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80后 、85后、 90后 、95后一直以来是个热门的话题,而今,00后也登上历史舞台,书写自己的篇章。
00后的孩子是出生在21世纪的新中国公民。人类迈向新世纪的又一页精彩篇章。如果说80后是在少年时期率先跨入中国的电视信息时代,90后则自小成长在 中国电视 及PC 网络时代 ,而00后成长于 中国移动 网络时代。前几代人的努力为他们创造出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00后一代多是 计划生育 421家庭 ,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孩子因此从小备受宠爱。这是一种 社会现象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不少孩子都有 421综合症 的表现。
前几代人的努力为他们创造出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故00后一代的成长 生活水平 较前人更高。
具网上现状可得知多数00后和80 、90年代的公民有代沟。但和95后的年龄最相近,是很好的朋友,有很多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
2018年,00后逐步步入成年。“00后”开始成为大学新生主角,注定会在新生代形象的加持下成为焦点。
前几代中国人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和 教育理念 都是最重要的,而大多数00后得到的都比前几代中国人优越,这是00后的生活优越性。
00后更加深层次的受到 外来文化 的影响,呈现多元的 文化认同 和创造力。
据统计,00后存款均值为2570元。
“00后”们入学时随身 行囊 很“空”,不少人是“空手到”,行李多用网购;电脑未必会带,但 智能手机 会贴身;护肤、美容产品都不缺,生活更显精致。
移动互联网 一代”“二次元世代”“ 独二代 ”,尽管“C位出场”的很多“00后”拒绝被随便定义,但时代烙印终究会在代际特征截面上留痕,这些会浓缩为各种标签。而“空手到”和智能手机、护肤品,正是“00后”们特点的微观映射:身为 千禧宝宝 、生于中国“入世”节点、长于移动互联网兴起时代的“00后”们, 被时代 所Pick(选中),享受到了 全球化 、移动互联网、 整体性 消费升级 的复合红利,物质上更充裕,精神上更没有包袱感,生活方式则被网购和互联网社交等影响。
成长期与中国 WTO 周期叠合的“00后”们,未必缺乏开阔视野与独立精神;从小受互联网文化濡染的他们,大概对多元世界有着更深的体认和理解。饶是如此,公众仍希望“00后”学子们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画一个更大的圈子”,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个世界。
由于 环境影响 以及年龄较小,再加上个别家庭中家长的溺爱现象,以至于00后中有不少比他们的前辈更加的自我中心。
过早接触网络,以及父母对于孩子的上网时间以及上网接触内容没有加以限制,在受到网络世界好的一面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00后”拥有手机的比例达64.6%,这个数据约为“90后”青少年时期的8倍。王者荣耀”累计 注册用户 超2亿,日 活跃用户 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 手机控 ”“ 低头族 ”“ 刷屏族 ”正在向低龄人群蔓延。该研究提出, 应将 媒介素养 培养 教育体系 下移至小学 课程体系 ,并注重面向家庭开展 媒介素养教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2010年出生的总人口大约1.46亿(其中男生7952万比女生6688万多出1264万)。
根据国家人口普查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出生的人口, 男女比例 大概为118.23(女=100,以下同),其中男生783万,女生662万,男生比女生多121万。
此后几年,男女比例一直在117-121之间。2001年出生的男女比例为118.45,男生 773万,女生652万,男生比女生多120万;2002年出生的男女比例为118.9。而到了2009年, 出生人口 男女比例达到了121.06 ,男生为858万,比女生多150万。
这一数字远超“ 80后 ”的水平,80年代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基本在102以下。然而,进入90年代之后,这一数字快速上升,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1995年之后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超过了110。
这一男女比例 不平衡 并未在进入2000年后止住,反而有上升的势头。其中2001-2005年出生的男女 性别比 为118.66,2006年到2010年出生的男女性别比为119.12。
同时,教育 统计公报 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女生比例在持续上升,1997年是37%,2010年是50.8%, 基本上以每年1个 百分点 速度增长。2016年普通本专科女生比例达到了52.53%。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北京市 市情研究中心主任 马小红 指出,00后男性比例大于女性,但是很多男生在中考、高考都被淘汰掉。“但是尽管女性在大学比例更高,因为在就业市场上存在歧视,导致女性不断通过高学历提高 职业竞争力 ,从而推迟 婚龄 。这样女生不婚率在提高,结婚后怀孕生子的时间在拉长,几种因素叠加起来,使得 育龄妇女 生育时间非常有限。
最近,00后“后浪”们频上新闻,让不少“过来人”们直呼厉害。先是湖南留守女孩 钟芳蓉 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发争议后,获得了不少考古和文博机构、前辈的力挺,一时间还成为“考古圈团宠”。 最新消息 是, 雅典大学 也发来 公函 ,表示热烈欢迎她去希腊学习考古。
另一个例子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的大一学生 刘上 自主设计 了一枚火箭,并顺利完成了发射和回收的全过程。“你咋不上天呢”这句针对“后浪”们的戏言,也被这位00后潇洒变为了现实。
人们不难发现,这届年轻人中,选择不走寻常路的越来越多,他们有着自己的活法和态度。所谓有“钱途”、高“性价比”等带有 消费主义 逻辑的专业选择观,在他们这里似乎越来越不奏效了。
不得不承认,把专业选择与物质、实用层面捆绑起来,仍旧是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固有观念。这一点,在留守女生钟芳蓉引发的争议中可见一斑。“她还是太年轻”“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等网友评论,反映的仍旧是搞考古收入不高等物质层面的忧虑。在许多人眼中,出身寒门的钟芳蓉,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高分优势,选择金融、法律等能让自己改善生活水平、实现“逆袭”的专业方向。
可是这一看似“理性”和“清醒”的分析,其实是对 大众消费 潮流不加反思的随波逐流。现实生活中,笔者也与不少投身金融、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聊过,发现很多人当初选专业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更多是看重行业是否热门。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一职业,而只是把工作视为单纯的谋生途径。由于难以从工作本身获得多少快乐, 高收入 和所谓的精致消费生活便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 心理补偿
细观 钟芳蓉 和刘上两位00后的专业选择,就会发现他们的不一样:他们没有被简单粗暴的消费主义观念轻易影响,也不会盲目选择能带来高收入的 热门专业 。他们敢于不走寻常路的底气,源于其很早就明确了内心的热爱与 自我发展 的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年轻人的视野逐渐被拓宽,也有更多机会、更早地接触到一些相对冷门的行业。比如刚上完大一就能发射火箭的刘上,其实对这一领域已有7年的关注和热爱。他把 SpaceX 的创始人马斯克视为偶像,也通过各类科幻电影发现并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也非一时兴起,不同于许多人在高考后才开始了解各类专业,她很早就对考古领域萌生了兴趣,并把樊锦诗先生视为努力的方向。
从上述两位青年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自我实现的层面上找到人生定向后,消费主义的“欺骗性”就没那么强了。当工作本身就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和乐趣,人不再需要通过 消费能力 来体现人生意义和 自我价值 ,生活反倒可以变得很充实。
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谓的 冷门专业 也大多能够让人过上不错的生活,日子不至于太过困窘。相信只要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做精做好,物质回报自然也会随之而来。因此,面对这届年轻人不走寻常路的选择,先别急着用 传统观念 去否定——他们很早就实现 自我意识 觉醒、明确自身兴趣的倾向,恰恰是最值得被点赞和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