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户走访了三遍,逐一落实村民需求
刚刚从人民大会堂回到住地,肖曙光接受了极目新闻记者的采访。
他说,第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和中央领导人近距离站在一起,感觉非常激动,“在大会上,我认真做了笔记,深刻感受到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对战斗在一线的扶贫干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肖曙光说,“这句话为自己吹响了新的冲锋号。”
三年前,肖曙光主动请缨,前往山高路远的红旗坪村,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我来自农村,一直有老区情结,‘农村扶贫工作究竟能不能做好’的思考一直萦绕在心头,我希望找到答案。”他告诉记者。
刚驻村,困难比想象的更大:村委人员不齐、村里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肖曙光判断,只有人心齐了,才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他告诉记者,“我要把困难群众当亲戚,真心实意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
修公路需要占用村民张恩学的责任田,肖曙光主动上门,摔跤崴了脚,他坚持拄拐与村民沟通;红旗坪村海拔1200米以上,很多村民患有风湿病,肖曙光自费2万多元,从老家买来特效药送给40多位贫困村民;86岁的老兵田吉政晚年生活清苦,肖曙光得知后自费为他添置全套军被、军衣等日用品,定期为他理发,为老人修路建房;74岁的留守老人彭兴相小腿骨坏死,腿肌肉腐烂成暗褐色,他不顾腐臭气味,上门为彭兴相清洗上药……
两年多来,肖曙光把全村289个常住户走访了三遍,逐一回复落实村民160多件诉求与需求,扶贫日记写了满满9大本。
产业扩宽致富之路,红旗村开满金银花
村民心气顺了,发展热情也高了。但肖曙光发现,村民局限于“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种田只求肚儿圆”的自给自足生活,缺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支撑。
于是,肖曙光自费到河南、湖南、黄冈、恩施等地考察,并亲自试种多种产业苗木。金银花是他主推的中药材新品种,为打消村民顾虑,他带村干部和部分贫困群众到宜都等地考察学习,到邻村查看试种户效果,制定优惠政策和奖补措施,引进合作社保障种植户收益。仅2019年全村一户一亩全覆盖,种植面积已达460亩,亩创综合效益超过5000元。
在肖曙光的带领下,村两委将产业扶贫的路越拓越宽。到2019年底,红旗坪村兴建了全县第一个村委主导的集体农旅开发企业,建成村集体便民慈善超市,建立覆盖全镇的中药材综合加工厂和服务全县3个乡镇的高山蔬菜种苗供应工厂、仓储冷库物流配送基地,新建和引进了12家专业合作社及3个家庭农场、2家农业公司、2家农旅投资综合开发企业,建成了红旗坪村产业脱贫示范园。
如今,全村172户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村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3018元增加到2020年1.5万多元,一个“老少边穷”的深度贫困村发展成了产业兴旺、村风文明的脱贫致富“红旗村”。
肖曙光的扶贫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报道,先后荣获“中国好人”、荆楚楷模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