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创业最前线
作者 李小反
编辑 蛋总
“周五不喝酒,人生路白走;周末不蹦迪,周一变垃圾。”这句话是很多年轻人信奉的至理名言。也因此,周五和周末晚上,北京大部分小酒馆里总是座无虚席。
有人将小酒馆当做短暂逃离现实的桃花源,他们独自在这里放空思绪,或者跟亲密好友倾诉烦恼。
也有人在小酒馆仍然不能摆脱工作,当周围人都在娱乐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处理一些紧急工作。
但也有些年轻人,特意将工作带进小酒馆。在酒精的麻痹下,原本工作上那种疏离的关系被拉近一大截。这里没有甲方、乙方,有的只是相互倾诉、处境相似的同龄人。
光怪陆离的小酒馆,撑起了年轻人的另一个世界,这里也最容易折射出他们的生活百态。
1、最好的宣泄场
95年生的王辰喜欢喝酒,如果从第一次喝酒算起,他已经有近20年的饮酒史。
他老家有一个习俗,嘴唇干燥起皮的话,可以抹点酒或者香油。所以小时候嘴上起皮时,爸爸就拿筷子蘸点酒抹到他嘴上。这也让他对酒产生了好奇,6岁时他就能喝一杯啤酒,10岁时能喝一杯白酒。
王辰第一次去小酒馆是在高中,当时更多是出于猎奇心理。“小酒馆氛围好,很酷,哪怕只点一杯啤酒都会觉得很开心。”他说道。
等到工作后再去小酒馆,心境和目的就完全不同了。“我经常去清吧,点上一杯酒慢慢喝,就是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
在他看来,待在小酒馆里的感觉,就跟下班以后躲在车上是一样的。年轻人的时间被工作和各种琐事瓜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在小酒馆喝酒算是难得的放松时刻。“这段时间只属于自己,不会被领导、父母、对象打扰,相信每个男人都喜欢这样的时刻。”
进入小酒馆,就似乎步入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可以暂时脱离平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小酒馆里,没有人在意你是谁,你也不用在意别人是谁,大家的关注点就是这杯酒好不好喝。如果你喜欢喝这款酒,我也喜欢,那我们就可以一起喝一杯,聊一些开心的事情。”王辰表示。
2017年,余阳大学毕业进入职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频繁光顾小酒馆。在学校里,他更沉迷于网吧,很少出去喝酒。“喝酒跟上网一样,都是放松的方式。”他说。
余阳喜欢爵士乐,有些清吧的音乐就以爵士乐为主,一个人去喝酒也是一种享受。“我有时候会去看看书,大部分情况下会在那里思考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如果独自去小酒馆,余阳一般是饭后去,坐在那里一边喝酒一边听音乐,半个多小时就离开。
从事在线教育的朱彤,是从去年暑假爱上小酒馆的。在这之前,她喝酒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当然,她去年去小酒馆也不是为了喝酒,完全是因为压力过大,想找一种排解的方式。
那时,她刚进入行业不久,赶上暑假忙碌期,又加上公司内部比较动荡,整个人处于极度焦虑和重压之下。当时的朱彤,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每天脑子里都绷着一根弦儿,而且那根弦儿随时可能会断。
她记得,那一次和3个同事一起去小酒馆,一边玩游戏一边喝酒,越喝越开心,喝多了之后就开始轮流倾诉自己的压力,以及疯狂吐槽自己的处境。
那天,他们喝完酒已经是凌晨三点多。喝多之后,酒精带给朱彤的既有身体上的不适,也有心理上的痛快。
这次之后,朱彤仿佛打开了
新世界
的大门,后来喝酒时,她会主动去寻找微熏的感觉,“那种感觉会让我感到舒服,以及莫名的开心。”
2、酒精社交
昏暗的灯光、潮流的音乐、隐去身份的消费者,都意味着小酒馆是一个可以聊天、诉说心事的绝妙场所。
以前,孙洁和朋友见面时,约在咖啡馆、餐厅的几率多一些,但最近她和朋友越来越喜欢约在小酒馆。
偌大的北京,朋友们分散在各地,见面频率并不高。因此,每次见面她们都会喝一杯,聊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
(图 / 孙洁和朋友在小酒馆点的酒)
“其实小酒馆的作用就相当于大学操场。”孙洁认为。
小酒馆也是余阳的社交场。“朋友们都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偶尔聚在小酒馆,我们会去交换一下信息,聊聊最近的新情况,甚至说有没有可能促成合作。”
“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是余阳的微信签名,这也代表了他的生活态度。
“每次有同事离职,或者有朋友要离开这个城市,我们都会一起喝酒,这已经成为默契。”他称。
他还喜欢借着酒精,去观察朋友的真实状态。“酒品这个东西很奇妙,有人喝醉以后喜欢胡言乱语,还有人喝醉以后会变成截然不同的人。我也希望看到朋友们更真实的一面,听他们说平时不会说的话。”
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多数人都会放松警惕。因此,小酒馆也很适合作为打听消息、拉近合作伙伴关系的地点。
人们工作后,总是避免不了要找一些公司外部的人、老同事聊一些事情。这种情况下,朱彤会主动约在清吧,伴随着昏暗的灯光和舒缓的音乐喝一点酒,双方会聊得更开。
在朱彤的认知里,在饭桌上谈事情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北京人均两三百元的餐厅,高峰期基本都要排队,你在那吃着,外面还有等号的,那个环境会逼得你连说话都很快速,目的更是很快暴露出来,使得大家都不容易放松。”朱彤表示。
相比之下,小酒馆的环境更适合聊天。“虽然它也是公开场合,但就是觉得私密性会比餐厅好很多。”
今年在线教育行业被“一刀切”,朱彤有了转行的打算。于是,她开始联系老朋友和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希望了解一些外面的情况。
但是她和这些朋友要么是很久没见,要么是不太熟悉。“如果约在饭桌上,总觉得目的性特别强,对方也容易带有戒备心,并隐瞒一些情况,他们会考虑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
这时,小酒馆就成了很好的社交场所。在酒精的推动下,双方的关系被拉近,对方也总是会给朱彤透露很多行业内幕和八卦。也是从他们透露出的消息中,朱彤了解到了其他行业的情况。
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只是老同事,或者甲方和乙方那么简单,而更像是同病相怜的人,你了解我的处境、我明白你的不易。
3、逃不开的工作
“打工人”不可能完全逃离工作,即便是在小酒馆。
孙洁有过一次“全酒馆最惨”的经历。几个月前,她独自去小酒馆喝酒,正当她一边喝酒一边听音乐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工作消息,被领导要求临时修改一个文案。
她无法想象,当大家都在娱乐的时候,自己拿出电脑工作将会引来多少人的关注,以及经历什么样的“社死现场”。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发生,也害怕跟周围的氛围格格不入,她选择用手机偷偷修改。
(图 / 周末晚上,座无虚席的海伦司小酒馆)
余阳也曾经历过这种“绝望”瞬间。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他和几位朋友去广州的小酒馆喝酒,兴致正浓时,他被工作打断了。
那天,余阳正在对接的客户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找他解决。但是在小酒馆吵闹的环境中,余阳没有第一时间听到微信提示声。
出于职业习惯,他会时不时地看一眼手机。当他看到手机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未接电话和几十条微信消息,都是几位同事发来的。
几乎是在看到未接来电和微信消息的瞬间,他的心情就从山峰跌落山谷。同时,蹦进他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麻烦来了”。
接下来的40分钟里,朋友们在小酒馆里快乐地玩耍,他在小酒馆门口打电话沟通事情,整个人的心情也非常差。
除了被迫处理工作的人,小酒馆里为工作抓狂的年轻人可能更多,比如朱彤。
今年5月,因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动荡,朱彤又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间。“所有人状态都不好,大家可能表面笑嘻嘻,内心都非常焦虑,我难受到都要找心理医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她又开始去小酒馆,以及找一些其他方式排遣。
“我做这些事情的目的都是让自己开心,不能老沉浸在‘教培行业怎么怎么样’,以及‘我要失业了’这种负面情绪中。而且这段时间周围所有同事工作都不顺心,总不能大家互相抱着哭吧。”出去玩的次数多了,朱彤的焦虑也缓解了一些。
朱彤一般会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喝酒,喝完也不会自己回家,会去朋友家住。因为如果自己回家,那种孤独、焦虑的感觉就又会找上她。
朱彤看到,身边好多同事每周五下班后都要去小酒馆喝两杯,或者去蹦迪。就连公司的程序员,也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无趣。“他们都穿得很潮,下班后去喝酒、蹦迪。”
同事曾告诉她一句话,“周五不喝酒,人生路白走;周末不蹦迪,周一变垃圾。”她深以为然。
4、涌入和逃离
进入小酒馆的年轻人,仿佛被按下一个个开关键,他们在里面大胆尝试着各种新奇的玩法。
余阳有一群98年、99年的同事,他称他们为“小朋友”,后者也戏称余阳为“老头子”。
有时候,余阳也和这群“小朋友”去热闹的酒吧蹦迪。“我之前不太会去这种场合,但现在想去感受一下这个氛围,不想让自己变老。”
这样的场合更加让人放松,在这种吵闹的环境中,无论是聊天还是喝酒,都会给人释放压力的感觉。
余阳做的是商务工作,相对来说平时会比较理性、克制。但是在那种场合,他可以完全放开。“大家都在吼、都在叫,我可以没有任何顾虑地把平时的伪装给卸下来,其实我觉得那个状态更像我年轻时候的样子。”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但是,在一群人对小酒馆乐此不疲的时候,部分资深酒友也在加速逃离。
常磊曾在国外留学,他觉得国外的酒吧对喝酒和娱乐的消费者更为友好。回国后,他很少再去酒馆。“有点贵,而且吵闹,之前的氛围没了。”他说道。
常磊表示,很多人去清吧就是为了和朋友聊聊天,或者谈点事情。但是越来越多的清吧会有捆绑消费,销售员经常主动推销酒,这些推销举措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
所以,每次他想喝酒的时候,就会约朋友到自己家里,既能喝得尽兴,又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这也是王辰目前的状态。除了环境之外,让他对小酒馆失望的另外一点在于,很少能遇见有默契的酒友了。
前年,他在小酒馆遇到一位酒友,他们相隔了一个座位,俩人都是独自一人在喝酒。在对方准备要离开的时候,王辰没忍住主动过去攀谈。
那天,两人聊到半夜12点多。“当时我们就各说各的,也不管对方有没有听,聊得很舒服。”
直到现在,王辰也不知道那位酒友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但当时那种感觉依然留在记忆中。
但是从去年开始,王辰再去小酒馆发现已经遇不到这种酒友了。也是从那时起,他也不太愿意去小酒馆,更愿意买一箱啤酒,或者偷爸爸一瓶珍藏多年的白酒,自己在家喝。
“现在的清吧,带着搭讪、交友的目的去的人越来越多了,在热闹的小酒馆,除了台上蹦迪的人,很多人都是托,也就是所谓的‘氛围组’。”王辰表示,这让小酒馆的性质变了,也很难再打动他这种资深酒友。
吸引一批人,再被一批人抛弃,这或许是小酒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随着“年轻人的小酒馆”海伦司赴港上市,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小酒馆也吸引了更多人的注视,围绕着“年轻人夜间消费空间”的讨论越来越多。
如今,小酒馆越来越热闹了,如同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巨大容器,承载了无数人的情绪、秘密、欢笑与泪水……走进小酒馆,欢迎来到年轻人的“夜间游乐园”。
*文中出现的人物均为化名;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