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简介
讲述了狗、老虎、河马、斑马、袋鼠、狮子、兔子……孩子们喜欢的18个动物朋友逐个登场亮相,它们都瞪大眼睛看着读者。每次翻页都让孩子来猜猜“谁藏起来了?”、“谁哭了?”、“谁转过身去了?”…… 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手工剪贴,让动物们轮流躲藏、变换姿态。
二、绘本信息
书名:谁藏起来了
文图:[日]大西悟
译者:蒲蒲兰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适读年龄: 3-6岁
出版日期:2005.8.1
三、绘本导读
一听这个书名就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让小读者急切得想知道书中到底藏了些什么。3岁左右的孩子喜欢藏匿和寻找,谁家的孩子不喜欢藏猫猫,谁家的孩子不善于发现。
封面展示出12种常见的动物,这只是故事中的一部分,且与封底形成了静中有变的呼应。
这本《谁藏起来了》主要给孩子们带来的是狗、老虎、河马、斑马、袋鼠、狮子、兔子用不同的表情,给孩子们展示最棒的阅读故事,在这个绘本中,孩子们会见识到“谁藏起来了?”、“谁哭了?”、“谁转过身去了?”这些奇妙的阅读内容设计,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前所未有的阅读欢乐。
环衬在橙色的背景下,18种动物都齐刷刷的背过身去,给读者看美美的身影,卡通的造型,非常形象地把每一个动物的轮廓塑造出来,维妙维肖地突出了每一个动物的重点部位,比如:鹿角、象耳、猪尾、狮鬃、羊臀、熊腰、虎背和猴股等。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动物展现。
《谁藏起来了》是日本蒲蒲兰公司最新引进的低幼绘本故事,利用儿童对重复事物的喜好心理,一步步引领孩子认识不同的动物和事物。整个故事情节相当简单,画面更是清丽可喜,是幼儿认知世界的好教材。
扉页是一张大象图,大象身体被蓝色的背景隐蔽了,就像是挖空的幕布一样,只看见鼻子眼睛和象牙。
我们可以让小朋友猜猜那是什么,孩子一下子会蒙了而安静下来,紧盯着图画不放。“蜻蜓”、“海豚”……这时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某一个动物的局部图,这个动物的一部分被遮起来了,再让你们猜,猜出“大象” 并不费劲,开始就把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都调动起来,呈现出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
扉页的画面也暗示我们故事内容,谁藏起来了,怎么个藏法。
【第1画面】
第一页作者先带孩子认识动物,告诉孩子每个动物的特征、颜色。已经认识好多动物和颜色的孩子大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来,然后再到环衬页认识动物的背面。
狗、老虎、河马、斑马、袋鼠、狮子、兔子……孩子们喜欢的18个动物朋友逐个登场亮相,它们都瞪大眼睛看着小读者们,这种直接面对书中形象的手法,将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参与其中的感受。
阅读此书前,大读者要作必要的功课,一是对故事的充分理解,二是做一些亲子阅读前的辅助的道具的准备,如书中提到的18种动物的实际图例,引导小读者仔细观察、比较其中的异同。让孩子抓住每一种动物的关键部位,即使百变也不离其宗。
【第2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猜猜看,
谁藏起来了?”这个书中频繁出现的问句,一下子能调动起小读者的神经,背景鲜明的黄色更是吸引住小读者的视线。
开始,小读者并不一定知晓判断的手法,大读者要引领小读者,根据底板颜色和动物身体的颜色来判断。背景是黄色的,翻到前页,谁的身体是黄色的呢?驯鹿的身体就消失在黄色的背景中了。
动物们是小读者最好的朋友也是
他
们最熟悉的,绘本《谁藏起来了》听名字就知道这是给孩子写的故事,必须要和
孩子
们一起分享这十分有趣的绘本。
绘本里的动物们颜色鲜明特征明显,在纯色中略带身体特征和五官的表情。如:黄色的驯鹿、蓝色的熊猪大象和兔子、红色的猫长颈鹿和犀牛、驼色的猴子狗和狮子等等。无形之中让小读者对颜色有一个对比的认知。说实话,作为解读的我自己总是被颜色的区分而苦恼,自己的童年在颜色认知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第3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哭了?
从动物颜色的变化转到动物表情的观察,猜猜看,谁哭了?刺激小读者视觉感官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开口表述的热情。通过自我阅读,通过快乐的
游戏
使孩子进一步认识可爱的动物,给予孩子多开口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在一次次的猜谜中不知不觉的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对动物特征的理解。在猜猜、说说动物特征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忆能力。
小兔子流下了一滴眼泪,小兔子哭了。眼泪代表小兔子情绪的变化、眼睛微闭说明小兔子沉寂在自我内心的委屈中。
可以进一步追问,小兔子为啥苦呢?理由千万种,不妨让孩子猜一猜小兔子苦的理由,实际上,道出的都是自己的种种可能。
【第4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背景颜色变成绿色,让小读者猜猜看,谁藏起来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作者在本书中,采用重复有规律的结构布局。用北京颜色的变化,让小读者才谁藏起来了,再用纯白色的背景色辨析动物情绪上的变化。小读者就是在这重复中,从对动物颜色、外形和表情变化中加深印证。在儿童发展的阶段,重复是最好的老师。
谁藏起来了,关注动物身体颜色了解不同动物。河马藏起来了,只留下U型的嘴巴、黑白眼睛和鼻孔。河马浑身是深绿的、胖胖的身体、大大的嘴巴,从正面看河马的头部你头脑中有概念了吗?小读者脑海中不一定能建构起这种概念。
是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草绿的底色,藏起来的又是绿身子的河马。这是考验孩子的观察力,在相同的颜色底下,如果不细心是看不到答案的。然后孩子还是比较细心的,没多久后就发现了绿身子的河马。随着藏起来的动物越来越多,孩子要记住的也越多了。我觉得此书可以让孩子慢慢阅读,在书里我们不仅仅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更能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5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生气了?
谁生气了?猜起来有些难度,需要一个个比较。发现熊眼帘垂下,其它表情没有变化。显然熊是生气了,但不是很明显。
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一些微小的变化,可看出谁的小眼睛最厉害!说明观察力的细微程度和自身平时的心理体验。
【第6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红色的背景让更多的动物隐藏了,犀牛、猫和长颈鹿身体部分消失了。也越来越增加了难度。作者对本书的很多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每次翻页都是让孩子来猜猜“谁藏起来了?”、“谁哭了?”、“谁转过身去了?”……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手工画令人赞叹。
每一面背景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与动物变化的关系,表情的变化,都微妙地呈现出来。
【第7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头上长着犄角?
谁的头上长犄角?驯鹿长着一对非常明显大角;长颈鹿的犄角较小,但颜色和身体相同,应该没问题;犀牛的角,那可是独角啊;找到绵羊的犄角就要费周折了。这一是需要观察力、二是要有对动物的了解。但简洁而略带夸张的动物形象,不但生动地刻画出了每一种动物的典型特征,也为小读者们的判断提供依据。
这本书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容,里面包含很多因素,诸如动物认知、特征记忆、颜色、前后、变化、对比、细节、情趣、情绪等,编排由易到难,巧妙的艺术构思、精致的手工剪贴,让动物们轮流躲藏、变换姿势,似乎在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孩子快乐地翻着书,初步认识了可爱的动物,并且在一次次的猜谜中不知不觉地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
【第8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变换为土黄色的背景又把哪一个动物藏起来了呢?小读者们已经有了经验,残缺或部分器官就是藏起来的动物。但一定要有对号入座的印象才能顺手牵羊一下子才出来,要不要翻看前页来提醒。但这种反复不断地前翻和后退,一遍一遍加深了小读者对绘本内容的印记。
一纯彩一纯白页背景的交替出现,是作者对本书环节都作出的精心设计,动物们轮流躲藏着、变换着各种不同姿态,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动物们的。
【第9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转过身去了?
谁转过身去了?哪个朋友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了? 这个问题并不难,随着提问声,紧随其后的就是一声猪叫。椭圆的身躯中镶嵌着一个卷曲的小尾巴,这就是猪显著的特征。
在猜猜看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可爱的动物们,并且在一次次的猜谜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记忆能力,对各种动物之间的不同特征也会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不管是幼儿园里老师带领下的集体阅读,还是家庭中温馨亲子共读,孩子们定会兴趣盎然地乐在其中,尽情地和这些动物朋友们一起玩这个简单而好玩的游戏。可别忘了,小孩子们天生就和温驯可爱的小动物有一种亲密的感觉。
【第10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谁藏起来了》这本十分有趣的游戏书,可以激发起5、6岁的孩子好胜、喜欢挑战的心理,由此吸引住孩子,让活动生动有趣地进行下去。
这个年龄的孩子总是喜欢跟人挑战,尤其是挑战动脑筋想办法的水平,他们已经有了不服输的心理状态,只要语气的稍稍一激将,孩子们包准一个个“斗志昂扬”,那注意力是否集中就更不成问题了。
蓝色背景下,大象应该第一个才出来,扉页中的画面就是这样。至于熊、兔子和猪的造型只保留下孤立的一点点,不对号入座就是大人也很难奏效。这就是考验小读者的记忆力的时候,可这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成问题。
【第11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睡觉了?
睡觉的姿态,眼睛紧闭。这对孩子来说应该习以为常了,自然是犀牛在睡觉。
本书中提到的谁哭了、谁生气了、谁头上长角了、谁转过身去了、谁睡觉了等,都是身体的行为状态,都是在生活日常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都说孩子最会察言观色,从小就具备观察的能力。这里提供的训练的场景也加深了小读者对人与物的观察力。
【第12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这回是谁藏起来了?为什么到了橘黄色的地方牛和袋鼠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因为牛和袋鼠的身体是橘黄色的,所以到了橘黄色的背景前面它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兔和大象急了,“我们也要躲起来,我们也要躲起来”,它们可以躲在什么地方呢?不同颜色的背景能让不同颜色的动物藏起来哦!
这里可以引深到部队官兵野战训练,为了掩护自己不被敌方发现,五彩的迷彩服、头顶树枝等都是以接近环境的色彩而进行的。再如动物界的变色龙就是因为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这页谁藏起来了,老虎、斑马、袋鼠、牛、绵羊和鸡。大读者不前后翻看能一眼就能说出吗?我做不到,但孩子们能做到。
【第13画面】
原文:
猜猜看,谁转过身去了?
第二次猜猜谁转过身去了,第一次是小猪转过去了,这次又是哪一个动物呢!作者在六次形体变化中,罕见采用了两次,猜猜谁转过身去了,可见身体背影的特征很有诱惑力。这次是老虎、大熊、袋鼠、狮子、猴子、鸡和猫,一共7个动物转过身去。虎背是花纹、熊是腰身、袋鼠的小耳朵、狮子的鬃毛、猴子的红屁股、小鸡的长尾和猫的三角耳,这些都是他们显著的特征,不要只要孩子对号入座,记住身体特征才是王道。
作者为孩子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卡通图片,让小读者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
大读者也可以自己创作延伸的素材,诸如狗、蛇、马等如法炮制提高孩子的认知。
【第14画面】
原文:
猜猜看,这些是谁的眼睛?
动物朋友要和我们说再见了,第十四个跨页,全是黑色,只看见18双眼睛。此时,可以把室内照明关闭,然后指着窗外问孩子看到了什么。
动物不见了,通过动物的眼睛来回忆动物的位置,从眼睛的不同来判断出它是什么动物。
也可以认为动物们玩累了,他们要回家休息了。和它们玩游戏可真开心啊!
【第15画面】
这一页和第一页内容一样,开始页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卡通的动物,通过一系列的谁藏起来了和谁转过身去了等游戏般的观察、记忆,让小读者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而最后页又文图对照加深了对文字的认识。
这本绘本一共31页,13个问题。里面的问题很简单,大多是猜猜谁藏起来了,动物身体颜色和背景颜色一样了,只有眼睛和其它部位露出来。再就是问猜猜谁哭了?猜猜谁生气了之类的。最后一页都有答案。
不要小瞧这些简单的问题,孩子特别喜欢,每次猜对了都很兴奋。也不要小瞧孩子的能力。他们能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
不过游戏规则有点变了,因为孩子会问为什么它藏起来了?为什么它哭了?为什么它生气了。你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第16画面】
答案页和扉页遥相呼应,中间图案相同,只是扉页隐去了身体部位,只保留眼睛、鼻子和两颗门牙。答案页则补齐了这些部分,给小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这本书经过几次的亲子共读,只要大人一读问题,孩子立刻就能找出答案,可见孩子对图画的理解力是非常强的。虽然每次翻页都是让孩子来猜猜,“谁藏起来了?”、“谁哭了?”、“谁转过身去了?”动物们轮流躲藏着,变换着各种不同姿态,不同表情。一直都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但孩子好像从没见过一样,每次都一定要玩玩这些游戏才高兴。
玩了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开始想些其他的玩法,比如说:“谁没有藏起来?”、“转过身的动物有几个?”、“谁是吃青草的动物?”,于是不知不觉中这本书又被翻了很多遍,孩子也从中增加了不少新的知识。
读这个绘本一定要保证有耐心,先要让孩子大概记住小动物都叫什么,再开始玩游戏,学学叫声,说点逗趣的特征,要不就装作小动物的样子摸摸它,挠挠他,他才能记得住呢,这都是在慢慢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第一遍,亲子共读孩子以听为主。谁躲起来了?谁哭了?谁睡觉啦?谁长了犄角?孩子在你的引导下,看得津津有味。第二遍就可以变换一下方式,亲问子指读。要相信孩子的记忆力。孩子也非常享受这个时光,一个强化内心的过程。
对于低幼的绘本,大读者都觉得绘本很简单。其实都错了,是我们自己的能力有限,总是看不到绘本给我们的很多东西。寻找一些资料才发现,我们遗漏了很多东西。
这是本锻炼孩子观察力方面的书,同时训练孩子空间方位和物体的关系。培养孩子记忆判断能力的图画书。尽情地和这些动物朋友们一起玩这个简单而好玩的游戏。可别忘了,小孩子们天生就和温驯可爱的小动物有一种亲密的感觉。
【封&底】
封面和封底的不同在于河马的变化,封面河马乖乖面对读者,而到了封底却张开了大嘴,四颗板牙上下左右四角矗立,鲜红的大嘴能吞并河山,这样张着大嘴自然眼睛耳朵洞不见了、只有两只小眼睛顶到了头上。封面和封底相互呼应,体现了本书在细节刻画上的精心。
这是一本很好的亲子游戏绘本,孩子跟家长一起通过书中的游戏,能够熟悉动物们各自的特征,也能增强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书中被“藏”动物的数量逐步增加,难度也是不断提高,到了最后找动物眼睛的部分需要记住所有的动物排列,真的很具有挑战性哦!
故事中面画了十八种小朋友特别熟悉的动物,是用剪纸图案的形式画的,形象憨态可据,颜色也很鲜艳。每一页上都有个问题,比如“猜猜看,谁藏起来了?”、“猜猜看,谁转过身了?”“猜猜看,谁生气了?”、“猜猜看,谁睡觉了?”等等。然后作者通过隐藏部分图案或对图案作一些小变更来让小朋友猜谜,并在书中寻找答案,这个作者的构思和创意真是非常精妙。
四、作者信息
大西悟(ONISHI,Satoru),1955年生于日本爱媛县松山市,1978年毕业于多摩艺术学园。除了从事插图工作外,他还在儿童杂志等领域发表手工作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