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二十八将,贾复功劳不及岑彭、耿弇、冯异、寇恂,排名不及邓禹、吴汉,为啥他高居第三,食邑六县最多?
10 个回答
谢邀~
关于贾复位居云台第三这个问题,我先前在回答邓禹相关问题里也提过。云台二十八将排位基本都没问题,独贾复能越过耿弇、冯异、岑彭等人看起来好不合理。
其实细想 贾复能居云台第三,也是情理之中。
很多网友喜欢斗兽,总是将目光聚集在军事上,所以云台中军事能力最出色的冯异、耿弇、岑彭三人排位靠后,而看起来“拉胯”的邓、吴和没有方面之功的贾复却居于前三,这样的排位“难以服众”。有些人认为云台二十八将是刘庄排的,不是刘秀的意思,言外之意似乎觉得明帝不如光武本人有权威性。我认为,即使让光武来排,也还是这个排位。
云台虽然不是光武本人排的,但明帝也是能代表东汉官方态度的。
云台排的不是军事能力,它排的是功劳 。在排位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很多因素,首先就是功臣本人的功劳,而这个功劳不仅仅是打仗,还有其他方面。其次还要考虑到官职和去世时间等,这些本也是和功劳相辅相成的。比如建方面之功的冯异和岑彭,他们军事能力是云台中扛把子的,更有方面之功, 但遗憾的是他二人皆死于统一前夕。 东汉建武十三年完成统一 , 光武在位三十三年,十三年只是建武时期的三分之一,所以诚然他们有方面之功,但是也止于统一前夕。死的早的人,排位的时候必然要靠后一点。比如云台垫底的最后一位刘植,也是云台中首先挂的。
只能说,有时候短命也是一种短板。
《后汉书》说冯、岑功劳最大,但是《东观汉记》说将帅论功,吴公(汉)为大。
贾复为什么居云台第三
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 。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从这段史料可以得知贾复的人设就是:冲锋陷阵、勇冠三军、不自矜。刘秀以他敢深入敌军中,怕折损了他,所以很少让他远征。而又赞赏他的勇节,故把他放在身边从战,所以贾复才没有方面之功的。而贾复又和冯异一样,不自矜,其他将领论功的时候,他不吭声。刘秀就说:贾复的功劳,我心里有数。
真有功劳,即使不显摆,领导也是会记得他的,真正拿好处的时候,肯定是不会忘了他的。
贾复的功绩
1、从击青犊于射犬,被羽先登。
2、 从击五校于真定,伤创尤甚。
3、从击邺贼,破之。
4、攻朱鲔于洛阳,与白虎公陈侨战,连破降之。
5、南度五社津击郾王,连破之。月余,尹尊降,尽定其地。
6、引东击更始淮阳太守暴汜,汜降,属县悉定。
7、其秋,南击召陵、新息,平定之。
8、别击赤眉于新城、渑池闲,连破之。新城。与帝会宜阳,降赤眉。
因为他大部分都是跟随刘秀从战,刘秀自然清楚他的功劳。不是只有方面之功才叫功劳的。
贾复能居第三,还有两个原因和一个重要的功劳。
1.有宰相之质。2.带头上交兵权。
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凡六县。 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 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 朱祐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惟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 恩遇甚厚。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贾复和邓禹知道刘秀要不想功臣拥兵住在京师,两人便主动带头上交兵权。这是对刘秀全心全意的信任,那么刘秀给的回报就是“恩遇甚厚”。朱祐等人推荐贾复为宰相,刘秀正以吏事责三公,所以不用功臣担任重职,这也是保护他们。要知道刘秀的三公基本没一个好下场。如果用贾复等人担任,倘若犯错轻则夺爵,重则丧命,对谁都不好。不过虽然贾复没有被任为宰相,但是获得了“ 参议国家大事” 的殊荣,这种殊荣只有邓禹,李通和贾复有。李通是妹夫,挂名宰相。连大司马吴汉都没有,更别提河北出身的大耿了。
贾复为什么食邑六县
邓禹和吴汉虽然食邑四县,但是他们在建武二年就有四县,贾复建武十三年才食邑六县。况且 数量不一定说明质量 ,最多不一定是最好啊。
刘秀曾经就对景丹说过:“今关东故王国, 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 ,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关东几个县都比不上一个栎阳,因为栎阳是万户县。
县的户数不同,人口不等,大小贫富更不一样,食邑都是和人口挂钩的。胶东国比较小,贾复如果四县可能和邓禹等人悬殊比较大,那么就多给两个食邑,好持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