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化公司退休干部,大厂街道老党员
南京市晚霞情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指挥
五十年代出生的大厂人,提起南化公司文工团,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有时和这些“70后”相叙,他们会激动地说:“我们是看着你们的节目长大的啊!”真令我们唏嘘不已。
1958年永利宁厂更名为“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后,北京派来了杨业澎担任首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杨经理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关注职工的文艺活动。1960年,化工部决定在北京举行全国化工系统职工文艺汇演。南化公司研究决定,从全公司选调有特长的职工,组成企业文工团赴京参加汇演。1959年率先成立了“永利宁厂职工业余文工团”,组合了平时活跃的积极分子和爱好者80余人。在此基础上,请来了江苏省歌舞团的老师前来考评,最后确定了50人的录取名单。南化公司把这些人的关系,全部调到公司,归属宣传部领导。
同时,安排原铸造车间党支部书记申泽中(后任催化剂厂党委书记、南化公司副总经理)前来担任文工团的政委兼团长,人员全部集中在宁厂俱乐部上班和排练,南化公司文工团正式成立了。
文工团成员,百分之百的业余成分,今后要吃艺术专业这碗饭,心中一点底也没有。好在进文工团前,大家都有岗位,现在等于换乘另一辆车,还是端着“铁饭碗”,完成任务就可能归队,所以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由于南化公司在全国化工系统是资深老企业,公私合营后的永利宁厂第一任厂长冯伯华,已经调至化工部任副部长了,公司希望我们到北京的演出,要取得好的成绩,为南化公司争光,所以压力非常大。我们编选了一些新节目,日夜兼程进行突击排练。像合唱《可爱的南化公司》、舞蹈《织网姑娘》、《红灯舞》、男声小合唱《九个毕业生》、民乐合奏《紫竹调》等等。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请来江苏省歌舞团、前线歌舞团的专业老师前来辅导。同时,又把男高音张品正、女中音应逸君派到前线歌舞团歌队,拜师学艺;把大提琴手吴忠智、低音提琴手黄勉派到江苏省歌舞团培训。“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经过专业老师的短期辅导,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960年春节过后,这支参加全国化工系统文艺汇演的队伍就出发了。
出发前,宣布我担任文工团副团长兼艺术指导,当时年仅23岁,自己在艺术上染指皮毛,深知几斤几两,心中非常忐忑不安,赶鸭子上架,只好往前飞了。
文工团到了北京,其他企业如大连化工公司、吉林化工公司、兰州化工公司等都已先期到达,全部安排在和平里的宿舍居住,与中央乐团在一个巷子里,我们都在中央乐团的浴室里洗浴,也可以随时到中央乐团排练厅聆听李德伦大师指挥的中央交响乐团排练,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我们大多是首次进京,亲临了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心中十分激动。
南化公司文工团在北京的汇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们的团队作风,严明的纪律,节目的水平,均受到部领导和各文艺代表团的高度评价。化工部打算通过这次汇演成立化学工业部专业文工团,并且决定以南化代表队为基本队伍,补充其他团队尖子演员组成。化工部为我们定制了高档团服,男士是浅灰色的中山装,女士是苹果绿的西装裙,并安排我们在北京进行了6场演出,节目单上竟然打出了“化工部文工团”的字样。后来,听说国务院办公厅给化工部打了电话,因为国家在困难时期,除了已经成立的铁路文工团和煤矿文工团外,不再成立部一级的专业文工团,化工部的这一计划只好作罢。把新做的团服和买的部分乐器,都赠送给了我们。离京前夕,我们认真筛选了各兄弟代表队的优秀节目,像大连代表队的女声小合唱《女民兵》、兰州代表队的表演唱《夸地瓜》、吉林代表队的《游击队舞》、天津代表队的双簧《艾克哭五更》等等,突击学习排练。也有很多团队,学习我们的舞蹈《织网姑娘》、《红灯舞》等,我们也认真传授。南化文工团满载一台崭新、优秀的节目,穿着化工部赠送给我们的高档团服,回家了。
文工团载誉归来,并将在公司大礼堂汇报演出一台新节目,这对当时文艺生活相对贫乏的近2万名南化职工和众多家属,是一个轰动的消息。由于演出的节目都是我们有选择的学来的精品,因此,首场演出就引起巨大的反响。
整台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观众的热情和火爆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第一场演出后,好评如潮。
于是,一场接着一场,一连演了12场。当时的公司大礼堂,楼上下共有1500多个座位,场场爆满,几乎所有人都观看了演出。这是南化文工团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给职工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不少老同志经常跟我们讲,他们在孩童时期,文工团从北京归来的汇报演出,几乎场场必看,没有票,就躲猫猫、爬墙头,想一切办法往礼堂里面“钻”,看的多了,有的节目都能背诵。影响之大、传承之广,远远出乎了我们的意料。
作者简介:刘茂恒,南化公司退休干部,大厂街道老党员,南京市晚霞情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1955年进入南化公司工作,在大厂地区工作、生活60余载。多年来,热衷于地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刘茂恒参与组建的南京市晚霞情艺术团是一支活跃在江北新区的以大厂街道南化、扬子、南钢、电厂等大企业离退休职工文艺骨干为主体的中老年文艺团队,现有团员近200人,分设合唱队、管弦乐队、民族乐队、舞蹈队、服饰队等艺术门类,常年坚持创作、训练、演出活动。建团27年来,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各项中心主题,创作和排演了《历史的旋律》《亮剑之歌》《心灵的歌唱》《长征组歌》等文艺节目。从2014年起,晚霞情艺术团曾连续九年获得南京市优秀文艺团队的荣誉称号。被评为南京市五星级文艺团队,并选为江苏省优秀文艺团队培育对象。成立27年来,在国际、国家和省市区主办的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截至目前,荣获金奖90个(其中国际金奖两个)、银奖25个、铜奖22个、优秀组织奖13个、单项奖若干个。
注
:编者对来稿保留因版面等问题的编辑删改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