱,拉低了服务价格的涨幅。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
0.8%
,涨幅比一季度回落
0.5
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旅游等价格涨幅均有所回落。
从
6
月份来看,
CPI
同比上涨
2.5%
,涨幅扩大主要是由于上年基数走低影响。
6
月份
2.5%
的同比涨幅当中,翘尾因素影响约
1.2
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
0.4
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
1.3
个百分点,和上月持平。从结构来看,食品同比上涨
2.9%
,涨幅比上月扩大
0.6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降幅收窄的影响。能源价格上涨
17.4%
,扩大
2.7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汽柴油价格上涨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上涨
1%
,涨幅比上月扩大
0.1
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求总体稳定。
从国际范围看,我国
CPI
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同时,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加大了国内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此外,加强粮食生产,今年的夏粮实现了丰收,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了
1%
,有利于
CPI
总体稳定。物价形势的稳定,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也有利于民生改善。
关于大家关心的猪肉价格上行会不会影响
CPI
整体涨幅,总的来看影响有限。目前,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前期压栏大猪会陆续出栏,有利于增加猪肉供给。加之相关部门加强市场调控,稳定供求关系,将促进价格平稳运行。
下阶段,进入汛期后,部分地区鲜活商品的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总体是充裕的,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您刚才提到了
5
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
6
月份继续加速。当前国内多地疫情散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复工复产情况?对下半年及全年的工业经济恢复情况作什么预判?谢谢。
付凌晖:
上半年受国际国内超预期因素影响,工业生产月度同比增速
4
月份出现下降,但是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措施发力,
5
月份以来工业生产连续回升。从上半年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
,从二季度看,工业生产止住了下滑势头,实现由降转升。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7%
;其中
4
月份下降
2.9%
,
5
月份增长
0.7%
,
6
月份进一步加快至
3.9%
,企稳回升态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
一是采矿业保持较快增长。能源保供稳价持续推进,相关行业持续较快增长,带动采矿业增加值增长。二季度,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4%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均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势不减。尽管受到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但工业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
,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表现出较强韧性。
三是工业出口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足,国际竞争力较强,工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8.2%
,其中
6
月份增长
15.1%
,比上月加快
4
个百分点。
四是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总体稳定。二季度,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总体稳定,支撑了工业生产。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5.9%
和
6%
,均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
6
月份看,随着稳增长一系列措施显效,工业生产回升明显。一是多数行业和地区回升。
6
月份,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27
个行业增速比上月回升,占
65.9%
;
31
个省(区、市)中,
21
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升,占
67.7%
。二是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随着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打通,汽车行业生产大幅回升,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
6
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2%
,比上月加快
8.1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
16.2%
,上月为下降
7%
。三是前期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工业生产明显恢复。
6
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13.9%
和
6.3%
,上月分别为下降
30.9%
和
4.9%
。
这些情况表明,工业生产稳步恢复,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逐步消退,生产运转加快改善,对经济支撑作用增强,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有利于工业发展质量提升。但也要看到,目前工业产销衔接不畅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行业企业困难较多,稳定工业经济仍需持续努力。下阶段,要落实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强化物流保通保畅,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工业生产平稳运行。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4
月份,我国社零总额同比增速达到今年上半年以来的低点,此后,
5
月、
6
月出现反弹趋势,这是否意味着今年消费
V
字型的拐点已经过去?消费的迅速反弹是否与多地启动消费券短期刺激有关?国家统计局如何预判下半年的消费趋势?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对消费问题比较关注。今年以来,多方面因素导致消费增长受到一定影响。上半年,受疫情多发散发冲击影响,市场销售出现下滑,特别是服务消费回落比较明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0.7%
。但
5
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费政策显效,市场销售稳步回升。
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6.7%
,降幅比上月收窄
4.4
个百分点;
6
月份增速转正,同比增长
3.1%
。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市场销售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基本生活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9.9%
和
8.2%
,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二是网上零售稳定增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5.6%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
25.9%
。三是服务消费下降。受疫情冲击影响,服务消费下降明显。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7.7%
,居民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也有所减少。
从
6
月份情况看,国内市场销售出现了积极变化。
一是多数商品零售增速回升。
6
月份
18
类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近九成商品类值增速比上月回升,其中穿类和用类商品类值增速回升明显,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了
8.1%
和
6.6%
。二是大宗商品消费带动明显。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政策出台落地,促进了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改善。
6
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3.9%
和
3.2%
,比上月明显回升,拉动当月社零增速超过
1.5
个百分点。三是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改善。随着居民外出消费逐步增多,带动服务消费好转,
6
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4%
,降幅比上月收窄
17.1
个百分点。端午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恢复程度明显好于“五一”假期。四是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消费出现较快回升。
6
月份,上海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
2.1%
,但降幅比上月收窄
42
个百分点;吉林增长
5.5%
,上月为下降
1.5%
。
总的看,
5
月份以来国内消费经受住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但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改变,加之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稳就业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我国消费有望保持持续恢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