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国考选岗以及推荐一些国考岗位(附理由)

国考选岗以及推荐一些国考岗位(附理由)

没有什么太大的意外,每年的国考都是这种局面:报国无门这是由国考的属性决定的,毕竟要照顾到全国各地,这就导致了岗位的两极化,好的确实很好,一般的确实很一般。总的来看,今年的国考岗位数量和质量都是超过2022年的,群里不少已上岸的考生都有点后悔。但是请记住这才是23届公考的上半场,没有太好的岗位,那就选一个能报的最好的那种,考上了你未必要去,没考上权当给 省考、市考 练手。


01本次招考录用计划向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倾斜:先看总体数据:

  • 设置2.5万个计划专门 招录应届 高校毕业生。
  • 有近2.8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职位结合实际采取了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 (但是往往有5年服务期)
  • 为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本次招考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看完这个数据,大家大概是清楚自己为什么没有好的岗位可以选择了。国考的就业导向和国家需求,与考生个人的追求其实是会有比较大的错配。如何理解?比如说大多数的考生对岗位的选择老是说有限,但是如果你放开地域这一个基本条件,你的选择面马上就广了。
    究其原因,大家就是通过考公来解决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肯定是希望要么离家近,家庭的社会资本和代际传递能够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就是追求发达地区相对丰裕一些的待遇。所以不难发现广东的考生要么就是老家要么就是珠三角,放到山东、浙江、江苏,其实逻辑也差不多。反而是中西部内陆省份的无所谓,宁愿来汕头、湛江也不想留在老家。

02选岗策略。 关于选岗策略网络上有很多意见、建议、举措,都可以参考。总结起来就是:专业限制越严格越好、条件越多越好、证书要求越高级越好、性别限制越单一越好。在此不再赘述,但是想强调的是选岗,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彼之蜜糖我之砒霜。比如说最近知乎、论坛、小红书都有不少人在问深圳的公务员还值不值得来。一万个人看到这个问题,有一万种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千差万别。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做一个人群分类:

  • 本科和硕士应届生(博士应届考公太稀罕了,博士就业选择一般第一不会是考公):本科毕业21岁,研究生算24-25岁,这种年纪,如果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你也是考试型选手,而且考公领域你不存在绝对的短板问题,完全可以在国考岗位上求最好的单位,比如说冲一冲中央部委。并且,完全忽视竞争比等因素,因为你还有省考,市考可以让你求稳,让你选择在本地范围找到更适合的机会。
  • 当然,如果你不是考试型选手,父母对你期待也就一般,图个安稳工作,建议以方便上岸为优先原则,去找那种看起来竞争没那么夸张的,而且吸引力也就一般的,大概率你不会遇到大佬,120左右进面甚至115进面都是大概率的。
  • 毕业2年未满的。对此类考生来说,21、22年毕业的,应该专注于以考试提升自己的应试水平,国考的应届导向要么是刚毕业的,要么是2年工作经验的,对此类人群极其不友好。建议积累应试经验,果断满2年后和社会考生卷,以分数开路。
  • 毕业多年,奔着35的门槛去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往往是做减法,而不是像22岁的年轻人那样子做加法,对你目前来说进入体制所追求的最大变量是什么,你就选什么。大概率是选择一个竞争不大,能够照顾家庭是此类人员的优先选择。

03关于曲线救国

请大胆放弃自己所谓的遴选。这是很多考生目前选岗阶段,普遍的一个想法,认为自己可以迂回前行,先找个简单的地方上岸,然后再去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比如说遴选,比如说调动。到底这种成功的可能性大不大,当然每年也是有不少这种成功案例的,但是你能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东西。功夫都在考试外。

而且,换句话说,这里面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哪个占据上风?

普通人,自己进入体制就要做好在哪里上岸,就要在哪里干一辈子的觉悟。可以看看自己的父辈,祖辈,你就清楚其实体制里面想挪一下,哪怕是在一个单位内部轮岗、挪一下位置,都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而且,从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更多的是看到上级部门的干部,想办法调到下面的单位来解决晋升难题,而你要从下往上打,堪比独木桥。因此,不是很建议走迂回路线,而且大概率这种容易上岸的岗位,都带着5年的服务期。后续考省考、市考街道、乡镇岗位的朋友,也要注意5年服务期,明文规定的东西,要做到例外,需要多大的能量去推动。


04关于选岗门槛

其实国考一般性也就是谁都能干的岗位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优势,反而是那些设置了专业门槛、证书门槛(四级就别说话了)的岗位,更值得大家选择,而这类岗位往往也是瞄准了某些高学历群体。如22年国考深圳银保监局录用的无一都是名校生,而北京部委层面的录用更是如此。针对学历不错的朋友,如果愿意选择北京,或者部委驻广州、深圳、青岛、武汉、长沙、上海等城市的派出机构,其实对个人而言是不错的选择,可能简单的钱方面的待遇差了些,但是未来的圈子基本上还是可以维持一定的质量。并且此类单位,无论是在北京还是派驻外面,基本上食堂、子女教育、住房都是可以得到解决。此次不宜说太多,群里BW大佬偶尔也会讲讲,欢迎共同进步。


05然后推荐下几个不错的,但是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岗位。1、中央党群机构。 这里面最好的单位肯定是中办,但是用人司局却是老干局、纪念堂等服务类的司局,并非中办核心业务,也不要抱着什么我先进去,再想办法调过去,机会肯定有,但是你有多大的把握?

推荐:1、中央党群

外联部 ⭐⭐⭐⭐;理由:专业为小语种,考生范围小。而且外交部地区司会分流一部分考生,对想上岸的小语种考生来说是不会太难的。

全国人大 ⭐⭐⭐⭐;规格高、级别高,和政府口比较起来,未来晋升还是有一定优势但是天花板都差不多。对不少学历不错的文科考生来说是利好。如果你作为文科生有希望挑战省厅的,另当别论。

民革、民建和总工会: 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优势非常明显,缺点也非常明显,看你追求什么了。党派一把手级别很高,有些敏感字也不好打。工作量不大,工作节奏喜人,人也不多,排队干啥的也快。而且一般几年才招一次。关键是,利好群众身份的考生。建议优先选择民革,这是党派地位决定的。

科协和贸促会: ⭐⭐⭐⭐⭐科协不是科技部那种管项目的,到了地方科协都是和地方的科创委局合并的,贸促会主要业务就是他的出版物了,而且在地方都是直接服务地方领导的,因此你的个人成就感稍微强一些。工作节奏是挺舒服的。

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 都是干培训的,但是里面主要讲课的还是专业老师,走教授职称的这一波。作为机关公务员进去做好行政管理,简单说大概率当班主任,不用讲课,能认识不少领导。工作肯定轻松很多,相对政府口而言。

2、国务院的行政部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部委 。部委对应的就是地方的政府口。每个部委都招人,但是好的岗位是哪些——办公厅和核心业务司局。办公厅主要服务你这个部委的领导,显示度高,而且地方的借调人员也喜欢来办公厅,能接触不少地方的干部。另外就是核心业务处室,掌握一些审批权,项目权等司局。

依次推荐: 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能考,有把握,都去考。

国资委办公厅⭐⭐⭐⭐⭐

国资委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局⭐⭐⭐⭐

国资委综合监督局⭐⭐⭐⭐⭐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

民航局人事处2个⭐⭐⭐⭐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

审计署派出审计局2个⭐⭐⭐⭐⭐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3、驻省单位 绝大多数是铁路、税务、海关、边检和海事,以及调查大队、气象局、地震局

笔者以广东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冷门不为人知的岗位,但是都是好单位。 通信管理局:⭐⭐⭐⭐⭐。 名字带通信管理局的,能考就冲,人不多,级别高,业务范围比如说你的手机、电脑流量,跨境通信等等。问题就是到了省局往下就没人了,不想一行两会,深入到了基层。


2、财政部广东监管局, 去年最热门最卷的岗位,多少大佬折戟,最终这些大佬纷纷上岸省考市考。真正的名校生+高手岗位。

3、 生态环境部外派监管局 ,凡是中央党委外派的,都是履行监督监管职能,审计署驻广东、深圳也是同样的道理,待遇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岗位特殊,对个人积累社会资本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定要把准自己的监督监管立场。

4、能源局和粮食局。 这两个领域都是民生大事,涉及到国家稳定和安全。在地方能源和粮食都是归口到发改委在管理。但是这两个监管局主要是外派监督为主。相比上面的,存在感相对弱一些,工作环境大同小异,都不会太大压力。

5、地方边检,以深圳为例,详见此文:

6、民航局虽好 ,但是适用专业范围太窄了,往往都是特殊岗位。民航选不了就选铁路监管局的省局,比如广铁、武铁。

7、矿山监管、移民遣返、邮政监管,都不是特别的推荐。如果还有其他的选择完全没必要。


06参公!!!

不要再说参公就是二等公民啦,未来发展怎么样主要看你单位而不是你个人的身份。级别越高的参公本质上没啥区别,需要警惕的是基层的参公人员。国考参公不能说看到了就放弃,其实里面还是有不少珍珠可以选择的。 首推:水利部下面的 长江委、黄河委、淮河委、珠江委。尽量去XX水利委员会,尽量少去下面的水利局,差别还是挺大。

其次:银保监和证监。 去年银保监扩招,今年还能拿出2000多个岗位,但是值得报考的主要就是北京和各省省局,深圳也是省局级别,对学历有要求,本身在财政金融专业领域的自然清楚对他们意“一行两会”味着什么。而那些非本专业的人打算挑战银保监和证监,需要考虑清楚你是不是耗得起专业课,因为这可能会消磨你省考、市考的可用时间。但是今年证监扩招真的是香,恨不得再考一波。证监管啥?嗯? 最后: 极少招人的一个单位,极为冷门生僻,专业要求极度严格。就不细说了,99%的人根本不符合专业条件。已经推荐了群友报考该冷门单位。也欢迎大家入群交流啦(cgm1732小锦鲤) 最最后:待遇。 待遇跟着你所在的地方走。你去北京部委,就大概率都差不多,按照级别来,差别可能就是获取教育、住房、医疗等资源的差距,快一点慢一点而已。

你到地方,长沙省局和广州、深圳省局级别一样,但是待遇肯定是看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了,众所周知广东和深圳待遇还是靠得住,不至于差太多。深圳税务还是坚挺,明天还是邀请一位海关大佬给大家写写海关的一些情况。 欢迎关注、扩散。

编辑于 2022-10-26 17:49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