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文创用品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图/博物馆官网供图
大英博物馆进驻天猫涨粉无数;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引领“月饼文创”潮流……似乎让艺术爱好者又多了一个关注收藏艺术品的新门类,也让人思考,艺术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与存在价值。
同场竞技 节日营销最见功力
传统节日的节点营销,是博物馆类文创最喜欢的“蹭热点”时机。
去年跟随一个爆款H5进入人们视线的“故宫食品”,去年推出与稻香村合作的“掬水月在手”和“肉松蛋黄小螃蟹月饼”,以及一系列经过改良的清代宫廷“食疗”方子、宫廷糕点,已经成为刷屏网红。这种传统节日的营销,堪称竞技场,最见功力。有博物馆负责人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很显然,今年的竞争对手更多了。
“现在人们比以前更能接受带有趣味性的文化衍生品创作,我们跟艺术家合作时,脑洞也敢开得更大一些。不过,同一时间各种脑洞创意都很厉害,所以数量上,我们也不敢一下比以往增加太多。毕竟我们不像故宫有那么强大的IP。”广东某博物馆负责人私下对羊城晚报记者如此表示,“但我们的确乐见这种状况,因为这说明人们更接受有文化味的节日礼品,对生活品质的审美门槛也提高了,总体上当然是好事。”
不仅做“网红”,还要做“生活美学指南”
值得注意的是,文博界的文创尝试,也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和尝试。例如文博界老大,就开始创建一系列“宫”字头的分身,让故宫文创逐渐有了更多细分功能的载体,将“文创潮流”“美学教育”等不同角色,显现得更清晰。
例如“故宫食品”是各种养生膳方和品牌合作,通过“吃货”们的口腹之欲和口耳相传,唤醒传统文化的基因;而现在除了已有“网红大V”——“故宫淘宝”之外,又加设天猫旗舰店,在突出位置上打着“紫禁城生活美学”的旗号,将故宫收藏演绎成更多适应现代生活的美器美物。千里江山图桌垫、清明上河图纸镇、手绘青绿山水茶盏……就连一本手账日记本,也用上了仿点翠工艺、仿金漆工艺、仿珐琅工艺、仿剔红工艺等故宫藏品艺术精粹,就连不同颜色和图案,也会标注上源自皇帝所用不同的朝服、衮服和团补等等典故。不少网友表示,虽然价格不便宜,但买的不是一盏杯一把壶,也不仅仅是一本本子,而是一份份赏心悦目又有知识含量的“学习资料”。
在文博界老大的带领下,各大博物馆都不遗余力地在挖掘文创的“生活美学指南”功能。
上海博物馆在去年就曾大胆引进“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当时的周边文创热卖至脱销,销售额超过300万元。也许这也大大促使了大英博物馆下定决心,在中国开售其周边文创产品。今年7月初,大英博物馆进驻天猫,短短几天就涨粉6万,说明中国人对艺术衍生品的审美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是急切和多元化的。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今年9月1日来到广州时,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融古开新”是博物馆提升服务能级的一大关键。用现代的人们生活需求去创新博物馆产品,才会受到更多人的真爱,成为真的“网红”。
以往,博物馆一直以“研究、典藏、展示、教育”为主要方式,而随着文创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少珍贵艺术资源,可以通过渗入生活的方式,转化为日常生活所见所用。当博物馆文创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和生活常态时,也许就是文博收藏资源对文化传承的最新奉献。
“三伏贴”并非“万能贴” 这些误区要避开
科博会现场和机器人聊天 市民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失眠惹了什么“祸”?| 科普时间
文化中国行丨中美青年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骑”遇记
(身边的变化)运动“出门可及”,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047123
京ICP证06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18号
京网文[2014]0383-083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新出网证(京)字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