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目中无人》?

电影讲述身怀绝技的盲眼“捉刀人”成瞎子,遇上惨遭灭门和凌辱的酒家女倪燕,原本不想插手的他逐渐被卷入一场势力庞大的暗黑纷争中,成瞎子开始踏上了寻求公道的…
关注者
277
被浏览
1,134,913

195 个回答

别的不说了,讲一下电影里的几个细节。

电影背景时间:安史之乱结束后的永泰元年(765年)之后。电影中的郭将军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郭子仪,而应该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曜或者郭晞。

1.安史之乱结束时,郭子仪已近七旬。郭子仪足下八子八女,“三女,嫁卫尉卿张浚”,按照电影背景的时间应该是30岁以上,已经不是“想要天上的星星”的年纪了,所以电影中的郭家三小姐应该是郭子仪的孙女。

2.成乙和郭将军对话的时候,提到在东泾关和其有一面之缘。这里的东泾关应该是:泾阳关,当时的背景为 仆固怀恩 之乱。郭长子郭曜及三子郭晞随郭子仪参与了该次事件,此处有著名事件“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3.成乙参加过睢阳保卫战。此战历史意义略过,而其中争议是本片的暗线——守军吃人。成乙是双目失明,但非外伤所致。右眼角处有疤痕,若为外伤,失明应为右眼。电影后段,开眼时双目承浑浊白色,可能为白内障,极有可能为吃人肉而引起的后遗症。电影尾段成乙自述“我是一定会下地狱的”,战场上杀叛军并不会引申到下地狱,所以能够得上“下地狱”的行为就是吃人肉。再结合成乙的马只吃肉的桥段暗示,成乙在睢阳保卫战时吃过人肉。

4.成乙与倪燕第一次在洛阳分别时是吃面,镜头里的食客和小二在讲“自家的牛肉”。这里的镜头语言给人一种怪异感,让人联想到水浒里十字坡的黄牛肉。而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到唐末几五代十国时期,进入了一个吃人史的黑暗时代。

电影很好看

网剧而言已经是天花板了 制作水平不输很多大投资的电影 整体卡司演技都在线 谢苗装B不惹人反感 反派衣冠禽兽丝丝入扣

就是最后反派死于话多被反杀有点俗套了

最强冷兵器果然还是弓弩

整部戏的细节做的很到位

下面来说一说这部电影里的一些考据和典故出处

1 关于牛肉的争议

有些人说唐朝禁止吃牛肉 所以主角二人吃牛肉汤面不符合史实

唐朝吃牛肉很常见

李白的诗“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用牛肉招待客人

全唐诗里还有这句“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据说是韩愈所做的 题杜工部坟证明盛唐时期百姓生活足够富足 可以吃的起牛肉

古代的法律是禁止私杀耕牛 杀别人和官府的牛是重罪 但正常老死病死的牛可以吃

而且法律虽然如此 但并不能阻止民间杀牛尝鲜 这一幕也是在变相说明主角所在的时代因为安史之乱朝廷失去掌控力 东都洛阳就有人敢公然叫卖牛肉(捉刀人就是填补朝廷无力治理地方的补偿性措施)

2 关于主角喝醉之后没听到院子里灭门案的想法

首先主角是把悬赏犯拿下之后来喝喜酒 精神比较放松

其次就是女主角的酒度数很高,可以点燃。男主明显是不胜酒力喝醉了。

另外就是主角是去马厩靠着马睡的 主角的马吃肉喝酒 已经很通人性了 平时主角估计也是喜欢让马来放哨 但问题可能是这次马也喝醉了就没提醒主角

主角是个沙场老兵 估计平时经常做噩梦梦回修罗场 四周杀声震天 这次外面传来的惨叫估计是被主角当成梦境给忽略了

我个人觉得这里虽然有点牵强 但并不算是剧情漏洞

其实高度数白酒这个设定才是个历史漏洞 蒸馏的工艺是近四五百年的事 也就是说唐朝根本喝不到高度数的白酒

我之前引用的那句“当时处处多白酒”,白酒是指白米酒,度数很低。

主角闻到酒香后问女主“葡萄酒”但女主没有正面回答,证明这个就不是白米酒,结合女主的胡人设定,可能是从外域带来的黑科技。宇文家的一刀,让中国高度数酒精晚了一千多年才现世。

还有一种完全不科学的说法,据说“老白干”这种高度数可燃烧的白酒在唐朝就有了。。。这是摘自(完全不靠谱的) 老白干_百度百科

相传,一千多年前,滏阳河畔有一个桃花盛开的小村庄,村口有一家酒店——桃花村酒店,高挑酒旗,上书“ 老白干酒 ”。掌柜的是一位40多岁的 寡妇 ,人称薛二嫂,她经营的是前店后坊,生意兴隆。一日,店里来了位白发老石匠,开口讨酒喝,日复一日,照常喝酒不付分文。薛二嫂找机会问老石匠原因,老石匠说:“你们这儿的酒不是‘老白干’吗?为什么还要钱?”薛二嫂说:“不错,我们这儿的酒是叫‘老白干’,这种酒是我祖上几代人留下的老作坊酿造的,这酒洁白纯正,酒度高烈,点燃后不留水份,所以我们这里的人都把它叫‘老白干’。这酒是我们自己酿的,老师傅只管喝,有钱付钱,无钱白喝。

这个故事跟男女主相遇的情形也很像。

3 男主和女二应该都早就活腻味了 人吃人的活地狱都见过 对于宇文家的报复觉得无所谓

另外一个比较玄幻的细节是主角存款9150两黄金,按唐朝一两黄金大概2000-3000人民币购买力来折算,主角这几年靠抓通缉犯攒了四分之一个小目标。就算是主角抓了100个人,平均每个人头也有100两左右的赏金了。然而开场那个纵火犯赏金好像才30两。唯一能解释通畅的就是主角曾经数次只身杀入匪窝屠寨,一次就能杀匪数十,9150两除了赏金还有大量战利品的结算…

4. 主角的三大绝艺

错骨手 分筋错骨 主角徒手格斗的时候基本都是反关节擒拿 下的都是伤筋断骨的重手法 很少出第二招。这招挺适合盲人的,不打架还可以用来接骨按摩(狗头)主角还真的给女主把脱臼的下巴给接了回去,还说女主没被掐死因为天生脖骨强壮(这个理由也太牵强了)

一招楼兰斩 大概是取自王昌龄从军行那句“黄沙金甲百战死,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还有一句“辞君一夜取楼兰”,楼兰表示很无奈)。是唐代有名的塞外军旅诗。楼兰斩大概是军阵杀敌的武艺。本片的打戏细说起来并不华丽,主角杀人基本都是一刀,没什么花俏的招式。这符合主人公军旅出身的设定。这种风格的武戏更符合现实的刀剑对决,但其实不好拍。本片动作戏场面在动作设计简洁有力的同时又保证了场面的视觉效果,这边跟谢苗和主创团队打call。

楼下提示,楼兰斩应该是取自李白 边塞曲里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一把听风刀。主角的刀名听风。 这个命名我想不出是哪里。两句相关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宋朝陆游写的。另一句更贴切主角人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主角正好用的是杖刀。但这首词出自宋代苏轼。也有可能就是他瞎了只能靠听力的意思。

评论区里说洛阳有一条“勒马听风街”。网上查了下典故,可能是真的是编剧给听风刀起名的由来。勒马听风街的背景故事和本片剧情很像

第二种. 就定义这个地方的故事就夹杂很多演绎的故事结局是个悲剧,话说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武士剑客喜欢上当地一个漂亮的姑娘,而就在姑娘就住在该处。这里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恶霸贪恋姑娘美色强行霸占了她。姑娘誓死不屈辱投井自尽。剑客得知怀着对姑娘的爱意想着以往每次遇见的点点场景悲愤不已一怒之下血洗恶霸一家几十口,随后也望天长叹生不能一起愿来生常伴叹罢举剑自刎,只剩剑客的坐骑一匹枣红马驻足此地久久不愿离去听风悲鸣。

还有就是主角那招帅气的火焰斩有个特写镜头,刀鞘引火的地方已经伤痕累累,证明这不是主角第一次用火遁火云斩了,再给细节处的用心点赞。

另外一些细节

女主角根据衣着饰品来看应该有胡人背景 唐朝民族融合程度很高 这个不奇怪

根据女主兄妹相依为命没有其他亲人的设定,应该是最近内迁到唐朝的胡人,在乡里并无甚根基。

女主的哥哥比较符合传统游侠儿的设定,好狠斗勇,做的是掘墓挖坟的没本生意,以为自己搭上了宇文家的大船,没想到会被杀人灭口,成了个耗材。

女二的这套衣服也是胡服翻领

长安十二时辰里热依扎同款

女二的工作装也是很典型的盛唐特色

另外女二被抓之后被十三支弓箭穿心而死这个设定…我觉得有一点隐喻,类似古惑仔里小哑巴被手枪鞭尸,其实是指死前被侵犯过

看完了两个女主,在来看男主

男主基本都是布衣为主,哪怕是去找郭将军的时候都是布衣

唐代私藏甲和弩是重罪:

唐律疏议 》:“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到了大决战的时候男主把甲给批上了,也是豁出去了,表明了男主必死之心

闪回里男主的战场造型,也是只批了肩甲和臂甲,胸口没有唐甲的标志护心镜。

同样对比长安十二时里的造型:

女二作为军医在战场穿的是全甲,但样式和男主稍有区别,看起来像是皮甲为主重量更轻,可以看出剧组应该有用心考据:

然后就是这个火锅,实际上是唐朝的茶汤。几秒钟的一个镜头,还把用来碾呼叫的碾子也收进去的,给了全套茶具。再次证明剧组的用心

【图丢了,大家自己脑补吧】

最后主角一对多大决战很有日式剑戟片的味道,有些镜头明显致敬《座头市》

最后的大逆光

主角用的是唐刀,直刀,刀尖也符合汉唐刀制式 并不是倭刀 没有以倭代唐

日本刀是弯刀开角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