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第一章 序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二、文獻回顧 6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11
四、章節概要 16
第二章 〈霧社〉、〈達道‧莫那之死〉中的身分認同問題 18
前言 18
一、〈霧社〉、〈達道‧莫那之死〉中的花岡一郎之身分認同問題 19
二、〈霧社〉中的花岡二郎之身分認同問題 25
三、〈達道‧莫那之死〉中的達道‧莫那之身分認同問題 29
四、小結 35
第三章 原住民統治引起的矛盾和影響─以〈霧社〉和〈達道‧莫那之死〉為中心 37
前言 37
一、〈霧社〉和〈達道‧莫那之死〉中的統治政策對原住民生活的影響 38
二、〈霧社〉中的皮和‧沙茲波、皮和‧腦伊、皮和‧瓦歷斯之形象 43
三、〈達道‧莫那之死〉中的皮和‧沙茲波之形象 49
四、小結 53
第四章 霧社事件與原住民女性─以〈霧社〉和〈蕃婦羅波烏的故事〉為中心 55
前言 55
一、〈霧社〉中的花岡二郎和兩位原住民女性 56
二、〈霧社〉所描述的日本人男性和原住民女性的婚姻 60
三、〈蕃婦羅波烏的故事〉中的原住民女性 66
四、小結 71
第五章 結論 73
參考書目 77
附錄一 81
附錄二 85
一、坂口䙥子作品集
坂口䙥子,《蕃婦ロボウの話》(東京:大和出版,1961年)。
─,《蕃地》(東京:新潮社,1954年)。
二、作品集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日本人作家作品集》第5卷(東京:綠蔭書房,1998年)。
三、專書
〈中文部分〉
鄧相揚,《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台北:玉山社,2000年)。
戴國煇,《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 下》(台北:國史館,2002年)。
〈日文部分〉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2005年)。
加納実紀代,《リブという革命―近代の闇を開く》文学史を読みかえる系列第七卷(東 京:インパクト出版,2003年)。
吳密察、黃英哲、垂水千惠編,《記憶する台湾 帝国との相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 會,2005年)。
垂水千惠,《台湾の日本語文学:台湾の日本語作家たち》(東京:五柳書院,1995年)。
春山明哲,《近代日本と台湾》(東京:藤原書店,2008年)。
許介鱗編,《証言 霧社事件》(東京:草風館,1985年)。
鄧相揚著,下村作此郎監修,魚住悅子譯,《抗日霧社事件のをめぐる人々》(大阪:日本機關誌出版,2001年)。
─,《抗日霧社事件の歴史》(大阪:日本機關誌出版,2000年)。
〈英文部分〉
Tierney, Robert Thomas,《Tropics of Savagery: The Culture of Japanese Empire in Comparative Frame》(Ba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0)。
四、單篇論文
〈中文部分〉
李文茹,〈日本女性作家筆下皇民化時期的台灣家庭─從坂口䙥子的〈鄭一家〉談起〉,《台灣文學評論》第7期(2003年1月)。
吳佩珍,〈日本戰後文學與女性書寫〉,收錄於吳佩珍、崔末順、紀大偉主編,《台日韓女性文學 一場創作與發展的旅程》(台北:秀威經典,2015年)
林雪星,〈兩個祖國的漂泊者─從坂口䙥子的《鄭一家》及真衫靜枝的《南方紀行》《囑咐》中的人物來看〉《東吳外語學報》第22期(2006年3月)。
河原功,〈在日本文學上霧社蜂起事件的位置〉收錄於戴國煇編著,魏廷朝譯,《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 上》(台北:國史館,2002年)。
林慧君,〈坂口䙥子小說中的身分認同─以〈鄭一家〉、〈時計草〉為中心〉,《台灣文學學報》第8期(2006年6月)。
─,〈殖民帝國女性之眼─論坂口䙥子小說中的台灣女性形象〉,《中外文學》第16眷第1期(2007年3月)。
荊子馨,〈從叛變者到志願兵,霧社事件以及對原住民的野蠻與文明再現〉收錄於《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出版,2006年)。
〈日文部分〉
王曉藝,〈坂口䙥子の「時計草」を中心にー異民族統治への協力〉,《天理台湾学会年報》第10期(2001年3月)。
北見吉弘,〈坂口れい子が描いた農業移民像に関して〉,《真理大學人文學學報》第10期(2007年10月)。
李文茹,〈ジェンダーから見た台湾原住民の「記憶」と「表象」-霧社事件を中心に〉,《社会文学》第23期(2006年)。
─,〈坂口䙥子の移民小説と戦争協力〉,《天理台湾学会年報》第13期間(2004年7月)。姚巧梅,〈坂口䙥子と台湾〉,《曙光》第8期(1997年12月)。
星名修宏,〈「血液」の政治学:台湾「皇民期文学」を読む〉,《日本東洋文化論集》第7期(2001年3月)。
奥出健,〈戦時下台湾の「愛」-坂口䙥子の「時計草」を中心に〉,《湘南短期大学紀要》第20期(2009年)。
彭妍蓁,〈坂口䙥子「風葬」論〉,《阪神近代文學研究》第十三期(2012年9月)。
彭妍蓁,〈坂口䙥子「蕃地」論〉,《千里山文学論集》第八十三期((2010年3月)。
彭妍蓁,〈坂口䙥子「蕃婦ロボウの話」論〉收於增田周子編,《戦争の記録と表象―日本・アジア・ヨーロッパ》(吹田:関西大学東西学術研究所,2013年)。
─,〈坂口䙥子「蟷螂の歌」論〉,《国文学》第96期(2012年3月)。
楠井清文,〈坂口䙥子「蕃地」小説の世界―熊本時代の執筆活動を中心にー〉,《倫究日本文学》第100期(2014年5月)。
五、學位論文
〈中文部分〉
大原美智,〈坂口䙥子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石丸雅邦,〈台灣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李純芬,〈帝國視線下的在地民俗實踐:殖民地台灣文學中的婚喪書寫(1907-1945)〉(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曾馨霈,〈民俗記述與文學實踐1940年代台灣文學喪禮書寫〉(台北: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7年)。
〈日文部分〉
王姿雯,〈坂口䙥子研究:「春秋」と「鄭一家」におけるまなざしのありかた〉(台北: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洪正寵,〈坂口䙥子と台湾文壇―その背景を中心に─〉(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碩士論文,2005年)。
蔡念純,〈日本統治期における台湾文学―呂赫若と坂口れい子の比較研究―〉(台南:長榮大學應用日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黃素珍,〈坂口䙥子の小説研究―日本統治機台湾滞在期間における小説を中心にー〉(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六、翻譯本
〈中文部分〉
阮斐娜著,吳佩珍譯,《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台北:麥田出版,2010年)。
〈日文部分〉
フェイ・阮・クリーマン著,林ゆう子譯,《大日本帝国のクレオールー植民地期台湾の日本語文学》(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7年)。
七、報紙
小笠原淳〈坂口䙥子の半生〉,《熊本日日新聞》,2013年11月15日到17日。
八、其他
下山一(林光明)自述,下山操子(林香蘭)譯寫,《流轉家族》(台北:遠流出版社,2011年)。
九、電子資料
南投縣仁愛鄉公所官方網址〈http://www.renai.gov.tw/index3.asp?theme=26&acts=2&xid=6〉。
查詢時間:2015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