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副教授周鲒。
周鲒 广州大学动画系主任,副教授,著名动画导演与策展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曾获亚欧青年艺术家绘画竞赛“金奖”、“中国动画新锐奖”、“金龙奖”等多个国际国内奖项。
蓝雯轩 一个由两人组成的创作团队。两人从大学时期开始一起画画,硕士研究生分别毕业后决定一起投身漫画创作。作品曾多次入围中国动漫金龙奖绘本和插画奖、北京电影学院动漫艺术节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看漫画究竟有没有用?读漫画就是看杂书吗?日前,著名动画导演与策展人,广州大学副教授周鲒携手《世说新语·六朝笈》作者蓝雯轩,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古风绘本创作分享会,带着孩子们走进了1800年前的魏晋南北朝,看看在漫画的世界里读历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漫画作者均非科班出身
《世说新语·六朝笈》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国家动漫政府奖”— 最佳动漫作品,其作者蓝雯轩其实是两个姑娘组成的团队。两人都不是美术科班出身,可最终都选择了把漫画作为自己的职业。在两个年轻女孩的心目中,1800年的魏晋南北朝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在没有画《世说新语》之前,竹林七贤中我最喜欢的人,一定是表面豁达内心苦逼的阮籍。”蓝雯轩说,人总是首先和自己相似的事物起到共鸣,在清醒和绝望之间挣扎徘徊无路可走的阮籍,身上投射的是自己的影子。而嵇康,则是她们觉得一直无法触碰、高山仰止的仙人般的存在。
在她们笔下,《世说新语》画风唯美、精致,男主角个个一袭长发,衣着飘逸,帅气逼人。就连“竹林七贤”中最不起眼的阮咸,都是个拥有真自在,任诞不拘的大帅哥。
“在我心目中,阮咸是个很帅但很穷的人。他可能住的是破房子,喜欢大白天睡觉,喜欢做白日梦,喜欢喝酒。”书中,蓝雯轩再现了阮咸与猪酣饮的那个典故,虽然穷,但阮咸的快乐却不比任何人少,在别人抓紧机会炫富的时候,他却和一只猪喝的酩酊大醉,还要举杯问一句“猪兄,喝好了没有啊?”
历史人物在漫画中都是大帅哥?
蓝雯轩笔下的魏晋南北朝显然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把历史人物都画成精致的大帅哥,是否合适?
“两位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其实都做了认真的考证。人物的服饰、对白、世界观,都是充分尊重了史实的,至于主角都是帅哥,因为在她们的理想中,魏晋南北朝就是个很美的时代,"竹林七贤"本身的人物就很美,她们只是将她们心目中的形象,再现出来而已。”
作为长期研究漫画的学者周鲒说,对于中国今天的漫画观众来说,传统文化似乎总是离漫画很远,其实不然。“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漫画,因为漫画给我们营造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特别可爱,特别绚烂。我们的内心,可以在这个世界躲一会,休息一会。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文学何尝不是另外一个世界?所以,当我们的年轻人,想用漫画这种形式,来展现古典文学的美好时,为什么要给表现形式画框框?”
看漫画就不是看书?
这场创作分享会的对象是年龄6岁以上的学生群体,周鲒带着他们来了一场穿越到1800年前的虚幻旅行。
“古代的人聚会时都玩什么?古人可跟我们不一样,现在的广州是不夜城,但在那个时候,谁家有蜡烛谁家就有钱,比富就是比谁家的蜡烛多。”他诙谐风趣的语言,让现场的孩子们笑声连连。
“你们知道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吗?如果是在今天,就没这么麻烦了。在微信上说一句,我不跟你交朋友,就行了。更绝一点的,直接拉黑,嵇康和山涛,就是一个拉黑的故事……”
周鲒说,开卷有益,可在很多成人看来,看漫画书就不是看“正经书”。“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孩子。从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用这种方式来看世界。”这位大学教授坦言,即便是他自己今天做的很多东西,“看起来”都不一定很高大上,可他依旧喜欢用这个角度来看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可以躲起来的花园,漫画的好处,就是给你提供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释放、放松和再创造。”他说,很多成人不喜欢孩子看漫画,由此跟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代沟。我们说亲子阅读的概念,不是光指一起看好书,而是至少先一起看书,一起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再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指导。”
孩子一定要学艺术?
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周鲒和蓝雯轩却都认为,一切还是要以兴趣为起点。
“我们大学都不是学漫画的,也不是学美术的,我们毕业后选择做漫画,是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蓝雯轩说,《世说新语》这本书就是自己床头必备的睡前读物,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她都会翻来覆去地读这本书,始终心向往之。在这种不断的阅读中,也逐渐积累了不少那个时代的知识。“我们决定画漫画时,已经二十五六岁了,可能很多人觉得,在研究生甚至工作之后再转行去画漫画很不可思议,但这也正证明了漫画的魅力有多么大,我们喜欢通过漫画来展现美丽,不管是怎样的表现方式,能够画出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仅此而已。”蓝雯轩说,不管是今天,还是将来,她们都会甘于当一个安静的、边缘化的创作者,因为画画本身,也是一种修行,不断去观想,去默念,去敬拜,那些美好的事物。
周鲒更是坦言,自己从来不认同孩子一定要学艺术。“很大程度上,我们孩子都是学"业",而不是真的艺术,功利性太强。”他举例说,就像很多胎教要听莫扎特一样,实际上莫扎特本人却是有着悲剧的人生。“当一个家长,能够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时候,这个孩子往往才会幸福。”他说,现在很流行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不惜让孩子上各类文化补习班,要不就是各类精神贵族教育,周鲒自己做了多年的儿童公益,他更提倡家长关注对孩子内心的健康塑造。
“当下社会如此多元,学习好不是一个人成长唯一出路,如果我们整个社会的儿童更"儿童"一点,其实说不定能走得更远。”周鲒说。
采写:南都记者 尹来
作者:尹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