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公布“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高质量

充分就业”主题征文比赛结果的通报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教委,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公共服务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教育局,各高校,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主题征文比赛的通知》(渝人社办〔2022〕344号)要求,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主题征文比赛,各区县有关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踊跃供稿,在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职业技能培训、新就业形态发展等方面积极思考,分享所思所感,提出真知灼见,为就业工作献计献策,共收集稿件465篇。经过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72篇,其中一等奖7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20篇、优秀奖32篇(详见附件)。

特此通报。


附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主题 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23年5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主题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一、一等奖

1.友好型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构建阐析  王辉、庞贺峰、蒋攀(重庆交通大学)

2.撑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伞”  吴英博(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3.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之我见  黄珏(江北区人力社保局)

4.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探析  周琴(重庆交通大学)

5.把稳就业优先战略 交出有温度的“民生答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问与答  李娴(西南政法大学)

6.技能型社会视野下“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就业机制创新及路径探析  张德欣(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7.后疫情时代高校“稳就业”工作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衔接的优化策略  任瑞娟(重庆移通学院)

二、二等奖

1.务实担当  多措并举  促进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江龙(重庆交通大学)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杰(西南政法大学)

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困境及其纾解  杨静、江优优、黎兰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4.新时代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研究 宋晨辉、薛云飞(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5.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机制  谭佳佳(重庆交通大学)

6.加强拓宽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建议  邹桦(重庆邮电大学)

7.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躺平”现象的分析  幸家希(北碚区人力社保局)

8.新青年  新乡村  新融合——大学生就业与乡村振兴的双赢途径探索  郝连笑(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9.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基于大学“象牙塔民”的就业视角  李进(重庆移通学院)

10.推进就业领域大数据应用打造促进就业数据驱动链  郭明生(西南大学)

11.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周已凡(云阳县人力社保局)

12.新时代背景下应对大学生“慢就业”的策略  傅巧玲(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13.“三全育人”视域下促进高校高质量充分就业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院为例  刘玉(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三、三等奖

1.聚焦“点线面”三维度高质量就业的实践理路  谭涛(重庆交通大学)

2.强化“四个聚焦” 精准护航稳就业  熊阳涛(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3.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效提升对策研究  袁理(重庆交通大学)

4.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焦虑与对策研究——基于二十大报告“就业优先”战略  苟晓朦、朱琳、曾文思(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5.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创业工作探索  孙梨(石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

6.新征程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先政策探索  杨化(西南政法大学)

7.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三大“战役”  汤嘉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8.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谭小凤(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9.后疫情时代下弹性工作制在纾解结构性就业困境中的可行路径研究  李思樾(西南政法大学)

10.以创新创业“项目制”全过程思创融合推动高质量就业——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为例  苏丹、陈春燕(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11.就业优先战略下 “加减乘除”法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路径研究  秦娟(重庆科技学院)

12.“慢就业”探析与对策  谢赛吾(重庆交通大学)

13.新形势下“耦合式”就业模式探索——以虚拟现实产业为例  叶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14.关于培育劳务品牌的思考与建议  陈旭渝(綦江区人力社保局)

15.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  胡梦婷(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16.以需求为导向 探索就业育人新路径——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谭帮换、文军(长江师范学院)

17.“考研落榜生”: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群体  陈铮(西南大学)

18.应用型本科高校招就联动机制探索——以重庆工程学院为例  吴优(重庆工程学院)

19.拓展内涵外延:深化就业法治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提“质”增“效”  张莹(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20.落实“1+N”举措促进高质量就业  潘美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四、优秀奖

1.将真情化作脉搏以“三心”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才与就业  陈宗誉(重庆邮电大学)

2.春风化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基于社会工作视角  程雅楠(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路径探索  李汉唐(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4.新时代如何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高校梅(通识教育学院)

5.科技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邹杰(铜梁区科学技术局)

6.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工作要做好三“破”和三“立”  成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7.高校毕业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柯海娥、牟燕、张艳、陈杨(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8.高校供给侧改革助推毕业生农村“双创”  肖温雅(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9.聚焦“四个坚持” 推动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雷(重庆文理学院)

10.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高校就业高质量发展  常慧明(四川外国语大学)

11.积极应对后疫情就业挑战多举措并举稳定就业民生  黄愿(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12.创新就业优服务 携手共建幸福家  杨婷玉(星湖路社区)

13.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及措施  周淑金(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14.健全就业机制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李文婷(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15.疫情冲击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挑战与对策  冯露虹(重庆理工职业学院)

16.念好就业“三字经”校企携手促就业  张莉、王力(重庆科技学院)

17.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下的就业工作  张欢(重庆科技学院)

18.助推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举措探究  加玉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19.高职院校构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辅导”耦合模式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  冯思宇、唐吕俊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0.高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助力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与就业  郑韵(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21.“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现状探究  谢春燕(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2.多举并行 扎实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宋攀(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3.推动就业优先战略落地生根保障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就业  徐亚玲(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24.“八位一体”板块联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以重庆移通学院为例  周伟、陈仲华、佘桂隆、车丽芳(重庆移通学院)

25.“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路径探析  蒲骊衡(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2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升研究  帅爱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7.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任永梅、杨年、王炜炜(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28.加速构建重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童隆、李胡轩、詹楠(重庆交通大学)

29.大学生创业理性审思及使命回归  童隆、李胡轩、詹楠(重庆交通大学)

30.创新举措 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余俊奇(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31.构建立体化生涯教育体系 赋能就业育人实效  郑晓(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2.筑梦二十大 推动高职学生就业分析  李治序(重庆理工职业学院)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ICP备案: 渝ICP备2023005186号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180号 网站标识码:5000000062

咨询服务电话:023-12333 对外公开电话:023-6386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