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历史上,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对中国人民而言,这更是开天辟地的一年。这一年,共产主义先锋者们将理想付诸行动;这一年,新中国的革命种子开始播撒在中华大地;这一年,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正前方,进入了人民的视野。
不同于历史书籍的纸面记载,也不同于口口相传的抽象形象,影片《革命者》,以浪漫主义手法,讲述了从1912年至1927年间李大钊的革命事迹,以及在他引领下的那个时代的中国仁人志士、革命先驱士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伟大事业的故事,从而让一个立体的、有深度、有血有肉的革命先行者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让百年之后的我们,再一次被这位伟大的革命播火者所深深震撼。
《革命者》是红色献礼片,但却不落窠臼,在既定的革命历史题材中翻出了新意,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在故事创作中突破了旧模式。因此,该片上映后引起极大反响,叫座的同时也非常叫好,受到包括剧评家、普通观众的高度评价。
电影结构非常完整,叙事手法多变而主线鲜明。首先,影片以李大钊同志遇难前38小时为切入点,围绕其开展共产主义思想的宣讲与传播、为死于非命的报童阿晨争取公道、争取国共合作的实现、与陈独秀携手推进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典型事例为主题叙述。故事情节非常丰满,结构紧凑,环环相扣,让观众欲罢不能;其次,影片叙事手法灵活多样,以非线性叙事手法,多层次运用正叙、倒叙、插叙手法,以跳跃的节奏推进情节,但又始终紧扣主题,围绕李大钊回国后对工人阶级的启智、引导,提出了中国现状的根本问题所在以及解决方法,层层推进,主线却始终不乱。
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重要的是非常接地气,凝聚了非常浓厚的情感。电影中的李大钊,是在多角度下展现出的一个人情味十足的播火者形象,这是一部有烟火气的革命热血史诗,令观众热血沸腾。在影片中,历史的每个片段都被一一还原成活生生的图景,其主要内容的严肃性、历史意义的高度还原以及深刻的教育意义一应俱全。影片伊始,从李大钊的视角和经历烘托出旧中国列强欺压、军阀混战争权夺利、百姓民不聊生的社会状态,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于是,在这种情势下,包括工人、学生、普通民众、政党人士等各阶层人士都受到李大钊的启发和影响,就显得自然,让人信服。李大钊人物形象鲜明,表演者富有感情的表演,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伟人形象。影片中一些细节让人印象极为深刻:比如,李大钊抱拳向工会托付重任;又如,他慷慨倾囊,相邀革命志士加入共产主义事业;再如,为了追求革命理想,他身先士卒、视死如归……
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容易引起观众共情与共鸣。这些照进历史的剧情,润物细无声地讲述着过往革命时代的大潮洗礼下,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的献身故事,在不动声色中,让人物走进观众内心,感动之余,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这是一部通过革命先驱反映大时代,以人物命运释放大情怀的好作品。通过影片特有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弘扬了播火者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突出反映了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建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贡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者》通过积极向上的主题、生动曲折的剧情以及接地气的风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富于感情的表演,向伟大的时代献礼!影片令人耳目一新,因而这不失为一部个性鲜明、精彩有加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经典力作!
2. 坚硬且浪漫的史诗——《革命者》
《革命者》是一部献礼建党百年的历史人物传记类电影,艺术性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先生短暂而又激情燃烧的一生。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展现人物生平、叙述关键事迹、是传记类电影的主要任务,但平铺直叙的叙事语言会让电影显得沉闷乏味。如何实现尊重历史和电影可观性之间的平衡,考验主创团队的功力和水平。很显然,《革命者》做到了。
《革命者》围绕李大钊先生就义前38小时的故事线展开。在最后的38个小时里,多线并进,张学良、报童阿晨、地下工作者庆天、妻子纫兰、蒋介石、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等与守常先生有联系的人物依次登场,每个人与李大钊的故事,发生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浑然天成、各成体系,塑造了慈悲的、同情底层民众的、博学的、激昂的、勇毅的、乐观的、浪漫的、稳重的李大钊。这样的人物展现方式,拉近了历史人物李大钊和观众的关系,让历史深处的守常先生变得饱满生动。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会因为弱小被欺侮而同情,会因为同胞被凌虐而愤怒,会因为“他们有枪啊”而无力,会闲暇时刻与妻子并弹《国际歌》,李大钊活过来了,他在人们的记忆中永存不朽。
电影的光影尤其特别,浪漫油画的风格凸显出影调的质感, “坚硬且浪漫” ,“坚硬体现在影像中就是大光比、大反差;浪漫就通过少量的高光,让高光弥漫开来。” 大胆的光影设计凸显出革命的艰辛以及艰辛下的诗意心境。温暖与残酷相交融,冷暖的衔接、人物内心的困境与黑暗局势的局势的威逼,一步步把观众拉回到了那个鲜血与青春的年代。人物在这一刻被光线定格在历史中。在以意境为主、意向为辅的诗意表达中向观众阐释着不一样的诗意浪漫与红色奋斗史,让观众不仅时刻揪心且能受到红色热血的感召。
红色革命电影多是沉重、严肃、低沉的,而《革命者》诗意史诗般的气氛烘托,不仅让人联想到史诗《格萨尔王》的宏伟志愿,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创造美好新中国;也有但丁《神曲》般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从一个国家的涅槃重生,上升到了具有国际共产主义理想高度的国际化视听语言。不仅展现出革命的浪漫主义氛围,更向观众表现出“信念不灭,没有牺牲就换不来今天”。
“我相信”作为整片的题眼台词,三个字展现出“革命者”的坚毅与浪漫,把影片的气氛烘托到高潮。让银幕外的观众深深感受到先辈的无畏与伟大。《革命者》不仅把史实完整正确地传达给了观众,而且把革命的浪漫主义英雄精神传递给了新时代的我们。优良的光影展示,精准的意向呈现,《革命者》做到了。
中国人民是带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在救亡图存的艰难求索中,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北洋军阀的混战让困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不到出路。各种“主义”,各种方案都尝试过了,都以失败告终。李大钊先生看到了底层民众的艰难,矢志于民族独立解放之事业,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上点燃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新的革命的火种,终其一生,都在实践其所信,践行其所知,一生无悔。
李大钊先生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27年。先生就义之后22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真正成了国家、民族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如今,守常先生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历经百年风华,恰是风华正茂,正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沿着革命先烈们未竟的事业,继续奋勇向前,我们将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谨以此,告慰李大钊先生,告慰革命者们。
3. 电影《革命者》影评
党最核心的缔造者,上映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冥冥之中最恰逢其时的辉煌大作。
建党一百周年之时,中国已经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上。银幕的艺术手法,一下将时间回溯到一百年之前的时间节点上。观众由衷感到那时国家的可怕。帝国主义在国土上的猖獗,国内各大势力置国家灭亡于不顾的利益争夺。而国家为何没有在那不久灭亡了呢?
影片以浪漫艺术的手法,让主人公李大钊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涌现出了他和他们。
从农村走到大学讲堂的学者,励志改造中国现状的担当者,异于常人的大脑袋、大大的方脸,好几个人的胡子加在一起,才能有他一个人多的两抹大胡子,李大钊作为主人公出现在大片中。电影的浪漫手法让观众能更好地欣赏电影。讲述这个真实的人物,并没采取线性手法,而是以沦为囚徒开始、生命开始以小时计算、打破时间顺序的翻看日记的方式,进行一个个故事。
这种手法很高明,但容易失败。看的出包括导演在内的主创人员,费的心血比别的片子要大几倍。主演拿捏的,应该是十分到位的,有影帝的风范。
看了没多久,观众开始流泪、哭泣。
影片是通过电影特有的艺术手法在讲述故事。讲得不好,观众不买账,讲好了能同影片产生共鸣。革命者叫亿万观众知道,当时人们称呼他为守常先生;他走到哪里,就抗争到哪里,就团结民众到哪里;他也经受过红岩故事里那样的酷刑;拒绝组织上的营救;在国共合作时他的地位比蒋介石还高;他是由身居高位突然变成死囚,信念却毫不动摇;他生活简朴,却热忱地帮助潦倒的人,资助自己的同仁;斗争时他冲在最前面,同时团结任何阶层的人。这方面有两个镜头耐人寻味。张作霖要杀李大钊送给蒋介石个投名状,逮捕后又叫蒋介石自己做出裁决。蒋介石矛盾又害怕。他矛盾在哪里?害怕在哪里?国共合作期间两人交往的镜头中显示,他自己被李大钊感染了,可想李大钊的感染力对他来说有多恐怖。这个大野心家能不紧张害怕?这也道出国民党和共产党截然不同之处,最终回答出为什么共产党是成功者,并能够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另一个镜头是,李大钊将走向刑场,对主持对他行刑的监狱长说一声辛苦啦。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能唤醒这个以杀人为职业的人的良知。这也是李大钊仅能做到的了。
佟丽娅扮演的李大钊妻子赵纫兰,真实中是个比丈夫大六岁的乡下女人,李大钊对她不离不弃,许多人认为是佣人。南陈北李,这方面李大钊跟陈独秀截然不同。佟丽娅塑造的赵韧兰,谁也无法说出像与不像,但绝对比真的赵纫兰漂亮有风韵。以河北女人特有的品行来对照,还是很到位的。品行好,遵从丈夫,养育孩子,命运系在丈夫的命运上,坚韧能吃苦,默默中藏有骨气。
4. 砥砺前行,做当代的“革命者”---观电影《革命者》有感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应该既能把观众的心留住,还能激发正能量。电影《革命者》就是这样。
形式新颖,引人入胜。《革命者》影片使用倒插叙的方法,从李大钊先生绞刑前38小时开始,镜头多次切换不同的画面,展现出他在风云动荡年代的革命之路,新颖的表现手法,深深吸引了观众。
一句台词,画龙点睛。剧中演员用精湛的演技为我们展示了以李大钊为首的革命先烈为推翻反动统治奋斗牺牲、舍身为国的光辉历程,也展示了从以李大钊为首的早期革命者到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后来者毛泽东的革命传承。一句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既是革命者早期奋斗目标,也是后来者的接力棒。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让当下的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踏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砥砺前行,做当代的“革命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5. 你还是往日那个青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一新生 李梦圆
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我曾设身处地地代入自己,如果是我去参加一场为信仰的革命,我会不会冲锋在前,去做那个必然的牺牲?我不认为我有足够的勇气去做。所以我一直有疑惑,为什么学生、先生、工人可以去争先牺牲自己,可以去直面敌人漆黑的枪口,用自己信仰的呐喊压过枪鸣推翻压迫,从而改变历史?
在这部电影中,我得到了一个穿透历史、来自血液的回答。在影片中我所看到的守常先生,也不再只是历史课本上泛泛的黑白头像和那苍白文字所表现的功绩,而是一个爱书惜书、没有架子、害怕堕落之中国的隔壁学者大叔。他是革命者,是有随时牺牲觉悟,有着高度革命热情,深谋远虑的成熟沉稳革命者。他带着他的青年,带着他的信仰,带着他对国家清澈的爱,带着自己阳光般的激情与斗志。他有家人,有知己的朋友,也有着自己对外的自信坚强和在亲人面前才能展现的脆弱。学生死伤时他向妻子赵纫兰哭诉的样子,就像一个好不容易赢得糖果却失手掉在地上摔得粉碎的孩子。但与孩子不同的是,他思考、反省,拾起再次战斗的勇气与毅力去拥抱去接受新的挑战与命运。影片的最后守常先生走了,他为了真理事业而壮烈牺牲。但绞刑架上终结的生命,因染上红色而无比赤诚,无比青春。阳光下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绿茵上奔跑,守常先生的青春随五星红旗飘扬,万年不倒!
监制/靳国栋
主编/张青华
编辑/刘晓丽、李梦圆(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