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发展参差,五大发电集团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2022年,得益于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以及燃煤机组上网电价上调等因素,国内发电企业业绩转好。根据上海清算所披露的各企业年度报告,国内五大发电集团的净利在去年均实现了增长。
作为“老大哥”,国家能源集团获得了五大中最高的营收和净利,分别为8178.65亿元和802.26亿元,同比增18.1%和27.7%。
2022年,国家电投实现营业收入3633.91亿元,同比增9.61%;净利润为193.38亿元,增速达177%。这一净利是其2017年以来首次超越华能集团,在传统五大电力集团中位列第二。
从营收和装机总量看,华能集团依旧领先于国家电投,位列五大电力集团第二。2022年,华能集团实现营收4245.48亿元,同比增9.8%;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增61.2%。
各发电集团2021-2022年净利 制图:戴晶晶;数据来源:各公司年度报告
去年华电集团净利同比增速最快,约287%,净利为140.47亿元。大唐集团成功扭亏为盈,获得净利67.08亿元,2021年同期亏损241.62亿元;营收2529.67亿元,同比增12.6%。
除传统五大电力集团外,电力“四小豪门”中的三峡集团,在站稳自身水电主业的同时,不断加码新能源产业,在体量上展现出跻身“五大”的势头。
三峡集团在盈利能力和资产总额方面,已分别位列国内发电集团第二和第四位,属于五大发电集团之列。但在营收和装机量上,还不及居于末位的大唐集团。
各发电集团资产总额情况 制图:戴晶晶;数据来源:各公司年度报告
自2019年起,三峡集团的总资产就超越了华电集团和大唐集团,且在密集的投资、收购等动作下,资产和装机规模增速显著。
2022年,三峡集团资产总额为12687.8亿元,同比增9.6%,高于同期五大发电集团的资产总额增速;装机量达到1.25万亿千瓦时,进一步拉近了与大唐集团之间的差距。
各发电集团2022年营收和装机对比 制图:戴晶晶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度报告和公告
在电煤价格持续高企的市场环境下,以光伏为首的清洁能源业务成为各发电企业利润增长的突破口。国家电投净利实现对华能集团的超越,也与此息息相关。
国家电投目前是全球光伏、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能源电力企业。
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清洁能源总装机1.4亿千瓦,占比65.87%,装机总量及占比均位于五大发电集团之首。
以集团核心上市公司为例,去年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02380.HK)净利为26.48亿元,同比扭亏。
中国电力表示,其净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光伏发电产生的经营利润大幅上升,以及收购新能源公司及部分出售煤电企业股权而产生的收益。
2022年,中国电力风光合并装机容量增加5030兆瓦,煤电减少2760兆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4.94%,同比大增12.78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电力光伏发电板块利润为10.24亿元,同比增72.47%。这一增长抵消了部分水电利润降低和煤电亏损带来的影响。
同期,华能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低碳清洁能源占比为41%。旗下核心上市公司华能国际(600011.SH)继续亏损。
截至2022年末,华能国际煤电装机在总装机的占比约为74%,燃料成本同比增加202亿元,增幅约14%。
“由于去年煤价仍居高位,且公司煤机装机比例较高,新能源发电盈利未能覆盖煤电亏损。”华能国际在财报中解释称。
除新能源外,水电也是成本很低的发电方式,长期为三峡集团带来了突出的利润和强大的现金流。
由于去年部分水电站流域来水偏枯等因素,三峡集团净利同比下降16.6%。其中,因长江流域来水严重偏枯,三峡集团旗下长江电力(600900.SH)总发电量下降10.92%。
但在发电量降低的情况下,三峡集团去年仍获得了425.38亿元净利,仅次于国家能源集团。
新能源是三峡集团近期布局的重点。去年12月28日,三峡集团举行2022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宣布规划的27个新能源和长江大保护项目集中开工,规划总投资额达1090.55亿元,总装机规模1963.68万千瓦。
三峡能源(600905.SH)是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开发主体。截至去年年底,三峡能源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92.22万千瓦,占全国风力发电行业市场份额的4.36%;其中,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87.52万千瓦,占全国市场份额16.01%。
同期,三峡能源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28.40万千瓦,占全国太阳能发电行业市场份额的2.62%。
各发电集团资产负债率情况。制图:戴晶晶;数据来源:各公司年度报告
从负债率来看,截至2022年底,三峡集团负债总额6782.04亿元,负债率53.46%,低于五大发电集团。大唐集团负债率为71.98%,为“五大”中最高。
“最近一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实现大幅压降,但整体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大唐集团在年报中表示,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会显著增加财务费用负担,加大长期偿债压力,加剧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登录
后可以发言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