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策略
原创 申林 耿浩翔 传媒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多重赋能下,旅游类综艺节目不断创新发展。文旅产业需要综艺节目进行宣传推广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综艺节目也需要文旅资源提供核心文化价值以激发节目的内生动力。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背景下,探究如何促进旅游类综艺节目在千帆竞发的综艺市场里持续创新发展,成为媒体融合进程中值得研究的命题。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类综艺节目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类综艺节目在文旅融合背景中推陈出新,其所表达的内容和信息都与“文化+旅游”紧密相关,是以旅游为驱动、解读传播文化并兼具娱乐属性的综艺节目。
1.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自综艺节目发展初期就存在的旅游类综艺节目,在其发展历程中与时俱进,逐渐形成多样化类型,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并掀起收视热潮,至今仍保持着向前发展的创新态势。20世纪80年代,以《正大综艺》为代表的旅游类综艺节目进入观众视野,迅速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彼时的旅游类综艺节目承担着开阔眼界“看世界”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水平提高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公众对于旅游的向往程度日益加深,旅游卫视推出了《有多远走多远》《行者》等侧重观众需求导向和生活服务的旅游类综艺节目。2014年左右,我国旅游类综艺节目迎来发展黄金期,出现了海外综艺节目的“引进热”以及户外真人秀的制作热潮,《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姐》《花儿与少年》等节目引发关注。伴随文旅融合的进程深化,近年涌现出《上新了·故宫》《奔跑吧·黄河篇》《登场了!敦煌》等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旅游类综艺节目,进一步丰富了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内涵及外延。
2.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加快了发展步伐。一方面,旅游类综艺节目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类型的旅游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内容形式也呈现从“旅游真人秀”到“慢综艺”的变化趋势。例如,从《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到《向往的生活》《奇遇人生》,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取景拍摄转变为体悟当地风土人情,节目形式也从单纯的游戏竞技向文化旅游过渡;另一方面,旅游类综艺节目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价值共创,以线上线下优势资源建立整合的文化产业链,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供现实路径。例如,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的取景地被称为“世外桃源”,观众线上观看后将好奇心转化为线下旅游体验,拉动取景地旅游经济转型升级。总体而言,在注重人文价值内容的传播环境里,旅游类综艺节目仍占有一席之地。
3.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发展问题。在文旅融合以及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旅游类综艺节目整体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持续创新发展仍大有可为。综合来看,旅游类综艺节目亟待解决表面化叙事、内容同质化娱乐化、场景损失严重等主要问题。
首先,节目核心文化存在表面化叙事等问题。按照内在发展顺序,文化由浅入深分别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核心文化。旅游类综艺节目虽注重传递核心文化,但实际传播过程往往停留于表层文化,常单一借助地域文化符号进行表面化叙事,割裂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导致地域文化内涵在节目形式和内容呈现中容易被抽空,进而使观众产生虚空的心理状态。
其次,内容同质化、娱乐化催生审美疲劳。“流量”是如今影视内容传播的重要风向标,当某个旅游类综艺节目掀起热潮时,会引发其他节目对爆款元素“复刻”。“东施效颦”带来的短暂收益,使旅游类综艺节目中文化内容与娱乐内容比例失衡,导致偏离文旅融合中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合理路径。长此以往,当“娱乐狂欢”的光环褪去时,观众也难免陷入审美疲劳中。
最后,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场景损失较为严重。“场景”的核心是场所与景物等硬要素以及空间与氛围等软要素,是人与周围景物关系的总和。旅游类综艺节目着力打造场景化的节目呈现,使节目嘉宾和观众获得更为沉浸式的体验,但不少节目拍摄时在旅游景点造成资源浪费,引发制作方与景点间的矛盾,不仅未能延展当地产业链、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反而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二、双向融合:“综艺+文旅”拓展创新路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旅游与综艺节目的深度融合日益常态化发展。一方面,旅游类综艺节目是文旅的重要载体,文旅则为节目提供了丰富资源,如取景地及其文化内涵等内容;另一方面,综艺节目以特有的呈现方式和大众关注度,推动旅游景点经济的发展,助力旅游景点文化价值的传播。
1.融入文旅:坚守旅游类综艺节目的文化本位。旅游景点与综艺节目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旅游文化对综艺节目产生多重影响,包含内容支持、场景支持和流量支持等方面。旅游类综艺节目要坚守文化本位,从多元文化、文化载体、吸引观众等路径积极融入文旅。
其一是多元文化的内容支持。一档旅游类综艺节目如果缺乏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基础和文化内容支持,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旅游景点不仅仅是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文化也展现着每个景点的独特魅力。例如,《山水间的家》将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节目文化内核,《遇见天坛》则依托“祭祀文化”的内核,以嘉宾职业体验等方式将天坛文化向观众娓娓道来。
其二是文化载体的场景支持。文化元素、实景空间承载着心灵记忆,旅游类综艺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取景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决定着整个节目的文化走向。“旅游地”不仅是静态的文化符号,更是具有全感体验的文化载体。在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中,节目组选择故宫博物院作为取景地,通过“故宫”这个具有广泛共识的文化符号,让观众获得对故宫文化的立体感知并触发共同记忆。
其三是吸引观众的流量支持。旅游景点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是引发关注的重要法宝,许多旅游景点闻名遐迩,但不少观众由于现实原因无法亲自前往,需要通过综艺节目来体验当地的文旅文化。敦煌有“艺术宝库”之称,大批游客有意前往进行“文化朝圣”之旅,但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旅行意向往往不能顺利转化为实际行动。《登场了!敦煌》让观众跟随节目嘉宾一同体验和感受当地的形、神、彩、韵,在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同时,引发其共情及移情心理,从而有效提高广大观众的关注度。
2.赋能文旅:开创旅游类综艺节目发展新赛道。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综艺节目对旅游地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不仅有助于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也能促进当地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类综艺节目在赋能文旅发展上,要通过拓宽渠道、吸引游客提升景点知名度并实现流量转化,积极开创节目发展新赛道。
首先,要拓宽传播渠道提升知名度。综艺节目的热播对旅游景点的宣传推介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为当地文旅产业带来发展活力。2017年10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分析报告》显示,《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第三站拍摄地贵州兴义在首播结束后的第一天热度增长79%;《亲爱的客栈》开播后,取景地泸沽湖的热度增长56%,还被观众赋予了新的名片称号“恋爱桃花源”。
其次,要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流量转化。在文化旅游方面,节目扩大了旅游景点的传播渠道和受众基础,并且在平台和文化赋能下强化文旅品牌的吸引力。明星艺人在旅游类综艺节目中能提供热门话题和流量,为旅游景点带来关注度的提升。观众选择综艺节目的重要原因是寻求情绪释放及愉悦,在综艺的助推下旅游景点展现出情感解放的空间功能,吸引观众到当地进行参观游览,在现实场景中满足身心融合的体验需求。
最后,是助力文旅产业升级发展。旅游类综艺节目在选择取景地时,需将风土人情与节目主题相互连结,往往能推动当地为营造高质量景观形象而根据节目需要进行一定的修复或重建。此外,节目还可将“旅游经济建设”等发展议题作为内容要点。例如,《我的家乡好美》在湖南籍嘉宾带领下,前往湖南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域展示文旅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创收和村民就业,展现旅游经济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蜕变,实现综艺传播与社会价值的双丰收。
三、旅游类综艺节目持续创新发展的路径
旅游类综艺节目是“娱乐”外衣下“文化”输出的综艺门类,也是“文化+旅游+综艺”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推动旅游类综艺节目的持续创新,需要打破固有的局限性,从需求、内容、形式等路径切入,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综艺节目可行的发展方向。
1.需求维度:观众深度沉浸。如今的综艺节目,观众不只是单纯地将综艺内容作为无聊消遣的工具,而是在观看综艺时期望寻找情感出口以释放个人情绪,并逐步建立起群体认同。因此,综艺创作者需要从观众的需求出发,选取适宜的场景空间并建立互动交流机制,来实现观众深度沉浸的视听体验。
在旅游类综艺节目制作中,应注重对地域的多维度呈现和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取景地的“场景空间”不仅是拍摄取景的物理空间,也是超越时空的深度空间。在场景空间的选择中可选取真实存在的场景,也可以通过“实景拍摄+数字技术”方式进行空间的视觉再创造,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体验。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能够为互动交流提供公共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媒体和受众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旅游类综艺节目应创新互动机制,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线上线下联动的互动交流,可线上发起征集活动、线下举办嘉宾选拔等活动,在观众与节目的互动中满足其主体意识需求,从而实现沉浸式的创新体验。
2.内容维度:坚持传承创新。旅游类综艺节目是我国优秀地域及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综N代”被综艺市场竞相追逐的当下,旅游类综艺节目要坚定传承与创新的理念,整合文化符号、挖掘文化内涵,通过重构视角转向“微宏叙事”。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承担着讲好中国优秀文化故事的重要作用。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进程中,原有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内涵,这些“古今结合、与时俱进”的文化符号不断扩大意指空间,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内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感染力。因此,旅游类综艺节目应聚焦于文化符号的整合,挖掘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在解决内容表面化问题的同时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微宏叙事”即微观叙事和宏观叙事的相互结合,通过贴近生活的表达将个人与时代进行连接,满足观众的审美意趣,在“微宏叙事”的耦合中传达核心文化内容。旅游类综艺节目可充分运用“微宏叙事”策略,在宏大的文化背景中不断细分文化领域,选择合适的线索人物进行叙事。比如,“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设定有利于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从而触发其对“想象的共同体”的情感认同。
3.形式维度:媒体融合传播。基于卡茨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具有主动权的受众会选择两个及以上的媒体渠道来满足其需求,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在形式维度上,旅游类综艺节目可通过媒体融合、创新机制等方式,来满足观众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差异化需求,并推动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传统媒体具有视听、叙事等内容方面的天然优势,而新媒体具有更强互动性和相应的传播力、影响力,两者的有效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媒介”的传播作用。在5G技术的加持下,媒体融合已经进入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创作者转变思维,有效定位受众需求,打造传播矩阵实现节目的多平台联动。“微综艺”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行业新风口,由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日报、广西云联合出品的文旅微综艺节目《趣广西打工!怦然心动的offer》是其中的代表案例。
此外,旅游类综艺节目在保持优质文化内容输出的前提下,需面向不同视频平台创新多样化的传播方式,除了在平台首页进行传统推广,还应积极推进线下见面会、话题营销、口碑传播等。旅游类综艺节目要合理利用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成果,不断创新传播机制,更好地呈现节目文化价值,持续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四、结 语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依托“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主题,旅游类综艺节目有机会在我国的“十四五”文化发展中成为综艺市场的“常青树”。旅游类综艺节目以多元形式向观众展示优秀的旅游文化,吸引观众进行线下实景游览,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旅游类综艺节目在后续发展进程中,如何继续拓展双向融合的创新路径,持续突破需求、内容、形式等维度的局限性,将是节目创作者和文旅产业需要共同努力的重点方向。(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原标题:《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策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