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江南十六城池 以《图说》为小引,展示江南城池舆图

南京——江宁府图说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威王因其地有王气,埋金厌 之,故置邑,名金陵。秦改秣陵,属鄣郡。汉初,建楚及荆、吴、江都诸国。元 封中,置丹阳郡,领六县。三国吴,自京口徙都丹阳,改治曰建业。晋平吴,改 建业曰秣陵,又分其北为建邺,又分建邺置江宁。建兴初,改建业为建康。东晋 渡江,建都焉。宋、齐、梁、陈因之。隋平陈,废郡置蒋州。跨江以北,江浦、 六合,古棠邑地,史传亦为棠邑。秦隶九江,汉属徐州。晋隆安中,立秦郡,属 南豫州,又属南兖州。宋元嘉中,入北魏,属扬州。南齐,析秦州为齐郡。梁, 废齐存秦。陈,置义州。北齐,改瓦梁郡。周,置六合郡及方州。隋,改方山府 六合县。唐武德初,为扬州东南道行台尚书省。后复蒋州,罢行台,为扬州大都 督府。九年,徙扬州都督于江都,更名金陵曰白下,分其地属润、宣二州。贞观 初,更白下曰江宁;方山府属南兖州。至德初,置江宁郡。乾元初,以江宁为升 州。上元二年废,属润州,以江宁置上元县。光启三年,复置升州。杨吴,为金 陵府,后建西都。南唐,改江宁府,又改六合为雄州。宋开宝中,下南唐复称升 州。天禧中,复江宁府。建炎中,改建康府,隶江南东路,其六合隶真州,属淮 南东路。元初,置建康、溧阳二路,隶江东道。其江北者,隶淮东道扬州路。又 改建康为集庆路,置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六合隶真州如故。明置南京为京师,升 集庆路为应天府,统江南五县,以屯卫在江北,割真州之六合辖焉,析置江浦 县。永乐北迁,为陪京。弘治中,析置高淳,共领八县。皇清顺治二年,定江 南,改京为省,以应天府为江宁府,隶江苏布政使司,领县八:上元县(附郭)、 江宁县(附郭)、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江浦县、六合县、高淳县。

康熙《江南通志》卷第二《建置沿革》

镇江——镇江府全属图说     长江之险,首举镇郡,在上游为关键之区,而下游亦建瓴之势也。其上为江宁、太平,固夙称险要。惟江宁城远隔夹江,太平府屏翳梁山,自不若郡城之凭江倚山,有金、焦两山之夹辅,有九华等山之雄盘,江流东急,势难深入逆流,此所以为江安门户、万里咽喉也。其下为苏、常诸郡,黄田、八圩之对渡,狼山、福山之遥峙,虽亦控扼江流,而沙浦浅胶,非有坚城高垒之可守,亦不若郡城之有太平洲,足以分设兵防。焦山门足以控制形势,此所以扼两戒之冲,制三吴之胜也。运河为全省督脉,而郡城实渡江首冲,盘绕郡城,东过谏壁,南过丹阳,东南直注,公私来往,荟萃于斯。又于丹阳分派,南流灌输金、溧,俗称金坛。漕河包举洮湖,旁达宜、荆,是不徒京口为南北之冲,即全河之仰承俯注,贯串诸邑运道,尤脉络之总系矣。运河支流在常郡奔牛之南,历蒋墅入府界,过道墅桥、濯缨桥,曲折西趋,衔接陆途,以达省会。包港为常郡孟河之指臂,则由嘉山、七峰之间,历访仙桥镇,西抵丹阳城,外通江口以达内地。由郡城南达宝堰、薛埠、黄金山,贯溧阳城至戴步镇,为干路之经。此中村镇,冈峦参差盘曲,而北有九华山之总扼,南有金牛岭之管司,兵防寨守,当以是为权宜焉。其干路之纬有四,一自丹阳埤城镇,西历郡城,直通省会,逾山穿岭,路尠平夷, 而大港镇、红心驿俱为东道之扼要;一自常郡分界桥,西贯丹阳城,即由前周村、宝堰镇以达于省;一自黄塘镇贯金坛漕河,经直里镇、薛埠镇,分途西入群山,亦多险隘;一自荆溪贯溧阳城,经南渡上、兴步镇抵东坝,于江皖经途,尤为赤紧。然则昔之论镇治者,为镇江之险,首重长江。自东晋以来,京口当南北之要冲,久已扼为重镇。惟是流民侨郡,改隶并分,建置纷烦。在六朝后,已多沿袭失实。居今驭治,亦第就水道之有资漕运,山径之有系兵屯,与夫田畴灌输、闸坝钟泄、村镇桥梁之有关民事者,实测而详绘焉,斯可矣。若乃考镜古索、权衡得失之林,则唐之《广记》,宋元之嘉定、至顺时,其旧志固有存焉者。

清 《苏省舆地图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