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文明”系列讲座之八
犍陀罗艺术探源
——
意大利考古队斯瓦特考古项目
60
周年纪念
讲座时间
:
2015
年
11
月
23
日
(周一)
13:30-16:30
讲座地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
主办单位
:
“
一带一路
”
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意大利地中海与东方学国际研究协会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浙江大学图书馆
内容简介:
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端一隅的犍陀罗地区,地处连接中亚、印度与中国的十字路口,是早期佛教传播的中心之一。
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
Swat Valley
),即古代乌仗那国所在地,曾是连接犍陀罗平原和面向中亚的北部山区之间的商贸枢纽,亦是佛教文化和艺术的渊薮之地。
自
1956
年开始,意大利中远东研究所(原
IsMEO
,现
IsIAO
)组织的考古队对该地区展开了长期考古发掘与清理工作,在极大程度上复原出斯瓦特及周边地区始自人类居住至今的历史文化面貌。研究表明,斯瓦特地区在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发端与兴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次讲座将介绍六十年来意大利考古队在斯瓦特河谷地区的发掘与研究。卡列宁教授将介绍后希腊化时期,希腊风格的艺术作品在该地区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当地浓郁的本土造像文化与希腊的自然主义合并后,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对佛教造像艺术的影响。菲利真齐研究员通过斯瓦特塞杜沙里夫一号佛教遗址中发现的
大�堵波
上的华丽饰带,来阐明早期犍陀罗叙事艺术以及早期通过连续雕刻装饰描绘佛传故事的风格特点。
奥里威利先生将系统介绍由朱塞佩•图齐先生创立并被意大利考古队沿用至今的考古工作模式以及在此模式下对斯瓦特地区考古所做的各项研究工作。
主讲人简介:
《公元前二至前一世纪西北印度地区的希腊化视觉文化》
主讲人:
Pierfrancesco Callieri
(卡列宁
)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文化遗产系教授,考古学博士,意大利远东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地中海与中远东地区考古与艺术史,对波斯、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考古与艺术史有深入研究。著有《从塞西亚到西伯利亚的古代文明》、《地中海与亚洲艺术》等。
《塞杜沙里夫一号
大�堵波
横饰带:通向犍陀罗叙事艺术历史的窗口》
主讲人:
Anna Filigenzi
(菲利真齐),意大利那波利大学东方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亚考古与艺术史,在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研究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代表作有《艺术与景观:晚期斯瓦特佛教石刻》、《后犍陀罗时期的斯瓦特:晚期佛教石刻与突厥宗教中心》、《斯瓦特地区的藏传佛教石刻》等。
《
意大利考古队斯瓦特考古项目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主讲人:
Luca Maria Olivieri
(奥里威利),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文化遗产系研究员,意大利考古队斯瓦特考古项目负责人,是犍陀罗艺术研究及研究史方面的权威专家之一,著有《斯瓦特河谷的佛教建筑》等,并与菲利真齐合著有《艺术与景观:晚期斯瓦特佛教石刻》。
主持人简介:
李志荣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期进行田野考古调查,现主持浙江大学中国石窟寺数字化考古领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