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021 ,谢立中,《 社会学理论的建构:来自滕尼斯的启示——读张巍卓<伦理文化——斐迪南·滕尼斯社会学思想的起源与要义>? 》,《新视野》 2021 年第 03 期,第 86-92 页; 2021 ,谢立中,《 探寻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非经验主义道路 》,《学术月刊》 2021 年第 01 期,第 142-149 页; 2020 ,谢立中,《 探究“三大体系”概念的本质意涵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 12 24 日; 2020 ,谢立中,《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社会治理》 2020 年第 10 期,第 25-27 页; 2020 ,谢立中,《 未来中国城镇化的理想水平与乡村治理的中国方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年第 03 期; 2020 ,谢立中,《 从地缘多元主义走向话语多元主义 》,《社会学研究》 2020 年第 01 期; 2020 ,谢立中,《 “中国本土社会学”辨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谢立中,《 “群学”的归属:“社会思想”还是“社会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 12 18 日; 2019 ,谢立中,《 主体性、实践意识、结构化: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再审视 》,《学海》; 2019 ,谢立中,《 再议社会研究领域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关系 》,《河北学刊》第 2 期; 2019 ,《 论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 》,《社会科学文摘》第 1 期; 2018 ,谢立中,《 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联结:来自韦伯的启示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第 5 期; 2018 ,谢立中,《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学习与探索》第 5 期; 2017 ,谢立中,《 发展 的含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 4 期; 2017 ,谢立中,《 后现代性,还是新现代性 》,《清华社会学评论》总第 7 辑,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 2018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 2017 ,谢立中,《 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学习、探索与争鸣 》,《学习与探索》第 6 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 2017 年第 9 期全文转载; 2017 ,谢立中,《 社会工作硕士教育在中国: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治理》第 3 期; 2017 ,谢立中,《 中国城镇化率发展水平测算 》,《社会发展研究》第 2 期;本文同时以《未来中国城镇化率最高能达到什么水平》为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2017 年第 1 期; 2017 ,谢立中,《 后西方社会学:是何以及为何? 》,《社会学评论》第 2 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 年第 7 期摘转,《社会科学文摘》 2017 年第 8 期摘转,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 2017 年第 6 期全文转载; 2017 ,谢立中,《 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研究 》,《地方治理研究》第 2 期。 2017 ,谢立中,《 论社会科学本土化的类型:以费孝通先生为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 1 期;《新华文摘》网络版 2017 年第 12 期全文转载。 谢立中, ,载吴麟:《赋权与商议:媒体与新工人劳资关系治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谢立中,《 当代中国的阶级或阶层结构:两种不同话语系统的 真实性 辨析 》,《山东社会科学》第 3 期; 2016 ,谢立中,《 迈向对当代中国市场化转型过程的全球化分析 》,《求实》第 2 期; 2015 ,谢立中,《 后社会学或多元话语分析:社会研究模式新探索 》,《社会理论学报》春季号; 2015 ,谢立中,《 超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二元对立: 社会互构论 理论意义浅析 》,《社会学研究》第 5 期; 2015 ,谢立中,《 当代中国的自杀率:话语之争的一个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第 7 期; 2015 ,谢立中,《 社会建设的含义与内容辨析 》,《北京大学学报》第 2 期; 2015 ,谢立中,《 关于不同文献中基尼系数的可比性探析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第 1 期。 2014 ,谢立中,《 简析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社会研究范式的区别 》,《天津社会科学》第 6 期; 2014 ,谢立中,《 哈贝马斯的 沟通有效性理论 :前提或限制 》,《北京大学学报》第 5 期; 2014 ,谢立中,《 族群问题去政治化 争论之我见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第 3 期; 2013 ,谢立中,《 当前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到底有多严重? 》,《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13 ,谢立中,《 走向东亚共同体:东亚社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社会学评论》第 5 期; 2013 ,谢立中,《 唯一 真实 的基尼系数是否可得? 》,《社会学研究》第 5 期。另见《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第 4 期; 2013 ,谢立中,《 社会科学解释难有唯一性 》,《中国社会科学报》 3 22 日; 2013 ,谢立中,《 试析导致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值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山东社会科学》第 8 期; 2013 ,谢立中,《 心理学派、文化学派,还是综合学派? —— 孙本文社会学取向刍议 》,《黑龙江社会科学》第 2 期。另见《中国研究》,第 15 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谢立中,《 中国社会学家对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解与分歧 》,《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12 ,谢立中,《 后社会学:探索与反思 》,《社会学研究》第 1 期; 2012 ,谢立中,《 实证社会学的奠基人 —— 涂尔干与 < 社会分工论 > 》,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2 ,谢立中,《 社会冲突学派代表人 —— 达伦多夫与 < 工业社会的阶级与阶级冲突 > 》,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2 ,谢立中,《 走向积极的社会冲突 —— 科塞与 < 社会冲突的功能 > 》,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2 ,谢立中,《 从权力视角洞察社会分层 —— 伦斯基与 < 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 》,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2 ,谢立中,《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 科尔曼与 < 社会理论的基础 > 》,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1 ,谢立中,《 干预主义对自由放任主义:孰是孰非? 》,《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10 ,谢立中,《 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江海学刊》第 1 期; 2010 ,谢立中,《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 》,《社会》第 1 期; 2010 ,谢立中,《 帕森斯的 分析的实在论 :反实证主义,还是另类的实证主义? 》,《江苏社会科学》第 6 期; 2010 ,谢立中,《 走向干预主义:历史之必然,还是话语之建构? 》,《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10 ,谢立中,《中产阶级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庆 30 周年活动纪念册( 1980-2010 )》。 2009 ,谢立中,《 话语或权力:福柯前后期话语分析理论之问的矛盾 》,载 正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谢立中,《 社会学的学科对象和问题领域的再认定 》,《江海学刊》第 3 期; 2008 ,谢立中,《 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 》,《社会学研究》第 1 期; 2008 ,谢立中,《 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现代化研究为例 》,《社会》第 3 期; 2008 ,谢立中,《 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视角看 》,《社会理论学报》春季号; 2008 ,谢立中,《 中国社会 :给定现实,抑或话语建构 ? 》,《江海学刊》第 3 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8 年第 10 期转载; 2008 ,谢立中,《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社会发展战略: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广东社会科学》第 5 期; 2008 ,谢立中,《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乡村冲突:评谢建社 < 冲突与和谐 > 一书 》,《广州大学学报》第 3 期; 2008 ,谢立中,《话语或权力:福柯前后期话语分析理论之间的矛盾及其消解之道》,中国社会学会年会论文,获年会论文一等奖; 2007 ,谢立中,《 结构 - 制度分析,还是过程 - 事件分析: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角度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 4 期; 2007 ,谢立中,《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 —— 以自杀现象为例 》(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 3 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第 9 期转载; 2007 ,谢立中,《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 —— 以自杀现象为例 》(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 4 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第 9 期转载; 2007 ,谢立中,《 当前中国社会学者的理论取向 》,《社会理论学报》春季号; 2007 ,谢立中,《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 》,《南昌大学学报》第 2 期; 2007 ,谢立中,《 < 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 > (修订版)前言》,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修订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 ,谢立中,《福柯: < 疯癫与文明 > 》,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修订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 ,谢立中,《福柯: < 规训与惩罚 > 》,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修订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6 ,谢立中,《 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 》,《河北学刊》第 5 期;《新华文摘》 2007 年第 2 期转载; 2006 ,谢立中,《 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05 ,谢立中,《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 》,载杨善华、谢立中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谢立中,《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载杨善华、谢立中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谢立中,《 和谐社会:发达国家的启示 》,《解放日报》 3 20 日; 2005 ,谢立中,《 < 社会学经典教材译丛 > 总序 》, 载瑞泽 尔:《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谢立中,《社会运行学派:理解和评论》,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 中国特色社会学 —— 历史、现状、未来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谢立中,《 在组织化与个体化之间: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抉择 》,《北大讲座》第 8 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谢立中,《 < 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 > 导言 》,载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谢立中,《德里达的解钩主义理论述评》,载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谢立中,《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理论述评》,载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谢立中,《 吉登斯、贝克和拉什: 反思性 或者 自反性 现代化 》,载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谢立中,《 职能关系与财产关系:马克思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04 ,谢立中,《 序言 》, 载瑞泽 尔:《古典社会学理论》等(影印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谢立中,《 寻找发展的黄金关联点 》,《中国社会报》 4 6 日; 2004 ,谢立中,《 完善社会协商制度迫在眉捷 》,《中国社会报》 11 11 日; 2004 ,谢立中,《论风险社会时代的环境问题》,与谢立安等合作,北京国际环境研讨会会议文集; 2003 ,谢立中,《 现代性的问题与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 》,《社会学研究》第 5 期; 2003 ,谢立中,《 关于所谓 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 的几点讨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 3 期; 2003 ,谢立中,《 冲突与均衡: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 2 期; 2003 ,谢立中,《 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复杂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第 2 期; 2003 ,谢立中,《 社会的现代化 》,载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谢立中,《价值冲突情景下的行动抉择: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 2 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谢立中,《提高社区文明建设小康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中国社会报》 11 23 日; 2002 ,谢立中,《 英格尔斯指标体系 是工业时代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吗? 》,《光明日报》 7 25 日; 2002 ,谢立中,《 城市居民自治:实际涵义、分析模式和历史轨迹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 4 期; 2002 ,谢立中,《 均衡发展:城市基层社区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求实》第 7 期; 2002 ,谢立中,《 走出结构 - 行动困境:现代人的难圆之梦 》,《社会理论学报》(香港)春季号; 2001 ,谢立中,《 后现代性 及其相关概念含义辨析 》,《社会科学研究》第 5 期; 2001 ,谢立中,《 现代性 及其相关概念含义辨析 》,《北京大学学报》第 5 期; 2001 ,谢立中,《 灰社会理论:一个初步的探讨 》,《社会学研究》第 1 期; 2001 ,谢立中,《 困境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的再诠释 》,《南昌大学学报》第 2 期; 2001 ,谢立中,《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发展指标的综合评估 》,《光明日报》 8 2 日; 2001 ,谢立中,《 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学家的观点 》,《系统辨证学学报》第 4 期; 2001 ,谢立中,《社会工作的本质: 维护为本 还是 助人为本 》,王思斌、阮曾媛琪主编:《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初探》,新加坡:八方文化公司出版。 2001 ,谢立中,《 社会主义现代化:困境与冲突 》,马戎主编:《 21 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谢立中,《 改革以来北京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变迁 》,《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谢立中,《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启示与局限 》,《中国社会学年鉴( 1995-1998 )》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谢立中,《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载杨善华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台北:联经出版社; 1999 ,谢立中,《 社会工作理论 》,载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谢立中,《 理解当代中国: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 》,《北京大学学报》第 6 期; 1999 ,谢立中,《行动与系统的联结:哈贝马斯论帕森斯的理论失误》,《社会研究》第 10 期; 1998 ,谢立中,《 现代化理论的过去和现在 》,《社会科学研究》第 1 期; 1998 ,谢立中,《 西方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与态势 》,《南昌大学学报》第 1 期; 1998 ,谢立中,《行动的意义:三种理论模式的比较》,《社会理论学报》第 1 期; 1998 ,谢立中,《 达伦多夫: < 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 》,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谢立中,《 科塞: < 社会冲突的功能 > 》,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谢立中,《 伦斯基: < 权利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 》,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谢立中,《 柯林斯: < 冲突社会学一门解释的科学 > 》,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7 ,谢立中,《 投入和效率因素对我国各地区社会发展影响的比较分析 》,《社会学研究》第 2 期; 1996 ,谢立中,《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一) 》,《南昌大学学报》第 2 期; 1996 ,谢立中,《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二) 》,《南昌大学学报》第 3 期; 1996 ,王思斌、谢立中等,《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续)《中国社会工作》 2-3 期连载; 1995 ,谢立中,《 1952-1990 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 2 期; 1995 ,谢立中,《 改革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态势分析 》,《南昌大学学报》第 2 期; 1995 ,谢立中,《 新的综合:社会学理论的当前趋势 》,《国外社会学》第 1 期; 1994 ,谢立中,《 论制度分析的计量模型 》,《科技与发展》第 5 期; 1994 ,谢立中,《 社会核算: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学研究》第 1 期; 1994 ,谢立中,《 我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再探讨 》,《南昌大学学报》第 1 期; 1993 ,袁方、谢立中,《 社会学认识论的初步探讨 》,《社会学研究》第 3 期; 1993 ,谢立中,《 1952-1990 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分析》,《科技与发展》第 1 期; 1992 ,谢立中,《辩证法的一个特殊形态: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研究》,《张家口师专学院学报》第 2 期; 1992 ,谢立中,《 昔日革命根据地,如今滞后小社区 》, 载陆学艺 主编:《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 ,谢立中,《稳定与发展: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载 鹏程主编:《 1991 文化评论》,台北:三民书局; 1988 ,谢立中,《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形态的双重构造 》,《江西大学学报》第 4 期; 1987 ,谢立中,《评托夫勒的 平行作用论 历史观》,《南昌陆军学院学报》第 4 期; 1987 ,谢立中,《 西方社会的新变革与社会形态的双重构造 》,《江西大学学报》第 2 期; 1987 ,谢立中,《 简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 》,《江西大学学报》第 1 期; 1983 ,谢立中,《物质文明不包括生产关系》,《江西大学学报》第 1 期; 1983 ,谢立中,《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问题讨论综述》,《江西社联通讯》第 2 期。 2018,Xie , Lizhong ,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ciological theory”, in Laurence Roulleau -Berger and Li Peilin [eds], Post-western Sociology-From China to Europe, Routledge. 2014, Xie , Lizhong , "My View on the Debate Over 'Depoliticizing Ethnicity in China", In Xie , Lizhong ( edt .), De-Politicization of Ethnic Questions in China,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d. 2014, Xie , Lizhong , "The Beijing Consensus: Historical Experience, or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In Seung KukKim , Peilin Li, ShujiroYazawa ( edt .), A Quest for East Asian Sociologies , Seoul:SNU Press, 2014. 2015 11 14-15 日,应邀出席在日本横滨大学举行的第十三届东亚社会学家会议, 并在会上以 "Postsociology[or Pluralistic Discourse Analysis]: A new Path ofsocial Research" 为题发表了讲演; 2014 11 29-30 日,应邀出席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丁克全教授纪念大会并在会上致辞; 2014 11 14 日,应邀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主办的 社会学前言论坛 ,并以 社会建设:何为社会,建设什么? 为题发表演讲; 2014 10 24-25 日,主持召开第十二届 东亚社会学家论坛 ,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的二十余位社会学家出席了会议; 2014 10 17-19 日,主持召开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中法社会学家论坛。来自中法两国的二十余位社会学家出席了会议并发表演讲; 2014 8 24-25 日,应邀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和西北民族大学合作主办的 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 研讨会,并以 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争议之我见 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2014 7 10 日,出席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举办的中国社会学会 2014 年学术年会; 2014 6 26 日,应邀出席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中美理论社会学家对话会,美方出席对话会的有著名理论社会学家亚历山大和韦伯研究专家戈斯基等人; 2014 6 14 日,应邀出席在南京大学召开的 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 专家 研讨会; 2014 5 9 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市信访办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合作主办的中国信访立法专家研讨会; 2014 3 22 日,应邀出席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 中国社会学高峰论坛 ,并在会上发表演讲; 2014 3 15-16 日,应邀出席由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 新改革时期中国社会学的传承与创新 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以 多元话语时代的社会秩序:问题与解答 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2014 1 23-25 日,应邀出席在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举办的 中法社会学中的传统及争议 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讲; 2013 11 9 日,应邀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 灾害、风险和城市:中国和欧洲的新经验 学术论坛,并以 "Construction ofChina's Sociological Theory: Conscious Effor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Sociologists" 为题发表了演讲; 2013 10 18 日,应邀出席庆祝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 30 周年 社会转型期的民族社会与文化 学术研讨会,并以 “‘ 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争论之我见 为题做大会主题演讲; 2013 9 30 ,应邀出席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建系 20 周年建院 5 周年大会暨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 学术研讨会并以 “‘ 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争论之我见 为题发表演讲; 2013 7 20 日,出席在贵阳召开的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并以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到底有多严重 为题在年会大会上做主题报告; 2013 4 13 日,组织召开 第四届海峡两岸社会学理论研讨会 ,来自海峡两岸的近 20 位社会学理论学者出席了会议; 2012 11 22-23 日,应邀参加在日本东京上智大学举行的第十届东亚社会学家大会,并在会上以 "East Asian Community: the Way out of East AsianPredicament " 为题进行演讲。演讲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讨论,并促使与会者在会议闭幕式上一致同意发表了一份在内容上与候选人的演讲内容高度关联的声明文件; 2011 8 18-19 日,应邀出席在贵州民族学院举办的第四届中国 - 东盟教育交流周 中国 - 东盟跨文化交流论坛 ,并以 文化多元、相互理解和知识分子的使命 为题发表了大会主题演讲; 2011 7 23-24 日,应邀 以主持 和评论人身份出席在南昌举行的第 9 届东亚社会学学术研讨会; 2011 4 月,出席并主持在北京大学举行的 中法社会学、人类学家学术研讨会 ,并以 中国社会:给定性实在,还是话语建构 为题发表演讲; 2010 12 25 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 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2010 10 29-31 日,应邀参加在韩国釜山海洋大学举行的第八届东亚社会学家大会,并在会上以 "Beijing Consensus: Historical Experience, or New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为题发表讲演; 2010 7 19-22 日,应邀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 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以 走向干预主义:历史之必然,还是话语之建构? 为题发表演讲; 2010 6 20 日,应邀出席由高丙中教授主持的人类学课题组联合主办的 中国人类学在世界人类学中的位置 学术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2010 5 11 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市信访办主办的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讨会 2010 3 27 日,应邀出席在人民大学逸夫楼会议厅举行、由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林耀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并在会上致辞; 2009 11 28 日,出席并主持由本系和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的 中国和韩国的社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以 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为题在会上做了演讲; 2009 5 9-10 日,出席并主持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台湾南华大学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 第二届海峡两岸社会学理论学术研讨会 ,并在会上以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 为题作演讲; 2008 12 5-7 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和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在沈阳合作举办的 国家的回归: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思 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题为 弱干预驱逐强干预:新自由主义转向的重要动力 的学术论文; 2008 11 29-30 日,出席并主持由本系举办的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学: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并在会上以 迈向市场转型的 全球 化分析 为题作演讲。来自斯坦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韩国中央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成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海内外数十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近百位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2008 11 9 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 社会建设研讨会 做题为 浅谈 社会建设 的涵义 的发言; 2008 10 24 - 26 日,应邀出席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 20 周年庆祝大会及 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题为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的一种新尝试 的演讲,另提交题为 “‘ 中国社会 :给定实在,拟或话语建构 的学术论文一篇; 2008 7 19 -22 日,出席在长春举行的中国社会学会年会并做题为 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发展现状 的演讲,另提交题为 话语或权力:福柯前后期话语分析理论之间的矛盾及其消解之道 的学术论文; 2007 10 20 日,组织召开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比较及启示 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社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台湾东 吴大学 社会学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近 30 人参加了会议; 2007 10 28-29 日,与台湾南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合作于在北京大学组织了 面向 21 世纪的社会学理论: 2007 年海峡两岸社会学理论研讨会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大学、东吴大学、 新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花莲教育大学等两岸高校社会学理论界近 40 人参加了会议; 2007 9 12 日,应邀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理论前沿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和广东省社会学会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 中国志愿服务:回顾与展望 学术论坛,并在会上做了大会发言; 2007 11 28-29 日,应邀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协办、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题为 亚洲论坛:寻求东亚的新范式 的国际研讨会; 2002 10 26-11 3 日,组织举办 北京大学 2002 年社会理论高级研讨班 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台湾 中央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 12 位社会理论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到会讲演;近 100 位来自全国各地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社会理论研究的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2001 年,应邀出席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举办的叶启政先生社会理论研讨会,并以 走出 结构 - 行动 困境:现代人的难圆之梦 为题在会上发表演讲; 1998 年底,应邀出席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举办的叶启政先生社会理论研讨会,并以 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困境与冲突 为题在会上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