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 School of Law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是1998年学校院系调整中,由原法律系宪法教研室、刑法教研室、诉讼法教研室、原司管系行政法教研室、原刑事司法系部分教师组建而成,原名法学三系,2002年改为法学院。目前,学院下设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与司法文书等四个教研室,拥有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等四个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位点。法学院所属全部学科均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是全国第一批硕士授权单位和西部地区第一个法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专职教师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66人;正高级职称25人(含兼职2人),副高级职称36人,50岁以下(含50)专职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多位教授先后荣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巴渝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中青年法学专家等称号,入选重庆英才计划、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巴渝学者计划等各类人才项目40余人次。学院教师兼任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等。此外,学院聘请了53名来自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兼职导师,共同参与学院的实务教学工作,以满足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需要。(2024年4月更新)

研究生专业简介

【刑法学】

刑法学科源于1950年成立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和1953年成立的西南政法学院刑法教研室(学校直辖的八个教研室之一),于1979年开始招收刑法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招收刑法硕士生的学科之一),于1995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于2004年开始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学科所属《刑法学》课程是重庆市精品课程(2004年)、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2008年)、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年)、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2014年);学科所属本科《刑法学总论》课程是国家级首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2020年)、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学科所属本科《犯罪心理学》课程是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重庆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学科所属本科《刑法学分论》《英美英法(双语)》课程是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2022年);学科所属本科《刑法总论疑难案例研讨》课程是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2022年)、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学科所属研究生《犯罪学》《中国刑法总论》《中国刑法分论》课程是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2013年、2017年和2023年)、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学科所属“刑法学教学团队”是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008年)、与刑事诉讼法学科联合组建的“刑事法一体化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0年);学科所属“刑法学人才创新教育研究生导师团队”、与刑事诉讼法学科联合组建的“实务导向型刑事一体化导师团队”是重庆市级研究生导师团队(2019年、2018年)。学科现建有“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1997年设立,2003年为重庆市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与国家禁毒委、最高人民法院联合组建为“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新型犯罪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平台。学科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的实践困境与模式创新研究”(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推进监察全覆盖研究(2018年)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预防性反恐刑法问题研究”(2017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法应对研究”(2020年)、“全球视野下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2021年)。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科为法学类国家重点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核心课程《刑事诉讼法学》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7年,多师同堂、硕博贯通的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中国刑事诉讼法总论》入选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2023年,《中国刑事诉讼法总论》课程和《刑事证据法学》课程同时入选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10年,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8年和2020年,与刑法学科联合组建的教师团队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和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刑事诉讼法学虚拟教研室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科为法学类国家级重点学科,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科已经形成了整体实力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重庆市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2021)”等荣誉称号。学科师资队伍高水平人才建设取良好成果,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巴渝青年学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

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法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本为本”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法学院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目标,以“德法兼修、能力导向”为培养特色,遵循“德魂法形,格物致知”的院训,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结合自身学科、课程、师资等特点,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司法实务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教育、研究以及社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我院2020届毕业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学院积极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十余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选派并资助优秀学生出国学习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我院学生在瑞士日内瓦参加国际人权辩论赛(左三))

研究生人才培养特色

对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分类培养。注重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培养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业实务工作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德法兼修、能力导向、硕博贯通、刑事一体”的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果。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以培养具备全面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