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民族英雄李定国的电视剧《龙珠》收视率惨败,可喜可贺
大明晋王 李定国 ,是南明王朝最后的擎天之柱,一生矢志抗清,至死不渝。他曾在桂林之战和衡阳之战,斩杀清朝亲王两人, 歼灭清朝兵马逾十万,打破了自努尔哈赤辽东起兵数十年来,八旗兵野战无敌的神话,明末将星,以此为最。
李定国出身贫苦,奋起反抗权贵压迫,又在外寇入侵,民族矛盾尖锐的鼎革之际,率部扶明抗清。论个人品行,无论智、仁、勇、信,皆为当时冠冕;论所部军纪亦是爱民如子,于西南各省人民多有遗惠,川滇黔之地多建“李晋王祠”,英名传说流传至今。
西双版纳:李定国祠
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其所著《南明史》中,这样称赞李定国:
【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顾诚《南明史》
关于李定国的生平事迹,可参看狐狸在一年前的发布的文章:
大明王朝的最后军神,被一座吃人的城市阻挡,反清大业功败垂成
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今年却在一部名为《龙珠传奇之无间道》的电视剧中,亲手杀妻杀女,更剃发易服,留起金钱鼠尾,片方甚至还恶意到用同一个演员,去同时扮演一个和李定国相貌相同、据说是他兄弟的清宫太监。
—— 这简直是中国电视剧史上,民族英雄被抹黑得最惨的一次!
这部 天意 影视、 悦视 传媒出品, 李亚玲 编剧的电视剧,刚一播出便在各个社交平台,便因如此对民族英雄李定国的抹黑歪曲,激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慨。
此剧5月8日在北京安徽两台卫视首播,收视率 0.401%+0.281% ,当日晚间电视剧十名开外;次日,收视率下降到 0.344%+0.181% ;仅排名单日电视剧十五名开外;和前段时间的《人民的名义》单日6.8%、单集7.2%的收视率比,不及真正好剧一个零头。
随后,广大网友自发呼吁,群起抵制,令该剧口碑再难发酵,收视率节节下滑,甚是惨淡,日最低收视率甚至仅达 0.11% ,就这么不死不活拖到了8月16日,播完了事,大结局收视也只有可怜的 0.258% 。
对该剧的制作方、编导、演员,相关广告商而言,都是完全得不偿失, 怎一个惨字了得。
《龙珠传奇》
铁一般的事实足可证明,时代早就不同了,并不是炒些远古雷剧《怀玉公主》《皇太子秘史》之类的旧饭,编排些明朝亡国公主爱上清朝皇族的剧情,用些时下流行的小鲜肉小鲜花做主演,现在的观众就一定肯买账的。
类似的情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数年前,曾经拍摄《仙剑》系列,一度颇受大众好评的唐人公司,执意要拍摄一部电视剧《 大漠谣 》, 原著小说丑化民族英雄卫青和霍去病,抹黑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三观问题甚大。
是以在广大正义网友们长达两年的奔走呼吁和抵制下,该剧被长期延迟播出。
最后无奈耗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全部重换配音,改名《 风中奇缘 》,朝代和人物名全部改为架空,方才得以上映。然而给大众的恶感已经难除,收视率和口碑双扑。
这部云集了许多一线明星,重金投入制作的电视剧,最终平均收视率仅0.7%,惨淡收场。原著作者,曾经的“言情天后”桐华也遭众人批评,她的其他小说改编,此后再也难得各大卫视黄金档播出,并得到众多影视明星的粉丝追捧。
中国电视剧业,为何类似这样恶意歪曲历史、抹黑民族英雄的片子,会层出不穷?
首先,从业人员文化素养本身就不高 ,甚至可以说,其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低于大众平均水平,即使是北电、中戏这样的艺术类最顶级科班院校,录取分数线的文化分也甚低,前几年不过200多分。
所以包括一些喜欢营造文化人设的中老年演员,在公开采访中也屡屡露怯,暴露为大众诟病的常识性错误,比如著名的某某先生、某某某先生……;更不用说那些业务能力远不及老一辈,替身抠图乘风的偶像爱豆们,也随着资本大潮涌入这一行业来圈钱了。
其次,导演编剧以己度人,视大众为愚氓,对于戏说歪曲历史,不以为耻,反以为常。
就比如说,他们自行发明了一套放诸历史各王朝皆通用的称谓法则。
绝大多数的“古装正剧”,以为皇帝必“朕”、太子必“孤”,先秦君主必“寡人”,太后必“哀家”,皇后嫔妃公主必“本宫”,各自特殊称谓不离口,连个“我”字都不会说了。 其实这都是病,得治。 真正的古人才没这么装腔作势呢!皇帝自称“我”的记载在史书中不要太多,更不说“哀家”“本宫”这种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纯粹从戏曲里继承下来的称谓了。
所谓的历史正剧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套个古代人马甲谈恋爱的雷剧了,从这部剧方的角度,就是弄一部亡国公主和新朝皇帝谈恋爱题材的古装言情剧,用几个颜值高的年轻主演,骗骗脑残粉丝的收视率和点击率,至于我辈看得至高无上的春秋大义、民族感情,在这些戏班班主、脑残拥趸的眼中,从来不值一提。
其三,影视审核,僵化生硬,生怕伤害了所谓“民族感情”,或破坏了所谓“大一统”思想。
还记得《贞观长歌》《贞观之治》的“ 草原十八部 ”(代替“突厥”)么?还记得《贞观之治》把历史上的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改成了“ 亲征薛延陀 ”么?
还记得内地版《神雕侠侣》的「 驱逐他们 (避讳“鞑虏”)」和「 尔乃——逗你玩 (避讳“蛮夷”)」么?
一直到2015年的《武媚娘传奇》,还一定要把唐朝对高句丽战争,改成所谓的“ 亲征苏楼寒 ”,诸如此类,还有《薛仁贵传奇》的“ 渤辽国 ”(同为避讳“高句丽”),《班淑传奇》的“ 漠北部 ”(避讳“匈奴”)等等,
凡此种种,足令人瞠目结舌的避讳,并非发生在18世纪乾隆帝治下的清王朝,而是21世纪初,何其荒谬?
涉及清朝历史剧更是重灾区,秉承了清史学界一些所谓“专家”的「 清朝入关是代表大一统的正义战争,反清复明是分裂国家,抗拒大一统 」,因此努力洗白尚可喜,洪承畴之流的理论,
《康熙王朝》中把台湾郑氏丑化成“抗拒祖国统一”的小丑反派,剧中清朝君臣大义凛然地教育观众,「 剃发易服才代表举国一致,代表大一统 」,
《施琅大将军》更进一步,让汉族民女对着清朝大兵哭泣「 宁愿死在贝勒爷的刀下,也不愿回台湾骨肉分离 」
几乎是唯一全面描写了南明历史的《长河东流》,压剧整整四年,裁掉八集,出场所有南明重要人物,皆被迫强行改名,如李定国改名李长生,何腾蛟改名何令嘉,王夫之改名万扶梓,沐天波改名沐仙坡,高一功改名高文通等等,方才勉强通过审核。
所谓的正剧尚且如此,传奇剧戏说剧更不消说,几乎所有电视剧的反清义士、大侠英雄们,提及满清朝廷,都得一口一个“ 大清 ”的尊称,唯独不能说“鞑子”“满清”,不论该词从他们口中说出,何等滑稽。
内地几版《鹿鼎记》电视剧,身为南明反清政权首脑的郑克塽、陈近南等诸人,也一样得头皮剃得青亮,留着金钱鼠尾,哪怕金庸原著里,写明了他们乔装改扮时是用假发辫的。
《鹿鼎记》电视剧里的郑克塽
对电视剧片方来说,遵从“大一统”的政治正确,不留下任何被认为是影射“抗拒大一统,鼓吹分裂”的纰漏,因而通不过审核,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郑克塽、陈近南们必须要和鳌拜韦小宝一样剃头留辫,至于历史和合理性则完全丢在一边。
所以,在这种长此以往、约定俗成的电视剧创作环境中,反清英雄李定国也被剃发留辫,很奇怪么?
《龙珠传奇》被剃发留辫的“李定国”
但是如《龙珠传奇》一剧,更让他去亲手杀妻杀女,还恶意到用同一个演员,去同时扮演一个和李定国相貌相同,据说是他兄弟的清宫太监,此等做法,还是远远超出了正常历史爱好者的容忍底线,性质之恶劣,已趋至极限。
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正因为正义网友们的宣传发酵,让广大观众都知道了这是一部怎样性质恶劣的电视剧,自发去群起抵制。剧方编导或可以装聋作哑,无视广大网友的指责,但不断下滑的惨淡收视率已经让他们肉疼,望而却步的投资商广告商更会教他们做人!
真理常在,正义永存,只是偶尔迟到。
杀鸡必须儆猴,敲山方可震虎 ,娱乐圈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利往。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影视剧,只要广大网友们,如这次成功声讨抵制了《龙珠传奇》剧一样,让娱乐圈资本们无利可图,甚至折了大本。
自然就能让整个行业在今后涉及到历史英雄人物题材时,以此为戒,不敢再胡乱歪曲戏说,从此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也绝非一日之功。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有劫火猛烈, 丹心依旧, 焚之不尽,燃之不消,同道中人,且共勉之。
如果您喜欢本文,诚挚邀请您关注狐狸的微信公众号: 狐言论史 ( huyanls1012 )。和您分享感兴趣的历史、小说、影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