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今年2月,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垣信卫星”)完成6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创下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最大金额的融资之一。

垣信卫星A轮融资不仅在融资规模上创下纪录,也反映了投资机构对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商业航天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经历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且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商业航天有望在未来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增长点。新兴的商业航天应用,如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可能会逐渐成为现实。

商业航天赛道高额融资也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科技创新和资本支持角度,仅去年四季度以来,就有天兵科技、星河动力、东方空间等商业航天企业披露大额融资。一位国资背景投资人告诉记者,我国在航天相关的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仍是一个蓝海市场,处于把蛋糕做大的阶段。

民营商业航天十年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起步可追溯到十年前。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次年,发改委公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

随后,长光卫星、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深蓝航天、星河动力、银河航天、时空道宇等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成立并得到创投机构支持。

商业航天赛道的创业和融资热度还在持续。泰伯智库的报告显示,2023年商业航天领域新增企业数量为113272家,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28.95%;2023年商业航天赛道的融资金额为103亿元,融资数量为66笔,吸金最多的三大细分赛道为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和卫星导航。

投资机构持续看好商业航天赛道的原因可归纳为几点:一是商业航天产业的万亿市场规模,二是商业卫星等细分赛道进入规模化生产爆发期,三是未来出行、智慧海洋、智慧物流、数字城市、航空通信、交通运输、应急通信等众多场景的商业化前景。

泰伯智库团队认为,随着空天地网络一体化的加速构建,一批初创火箭公司将加速商业发射或试射计划,卫星及火箭头部创企代表有望实现IPO上市。

竞速产业高地建设

商业航天产业正在全国各省市四处开花,北京、贵州、上海、重庆等地均加快商业航天基地建设或出台了卫星产业促进政策。

从区域分布看,北京依然是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名副其实的最大规模聚集地,“南箭北星”战略布局日益成形,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蓄势待发。

2024年1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明确提出,到2028年,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建成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和若干特色产业园,不断壮大北京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

相对于北京着重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上海的重点在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并推进商业航天发展。

202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将新引进和培育10家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培育5家具备科创板上市条件的硬核企业,扶持一批民营“专精特新”优势企业,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还有海南,这里有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点园区之一的文昌国际航天城,承担着“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重要战略使命。

2021年,海南在《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文昌国际航天城将瞄准国际标准,以航天科技为主导,重点发展航天发射及配套服务、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航天大数据开发应用、国际航天交流合作以及其他“航天+”领域。

记者了解到,海南省政府为文昌国际航天城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奖励航天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办公场所免租金、优化产业用地基准地价等。2023年11月,百亿航天产业基金和26个重点产业宣告落地文昌国际航天城。

政府产业基金加速进场

3月29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区”)发布郑州航空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关于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告。

据公告信息,产业类子基金原则上围绕航空航天卫星、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及其细分赛道设立各类产业类投资基金。

郑州航空港区的目标之一,是建设百亿级航空航天卫星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多个地区和机构设立了专门的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或引导基金,以促进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其中,《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完善从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到扶持政策全方位保障的产业生态。构建多结构产业基金,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

如果将商业航天放在航空航天一个子集的角度看,多地政府过去数年在该领域已有诸多实践。

2019年10月,国内首支省级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湖南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正式揭牌。根据株洲市国资委披露的信息,该基金由株洲国投集团联合中国航发集团、湖南省高新创投集团、株洲动力谷产投集团等机构在株洲共同发起成立,首期规模为30亿元,主要投资航空、商业航天、军工、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2020年底,上海航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工商注册和基金业协会备案,基金出资人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浦东科创母基金、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基金募集规模100亿元。

有受访者表示,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商业航天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人才支持。许多商业航天公司利用现有的航空航天技术,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

具体来说,商业航天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一部分,涵盖了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卫星应用(如通信、导航、遥感)等商业化服务,以及新兴的应用场景,如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等。

一位航空领域的投资人举例分析说,全球卫星星座快速组网的趋势下,卫星批量化、智能化制造能力成为各国布局卫星星座和实现规模商业应用的必要前提。

随着卫星智能化需求提高和规模化部署提速,包括卫星制造在内的中国航天产业商业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加快。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登录 后可以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