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首发于 夏尔足球
小记巴西世界杯三十二强(十五)

小记巴西世界杯三十二强(十五)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括所有文字和图片,属于且只属于知乎用户李暘以及SDAM-News新闻微信号所有;所有人声原音素材,属于且只属于所有参与的知乎用户个人,后期音频制作由

@大果

完成。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商业演绎,包括《知乎日报》在内。如需转载、演绎文字和图片内容(仅限文字和图片),请联系作者知乎用户李暘。

巴西世界杯32强之石破天惊版英格兰配音(大果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j6roq-HXQ4/

本篇专属配音: @张小二

后期合成: @大果



仰望昔日荣光——英格兰



这是一支不可捉摸的强队,也是现代足球的鼻祖。


他们曾经拥有“最伟大之一”的队长;曾拥有世界最佳门神,为世界杯贡献过“世纪一扑”;拥有伟大的“决赛兄弟”;也曾代表过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还闹过不可思议的新闻笑话,弄得举世皆知。


如今他们迷失在“夺冠大热门”和“二流强队”的矛盾之中。


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他们一度迎来鼎盛期,然而很快又陷入沉沦。


这就是三狮军团,这就是英格兰队。


就算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中以6胜4平的不败战绩小组第一出线,英格兰仍旧被媒体质疑为“无法期待”。


1950年,被誉为现代足球鼻祖的英格兰战后参加世界杯,这是一次荒唐的经历。英伦四国足总在当时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邀请下,终于放下架子,勉强答应“屈尊参加”。当时欧洲媒体的观点分为两派:


英格兰是这个星球上足球最高水平的国家,他们去参加世界杯,这项杯赛就失去了悬念——这也是英格兰媒体所持的观点。


老大帝国小看了其他大洲的足球,也许他们的确是最先进的,但他们忘了,二战已经把这块土地上所有的一切变成了废墟。


英格兰出征了,而苏格兰则退出了。苏格兰足总高层甚至有人认为“在一场英格兰和苏格兰争夺世界杯冠军的闹剧当中,苏格兰不必扮演一个配角”。这在后来被认为是一个笑话。


6月29日,“娇滴滴的”英格兰队遇到美国队,0:1的比分让他们不堪回首。英格兰本土的报纸编辑认为这根本不可能,擅自将比分改成了10:1。


于是,后世的新闻学教授们在讲课时,多了一个反面教材(至少我听过的新闻学课程,老师都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大书特书,懂球的和不懂球的,都笑得前仰后合)。



大英帝国颜面扫尽。当时适逢二战后期,战前和战时被英国各种“绥靖”的欧洲国家立刻抓住把柄,极尽揶揄。


例如荷兰有媒体表示“英国果然打不过美国”,暗指战时形势。


例如东欧媒体表示“足球的世界没有经历战争”,暗指英国作为老牌足球强国分不到应有的利益。


等等。


1954年英格兰卷土重来,第一场比赛就在巴塞尔和比利时4:4握手言和,欧洲红魔当时还不甚强大,但战平“大英帝国”让他们军心大振。英格兰注定不是主角,在伯尔尼小胜瑞士之后,淘汰赛重回巴塞尔,被卫冕冠军乌拉圭轰了个4:2。


不过乌拉圭的报应来得也快,半决赛被匈牙利人轰了个4:2。


1958年,英格兰小组赛三场平局就回家了,乏善可陈。1962年,英格兰在小组赛先输给匈牙利,但赢了阿根廷,战平保加利亚,进入八强后1:3输给后来夺冠的巴西;40年后,英格兰再次成为了巴西夺冠的试金石。


但1963年,英格兰开始红了。阿尔弗雷德·拉姆塞爵士,这位南安普顿的“勇士”(同时也是托特纳姆热刺的“珍宝”)给英格兰带来了至今仍在使用的时尚阵型。


4-4-2。


一个能把伊普斯维奇这样的队伍从丙级带到甲级,拿下联赛冠军并进军欧洲冠军杯的人,执掌国家队教鞭之后,“全国久蛰之民心,乃大兴奋”。


拉姆塞爵士的“4-4-2”在当时被认为是威力无穷的武器,因为收缩中路防守,让喜欢卖弄技术的进攻球员无所适从,从边路突破又难以射门;进攻时英格兰的技术型球员彼此呼应紧密,在快速带球、反击和配合当中猛攻对方的中路。


于是,拉姆塞爵士统治了国家队11年,带给英格兰难得的全盛时期。收获了“两个博比”、“一个杰克”之后,1966年的三狮已经威不可当。


英格兰足坛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对兄弟,就来自拉姆塞爵士麾下。


博比·查尔顿是两个博比之一,一个杰克,就是哥哥杰克·查尔顿。


当然,在理所应当成为国家英雄的队长——博比·穆尔面前——查尔顿兄弟甘当配角。


他才是英格兰足球历史上的顶峰,不二的后世楷模,难以企及的山巅。


在西汉姆联队的时候,穆尔一开始被讥笑为“单脚鬼”,意思就是他的右脚技术永远比左脚技术要好。面对冷嘲热讽,穆尔体现出了和年少不相称的稳重和冷静,还有——


强迫症。


“每当我见到博比在大雨和泥泞中苦练,并一次次摔倒的时候,我总是会心疼他因为感冒染上肺炎”。当时的西汉姆联队主教练泰德·芬顿曾这样表示。


但穆尔最终练出了一身双脚交替控球的本事,当你以为他左脚拨球要过人的时候,他早已将球拨到右腿,然后大步流星地绝尘而去。


穆尔在西汉姆联队被推举为队长——所有队员对他俯首帖耳。到了英格兰队,他也是当仁不让的队长。

(图注:英年早逝的邓肯·爱德华兹)


“邓肯(即爱德华兹),他将和我们一起战斗,直到我们最终回到温布利。”


穆尔托起了所有国家队成员伤痛的心。


在1966年之前,英格兰国家队遭受了重大损失,那就是1958年“慕尼黑空难”。被称为“英伦贝利”的曼联前锋邓肯·爱德华兹和死神缠斗15天,追随其他7名队友奔赴了天堂……


他是马特·巴斯比亲自求贤得来的不世出的天才,是“巴斯比孩子”当中最耀眼的明珠。如果他没有逝去,那么“他会以队长身份亲自带领我们捧起那一年的雷米特杯”。


1955年4月2日,爱德华兹以18岁183天时首次代表英格兰出战苏格兰队,这也是战后英格兰最年轻国脚的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43年,直到1998年被迈克尔·欧文打破,欧文也因此得名“爱德华兹二世”。


慕尼黑空难不仅让曼联元气大伤,更让英格兰国家队一口气损失多达6名正选。侥幸生还的博比·查尔顿在得知爱德华兹离世之后,抱着所有能见到的人放声大哭……


马特·巴斯比的曼联当时就是国家的希望,因为他们1957年欧洲冠军杯赛横扫大陆列强,仅在半决赛上输给了皇家马德里。


拉姆塞爵士得知慕尼黑空难的伤亡报告之后“感觉天都塌陷了”,他的伟大志向在这一刻几乎化为乌有。后来得悉博比·查尔顿和巴斯比幸存,他立刻认为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他们会回来的。”


西汉姆联队为国家队贡献了重要的三人帮:马丁·彼得斯、博比·穆尔、吉奥夫·赫斯特。这三个人在国家队训练营见到博比·查尔顿,都会上去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对此,“大鼻子杰克”一直心存感激。

(图注:著名的冠军兄弟——杰克·查尔顿和博比·查尔顿)


拉姆塞爵士在保护队员方面也做到了极致,本身对媒体就不怎么感冒的他,面对记者的质疑时常常毫不客气地当面回击,被媒体认为是“冰山”。


1966年世界杯开幕前夕,他对所有队员说了一句话。“我们为胜利而来,为了那些离开我们的队友而来”,这让所有队员热血沸腾。


当青年谢顶的查尔顿兄弟和赫斯特等人在博比·穆尔的带领下走进球场的一刻,观众“一半在欢呼,一半在哭泣”。很快,英格兰人就让对手大吃一惊,小组赛两胜一平,未失一球,中路的防守有如铜墙铁壁,由穆尔、博比查尔顿发起的反击犹如离弦之箭。


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法国,利物浦的罗杰·亨特独中两元,赛后他捧着球衣,着魔一般一言不发……


面对媒体的称赞,穆尔冷静地表示“我们还没有回到温布利(半决赛和决赛都在温布利)”。八强战依靠赫斯特的进球小胜阿根廷之后,形势遽然紧张起来——英格兰和“黑豹”尤西比奥领军的葡萄牙相逢于半决赛。


面对独进四球、一个人就把朝鲜踢回老家的尤西比奥,拉姆塞爵士也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好消息是,尤西比奥伤了。


那场比赛更像是提前上演的争冠战,最先进的4-4-2对垒当时的世界杯第一射手。大鼻子杰克和穆尔组成的防线几乎滴水不漏。博比·查尔顿上半场连进两球,英格兰的电台直播员中场休息时大喊“曼彻斯特联队回来了!”


下半时,尤西比奥依靠点球扳回一分,场上的气氛几乎凝固了。但穆尔和大鼻子杰克带着所有人顶住了对手的狂攻,4-4-2见证了英格兰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拉姆塞爵士赛后忍不住喃喃自语:“我们回到温布利了,我们回到温布利了……”而整个英格兰的街头巷尾,所有人都不可遏制地陷入疯狂,大喊“我们回来了”。


那是一场伟大的决赛,联邦德国拥有年轻、刚毅的贝肯鲍尔,还拥有哈勒和韦伯。英格兰队才俊倾巢而出,穆尔赛前号召所有人缅怀曼联先贤,这位几乎不会激动的队长此时只说了一句:“让德国佬尝尝我们的厉害。”


拉姆斯爵士此时另有想法——他用10号赫斯特代替8号格里夫斯打决赛。而罗杰·亨特“是从第一场比赛到决赛从未被替换的前锋,联邦德国人一定会非常非常注意对他的盯防,那么吉奥夫就有机会了”。


除了至今悬而未决的“门线冤案”,赫斯特上演了“决赛帽子戏法”——就算没有那个争议进球,赫斯特在120分钟行将结束时接到穆尔的助攻,狂奔60米单刀劲射上角的进球,也足以让英格兰停留在世界的顶峰。


穆尔从女王手中接过了雷米特杯,这一刻三狮军团永载史册。马特·巴斯比爵士在终场哨响的那一刻捂住了脸,浑身颤抖,在身边人的安慰下才绽放出笑容。


那一年,所有的精彩,就是你们看到的那张照片。

(图注:博比·穆尔、赫斯特、哭泣者为博比·查尔顿)


之后的6届世界杯,英格兰除了1978年无缘决赛圈,均打进了淘汰赛。可惜到1986年之前,英格兰无力再现1966年的荣光。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八强战卫冕冠军遭遇联邦德国,一场复仇之战当中,英格兰被淘汰出局。


从此两个国家的足球梁子越结越深。



年轻的轰炸机盖德·穆勒被媒体称为“伦敦上空的鹰”,这个称谓没有贬义。彼时盖德·穆勒征服天下,英格兰栽得一点儿都不冤。


而凯文·基冈,在世界杯的参赛历程中做得最多的就是慨叹“生不逢时”。

(图注:1970年世界杯的班克斯)


1986年英格兰好手云集,博比·罗布森爵士带着希尔顿、莱因克尔、巴恩斯、迪克逊、霍德尔、布莱恩·罗布森等人,贵为“第二支1966年冠军队”,但有些事情不得不提,例如1985年的海瑟尔惨案严重摧残了英格兰联赛的神经;而英阿马岛争端也让政治渗透到足球当中。


小组赛英格兰就差点翻船——0:1小负葡萄牙之后,所有人都打醒了精神。逼平摩洛哥、战胜波兰,出线理所应当。不过……


扩军之后的淘汰赛从16强打起,有了小组第一、第二和第三的差别,对阵形势开始复杂化。英格兰精于计算,甘于小组第二出线,宁可让摩洛哥这样的鱼腩骑在自己头上,先去碰巴拉圭,然后对8强阿根廷,也比16强就和宿敌联邦德国对掐要好。


彼时大英第一射手莱因克尔风光无限,职业生涯中,从未得过牌,他也是英伦底气十足的原因。


可三狮军团做梦也没想到,他们成为了球王登基的祭品。


阿根廷队教头比拉尔多在荷兰全攻全守足球的基础上,从4-4-2总结出了更适合国家队的3-5-2,中场五名工兵围绕着马拉多纳转,于是,阿根廷从“二流当中的中游”变成了一流强队。


英阿之战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还成就了球王马拉多纳在现代足球史当中的地位。


特别是英格兰人高举高打,正自我陶醉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一个小矮个双腿粘着皮球,在他们的腋下钻来钻去,摸不准他什么时候就抬起那威力无比的左脚,冲着球门打出致命一击”。


可是先遭受重创的是守门员希尔顿,在同样用手的争夺中,他被马拉多纳欺负了。

(图注:马拉多纳晃过门将希尔顿)


几分钟以后,格伦·霍德尔、彼得·里德、肯尼·桑索姆、特里·布彻、特里·芬维克排着队,从中场到后场,轮流等待着马拉多纳的临幸。最后守门员希尔顿急了,弃门而出,同样被晃过。


连过五人(其实是六个)!这是王者的表演!


阿兹台克体育场沸腾了,所有人都丧失了理智,他们狂喊着球王的姓氏。


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有一个人很理智,他对着无数的电视观众说:“大家看!马拉多纳这个进球非常精彩!”


是啊,英格兰人可就不这么理智了。巴恩斯被替换上场,帮助莱因克尔扳回一球,然后……他们回家了。


战场上,英国赢了。可球场上,阿根廷人赢了。当球王手捧大力神杯的时候,无数人都把“连过五人”作为对英格兰的话柄。


4年后,英格兰尽管远离了欧洲足球重心,但他们拥有了自己的马拉多纳,非英媒体更愿意把这个名叫保罗的人和另一人放在一起,是为“三狮哼哈二将”。


那就是保罗·加斯科因和大卫·普拉特。这两人和莱因克尔一起,成为英格兰无坚不摧的铁三角。只可惜这帮人命运不济,分在了死亡之组,普拉特当时更多地坐在板凳上。


对于英伦四国当中的爱尔兰,当大哥的英格兰向来是不怵的,原因很单纯,因为他们从未在世界杯决赛阶段相遇过——爱尔兰能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那相当于国庆;隔壁大哥前前后后共14次晋级(算上巴西世界杯),从没把这当回事。


莱因克尔开场8分钟就攻破对方大门,老大哥更不把小弟当回事了。


可这回不一样,爱尔兰当中有一个人,一直闹腾,搅得邻家兄长们狼狈不堪。他叫雷蒙德·霍顿,人送绰号“中场永动机”!


如果加斯科因们知道4年后这个不知疲倦的家伙开场11分钟就让意大利队颜面扫地的话……


进球的是11号谢尔迪,生生从英格兰手里抢走1分。这1分让爱尔兰成为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名进军淘汰赛,并一直走到8强被意大利淘汰。着实不可思议……


16强对比利时,普拉特被替换上场,加时赛“三狮哼哈二将”打出了绝妙的配合。先是加斯科因带球狂奔半场被比利时人放倒,他亲自主罚任意球,直接把球吊到普拉特身前。后者在第119分钟不等皮球落地,被对球门半转身凌空抽射,将三狮军团送进8强。


对阵喀麦隆,普拉特首发,他果然善报知遇之恩,25分钟就率先攻陷城池,弄得老罗布森“上蹿下跳”,但喀麦隆在下半场的4分钟内连扳两球,英格兰人眼看就要回国。莱因克尔一粒点球将比赛带进了加时,随后又是一粒点球带着“哼哈二将”来到半决赛。


和联邦德国的比赛,双方各显神通,莱因克尔再显英雄本色,扳平比分,最后点球大战,皮尔斯和瓦德尔罚丢,加斯科因哇哇大哭,成为摄影师抓拍的好素材。


1994年是讽刺的一年,泰勒先生优柔寡断,朝令夕改,断送了普拉特和加斯科因的美国梦。他倒也识相,将帅位拱手让给了一心复兴、“大痣在胸”的维纳布尔斯。


之后,就是1996年的英格兰欧洲杯,阿森纳五老打鸡血,92班横空出世,利物浦中场勇冠三军,阿兰·希勒——联赛第一射手鲜衣怒马,小组赛三军用命,杀得荷兰流血千里。淘汰赛加斯科因尽显奇才,单挑苏格兰中后卫亨德利,打入那届杯赛最精彩的一球。


1998年,教头霍德尔拿到了“1966年之后的32年里英格兰最丰厚的财富”,利物浦、曼联、热刺、阿森纳贡献无数精英,挑花了眼的他和自己的助理教练抱怨“国际足联为什么不批准我带35人前往法国”……


因为曼联92班的存在,加斯科因被霍德尔割爱了。英格兰媒体除了一片惋惜,竟鲜少指责霍德尔此举的对错。


在狂喜之下,霍德尔也是小昏招不断,例如“把18号球衣错当成10号球衣递给了另一个保罗”——斯科尔斯;例如排兵布阵时竟为了安德顿和贝克汉姆谁打首发而反问媒体记者;例如飞赴法国之前,在机场洗手间因为和一名长发男士打招呼而差点进错了女厕所……


不过此君也是勇于自我批评,在1:2不敌罗马尼亚的小组赛里,他赛后神棍一般自言自语“应该让迈克尔(欧文)打首发,为什么不,为什么不……”被好多人听到了。



在很多人看来,霍德尔那届杯赛唯一做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完成国家队更新,重用曼联92班。从此,英格兰国家队迎来了茁壮成长、一直不敢和博比·穆尔相比、却始终愿意精忠报国的队长。


大卫·贝克汉姆。



1998年是大卫和迈克尔这对“好基友”的大舞台。追风少年无所畏惧,圆月弯刀见血封喉。两张俊秀的面庞,犹如清新的风,带给香榭丽舍无尽的浪漫。陪伴他们左右的,是“呆板指数10”的进球机器阿兰·希勒。


命运何等无情,16强英阿不是冤家不聚首。主角本来是欧文,他先挣得一个点球,又接到贝克汉姆的助攻一路狂奔,打进“掀翻几千间学生宿舍”、“引爆几百个大学食堂”的进球。


不甘友情客串的丹麦裁判尼尔森仗着身材高大,火眼金睛,甩出红牌,将欺负了西蒙尼的贝克汉姆驱逐出场……


点球大战,英格兰栽倒在宗教信仰非常独特的阿根廷门将罗阿手下。


2002年,英格兰第一次尝到了死亡之组的味道,逆境中贝克汉姆这条汉子伙同欧文点杀阿根廷,逼平尼日利亚和瑞典,昂首挺进16强。对阵丹麦他们摧枯拉朽,费迪南德、欧文、赫斯基“辣手三刀”,至今是三狮军团世界杯赛场上颇为酣畅淋漓的佳作。


面对巴西,国家队第一射手欧文瞥见卢西奥托大,用髋部停球,大喜之下一踩油门,急速上前首开纪录。


此时大菲尔在场边着急得“好像火山已经喷发”。卢西奥自己则差点没哭出来,要不是里瓦尔多扳平比分,估计卢西奥都要自刎以谢天下。



2002年的巴西,据说是1994年之后最强——3R组合让各个国家队复仇称臣,在韩日世界杯,卯足了劲的里瓦尔多、罗纳尔多各显神通,屡有斩获,冒尖的罗纳尔迪尼奥将他的灵气,全部用在了倒霉的英格兰身上……


罗纳尔迪尼奥在红牌下场前,用精灵一般的表演摧垮了埃里克森和他的弟子。


受害者首当其冲,阿什利·科尔倒在鬼神莫测的单车脚下,然后是门将希曼,扭伤了一条老腰不说,还被一记彩虹般的弧线吊了后角。


2002年之后的英格兰队,似乎变得不会踢球了。但凡欧文受伤,锋线上的克劳奇就只能等着贝克汉姆的传球到他头顶,而没有了大卫的中场,其他人只能呆板地起球再起球、传中再传中……


至于韦恩·鲁尼,被认为是国家队最言过其实的天才。而詹姆斯,这个三流门将竟在三狮军团城下站了不知多久,他唯一的本事就是“舞起一张破渔网”……


2006年的英格兰,无需多说,欧文早早就“自己爬到场边等待手术和养伤”,那一幕让人不忍卒睹。而没有圆月弯刀,没有贝克汉姆的助攻,天知道英格兰能走多远。


贝克汉姆发现,“队友全都靠不住”,于是决定豁上一条性命,自己来。于是,他斩落厄瓜多尔,并且拼到呕吐。


点球大战负于葡萄牙之后,因伤被换下的贝克汉姆万般无奈。


4年之后,他更加无奈地穿着阿玛尼西服站在长边,看着队友们遭遇门线冤案,输给了更年前、更有朝气的德国。


2014年,霍太公惊讶地发现,自己手下的这批球员,好像连二过一都打不出来,霉运还没有结束,分组抽签一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目光如炬——“英格兰要小组出局了”!



命运真的是那样残酷吗?

编辑于 2014-04-25 20:3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