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清理编外人员再加速,4月7日,湖北十堰市委刊文表示当地摸清编外聘用人员总量3400名,清理规范后少了326人,减少率达9%,节省1500万,而清理编外人员背后,则是地方财政处于紧张的态势。

我国地方债规模超60万亿,地方财政赤字超3万亿,财政缺口大,有很多人指出,中国财政供养人口超8000万,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清理编外人员可以看做是机构改革精简编制重要一步,那么,对于财政减负的意义有多大呢?

为什么要清理编外人员?

湖北十堰清理编外人员326人,节省财政支出约1500万, 清理编外人员可以看 是机构改革精简编制的前奏之举!



编外人员清理完毕,就该精简机构内部了,毕竟已经发布中央缩编5%,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缩减!

那么机构改革精简编制的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高企的地方债务和财政赤字的增加。



在地产行业调控的大背景下,土地财政收入大减,靠卖地收入维持运转已经难以持续。

地方债台高筑,甚至部分地方已经资不抵债了,比如贵州省、黑龙江鹤岗市等,最后对债务进行重组。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省级债务规模总量60万亿,财政赤字矛盾加大,中国财政供养人口已超8000万,用去全国税收的40%,按照我国的人口比例, 基本达到了10个人养一个人的状态。

财政供养人员,指的是公职人员,包括国家管理机构人员,公共机构人员,如公立学校的教师、公立医院的医生等,还有诸多事业编人员,以及编外人员。

看到这些数据,大家必然是一顿批判,毕竟这些财政供养要用去税收的40%。

目前我国的财政出现了赤字,据2022年预算报告显示,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3.37万亿元,所以,矛盾就相当地尖锐。

一方面是财政供养的人口巨大,一方面是财政赤字的不断加大。



对于这个矛盾,我们要辩证客观地看待,毕竟这8000万人,绝大多数为人民服务的,他们也在辛苦工作,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值得被尊重。

当然矛盾的另一面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为什么在地方债超60万亿,地方财政又出现赤字,大家会在意财政供养人口已超8000万这个既定的事实?

那就是吃财政饭的人数过多,机构臃肿,职能重叠,编外人员众多,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编外人员高于体制内人员的事实, 我们经常看到的交警、城管等,很多都是一个编制内的人员带好几个编外人员执行公务。



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公务员数量是716.7万,事业编约3100万,其他党群工会妇联约有1300万,还有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我国目前财政供养人员已经超过了8000万。



我们再看税收数据,2022年GDP是121.02万亿元,税收为16.66万亿,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3.7%。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年平均工资约10万元,按照财政供养8000万人员计算,工资支出的总额约为税收的40%。



这是几组数据,或许有些许偏差,但整体确实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也凸显出精兵简政的紧迫性。

考公热度更是居高不下,2022年报名人数超过212.3万人,我国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在1000多万,将近有25%都去参加公务员考试。

当然很多非应届生,但公务员的报名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大多也是毕业不久的,大家都想要进体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思考。

不断增加的公职人员对财政的负担是越来越大,其实,大家在意的是不是存在机构臃肿,职能重叠,闲人太多甚至空饷现象。

现在,国家提出机构改革精简编制,首当其冲的就是吃财政的编外人员。



哪些岗位的编外人员会被清理

精兵简政,清理编外人员可以看做是机构改革精简编制的前奏之举,地方先从清理编外人员开始。

到底什么是编外人呢?哪些属于闲人?清理的大致又包括哪些呢?



编外人员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就是超出规定数量的编外人员, 机关单位使用一些编制外的工作人员。

原则是是因为人少活多,需要人来协助完成,但是根据规定,一个单位的编外人员也是有比例。

过去财政宽裕,管得不严格的时候招人超标,那么如今在精兵简政就需要合理地裁撤掉一些,从而减轻财政的压力。

第二类就是可替代的编外人员 ,比如说单位的保安保洁等岗位,这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给第三方外包公司去完成。

而不是交给一个专门的编外人员,直接交给外包公司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

第三类是不规范的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以劳务派遣的形式,都需要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但是现在很多的基层编外人员,管理混乱,合同权责不清,到期没有续签的也有,所以有很多不合格的编外人员。



按照规定是早该被裁掉的,只是由于很多单位缺少人员一直没实施。

现如今在国家精兵简政,减少财政压力的情况下,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编外人员,也是大概率会被清理的。

第四类就是涉密的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按规定是不能接触到机密文件的,但是有些单位管理没有有效地执行规定。

在人事安排上不够合理,使得这部分人编外人员接触到一些边缘的机密,这个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所以这些人也是要被清理掉的。



最后一类就是历史遗留的编外人员 ,在以前机关单位进行改制的时候原本应该被裁撤。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留下来的,也是被清理的对象。

前段时间中信集团称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

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这也意味着90后可能要到65岁以后退休。

看到延迟退休这个热点,加上养老金短缺,还有财政赤字加大,大家的关注度就开始在财政养了太多人的话题上。

这恰好是当前我们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所以也得想办法解决。



陕西汉中佛坪县可以当做典型的案例来讲,据该县统计数据,其常住人口约8000人,但据佛坪县委办公室的人员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该县行政编制人员640名,事业编人员1554名,总计达到2000人以上。

中国其他大多数地方,大概10个人供一个公职人员,但佛坪每4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公职人员,人们的压力可想而知,该县最体面最热门的工作,就是公务员。



那这个县城财政状况如何呢?数据显示2022年,公共预算收入113192万元,公共预算支出105544万元,整体债务形势严峻,债务余额为42272万元,

有些年轻人吐槽,单位里老前辈每天都很闲散,但是基层工作者都很忙,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很多。

当然,这个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部门岗位不同,业务量肯定也不同。

比如老龄办、书协、残联、作协、工会、计划生育协会等部门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业务,来办事的群众可能看到这些部门,会认为公务员都是这样,这其中很多机构都应当纳入民办甚至列入撤销之列。



这次十堰市按照经费开支的思路,分类对170余家单位进行摸底排查,共整理有效数据300多条。

并重点对编外人员数量多且复杂的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公安交警系统、林业系统、卫健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摸排。

后又通过清理规范,解聘了编外人员326名,减少财政成本1500余万元。

湖北十堰率先完成了编外人员的清理规范,建立了长效的机制,为其他全国各地的编外人员裁撤提供了方向。

还有哪些机构会被精简?

3月中旬,国家印发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及精简编制问题: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简。

地方编制精简人员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自行确定。

本轮改革方案,彰显了国家“精兵简政”的决心。



清理编外人员可以看做是机构改革精简编制的前奏之举,所以不仅仅是编外人员,体制内的裁撤比例也达到了5%。

不仅仅是编外人员,体制内的也要人心惶惶了。

因为体制内确实存在部分的机构臃肿,业务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那么,我们需要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

尤其是在现在财政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家也担心地方债最后会落到个人头上,比如加征个税、消费税和其他税种。



此外,自己的养老金、社保、医保等可能也会跟随着降低。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发不起工资,公交车停运的情况。

于是,更是引发了大众的舆论,认为有的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地方得不到保障,反而养了太多的闲散人员。

当然,这也会中伤很多尽职尽责、辛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带来价值的人员。

所以,有必要精兵简政,解决这些矛盾。



以协会回归社会为例,之前很难管理得好,而回归社会,走向民间,则有利于协会的健康发展。

大到整个国家和系统,也是如此,要明确职责边界,避免机构臃肿,岗位职业重叠,人员冗杂。

此次湖北十堰清理编外人员可以看 是机构改革精简编制的前奏之举,精兵简政慢慢拉开了大幕!

大家认为公务人员和人民的比列维持在多少比较合适呢?对此还有什么建议呢?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