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促进上海及其他地区青年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展学术视野和增强史料的解读能力。2010年,在曹树基、冯筱才和杨奎松等教授的极力推动下,曾于1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当代史三校工作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12月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当代史三校工作坊”,参会人员由原来的上海高校为主,扩展到北京、浙江等地高校,人数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了13人。为了延续这种优良的学术传统,继续为广大青年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拟举办第三届“中国当代史三校工作坊”会议。
五、研讨主题:
1、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史料与方法。
2、1950年代新中国的制度与民生
3、档案解读、问题提出与理论提炼。
4、邀请本领域知名学者进行论文点评。
六、参会要求:
1、从事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均可参加。
2、参会者需提交一篇以翔实史料或档案资料为基础的中国当代史论文,范围限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字数不少于10000字,文本、注释及引证规范。
3、有意参会者请于2014年12月28日前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会议回执和参会论文。主办方将邀请专家学者对申请者的材料进行评审,并于2014年12月31日前向与会者发出正式通知和邀请函。
七、费用及安排:
1、会议期间的食宿费由主办单位安排并承担。
2、外地参会人员的往返交通费,可在回执中提出申请,主办方将以火车硬卧标准给予补贴。
八、报名办法:
1、填写会议回执,与研究论文一并发回给shiguliu@gmail.com。
2、申请截止日期:2014年12月28日(周日)
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历史
“明清契约文书”国际暑期学校录取名单
我们对所有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明清契约文书”国际暑期学校的同学、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次暑期班报名人数之多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报名截止后,我们组织专家对学员的申请材料进行了评审。许多申请者的论文与研究计划很出色,但与本次研读班的主题多少有偏离,因此遗憾未能入选。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我们非常期待在将来的学术活动中有机会与大家交流探讨、相互学习。
现公布此次暑期学校的录取名单如下(按姓氏排列):
新史料对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早已为史学界所共识。在明清史和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各类契约文书和地方文献正是新史料的大宗。如何整理、分析、解读这些资料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拟于今夏开设“明清契约文书”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延聘海内外知名专家开设专题讲座,邀集有志青年学子会读文献、共同研讨,以期深化在明清契约文书研究领域的认识,并推动相关史学研究的进步。
研修内容:
二、有意者请于2014年5月19日前提交申请报名表(见附件)和研究大纲或论文的电子文本。主办方将约请专家评审报告,并于2014年5月30日前发出正式录取通知。国际暑期学校计划招收学员30人。
三、申请者所提交之研究大纲或论文,其主题应集中于明清社会史、经济史、法律史,字数应不少于3000。
教学安排:
工作坊:本次暑期学校主要开展四个方向的研讨。
1)契约: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的释读与研究。
2)账簿:会簿、商业和家计账簿的释读和研究。
3)诉讼档案:诉讼档案的释读与研究。
4)鄱阳湖文书:以湖面权为核心的契约文书的释读与研究。
研讨会:学员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专家进行现场点评。
田野考察:周末组织到上海周边历史文化村镇考察一天。
拟聘师资(按姓氏拼音):
1)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
2)雅各布(Jacob Eyferth):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副教授。
3)科大卫(David Faure):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4)刘永华: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5)欧中坦(Jonathan K. Ocko):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历史系主任,杜克大学法律系教授。
6)吴佩林: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一、国内学员可向主办方申请往返交通费补助(硬卧标准)。
二、台湾地区学员旅费可向蒋经国基金申请补助,详情见台湾方面“活动办法”。
三、学员在暑期学校期间的住宿费用由主办方承担。
联系办法:
国内与海外学员报名、提交材料及其他相关事宜,请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蒋勤 老师联系。
E-mail:qiyuewenshu2014@126.com
电话:021-34206587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200240)。
台湾学员报名请寄材料至:roger@gate.sinica.edu.tw 張智傑 先生。
“明清契约文书“国际暑期学校报名表.doc
人类活动已经引发了一系列毁灭性的环境问题。许多研究案例证明,历史研究可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周遭环境的影响力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如果不了解历史,人类将无法客观评价环境连续变化的重要性。本次讲座,我将概括全球环境变化的状况,讨论科学家如何重建过去的环境条件。
主讲人简介:
1994年,胡逢生教授从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关于全球变化记录培训团体的专项经费支持,在明尼苏达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胡教授被公认为是美国最有创意的早期教师职业会员,并获得科学和工程领域的David和LucilePackard奖。2005年,由于杰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他获得“伊利诺大学大学学者”称号。2008年,胡逢生教授被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会员。作为一名学术领导者会员,他目前还参与美国十大联盟项目,着重发展“具有非凡能力和学术潜力教师的领导力和管理技能”。
胡教授的研究综合生物学、地质学和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他领衔的科研团队解决了大量关于气候变化和生态响应方面长期存在的棘手问题,并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诸如Science,Nature和P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