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通讯员长轩
)12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考古科学:报道》)在线发表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科研成果《庙底沟遗址的陶器生产:来自考古与科技考古的证据》(Pottery production at the Miaodigou site in central China: Archaeological and archaeometric evidence)(以下称“《庙底沟》一文”)。
此项工作是武汉大学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的合作研究成果。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青年教师李涛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兼第一通讯作者,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宋海超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吕骎骎博士为并列通讯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樊温泉研究员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在读博士生李鹏飞、谢紫晨为论文共同署名作者。
据悉,国内外学术界自戈登•柴尔德开始,比较普遍地认可了手工业专业化与社会复杂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专业化”一度成为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依据。《庙底沟》一文认为,从当前的考古学研究来看,“专业化(specialization)”一词在概念上有不断宽泛化的倾向,不同研究中的“专业化”无法直接比较,相比之下,基于陶器生产和流通所形成的向心力,吸引着陶器消费者靠近或依赖于陶器生产者和生产地点,这种“集中化(centralization)”倾向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区域尺度上聚落之间、人群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并成为探讨社会复杂化的重要新视角。
该工作对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2002年发掘出土的157个陶片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反映了庙底沟文化不同阶段、器形、功能、胎质、颜色等信息。《庙底沟》一文在化学成分、物相组成的基础上,结合了庙底沟遗址发现的陶窑、石饼以及制作颜料所用石器等考古学证据,提出庙底沟遗址存在长时段、高强度且稳定的陶器生产活动,并在很大的区域尺度上形成了陶器生产的中心,这种“集中式”生产暗示着农业生产者与手工业生产者之间存在更高程度的分化,且很好地对应了庙底沟社会不断增强的社会复杂化。论文最后强调,庙底沟遗址可作为研究手工业生产与社会复杂化关系的又一代表性区域案例,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庙底沟遗址与其他周边遗址在陶器方面的互动关系。
《考古科学:报道》的两位匿名评审高度评价了这一工作,认为该研究“写作上乘,论证精彩,引言出色且提供了与研究问题相贴合的理论思考……是对陶器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贡献,出色地展示了科技手段与人类学问题如何相互结合(well written and argued, with a nice introduction and theory section that fits well with the questions being asked…represent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and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how archaeometric means and anthropological questions can go hand-in-hand)。
”
本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YJC78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005222)以及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项人才启动经费(1105-413000104)的支持。
图1庙底沟遗址出土陶器
图2除个别样本外,各类陶器在化学成分上高度趋同
图3庙底沟文化的陶窑Y2
图4庙底沟遗址发现了大量石饼
图5石饼的长、宽以及重量的分布直方图
论文链接: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eEuX,rVDBY7nH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