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富有的“文化个体户”以生意人的精明和学者的执著,花费百余万元,从俄美购得大批前苏联解密档案,无偿向同仁开放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沈志华购回了多少档案?有关中苏关系(1921-1991)22卷,约4500页;有关朝鲜战争(1948-1953)17卷,约3400页;有关苏联与朝鲜关系(1945-1960)9卷,约2000页;有关苏联历史(1917-1991)27卷,约5500页;还有已经译成中文出版的有关苏联历史的俄文原件33卷,约7000页。

-这批档案已经并正在显示价值。2002年8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苏联历史档案选编》,收录了74年间前苏联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始档案。社科院一位苏联史专家说,有了这批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和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也要重新思考和评价。

说到文物档案的搜集和保护,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会想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那段“大内档案”的故事。

当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与历史博物馆以经费困难为由,将八千麻袋约15万斤的清朝内阁大库资料,卖给一家纸店作造纸原料,换得银洋4000元。不久,学者罗振玉发现该店在市场上出售这些档案,即以12000元买回,后择其珍件汇编刊印。尽管此人政治上有严重污点,世人对他在搜集保护文物方面所作贡献,还是予以充分肯定。这是因为,档案对于史学研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而今,有则“国际版”的档案故事,精彩得让人叫绝:个人斥巨资出国门大量购买别国的国家档案,在中国,这肯定是前无古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现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该校“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

在史学界,沈志华有“异类”之称。他没有高等学历,却曾受聘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也聘他为兼职研究员;他年轻时荣辱起伏的丰富经历、从学界到商界又到学界的变迁,尤其是他花费百余万人民币,从俄美购得大批前苏联解密档案并无偿向学者开放的壮举,足以使他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而他与同道利用这批档案所获研究成果,又使他本人成为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学者之一。

“钱可以全部由我来出”

为了近距离探寻这位历史学家个人历史篇章间的某种逻辑关系,日前,记者驱车来到了远离中心城区的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周末傍晚的校园里,朔风中不见一人,通过手机多次联络,于“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所在大楼,我们见到了出来迎接我们的沈志华教授。

这位年近六十的燕赵男儿,高大魁梧、头发花白、嗓音洪亮。

刚在办公室坐下,记者就迫不及待地请沈志华出示他的“宝贝”。他把记者带进资料室,指着抽屉里一列列缩微胶卷、玻璃柜内一排排文件夹和已出版的档案集,神采飞扬:“有关中苏关系和朝鲜战争的前苏联档案资料,我这里可算是全国第一了,有时连俄罗斯人也要找我复印资料。”接着他又在屏幕前演示调阅已输入电脑的档案。

空调机很快把我们从室外带进的寒意驱散,而沈志华脸上和话音中洋溢的热情,更是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一阵阵温暖。

现代科技手段,使沈志华的那些“宝贝”看起来远不如当年八千麻袋“大内档案”那样蔚为壮观,但它们包含的信息量之大和价值之高,是罗振玉们当年不可能想象的;即便是同代人,对沈志华为获得这些“宝贝”采用的运作方式也是难以想象的。

访谈从烟雾越来越浓的办公室,转移到沈志华家飘着茅台酒香的餐桌旁,共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

话题终于切入赴俄搜集档案,记者问:“您究竟用什么高招弄到了这么多的宝贝?”

“商家的办法。”沈志华笑着说出这短短一句话的时候,在他的脸上可以捕捉到那种生意人的精明。

“这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说起。俄罗斯政府一度开放了苏联时期的党政机关的档案。一时间,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大国纷纷涌入俄罗斯购买档案,连瑞典这样长期处于国际风云边缘的国家也不甘落后,但中国人没有行动。”

这时,被迫脱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的沈志华已经商10年,钱确实赚了许多。他以“体制外”的身份重返学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设立“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专门资助学术著作的出版。

1994年10月,沈志华个人筹资,在深圳召开了“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学术讨论会。沈志华在发言中提出:重新振兴苏联史的研究要靠档案。他认为,由于一件档案文件的公布而推翻一个历史结论或揭开一个历史谜团的例子,屡见不鲜。能够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史料中,档案文件无疑是处于第一位的。历史学家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必须在档案上下足工夫。他指出,先前人们广泛引用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不足为凭,唯有根据前苏联的档案文献,才能认识历史上真实的苏联。而且,别人已经走在前面,“美国人已经整箱整箱地把资料运回去,收进了他们的国会图书馆、哈佛图书馆、胡佛研究所,再晚我们就来不及了。”他的看法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同。

1995年3月回到北京后,他又在大兴宾馆开了一个小型会议,专门论证去莫斯科购买档案这一重大行动,多名国内研究苏联史的领军人物与会。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于民于国于党有益的大好事,但眼下光靠你沈志华个人,即便你钱再多,也不太可能达到目的。

当时的沈志华连个单位都没有,申请出国政审能通过吗?办不了护照,怎么去莫斯科?

沈志华想到了一位前辈。他来到中国社科院,找到党组书记、副院长王忍之。曾任中宣部部长的王忍之也是历史专业出身,当然知道前苏联国家档案的重要意义。他说:“中国急需前苏联的档案,最理想的当然应该是我们社科院出面去买。可社科院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拿不出这笔钱啊。如果向上面要,得先报项目,报告打上去,没一年半载可能批不下来。”

沈志华一听马上接过话:“钱可以全部由我来出,我就要您一个名分,以社科院名义前往俄罗斯,您说这行不行?”

“当然可以。”

于是,这位富有的“文化个体户”与中国最高社科研究机构联手成立了“苏联历史档案集”课题组,组建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编委会。双方谈定,此事作为社科院重点课题立项,由社科院办妥一切必要的手续,沈志华负责全部课题经费,并主持全面工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 [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 京ICP备05004340号-1 ] 总机:86-10-87826688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