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1.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月4-5日)

2.教育部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1月5日)

3.教育部召开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为作风建设年(1月6-7日)

4.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召开第二次组长座谈会(1月31日)

5.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2月17日)

6.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宣布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3月5日)

7.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月13日)

8.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3月15日)

9.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3月16日)

10.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3月19日)

11.教育部公布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名单(3月20日)

12.国务院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4月5日)

13.刘延东出席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4月12日)

14.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4月27日)

15.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5月14-16日)

16.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5月23日)

17.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三年规划改造任务基本完成(6月7日)

18.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6月14日)

19.教育部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6月18日)

20.2012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6月26-29日)

21.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方案》(7月5日)

22.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7月19日)

23.教育部调整机构设置,组建教师工作司(7月28日)

24.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7月31日)

25.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8月20日)

26.教育部、中科院在北京联合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8月29日)

2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8月30日)

28.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9月5日)

29.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9月6日)

30.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给大会发来贺信(9月7日)

31.国务院发布《教育督导条例》(9月9日)

32.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9月14日)

33.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9月22日)

34.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教育部取消5项审批项目(9月23日)

35.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的意见》(9月25日)

36.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建立起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9月29日)

37.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10月9日)

38.印发实施《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10月10日)

39.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成都举行(10月11日)

4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0月22日)

41.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我国实施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10月22日)

42.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继续重点共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协议》,新一轮“985工程”高校的省部共建全部完成(11月23日)

43.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11月27日)

44.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11月30日)

45.海口市通过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全国36个一类城市全部完成评估(12月18-20日)

46.教育部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12月28日)

2012年教育大事记

1. 1月4-5日 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了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系统阐述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全面部署了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项任务。会议强调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习近平在会前接见会议代表并讲话。习近平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力量,与学生沟通互动多,对学生影响很大。要把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深入细致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

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指出,要深刻认识高校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培养造就大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确保校园和谐安全稳定。

2. 1月5日 教育部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为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有效打击考试作弊行为,针对近年来国家教育考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育部对2004年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新《办法》完善了国家教育考试概念,增强了适用性和准确性;完善了考试作弊的认定规则;明确了考场视频监控录像的证据效力,完善了监考体系;加大了对严重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了考生权益救济机制和考试诚信制度,规范了考生诚信档案制度。《办法》发布后,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社会和考生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保证了《办法》的有效实施。

5月8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和考试安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各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努力建立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采取八项措施加强考试安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职责、加强综合治理、狠抓考试安全关键环节、维护考点良好秩序、强化安全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营造国家教育考试良好氛围。

3. 1月6-7日 教育部召开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为作风建设年。

加强机关政风建设。深入开展直属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召开全国教育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视频会,总结部机关、各地各校的经验和成效,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部党组成员带头调研,组成跨司局的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调研推进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并坚持开学初赴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努力为学校和师生服务;在总结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蹲点工作的基础上,6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工作的意见》;2011年11月,制定《教育部机关作风评议实施方案》,采取部机关外部评议、司局间互评、司局内部自评等方式,首次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制定《教育部直属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化建设;加强信访工作,整合三部电话作为统一举报电话,对外公布。

加强行风建设。以制止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为重点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以钱择校、以优择校、以权择校”等现象,按照“管用、可操作、见效快”的思路,2月,教育部出台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全部出台了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就近入学,跨区域招生限定在10%以内;规范招生行为,明确取消“占坑班”、推优生、特长生;实行优质高中平均分配中考名额制度,要求达到30%以上;取消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和赞助费等变相择校费;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度。开展教育行风建设满意度测评,推进教育系统行风整体改进。2011年12月,教育部组织5个评议组以及第三方评议机构,采取评议组评议与群众民主评议、定性评价与量化考核、入户调查与网络调查有机结合的方式,对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风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议和量化考核,对全国93个县(市、区)的14156名群众进行入户调查,随机对4847名群众进行网络调查,深入了解各地行风建设情况,听取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意见建议。评议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满意度为72.7%。

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促进和保障高等学校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2009年12月24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2012年6月6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等5部门召开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宣讲教育工作制度体系,强化考核措施,把宣讲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11月,教育部印发《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处理办法》,明确学位申请人员、指导教师、学生培养单位、学位授予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规定了5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及对学位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等,《办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4. 1月31日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召开第二次组长座谈会。

刘延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刘延东充分肯定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过去一年的工作,希望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在提供咨询意见、指导改革试点、积极建言献策、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的要求,2010年11月18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改革事项等进行论证评议,提供咨询意见;开展调查研究,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以及重大项目实施进行评估,提出报告。首届咨询委员64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以来,在试点学院建设、开放大学设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考试文件制定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咨询意见。共调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70个,调研地区94个,学校265所,参与调研308人次,提供调研报告80篇,咨询意见45篇,发表与教育改革相关文章56篇。成立这样高层次的教育咨询机构,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属首次。

5. 2月17日 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

《意见》强调,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家长委员会是在学校的指导下,由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组织;提出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的三项基本职责;强调家长委员会要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德育、协助学校开展安全和健康教育、推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6. 3月5日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明确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7月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对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7月,为加强4%目标落实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成立4%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部。

12月15日,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

7. 3月13日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规划》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8项发展任务。《规划》提出以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确定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等5个专项行动。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做好技术服务、落实经费投入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9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对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当前和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级政府支持、落实教育信息化各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为“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10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

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5月,教育部制定《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形式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平台向社会免费开放。9月15日,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就共同完善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设立移动学习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与应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与提升项目等方面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24日至27日,教育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展示了各地尝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案例。11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决定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12月10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按照《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12月8日至10日,举行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决赛,开通了“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12月28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开通。

8. 3月15日 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战线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见》提出,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的重大问题,组织和集聚一流团队,创造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强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意见》要求,通过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的改革,推动实现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由学科导向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创新组织管理要改革个体、封闭、分割方式,逐步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机制转变;创新要素与资源要突破孤立、分散的制约,逐步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

5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召开“2011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要求各学校准确把握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为工作重点,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

9. 3月16日 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意见》针对制约提高质量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围绕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提出了30条政策举措。重点阐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措施;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措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加强条件和经费保障。《意见》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即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推动建立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高校工作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质量上来。

3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意见》。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强调,要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要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抓住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形成相互支撑、整体提升质量的格局,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7月12日,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发布《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首次发布。

10. 3月19日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

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入学机会差距,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定向就业招生、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调整直属高校生源计划主要投向中西部大省等政策,加大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招生倾斜力度,使高校录取学生中农村籍学生比例由10年前的48%,上升到2011年的61%;中西部考生平均录取率升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升幅。为进一步帮助边远特困地区学生,扩大他们进入高水平大学的比例,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了定向招生计划并发出《通知》。

《通知》规定,自2012年起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从2012年开始,“十二五”时期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计划总增量中安排1万名左右本科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实行定向招生。生源范围为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承担专项计划实施任务的高校,将根据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农林、水利、地矿、机械、师范、医学以及其他适农涉农专业为主招生;国家按贫困地区生源比例和专业需求等因素安排分省计划数量。

2012年定向招生共录取11752名本科生,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学生上一本的录取率提高了10%。

11. 3月20日 教育部公布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名单。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直属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直属高校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决定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大学校长,以更宽的视野,在更大的范围发现优秀人才、选择优秀人才,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好中选优”。2011年1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公告》,启动了公开选拔东北师范大学校长、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工作。

12月4日,教育部第二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3所直属高校校长。

12. 4月5日 国务院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多发校车安全事故,造成未成年人重大伤亡事件,建立起有法律约束力的切实可行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上下学集体乘车安全。《条例》对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校车通行安全、校车乘车安全、法律责任做出规定,赋予校车通过优先权,对校车最高时速和严禁超载作了明确规定,考虑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同情况,在确立全国普遍适用的校车安全管理基本制度的同时,给地方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办法留出了较大空间。

6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7月5日、12月10日,先后召开两次联席会议。8月6日,教育部、公安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二十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条例》实施办法、以县为单位制定校车服务方案,同时县级人民政府要确保过渡期交通安全,部署各地开展专项治理和校车安全管理专项督查,并要求各相关部门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

9月17日至10月26日,校车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派出14个督查组,对浙江、重庆等14个省市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

13. 4月12日 刘延东出席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

应英国文化大臣亨特的邀请,刘延东访问英国,启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并召开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就教育等五个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商讨。在教育方面,支持中英学生双向流动;开展中英大学生实习试点项目;鼓励和支持中英中小学合作;继续加强语言教学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合作;重视高校与企业界开展联合研发和知识转化合作。

4月18日,刘延东与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共同启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主持第一次会议。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将设立“中欧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整合高等教育领域分散的政策对话;双方资助学生留学,中国政府将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欧盟委员会支持5000个名额;继续开展中欧教育政策对话,建立双方共同认可的质量标准,制定开展相互认证的标准,开展中欧联合研究项目;加强语言合作和进一步推动语言多样性;2012-2016年支持万名青年学生交流互访;中方将推动中欧高校建立欧洲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和中国研究中心,以加强对彼此的研究。

2006年和2010年我国建立了中俄、中美人文合作机制。5月4日,刘延东与美国希拉里共同主持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

14. 4月27日 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任务。据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优先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支持中西部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100所高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这些学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有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差距,为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

9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召开通气会,启动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60亿元,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择1所地方高水平大学进行重点建设,促进这些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1月13日,在香港李兆基基金会和培华教育基金会资助下,教育部启动了“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旨在提升中西部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领导的办学治校能力。截至12月中旬,已完成首批94名中西部高校领导海外研修任务。

15. 5月14-16日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一、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分别于1987年和1999年在德国柏林和韩国首尔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会议发表了《上海共识》,对改进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水平、提升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产出效率、消除社会不公和排斥、构建职业技术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技能体系等多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

5月14日,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强调,世界各国应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改革职业教育理念,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技能;努力提高包括青年、妇女及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在内的劳动者的就业择业创业能力;着眼终身学习需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广泛参与的社会环境,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衔接融合。来自117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72个国际组织的8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16. 5月23日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

2011年10月2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同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决定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600元。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60多亿元。同年11月24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要求各地在充分认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完善“一补”政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供餐机制,改善就餐条件,防止“一刀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为落实国务院《意见》和会议精神,教育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十五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等五个配套文件,从实施细则、专项文件和工作制度三个层级指导各地科学有效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7月24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支持农村及困难地区学生健康发展的举措,切实改善了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农村学生健康水平。营养改善计划覆盖中西部699个县,惠及3000多万名学生,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10月22日,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儿童发展伙伴组织联合考察组,在广西都安县、青海乐都县实地考察后高度赞扬中国政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取得的成绩,认为与世界90多个实施学校供餐的国家相比,项目在地方政府组织、投资有效、补助标准高于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受寄宿制学生欢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7. 6月7日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三年规划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刘延东出席并讲话。刘延东指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三年多来,推进有序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刘延东要求,要继续抓好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工程规划任务顺利完成;强化规范管理,确保工程实施质量;保障工程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立足持续发展,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把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08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学校等公共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和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已开工近3.5亿平方米,占规划改造的98%;已竣工3.1亿平方米,占88%。其中中西部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且人口稠密地区已开工1.4亿平方米,占这类地区规划改造的98%;已竣工1.2亿平方米,占86%。

10月16日,根据国务院领导审定的方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达2012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20亿元(其中:发展改革委10亿元,财政部1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且人口稠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18. 6月14日 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落实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完善教育公平制度,完善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完善民办教育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创新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健全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等11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保障水平等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机会的一系列政策;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落实教学改革重大举措,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从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支撑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措施。

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10月9日,教育部党组审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19. 6月18日 教育部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2010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制定《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领域为目标,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放宽准入条件、加强扶持力度、依法规范管理为原则,重申明晰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吸引大量的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真正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实施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拓宽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健全民办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强调要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不断完善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并将检查、督导、评估作为规范民办教育的重要手段。

20. 6月26-29日 2012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

2008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要求,教育部印发 《关于举办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决定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等23个单位、部门、行业在天津举行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2012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除了在天津主赛场举行外,还将赛场扩大到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贵州等十个分赛区分别举行。同期还召开了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2012年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才艺和教学成果展演、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等系列活动。刘延东致信祝贺。

21. 7月5日 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方案》。

2011年,党中央确定将14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今后10年扶贫攻坚主战场。教育部牵头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包括10个州市的56个片区县,涉及49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教育部成立了定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将滇西边境山区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的工作思路,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3月21日,设立滇西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已筹集资金近千万元。4月20日,成立云南大学滇西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社会、经济、民族、教育发展及扶贫攻坚方面的研究,为教育部定点联系工作提供支撑;组织东部10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边境山区10所职业学校对口支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月,组织实施“爱心幼儿园援建工程”。10月16日,启动干部挂职滇西工作,挂职干部推选工作已基本完成。12月3日,建设启动滇西开发网,为滇西经济发展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此外,还组织编制加快滇西教育改革发展共同推进计划,组织16所直属高校到滇西国家级贫困县定点扶贫。

12月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普洱召开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回良玉出席并讲话,强调集中力量推进该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对于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与边疆和谐稳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7月19日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希望考试指导委员会各位委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献言献策,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考试制度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是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教育考试招生决策水平,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的。首届委员会由教育、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领域26名专家组成。委员会下设专家工作组,由32位专家组成,分考试、招生、管理三个组开展工作。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以来,围绕考试改革重点,在高考改革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督促指导各地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实施方案等13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调研,提出了咨询指导意见,有的已经形成文件开始实施。

12月27日,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2012年工作汇报,研究落实2013年如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等15项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技能考核为主对口招收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北京、浙江等地按照本专科分开的思路为高职考试招生作出相应的政策安排。2012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达到102万人,占高职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推动建立符合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培养规律和特点的招生工作体系。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不断深化,努力选拔培养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12月1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90所,录取2.5万名。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试点高校和招生数量稳步增长,总计公示入选考生19.8万名,录取10.7万名。

23. 7月28日 教育部调整机构设置,组建教师工作司。

为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理顺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增强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教育部调整了内设部分机构设置。以师范教育司为基础组建教师工作司,将人事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教师工作职责划转到教师工作司。教师工作司的职责是:规划、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拟订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政策法规;拟订各级各类教师资格标准并指导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指导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工作。

10月29日,成立综合改革司。其职责是: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担统筹推进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工作;研究提出落实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承担组织推进重大教育改革的有关工作;监督检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承担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工作。成立巡视工作办公室。其职责是:承担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机构等方面巡视工作,负责有关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制度建设等事务;拟订巡视工作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巡视工作人员的培训、调配、监督、管理等工作;提出巡视工作成果运用的意见和建议;负责督办有关巡视工作事项。撤销直属高校工作司,原所承担的职能分别划归人事司和综合改革司,在高等教育司设立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其职责是:负责指导直属高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建直属高校等省部共建工作,承担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处日常工作,负责直属高校年度事业发展统计信息有关综合工作等。调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能,将职业教育功能合并,把原高等教育司的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相关职责划转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设立学前教育办公室、特殊教育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

24. 7月31日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的精神,6月21日,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同时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指出,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公平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25. 8月20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意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的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紧迫任务,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了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方向和路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

9月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9月20日,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0月18日,教育部印发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这6个文件以点带面,着力破解涉及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2月20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三个标准突出师德要求、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实践能力、体现时代特点,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

26. 8月29日 教育部、中科院在北京联合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

刘延东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刘延东指出,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要按照“加强统筹、试点引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机制为保障,努力实现高水平科研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21所“211工程”建设高校和中国科学院31个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计划由科苑学者上讲台计划、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大学生科研实践计划、大学生暑期学校计划、大学生夏令营计划、联合培养大学生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人文社科学者进科苑计划、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计划、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计划等10个项目构成,形成系列行动方案。首批有80余家中科院研究所、50余所高校参加。

12月24日,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围绕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继续加强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继续教育、科普工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领域的合作。至2012年底,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已达63家。

7月26日,科技部、教育部签署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两部将共同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积极支持并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秀团队;加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提升高校科技资源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科教深度结合,增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扩大开放交流,提升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水平。2011年5月3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中国科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集成优势,发挥团队作用,开展高层次的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为国家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27. 8月30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接受义务教育,2003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随着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在当地参加高中和高等教育升学考试的需求凸现出来。《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2011年8月,温家宝在考察河北省张北县农村教育时强调,要抓紧研究制定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按国务院要求出台关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方案。截至2012年底,31个省(区、市)除西藏、海南外都陆续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28. 9月5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均衡发展任务,2011年初,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意见》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指标,明确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

2011年3月9日、7月11日和2012年9月6日,教育部分三批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形成了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协同推进机制。5月28日,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决定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

29. 9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根据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精神,各地对农村学校的布局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布局调整满足了农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要求,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效益。但是撤并过程中存在简单急躁现象,导致有些地方出现农村学生上学距离过远,安全隐患增加,经济负担加重,大班额增加等问题。

201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

《意见》要求县级人民政府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并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汇总后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意见》严格规范了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必须严格履行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撤并方案要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意见》还对办好村小和教学点、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等作出明确规定。

30. 9月7日 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给大会发来贺信。

大会总结了我国“两基”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宣告中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根据9月5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表彰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关于表扬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的通报》,大会表彰了300个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500名先进个人和80个先进地区。期间,举办了奠基中国——“两基”成就展。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普及义务教育制度,1988年,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20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到2000年我国在85%以上的人口地区完成“两基”任务;2004年,开始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到2011年底,我国西部42个边远贫困县实现“两基”,至此,全国所有县(市、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所有省级行政区全部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国家验收,实现“两基”目标。

胡锦涛给大会发来贺信。贺信中说,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总结“两基”工作经验,切实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温家宝出席大会并讲话。温家宝指出,教育兴国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我们在推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主要做了3件大事:一是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二是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真正免费义务教育;三是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刘延东在大会总结中说,要落实政府职责,把均衡发展作为新阶段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优质义务教育。1400万人民教师是办好教育的主体,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以一流的师资支撑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给温家宝的贺信中认为,中国为世界全民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全民教育的成功典范。

31. 9月9日 国务院发布《教育督导条例》。

1979年9月,邓小平提出恢复教育督导制度。1991年4月,国家教委印发了《教育督导暂行规定》。1995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

《条例》是国务院发布的新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教育督导法规,是国家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强化教育监督的重要举措。《条例》扩大了教育督导范围,提高了教育督导的地位,规定了教育督导的范围、内容和原则,明确了教育督导的机构设置和职责职权,制定了教育督导的实施程序和法律责任,明确了督学的合法权利和责任义务。教育督导机构对下列事项实施教育督导:(1)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情况;(2)校长队伍建设情况,教师资格、职务、聘任等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招生、学籍等管理情况和教育质量,学校的安全、卫生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校舍的安全情况,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等教育条件的保障情况,教育投入的管理和使用情况;(3)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均衡发展情况,各级各类教育的规划布局、协调发展等情况;(4)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定的其他事项。被督导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教育督导机构依法实施的教育督导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10月11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刘延东担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并聘任新一届国家督学。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国家教育督导的重大方针政策,审议国家教育督导总体规划和重大事项,统筹指导全国教育督导工作,聘任国家督学,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刘延东在成立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条例》,积极构建督政、督学、教育监测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教育督导体系,推动教育督导工作迈上新台阶。

32. 9月14日 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自2010年3月起,教育部全面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新《目录》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原来的635种(其中目录内专业249种、目录外专业386种)调减到506种,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

这次修订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进行的首次修订,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的第四次全面修订。新《目录》和新《规定》以简政放权为改革理念,以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为改革目标,体现了5个原则:形成既统一稳定又相对开放的专业目录体系,设置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并实行分类管理;更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要求,有利于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超前部署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进一步落实高校设置专业自主权,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高校可自主设置新目录内所有专业;形成专业设置宏观监管新机制,对年度专业布点情况提供信息服务,对新设专业进行年检。

11月13日,教育部首次发布了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领域的空白。

33. 9月22日 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面向全世界招生和聘用教师,并规定50%的学生必须来自国外。8月17日,教育部批准筹建昆山杜克大学,10月11日,批准在深圳筹建香港中文大学两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此前,2011年11月,批准筹建温州肯恩大学。截至目前,我国本科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5所;高校还内设有中外合作二级学院37个。

34. 9月23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教育部取消5项审批项目。

按照国务院要求,教育部开展了第六批清理工作,共涉及27项。经过多次研究论证,教育部最终向审改办提出拟取消5项、下放管理层级的8项。11月,为做好第六批行政审批改革后续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务院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决定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部内各司局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相关规章和文件清理与修订工作,做好审批权调整后中央与地方的衔接工作、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相关清理与修订工作原则上于2013年3月底前完成。

35. 9月25日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的意见》。

《意见》着眼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加强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要求,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等4个方面,就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10条明确要求。为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委托有关专业机构建立了教育舆情监测系统;理顺舆情处置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及时编发各类舆情报告,并向各地各校通报;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各地各校健全机制、加强培训,切实提高舆情应对能力;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提供新闻通稿、接受媒体采访、开设官方微博等形式,加大正面宣传,主动引导舆论,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36. 9月29日 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建立起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办法》决定,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普通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全日制研究生。

学前教育方面,2011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由各地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先行建立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由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

义务教育方面,从2006年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8月,我国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10年、2011年,国家先后两次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从2009年的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从750元提高到1250元。

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继2009年实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后,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覆盖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再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

普通高中方面,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安排资金设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资助学生约482万名,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占在校生总数的20%。

高等教育方面,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以及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政策措施。教育部、财政部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资助项目资金,开展高校新生入学资助,一次性补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从而实现普通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的有效衔接。

37. 10月9日 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的要求,2010年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重点是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要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等。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两年来,全国幼儿园增长2.85万所,在园幼儿增加76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62.3%,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15年目标。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38. 10月10日 印发实施《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

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从2004年起,我国举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中外合作开展语言文化交流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径,成为我国对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典范,为增进我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在108个国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35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65.5万人,专兼职教职工达2万多人。

《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孔子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要抢抓机遇,合理布局,以汉语教学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力求开办一所就办好一所,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坚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政府支持、民间参与,中外合作、内生发展,服务当地、互利共赢等4项基本原则。

《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基本满足各国对建设孔子学院的需求,做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试认证、统一选派和培训教师。基本建成一支质量合格、适应需要的中外专兼职教师队伍。基本实现我国出版汉语教材多语种、广覆盖。基本建成功能较全、覆盖广泛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国内国际、政府民间共同推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汉语成为外国人广泛学习使用的语言之一。

12月16日,第七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京举行。刘延东出席并致辞。刘延东指出,2012年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实现新发展,为各国人民开启了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对沟通人民与人民之间的情感与友谊、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39. 10月11日 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成都举行。

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好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部署,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举办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活动周期间,教育部举办了“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暨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发展论坛”,来自“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百余所院校、继续教育城市联盟成员单位、有关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论坛。各地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4个省(区、市)533个县(市、区)举办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40. 10月22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要求,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若干意见》强调,要更加明确责任,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今后落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营造学校体育发展良好环境。要求到2015年各地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

12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从2013年起,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切实加强监督评估,及时向社会公布体育督导评估结果。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41. 10月22日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我国实施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由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调整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这是我国继九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之后的又一重大惠民举措,确保更多的农村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以后,成为技能型人才。

42. 11月23日 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继续重点共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协议》,新一轮“985工程”高校重点共建全部完成。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自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985工程”。经过前两期“985工程”建设,有关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有力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2008年以来,伴随新一轮“985工程”建设,教育部与有关地方政府全面开展了重点共建签约工作。

新一轮共建工作得到各方高度重视,教育部先后与16个省市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32所直属“985工程”高校的协议,首次实现重点共建签约全覆盖,并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共建高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更加注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二是各地方政府把共建高校的改革发展纳入地方整体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更加注重发挥共建高校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三是共建投入力度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为264.9亿元,比“985工程”一期增长102%,地方协议配套资金投入为186.33亿元,比“985工程”一期增长93%(未计浮动额度配套)。

43. 11月27日 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从2013起至2020年,每年选派3万名优秀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三区”支教1年,培训3000名骨干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三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6月14日至15日,教育部在新疆喀什召开推进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第三次会议暨教育援疆工作会议。会议前后,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新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新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44. 11月30日 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7月,教育部党组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实施纲要》。党的十八大之后,根据十八大报告的有关新精神、新要求,对《实施纲要》有关内容和表述作了修改。

《实施纲要》指出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求通过依法治校,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新格局,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实施纲要》就推进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和工作重点做出规定:以加强章程建设,建设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为出发点,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章程,要求学校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以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为着力点,推动学校依法健全校内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落实校内民主管理和社会参与机制;以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为落脚点,要求学校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弘扬平等意识,尊重和保护师生权利,健全学术监督机制,并对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提出了具体要求。

45. 12月18-20日 海口市通过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全国36个一类城市全部完成评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动“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语言文字工作目标早日实现,199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2000年2月,印发《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2001年9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通知》,正式启动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通知提出“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和“突出重点、把握政策、依法推进”的评估工作总体要求。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提出了三个类别城市达标的实施步骤。规定评估工作实行分级组织、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的组织形式,明确了各级语言文字部门的职责任务。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七成以上二类城市和两成以上三类城市也完成了评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46. 12月28日 教育部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提出了改进调查研究、热情服务群众、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出访管理、改进新闻报道和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加强检查落实等9个方面20条举措,以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推进为民务实清廉机关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施办法》除对机关干部提出要求外,还对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以及教育部主管的社会组织提出了要求。

(责任编辑:陈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