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01 | 吉林省获批出海口
沉睡的东北黑土地上,终于传来了一个大利好,海关总署给吉林省批复了一个出海口。
这个利好的意义,不仅是增加了东北地区的出海口,更重要的点在于,或许能潜移默化地改变思维。
5月6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公告》。
这份《公告》主要只有一条内容:
同意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增加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2个港口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
这是什么意思?
首先得解释一下什么叫“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它是指国内贸易货物由我国关境内一口岸启运,通过境外运至我国关境内另一口岸的业务,目前主要以东北地区为主。
简单理解,就是将我们国内的货物,通过港口运输到境外,通过海路运输到其他港口,然后再进入国内市场。
解释清楚了这一点,再看上面的文件就清楚了。
海关总署的意思是,将俄罗斯的海参崴港(俄方称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吉林省的出海口,吉林省想要运输到国内其他省市的货物,可以走海参崴港,然后通过海路运输到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再度进入国内市场。
02 | 东北迎来大利好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有两个问题。
为何要绕这么一大圈?为何不直接通过陆路运输直接南下?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吉林省本来是靠海的,本来无需借道俄罗斯,因为海参崴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海参崴,有史料记载以来一直为满-通古斯民族活动区域,唐朝时属于粟末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的率宾府辖地。辽朝时属上京道率宾府所管;金朝时属上京路辖下恤品路所管;元朝时称永明城;明朝时属木阳河卫;清朝时该地为吉林宁古塔副都统管辖之下。
清康熙时期,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订明海参崴属清朝,但是后来清朝国力不振,到了1858年时清黑龙江将军奕山在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胁迫下签订《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清俄共管。两年后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该处割让俄国。
苏俄政府曾打算归还,但没有执行,俄罗斯正式长期占领了清政府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筑寨建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后来,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俄国未来在远东发展政策上最重要的港口。
难受吧,本来就是咱们的领土,要是这块地方还在咱们的手里,吉林省的的货物,就可以直接走海参崴港进入日本海,无论是远销国外还是转道进入中国南方,都随时随地。
但现在在人家手里,只能借到,还得支付别人的转口费用。
由于海参崴港在清末被割让给了俄罗斯,所以原本靠海的吉林省反倒成了内陆省,虽然靠海很近,但没有出海口。整个东北,就只有辽宁靠海。
在吉林打通出海口之前,2007年为落实东北振兴,海关总署就打通了黑龙江省的出海口,试点阶段的出境口岸限绥芬河,而所经过的俄罗斯口岸中就包括了海参崴港(符拉迪沃斯托克)。
换句话说,16年前海参崴就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枢纽中转站。
接着回到第二个问题,既然已经没有了出海口,为何不直接通过陆路运输南下?
答案是,成本太高。
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陆路运输的成本是水路运输的20倍。正因如此,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部分仍是依赖水路。
国家统计部门披露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的外贸运输大概90%以上是通过水路来实现的。
2007年,当黑龙江省打通出海口后,海关总署曾算过一笔账,将货物从黑龙江绥芬河运往江苏太仓港,相比传统运输方式,采用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每个集装箱大约可以节约运费2000元。
尽管内陆的高铁枢纽和航空枢纽发展非常成熟,但是由于运输成本运输,拥有深水港的沿海城市仍掌握着绝大的流量。
所以,别看2008年以来海运城市有所式微,但仍是中国经济、产业、创新高地。中国的人口、产业、经济、科技基本都集中在沿海一带。
没有出海口,是限制东北吉林、黑龙江和西北、西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年来,中央为了支持西南地区的发展,特意打通了西南地区的出海口,划定了陆海新通道,三条通道中两条以重庆为起点,一条以成都为起点。以重庆、成都为起点将西部城市与大海相连,意图不言自明。
西南地区的货物,通过陆海新通道运输到北部湾出海。
同时,为了打通中部地区的出海口。
在国家的大规划中,就提出,十四五时期,长江以南将规划三大运河:
赣粤运河、湘桂运河、平陆运河。
其中平陆运河去年广西发改委已经批复了可行性报告,预估投资727亿元。
这条运河这条运河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约135公里。按照广西官方的介绍,平陆运河是以发展航运为主,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按照设计,这条运河以内河I级航道标准建设,通航5000吨级船舶。
赣粤运河则是打通江西的出海口。而湘桂运河则是打通湖南的出海口。
事实上,早在秦始皇时期,为了征服百越地区,秦始皇就修建了打通湘江与漓江的灵渠,但这条水渠现在最多只能通航几吨的货物,所以没法满足出海,才有了新“灵渠”,也即湘桂运河的谋划。
可见,对于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打通海运是关键之一。
03 | 更大的意义,或许能改变思维
在本号诸多分析东北经济的文章中,都反复提到过。
东北的衰落,工业老旧、资源枯竭乃至于气候等问题,都是直接因素而非根本因素,根本因素是思维固化。
东北是最先进入计划经济的地区,也是最后走出的地区。长期的国有经济主导,让东北人陷入在了官本位思维当中,无法自拔。
哪怕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东北也是后知后觉。而东南沿海地区则率先起势。
这种思维的先后与快慢,其实和大陆与沿海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
有人研究过大陆民族与海洋民族的思维区别。
大陆民族,容易固守既定的思维模式,思维保守僵化,不善于创新,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易于守旧、恋旧与复古。
海洋民族,思维变化活跃,不固守传统的思维模式,不安于现状,努力创新,善于怀疑批判,不断进化进取。海洋民族乐水善水,爱理奉神,取水德,“知者乐水”,爱水多有灵性,灵活善变,善于知识理性,科学技术,契约法治。
近代科技文明为何发生在欧洲,中国改革开放为何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崛起,这就是根本因素。
有人可能说,中国也是海洋国家。
中国当然海洋国家,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技术创新没有达到,没有大型通航工具,海洋无法逾越。
后来随着技术发展,跨越海洋的船只实现,欧洲进入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人家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海外贸易,勇敢地去探索、冒险,最终拉开了欧洲殖民的序幕。
而当时的我们处在明朝,有明一代,一直在禁海,永乐年间有所松弛,才有了郑和下西洋,但永乐之后再度收紧,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正是这四五百年的禁海期间,我们主动切断了与海外诸国的交流。
可以说,如果没有明清时期的禁海政策,中国与世界进行充分的经贸、思想、科技交流,可能就不会有清朝末年的一系列往事发生。
但历史没有如果。
打通出海口,对于吉林省的直接利好,是节省运输成本,但间接利好,可能会潜移默化改变东北黑土地上人民的思维,打破官本位思想,勇敢迈出自己的脚步,去闯出一番新天地。
这或许会成为吉林打通出海口更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