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黄山是中医药资源大市,同时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新安医学是我市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原创科技优势、文化品牌效应和生态环境价值,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振兴新安医学,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0号),结合《安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黄山市“十三五”新安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突出“生态保护与新安医药”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新安医学的人文内涵,加快新安医药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行业水平,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旅游新业态,努力探索一条新安医学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二、发展目标

紧扣新安医学振兴这个核心,突出“医、药、养、旅”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三年努力,把黄山市打造成为中医药强省的样板,力争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 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到2020年,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每千人口0.55张以上,打造2个省级新安医学特色专科诊疗中心,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安名医堂品牌价值凸显。

—— 中药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左右,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种植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中药材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销售过亿元的中成药品种数达到3个,保健食品注册品种2-5个。

—— 中医药养生养老深度融合。 到2020年,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设立老年病区,鼓励二级中医医院创办医养一体的中医康复医院,力争创建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2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和2个省级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

—— 中医药健康旅游独具特色。 到2020年,创建1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3个融新安医学养生、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打造集中医药养生、中医药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实施特色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 提升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紧抓黄山市政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校地合作的有利契机,支持黄山市中医院创建具有新安医学特色的三级中医医院。实施中医药“四名”工程,重点支持市中医院创建省级示范中医医院、支持全市6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组建专科联盟,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市级“新安医学名家”和“新安名药”评选活动。依托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对养生机构的技术、人才支持,加强服务指导和规范。积极探索中医医疗机构与养生机构的深度合作,创新有别于传统医院管理的新模式。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推动中医药优质技术和人才资源下沉,整体推进和带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有关区县政府)

2. 发挥新安名医堂医学世家品牌优势。 以新安名医堂为依托,面向全市年轻医学人才遴选一批师承人员,通过名师带徒,开展传承保护,打造黄山新安名医堂金字招牌。重点扶持5-7个民间中医诊所,筹建新安医学传习馆,维护传统活态传承模式,积极探索新型传承形式。(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有关区县政府)

3. 建设新安医学健康产业园和新安医学资源数据库。 依托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筹建新安医学健康产业园。产业园规模拟占地300-500亩,集中医医疗、新安医学文化展示、新安名医世家技术传习、新安健康养生、新安特色药膳及特色诊疗体验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康复旅游综合体。同时,为全面保护、挖掘新安医学自然、活态历史资源,组织各类专家开展新安医学资源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古代医术典籍、民间中医、中药材资源、民间验方、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等中医资源家底,建立永久性保存的新安医学资源数据库,支持新安秘方、验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化开发。(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委)

4. 实施基层中医药提升工程。 到2020年,完成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乡镇卫生院集中医诊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馆建设,成为传授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医馆建设。(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

5. 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 对开办中医诊所的,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开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中医门诊部、诊所;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6. 打造省级新安医学特色专科诊疗中心。 与安徽中医药大学三所附属医院建成医联体并加强内分泌专科联盟建设;依托市中医院康复科,整合祁门中医院、歙县中医院康复科特色优势,组建全市康复科专科联盟,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积极争创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7.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倡导各级各类中医药服务机构广泛开展以针灸、推拿、小针刀、中药外治、贴敷、耳压、拔罐、刮痧、药膳、药浴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各县(区)卫生和财政部门应制定《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以购买中医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服务分类补偿机制,激发各医疗机构扩大使用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各县(区)医保部门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二)大力实施中药材产业规模发展工程。

8. 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 以“十大皖药”基地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采取技术手段推动菊花提质增效,创黄山贡菊绿色名优品牌;推动覆盆子仿野生栽培,助力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培训和指导,大力发展白芨、祁术、黄精林下药材基地。自2018年起,每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形成以菊花为主、其他药材(含动物类)品种为补充的规范化种养格局,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有关区县政府)

9. 建设稀缺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坚持因地制宜,主动对接市场,科学合理地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良种选育繁育,大力推广使用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优质中药材生产。依托黄山峰源生物有限公司等良种繁育企业,深化与省农科所、安徽中医药大学、黄山学院生环院、市林科所等科研单位和院校合作,建设1000亩白芨、祁术、石斛等名贵中药材规范化选育繁育基地,形成皖南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良种繁育中心。(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有关区县政府)

10. 打造皖南山区特色中药材加工产业基地。 大力推动大宗优质中药材品种集聚发展,支持中药材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运行模式,加强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名贵特色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积极培育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强化种植技术、采收加工、仓储销售保障,实现中药材加工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质量可追溯,打造皖南山区特色中药材加工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农委)

11. 激发本土中药企业活力。 重点培育本土中药企业,逐步实现由“小、散、全”向“大、集、精”过渡,引导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高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现有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为中药材资源就地转化提供支撑。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大型中药饮片企业进行重点招商,争取落户一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药生产企业达到10家,上市(含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家,年产值达到10亿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招商局)

12. 打造全省中药保健品研发生产基地。 鼓励中药与现代食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交叉融合创新,依托贡菊、白芨、祁蛇、祁术、枇杷叶、覆盆子、山茱萸、黄精等道地药材,大力开发多样化的大健康产品,重点研发生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借助医药销售网络、养生保健基地、4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创新产品营销模式,扩大健康产品销售。(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科技局)

13. 打造“祁门蛇伤(药)”品牌。 将“祁门蛇药”产业作为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切实加大扶持与培育。充分利用祁门蛇药的品牌与专业平台优势,进一步联合国内外科研资源,进行项目攻关。结合黄山生态旅游与健康、养生等优势资源,加强对“祁蛇(毒)、祁术”等养生、保健产品的开发并形成产业。(责任单位:祁门县政府、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科技局)

(三)大力实施中医药养生养老深度融合工程。

14. 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与培训。 加强中医护理(养老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公共营养、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相关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实行中医药健康养老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养老等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就业培训项目并给予补贴。(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

15. 大力实施医养结合项目。 支持黄山区中医院创新健康服务新业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兴办新安医学特色明显的新型中医医院(融合医疗、养老、旅游服务的运营模式),实现医疗与养生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战略转型。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兴办和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健康服务新业态,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家庭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开展健康查体、慢病管理、保健咨询等服务。选择交通较为便利的古村落进行保护性传承改造,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打造一批如休宁祖源等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田园生态式中高端养老、养生功能区,植入新安医学养生文化和技艺。(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

16. 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亚健康调理机构。 在全市范围遴选2-3个区县为中心区域打造以中医养生保健、亚健康调理等服务为主要业态的产业联盟(示范区建设),并带动周边地区中医养生保健、亚健康调理等服务的发展。制订药膳食疗、药茶药酒、膏方、药浴、推拿按摩、艾灸砭术、穴位贴敷等传统养生保健以及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标准和服务规范。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维护行业信誉,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有关区县政府)

17. 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 鼓励建立中医健康管理组织,鼓励引进境外、省外健康管理机构,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开展试点,形成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个人多种形式的中医健康管理协调互动。(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有关区县政府)

(四)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工程。

18. 建设新安医学健康特色小镇。 依托太平湖康美特色小镇、潜口养生特色小镇、月潭湖特色小镇、祁门御医特色小镇等项目,将新安养生与品质生活、休闲度假旅游有机结合,将现有的中医医疗、养生机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把黄山打造成一个新安医学特色浓郁的养生宜居之城。(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旅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

19. 开发新安医学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推进新安医学健康产业园、休宁养生之都、健康特色小镇、生态中药种植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已建的各类养生旅游基地和度假区,营造城市新安医学文化氛围,创建包括中医文化、休闲度假、温泉养生、运动康体、山地疗养等养生旅游元素的新安医学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全国中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有关区县政府、市旅委、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

20. 建设新安医学博物馆。 充实完善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新安医学展示厅和歙县定潭国医博物馆展陈内容,建设祁门御医博物馆,重点展示新安医学起源、形成、发展以及现代创新研究等,打造集新安医学文化展示、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式综合馆。(责任单位:市文化委、有关区县政府)

21. 新安医学名家集聚中心建设。 引导一批新安名医世家特色专科人才入驻市非遗创意产业园,建设新安医学名家积聚中心,将该集聚中心打造成为展示、保护、传承新安医学非遗技艺的重要窗口,吸引各方人士前来诊疗、观摩、体验、研学,促进健康旅游、保健养生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大与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对接,积极开展争创国家特色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试点工作,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标准建立等中医药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争取先行先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新安医学产业化发展新路。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安医学非遗传承发展中心。(责任单位: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卫生计生委)

22. 打造新安医学旅游品牌。 依托新安医学经典名方、道地药材、道教养生、温泉浴疗以及名镇名村等特色资源,发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种植、中药传统炮制展示等为一体的新安医药健康旅游,彰显“旅游+新安医学”的特色。(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农委、市美丽办、市民委(宗教局)、有关区县政府)

四、保障体制

23. 建立责任明确的组织领导机制。 建立市级“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领导组,健全“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行业部门共同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市各部门要把实施本实施方 案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坚持牵头部门与责任部门协同,坚持重点工作与长效建设相促进,坚持常态性督查与阶段性考评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24. 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实施方案中的工作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融资担保与融资租赁、中介服务与上市培育等业务为核心的产业投融资体系,为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项目的专项投入,统筹发改、扶贫、科技、林业等部门专项资金,实施中药材种植保险项目,构建市场化的中药材生产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25. 建立严格规范的督查问责机制。 建立以行政监督、行业监督、媒体监督为主的监督体制,对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关键节点跟踪督查。通过专家评估、专项督办、媒体监督等形式,促进重点难点工作的落实。每年进行项目建设考核,并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建立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项目建设责任体系,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作为或乱作为、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责任单位:市政府督查室)

26. 建立全面系统的行业组织协调机制。 聘请一批在新安医学产、学、研、医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等,组建黄山市新安医学健康产业发展专家库,成立新安医学健康产业行业协会,为新安医学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行政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适宜新安医学健康产业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责委托或转移给行业组织,强化服务监管。发挥协会在行业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自律、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科协、市卫生计生委)

27. 建立满足需要的后备人才保障机制。 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同时,根据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特点、中医药健康服务从业人员要求,支持校企培训就业对接,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附件: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重点任务

主办: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黄山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运维:黄山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559-12345 运维电话:0559-2355891 本站支持IPV6访问
网站标识码:3410000044 皖ICP备19012426号-1 皖公网安备 34100002000108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