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北极纪录片《光语者》?

关注者
20
被浏览
5,888

13 个回答

这里是地球最北端的城市,朗伊尔城,英文名“Long year”一言蔽之,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3月这里会陷入极夜,让一年变得非常漫长。然而一年很长,一生又很短,这也是电影《光语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故事,在极端环境下,寻找前所未有的浪漫。



朗伊尔城,位于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的最大岛──斯匹次卑尔根岛,是世界上离北极最近的城市,地处北纬78度,被列入世界纪录。这个地方除了“地球最北居住地”闻名之外,还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判定死亡违法的城市,除非猝死,否则病人和年龄大的老人必须离开朗伊尔,因为这里的冻土环境,埋在地下的尸体不会腐烂,细菌也不会死亡。一旦有害细菌泛滥,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这足以说明这个地方的“冷酷”了,而《光语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电影全片以冷静、舒缓的笔锋,记录因不同原因来到这里的人,这些生活在极夜中的人群,被称为“光语者”,然而他们在这片极冷的环境中,却呈现出了难得的温度。



《光语者》被称为中国首部极地科考电影,并不像各位想象的那样充满了冷冰冰的科学常识,而是因环境所致反而与众不同,显得人文气息非常浓厚。《光语者》第一次把镜头朝向极地考察队员以只身驻守北极黄河站、独自一人度过120个极夜的高空物理学博士刘杨为视角,从科学社区新奥尔松出发,去探索极地之城朗伊尔城。


新奥尔松是全世界最北的一个“社区”,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科学“部落”。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这里开展科研工作,有人放飞气球监测大气,有人每天记录各种声音,有人记录磁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这里都处于完全的极夜状态。电影开场用了一定的篇幅去记录刘杨在极夜之中所要完成的日常工作,从而传递给观众一种很莫名的感觉。



在孤独的科考站中,日复一日的检查的各种仪器和数据,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补给船需要等到明年2月,这种孤独的情绪经由电影克制的镜头被放大,面对无边的黑暗,也给人带来极大的压迫感。但是,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广阔空间里,也有着十足的精神慰藉。


就在距离中国北极黄河站不远的朗伊尔城里,这里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这里大部分是慕名而来的旅游者,而也有长期生活在这里。因此随着镜头的记录,仿佛打开了奇妙世界的大门,定居在这里的人们,究竟是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日常的极夜呢?



比如有一位画家,周游了大半个地球,最终却定居在这里,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他的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美景,他把自己的余生都奉献在了这里。还有一对夫妻,来这里开了一家狗厂,在夫妻俩的日常斗嘴和给狗铲屎的工作中,他们发现了留存在这里的真实意义。还有的家庭,是自己的渔民祖父来到这里之后就定居下来,多少年来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在他们的话语中,时不时还透露着在这个地方生活的准则,因为寒冷的极夜中,你很可能五分钟就会丧生在户外的风雪之中。


这里的人们感受着冰天雪地的生活,对他们来说,那是一种幸福。漫长的极夜,甚至刺骨的寒风,依然无法阻挡人民对“光”的热情。没错,就像博士刘杨的日复一日的“枯燥”中,他的工作大部分与观测极光有关,。这里因太靠近北极圈,已进入极光卵内部最有利于光学的连续观测。极夜之下耀眼而美丽的极光,成了很多人驻足甚至生活在这里的原因。



我们享受着每日的光明,但还有人在漫长的极夜中驻停到永远。因为在浩瀚且美丽的极光面前,人类的活动显得过于渺小,就像刘杨所言,“我经常站在荒野中,站在夜空下,傻傻地望着极光在天空中舞动,才能感觉到它真的在那儿存在”。毕竟只有只有经过漫漫长夜的人,才能体会到对光明的渴望,他们就是“光语者”。



可见,这部历时两年多拍摄完成的纪录片《光语者》,不但人们对遥远的北极有了全新的认知,更让我们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产生了无比的敬佩,甚至有些羡慕。这部电影的镜头和视角非常克制,并没有过多渲染北极的极端环境,而是客观记录了生活在极夜中的人群,以他们的视角讲述其间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光、对大自然的渴望和追逐,这里是地球的最北端,一个寒冷却被神圣极光所恩赐的世界,更因生活在这里的“光语者”们,而感受到“心中有光素履以往,踏梦前行聚力生长”的梦幻世界中的阵阵暖意。


我们常说:“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或许,在看过了电影《光语者》之后,会对这句话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切身的体会,因为,孤单与狂欢的辩证关系在这部影片里显得尤为深刻。





电影《光语者》是中国首部有关北极的纪录片,影片指向了北极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国的北极考察站——黄河站所在的新奥尔松,这个小镇只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30多位科学家,在这里进行长期的科考、观测。另一个,是在新奥尔松小镇以南的“极光之城”朗伊尔,这里相对小镇的"科研氛围"不同,居住的都是居民和艺术家们。一边生工作,一边是生活。





无论是新奥尔松,还是朗伊尔城,都身处北极腹地,每年有超过120天的时间都处于极夜之中。对,就是极夜,那种一直一直都看不到太阳的极夜。或许在之前,我们通过各种影像资料,对极昼还是有些了解,但电影《光语者》所带来的极夜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到新奇、震撼,而且也有一丝丝的恐惧与压抑。一百多天的“暗无天日”,这样宛若“活埋”般的生存,怎样能坚持,怎样能继续呢?





看过《光语者》之后,会发觉我们有些多虑了。这里有电,有暖,有美酒,有美餐,天空尽管黑暗,但小小的世界,还是偶尔泛起欢乐的笑脸。以及,天空中会出现的,绮丽的极光,还有,地面上游走的北极熊、北极狐等等各种极地动物。这个“暗黑”的世界,其实并不孤单,反倒有我们日夜正常交替的世界所无法感受到的精彩。





尽管,这里的聚会不过是短暂,更多的时间,依然是每个人的独处。但,你没有经历过孤寂的洗礼,你就不知道,在这样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又能有怎样我们平常所体验不到的美好。120天不见太阳,时间似乎都静止了下来,科学家们在机械地记录与观察,看似枯燥,实则专注,而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展开,一个黑暗的极夜过去,他们所拿出的作品,无论是歌曲,还是照片,还是版画的,等等等等,是鲜活的,是惊艳的,也是浸透了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的,在这里的生存,无异一种直击灵魂的修炼。





当然,我们相信,还有更多的漫长的夜,没有在影片《光语者》中得以展示,但影片中有一句台词,让战台烽印象深刻:“ 我们每个人都在独自完成自己的旅程,无论面对大自然,还是面对人与人 。”或许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宿命,无论身处繁华大都市,还是居于偏僻小山村,或者沉默在这无边无际的孤冷之中。独行,俨然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只不过,这种独行,有的时候是生理的,有的时候是心理的,在极夜中的独行,或许更加考验一个人的意志与毅力。





我们享受着每日的光明,但还有人在漫长的极夜中,孤独的前行,这是唯有看过了纪录影片《光语者》之后才有的感悟。在影片的映后交流中,与只身驻守北极黄河站、独自一人度过120个极夜的高空物理学博士后刘杨面对面,仿佛跟随他再次遁入电影《光语者》那“心中有光素履以往,踏梦前行聚力生长”的梦幻世界,抛开专业性极强的科学考察与观测,仅就那些普通又新奇的生活场景,这已然是一部可以缓解抑郁与焦虑的治愈系作品。





这部影片,不仅有着极致黑夜背后的精彩,也有着难以言说的精神能量,感召着每一位走进影院的你我。12月21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在最冷的日子,感受极寒之地的温暖,《光语者》我们大银幕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