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防红土地,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冷杉。
冷杉不冷。每当微风拂煦、细雨飘落时,它纤柔的枝叶显出一种优雅风姿;倘若风暴骤起,抑或遇上霜冻,它的每一根枝条坚韧向上,每一条根须深扎土壤,从不倒伏。
守着南陲的边防官兵,常将冷杉比喻为他们“最敬重的军嫂”。
告别时,斜阳无语。相聚时,千里婵娟。
远山烟雨的陪衬下,一棵冷杉树,一位边防军人在树干系上写有七夕诗句的心愿。
七夕又至,团圆的时节,让我们倾听边防线上一个个别样的爱情故事。
——编 者
冷杉树下。
夜色银河情一片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七夕到来之际,边关星光灿烂,戍边人涌动的心潮如回澜拍岸,为古老传说赋予了全新的美学意境。
日行夜随、月朗星灿。军人未必就是诗人,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佳句,见证着万里边关的高尚情怀与深情挚爱。
仲夏之夜,畅叙南疆。哨位夜空中那片原本寻常的天体星系,因为边防与爱情的话题显得云轻星粲,神话中“王母金簪划恨”的迢迢银河,也在望风怀想间优雅地闪烁着诗歌一般的美感。
“几许欢情与离恨”,关于七夕的描述,最早见于《诗经》。朱熹老夫子用最通俗的语言,对《诗经》的经典之句“琴瑟友之”做了最明晰的解释:“最好的女子要和最好的男子在一起。”
既逢七夕,何须“卧看牵牛织女星”,还是让我们看看边防军营那些“最好的女子和最好的男子”的故事吧。
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官兵巡逻边防线。
“在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对爱情美好的想象,往往先于爱情的现实而存在。但关于爱情最美好的叙事,一定是来源于爱情的现实生活中。
“一生情重嫌春浅”,守卫在老山边防一线的边防营营长杨林,毫不掩饰对妻子的赞美之情。而作为中学老师的张月琳告诉我,她最骄傲的是,学生们称她为“军嫂老师”。
他们属于典型的青梅竹马——初中、高中一直是同学。不知道懵懂的爱产生于何时,但浓烈的军旅情怀却是两个人笃定的拥有。他们的定期之约是一同报考军校。结果,杨林如愿以偿,以高出当年重点线60多分的成绩被录取;张月琳虽考分相当,可因视力不好只能选择了地方大学。
两人所在的大学相距千里,这个距离无异于一条“银河”。人隔远了,心却更贴近了。他们开始搭起书信的“鹊桥”,以“两地书”传情成为他们的“必修课”。没想到,这恋爱一谈就谈了8年。
“在看得见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诗句。张月琳今天依然带有几分羞涩地忆及当年的小女儿情怀:那时最大的炫耀,就是和探亲回家一身绿军装的杨林走在街上。彼时,她心心念念的,就是进行“系统升级”——成为一名军嫂。
杨林和妻子女儿在营区团聚。
可是,即便在和平年代,戎马倥偬、风雨征战依然是军旅生涯的“标配”。杨林毕业分到一线部队后,从风雪高原到红土大地,从大漠砺兵到抢险救灾……婚期一拖再拖,同事闺蜜们常常追问张月琳:“你怎么还不买嫁衣啊?”她只能“笑不成言,喜还生怯”地调侃道:“我真不知道到底是该买春装、夏装、秋装、还是冬装啊。”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爱情的温暖和岁月的沧桑同时构成了生活,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愉悦,同时也必须承担各种责任。当军嫂前面的“准”字终于被去掉后,张月琳开始体会到军嫂,尤其是边防军嫂肩上沉甸甸的担子。结婚后,随着部队全力谋打赢、强边固防的使命和任务的加重,杨林一年到头扎在部队,而家庭的重担几乎全扛在了张月琳肩头——身为班主任,她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回到家,她还要承担起伺候公婆哺育女儿的责任……
终于有一天,张月琳顶不住了。一次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她被确诊为绝症。
疾病是个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能感受到爱情强有力的支撑。在长达半年多的化疗周期中,在每一次饱受煎熬的治疗过程中,丈夫在部队领导的关心下,总是第一时间在身边照顾安慰,3岁的女儿也一下变得懂事起来……
有爱者总是得到命运的眷顾,张月琳的病奇迹般痊愈了。忆及这段经历,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有一句电影台词,对我来说就是现实——爱是我们可感知的事物中,唯一能够穿越时空的东西。”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尽管他们的爱情生活中充满了春雨沾润、熏风拂煦,但作为边防军人的家庭,距离与守望却注定是绕不过去的坎。
有人问:你们至今还天各一方,不能朝夕相聚,有过哪怕是一点点的后悔吗?张月琳用一位老师特有的语言点评道——“在生活中他缺课太多,但在感情上他从来不缺席,从来都是满分,可以评为优等生……”
七夕前夕,张月琳抄了一首陕北民歌发给远方的杨林——“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你当你的红军我守我的家,革命呀不成你别回家。”
杨林和战友们都笑了,但我分明看见,笑着笑着,他眼眶湿润了。
一位来队家属帮助炊事班上山挖野菜。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南朝乐府中有一个故事被认为是“牛郎织女”最早出现的完整版本。其中,有一阕歌让人闻之难忘——悦之无因。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爱需要理由吗?
武警文山支队参谋长朱忠华和临沧市妇幼保健院护士长谢灿,有过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恋爱。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不到半年,然而,“悦之无因”——因为一次邂逅、约定一生相守。在20多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不负爱的承诺,用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演绎着现代版的“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1997年,从医学院毕业,谢灿放弃了父母已经安排好的工作,经过4000多公里的舟车劳顿,来到祖国边陲小镇的部队驻地——与朱忠华兑现了彼此的爱情承诺。然而,筑起了一个“小巢”,并不等于风尘仆仆生活的结束,而只是“忍顾鹊桥归路”生活的开始。
虽然没有携子称薪而爨的奔波,但由于部队担负任务和边防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谢灿随着丈夫的工作岗位的变化,几乎是以两年一次的频率,不断地迁移户口、调换工作单位。直到2019年,得知丈夫又要调任文山支队时,她满含泪水地说:两个孩子,一个学习在即、一个嗷嗷待哺,我追不上你这“牵牛星”了,就留下来当好“织女”吧。
如果仅仅是要照顾自己的小家还好说,她还要拉扯朱忠华的3个妹妹,以及照顾公公婆婆、爷爷奶奶4位老人。面对如此繁重的家务、繁杂的家事,这位当年爱读《红楼梦》的姑娘,用林黛玉的一句话让朱忠华放心:“我为的是我的心。”当然,现实生活这本大书里的人间烟火,绝对不同于碧玉闺秀们的诗情画意,不仅需要付出一颗心,还必须使尽全身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长,谢灿不仅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而且把自己的护理专业带回家中。无论工作多忙,给老人定期泡脚、按摩、体检从不间断;为了能让朱忠华的3个妹妹顺利完成学业,两口子决定放弃买车买房,主动承担3个妹妹读大学的所有费用,直到最小的妹妹完成大学学业,才借钱付了首付买了房子……
婚姻生活一天天在琐碎的时光中流淌,他们再也无法回到青春浪漫的“人面桃花初相逢”。但是,因为有了对爱情恒远的向往,这番普通的边防之恋升华为更透彻的爱情观,展现出别具风韵的爱情美学。
直到今天,朱忠华和家人还是离多聚少,但一家人的心始终热热乎乎地贴在一起。谢灿撑起这个家,也成为家里最受爱戴的“户主”,婆媳和睦、夫妻恩爱、姑侄相敬……
更值得一说的是,朱忠华没有辜负谢灿的支持,在部队4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荣立三等功。这个令人羡慕的家,也实至名归地被地方政府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山上雾气消散,排长唐瑞彬眺望远方想念家人。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一襟晚照,山风飒然,夜色银河情一片。许多关于七夕的话题,官兵们在采访中总是谈笑风生,而我却听得心里风一阵雨一阵的。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如果说七夕神话中的遥相守望是因为“耿耿银河高泻”,那么,边防官兵脚下山高水远的边关路,总有点“遥愁今夜河水隔”的意思,构成了爱情的距离和考验。
有一位叫陈建郧的连长,探亲时谈上一个眉眼相对的女朋友。分别之际依依不舍,他俩约定3天写一封信。没料想刚回连队,南疆山岳丛林特有的雨季提前到来了,交通和邮路随之中断,“当日佳期鹊误传”,信自然是一封也没寄出。
不久后,他父亲来部队“兴师问罪”,到了营部就被困住了。陈连长从连队一路跋山涉水赶去,老人家看到一身泥浆的儿子也毫不客气:“你为什么不给人家姑娘写信?”陈连长无语地从挎包里拿出100多封没有发出去的信,说:“看看再捎给她来得及不?”老人家长叹一口气:“看来不是你的错,只是你们没这个缘分。”
边防连前哨排只能使用军线电话。一个七夕之夜,前哨排长将手机交给连队通信员,让其拨通女朋友的手机,然后和连部的军线电话都开到“免提”,自己在前哨点拿着军线电话“接力”通话。没想到,那个小通信员听到他们的亲热话时,没能忍住笑,人家姑娘哪里还有心情,从此断了联系。
排长唐瑞彬的女朋友来自大城市,对边塞风光充满了诗意的想象。于是,结婚前,提出先来连队看看这里的水光山色,然后一同回老家举办婚礼。没想到一来就走不了了——防区遭遇泥石流,边防交通阻断。同时,为了保证边疆安宁和群众生活,连队受命全力投入抢险救灾。这位新军嫂也被派了“公差”——每天跟着炊事班上山挖野菜煮饭。待任务完成,已经18天过去了,家里准备好的婚礼只能取消了。
事后,这位军嫂感叹:感觉自己结了个“假婚”,但不后悔,因为恰恰在这时知道了什么是“真爱”……
曹贵龙和他设计制作的光荣册。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边关面貌焕然一新——山河变通途、电波传万里、天涯不遥远,许多艰难的往事已成为淡淡的记忆。但是,边防军人的特殊使命、边陲疆域的遥远偏僻……这一切,定位着戍边人的诺言与责任,延续着万里边关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决定着在每一个七夕、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那些牺牲与奉献的故事仍然在传承衔接——
某边防连四级军士长曹贵龙设计制作了一本光荣册,上面有“优秀士兵”“神炮手”“爱军精武标兵”“拥政爱民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证书的复印件。在光荣册的第一页,是一份《手术风险承诺书》,接受手术者和签字者同为一个人——廖家娇。
她是曹贵龙的妻子。去年,当一个小军娃将要诞生时,正在边境执行疫情防控任务的曹贵龙无法赶回去。军嫂廖家娇独自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勇敢地签下这份《手术风险承诺书》……
言及此,曹贵龙哭了。我亦掷笔,泪水涔涔。
周末,黄恒和妻子视频通话。
扣林山边防连指导员黄恒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孩子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因为边关路途迢迢,孩子的身体状况不能承受颠簸,所以,妻子也就不能来队探亲了。这对于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是多大的折磨啊。同时,为了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夫妻俩还得处处省钱,妻子连化妆品都不再买了……
庆幸的是,经上海赴边医疗队专家诊断,孩子的病情随着年龄增长,存在自愈的可能性。采访时此讯传来,黄指导员偌大个汉子,一时竟“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图片由南部战区陆军某营官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