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信息化与安全生产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及评估体系,提升南京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实现本质安全赋能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3年,全市信息化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增强。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新型能力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支撑和服务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模式。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度覆盖。每年实施8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4000家企业、10万台生产设备“上云上平台”。到2023年底,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企业累计达3000家,累计实现15000家企业、40万台生产设备“上云上平台”。

——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围绕全市化工、冶金、装备制造、民爆和船舶修造等重点行业,每年打造30个以上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标杆项目;实施10个智能工厂、20个智能车间项目,人员密集、危险作业岗位人数减少10%以上。到2023年底,累计打造100个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标杆项目;重点行业累计建成80个智能工厂、130个智能车间,危险岗位作业人数减少30%以上。

——安全生产信息化专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每年培育10家安全生产领域优秀信息化服务企业。到2023年底,累计培育30家安全生产领域优秀信息化服务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深化融合应用,加快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改造升级

1.鼓励和引导企业以智能制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装备、生产线和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着力提高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实现从产品设计到销售,从设备控制到企业资源管理所有环节的信息快速采集、交换、传输、存储、处理和无缝智能化集成,实现具有动态感知、预测预警、安全评估、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能力的企业安全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在化工、冶金、民爆、船舶、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智能工厂(车间),应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远程故障诊断和运维服务,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的智能制造能力。对有效减少有毒有害、机械伤害等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岗位人员20%以上的智能工厂(车间)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

2.推动企业加大重点生产环节安全信息化投入。坚持系统推进,实现企业“人、机、物、环、管”生产全要素、全过程信息从点、线到面的自动感知和系统化安全管理有效衔接,实现生产安全。鼓励企业在安全信息管理分析、设备设施动态监测监控、安全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事故应急管理、生产调度指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安全环保健康(HSE)、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机床数控化安全提升等安全生产重点环节加大信息化投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提档升级,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3.深化信息化和安全生产融合应用。支持工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关键设备全生命周期、生产工艺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基于企业信息化平台,推动人员、装备、物资等安全生产要素的网络化连接、敏捷化响应和自动化调配,优化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规程,加速风险消减和应急恢复,将安全生产损失降低到最小。加快工艺优化、预测性维护、智能巡检、风险预警、故障自愈、网格化安全管理等工业APP和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

4.提升智能化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诊断治理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功能科学适用的智能化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诊断治理一体化的信息平台,重点围绕危化品、压力容器、变配电室、动力站(气压站、液压站)等设备设施及周边,通过布设传感器、人脸识别、RFID、行为识别等技术手段,实施在线监测监控,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漏洞隐患的主动识别、快速预警,实施安全风险信息化管控。

5.大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在线教育培训。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优势,采用信息化、网络培训等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鼓励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商开发适用于多行业的一站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平台APP应用,依托线上平台开展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一线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线上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二)坚持分类推进,加速提升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

6.加快推进化工行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以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为抓手,利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立覆盖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和运输车辆的动态监控。推动化工企业融合应用自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超前感知和掌握企业危险装置、关键部位和作业环境的安全状态,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有毒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作业人员在岗在位、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和生产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对生产事故的预控能力。力争到2023年,化工企业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比例达到50%,重点企业建成智能工厂或智能车间,化工行业中危化品生产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率达到100%。

7.加快推进冶金行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实现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岗位的机器人替代,重点企业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管控集成。对高温、有毒有害、高空作业等高风险岗位,实现安全隐患信息收集、识别和在线监控,创新推进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操控技术,实现少人或无人操作,提高智能化管控水平。

8.深化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化转型和安全管控融合。加快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客户服务一体化智能转型,实现人、设备和环境设施的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形成装备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和电子信息等重点细分行业领域全面实现安全管理经验的软件化沉淀和智能化应用,加快制造工艺优化、预测性维护、智能巡检、风险预警、隐患治理、故障自愈、网格化安全管理等工业APP应用。对钣金、锻造、热处理、粉尘涉爆、涂装等作业工序实施自动化改造,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作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预测、可管控。

9.加快提升民爆行业信息化监管水平。通过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推动我市民爆企业在工业炸药制药、装药、包装、装卸等危险岗位实现少(无)人化操作,在工业雷管、火工药剂等生产过程中的高风险岗位实现人机隔离操作,各类民爆物品生产线和危险品储罐设施实现自动化控制,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率达到100%。以减量置换产能为目标,推广数码电子雷管装配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

10.推进船舶修造行业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在船舶修造企业中大力推广自动焊接机器人在有限密闭空间、高空作业等场景应用。大力推进危险源(点)“一网通”,通过加快实施信息化手段,围绕重大吊装、登高、有限(密闭)空间作业,以及重点危险源(气站、油漆库、加油库等)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局域监控监测系统,重要部位100%接入企业内部一级监管与调度部门,实现船舶修造企业相关安全基础数据、监控过程数据互联互通。

(三)加强示范推广,大力提升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能力

11. 支持园区开展高速宽带接入能力建设。鼓励园区和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合作,加快构建园区和重点企业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园区实现固定宽带万兆接入能力,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固定宽带千兆接入能力;推动5G、IPv6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在园区和企业内网上部署运用,园区和重点企业实现5G网络全覆盖;全市园区和重点工业企业形成“内外协同、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网络环境。

12.推进智慧化工园区示范建设。进一步升级完善江北新材料科技园集约化、可视化和一体化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加快构建“一表清、一网控、一体防”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体系,提升园区规划建设、风险评估、安全监管、污染防治、消防管理、封闭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运输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园区内企业高危作业、安全风险研判、设备设施、人员在岗在位、事故、应急、教育培训、环保和消防等监控信息全部接入园区信息管理平台,“两重点一重大”在线监测率达100%,重大危险源企业关键部位和重点装置监测监控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建设。

13.提升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水平。各区(园区)工信部门应主动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强横向联动,推动园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数据接入全市应急管理监管平台,辅助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全要素、全产业链的连接和监管,具备安全感知、监测、预警、处置、评估等功能,提升跨部门、跨层级的安全生产联动联控能力,加快提升重点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水平。

(四)突出事前预防,加快提高信息技术企业赋能安全生产能力

14.提升风险快速感知能力。利用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助力工业安全风险感知能力建设,围绕人员、设备、能源动力、生产、仓储、物流、环境等方面,开发和部署支持多协议智能传感器和测量仪器,打通设备接入壁垒,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态势感知能力。

15.提升风险实时监测能力。加快推进上云及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协助推进企业高风险、高能耗、高价值设备和ERP、MES、SCM等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推广使用安全生产数据实时分析软件和工具集,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数据的汇聚和在线监测。

16.提升超前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发行业级安全生产风险模型并推广使用,实现精准预测、智能预警和超前预警。鼓励工业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生产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实现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五)坚持系统谋划,加快构建安全生产信息化协同机制

17.坚持安全生产信息化协同部署。加强信息化和安全生产的统筹协调,推动企业、行业和园区将安全生产作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任务之一,系统谋划,统一布局。推动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实体化运作,会同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安等执法部门,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共同推进机制,定期交流信息,部署重点工作,强化督促检查。

18.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执行。聚焦安全生产信息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落实信息化与安全生产相关标准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推进企业开展贯标工作,通过贯标推广新应用,提升安全生产的规范化水平。

19.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示范应用。加强信息化在安全生产重点行业的创新应用,每年储备100个带动能力强的安全生产重点项目,从中遴选各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编制优秀试点示范推广案例集,推动示范项目向相关园区、企业复制,形成多点辐射、放大倍增的带动效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区两级工信部门要把信息化提升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和分工,排定序时进度,规范有效地加以实施。

(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安全生产领域信息化建设方向的资金投入,市工业和信息化资金对园区和企业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对重点领域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设备投入按比例给予奖补。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化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列入全市创新产品推广目录,重点进行推广。鼓励各区(开发区)工信部门设立专项,引导企业加大投入,规划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项目。

(三)构建良好机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评定工作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推动现杨检查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检查转变、一次性检查向持续监测转变,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及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实现要素资源的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调配,增强应急处置支撑能力。

南京市工信局

主办单位: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ICP备05004952号-7 网站标识码:3201000049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89号

您是本站第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