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
6月13日,北京市举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请北京市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和新闻发言人介绍市深入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田伟: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北京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北京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治理,紧紧围绕大气治理、生态环境、交通建设、城市管理等群众最关心的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主题,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多位市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新闻发言人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在座记者关心的问题。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方力先生,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先生,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周正宇先生,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承军先生,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安君先生。
下面,首先有请方力局长介绍市环保局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有请方局长。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方力: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以解决北京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努力提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并狠抓落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推进首都生态环境改善。聚焦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和生态建设,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合作治污、执法联动、跨界河流协同治污、重污染预报会商和统一预警分级、应急联动等机制。推动京津冀执行六大行业和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国家特别排放限值,以及统一车用油品标准,实施了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整体改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取得积极进展。
在落实首都战略定位中推进首都生态环境改善。把环境治理问题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密结合起来。制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工业行业调整、生态工艺和设备退出目录等,退出一批污染企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严控污染增量、加快疏解污染存量,大幅降低了本地排放污染总量,实现首都发展提质增效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治理环境污染。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紧扣北京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制订实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五年计划和年度重点措施。以压煤、控车、治污、抑尘为重点,坚持多领域、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治理大气污染;以水环境与水资源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为思路,着力保清水、治污水,推进水环境改善;锁定农用地和污染地块两个重点领域,启动土壤污染防治。
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较2012年下降23.7%。其他三项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较2012年分别下降15.2%、64.3%和8.2%;地表水水质稳中向好。密云水库等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符合国家标准。2016年地表水体监测断面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年均浓度分别为7.37、5.4毫克/升,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4.9%和8.6%。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在“良”的等级。
五年来,我市以大气污染治理为抓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市民获得感,实施了2013-2017年前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减排。我市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在电力、工业、供暖、生活等领域持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2013-2016年,全市年用煤总量由2300万吨压减到1000万吨以内,下降57%;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替代4座燃煤电厂,实现电厂生产燃气化;完成2.44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9.5万户东西城“煤改电”,以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城乡结合部地区7.5万户民用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农村地区663个村散煤改清洁能源,实现了核心区、城六区和通州区基本“无燃煤锅炉”,全市优质能源占能源总消费提升到84%以上。淘汰167万辆老旧机动车、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9万辆、出台了第六阶段车用汽柴油标准;关停5家水泥厂、实施300多项企业“环保技改”工程、调整退出1341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污染企业等,整治4477家“散乱污”企业,在全国率先实施1500余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二是打好法律、经济、标准组合拳,深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源头管控。2014年起实施“史上最严”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综合运用新“环保法”、新“大气法”赋予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权利,严厉打击各种大气环境违法行为。出台了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等40余项财政政策;开征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倒逼”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建立了较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目前地方大气污染标准达到41项,标准体系全国最全、部分标准限值全国最严;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了首个环保统一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
三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力推动责任落实。市政府每年制定“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年度任务分解”,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制定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考核办法,传导环境保护压力;成立“环保警察”,进一步完善公安、环保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对环境犯罪形成有力打击;在区域范围内,牵头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执法联动、合作治污、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等机制。
四是政府搭建平台,市民积极参与。搭建“环保北京微联盟”,“环保北京”、“京环之声”等微博、微信平台;出台“有奖举报”管理办法,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市民积极投入到老旧车淘汰、绿色出行、绿色驾驶、 “光盘行动”等环保公益活动和环保行动当中。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落实《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坚持以“落责任、抓问题、聚难点、补短板”为原则,再接再厉、深挖潜力,以硬性工程措施为手段,尽全力减排;切实压实街乡镇环保责任,向管理要成效;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充分发挥“环保警察”作用,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加强宣传,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北京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谢谢大家。
谢谢方局长非常全面的介绍。下面,请孙新军主任介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有请孙主任。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当然还有埋怨和批评。
去年7月28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明确为城市管理的主管部门,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中央城市工作会精神,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破解“九龙治水”困境的有力举措。
市城市管理委的职能有“八项行业管理,八项综合协调”。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那我们负责的就是映入眼帘的景观、注入体内的能量、排出体外的废物以及遍布全身的血管。环境建设、能源运行、垃圾处理、地下管线、安全应急,每一个方面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城市环境整洁优美,城市运行安全平稳是每一个城市宜居宜业的基础。五年来,我们兼顾城市管理的“面子”和“里子”,分头施力、并驾齐驱,两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五年来,北京的环境建设借势而动、跳跃前行,利用APEC、九三阅兵、“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机遇,大干快上,呈现出“江山如画”“家园如归”的气象。
“江山”指的是代表国家形象和首都品质的重点区域,力争做成精品,做得“高大上”。如5月份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围绕“三区、三环、六线、三周边”等重点区域,完成了68大类、2033个项目、1万多个点位的环境整治任务,1.3万面道旗、700余万平鲜花绿植、5.5万套灯饰,创意花坛、硬质横幅各景观元素相映生辉,“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彩旗渲染、花坛点缀”,彰显了“大国风范、古都韵味、开放包容、诚意待客”的良好氛围。又如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庄严、沉稳、厚重、大气”,在建筑立面、园林绿化、景观照明、广告牌匾、交通护栏等城市家具方面进行套系设计、全面提升,整容、美容多措并举,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整治提升工作,届时神州第一街将以崭新的气质亮相。
“家园”即群众身边环境,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按照便利、舒适、整洁、美观的标准全面推进,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背街小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截止2016年,城六区共完成1000余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今后三年,我们还要对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今年的任务是567条。这次整治大家都深有感受,在气势、规模、力度和效果上都是空前的,不仅要求市政设施硬件达标,环境秩序、长效管理等措施也要跟上,达到“十无一创建”:即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最后还要创建文明街巷。截止目前,核心区共拆除违法建设6341处共27万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6193处;拆除违章广告牌匾3800余处;清理堆物堆料1800余吨;拆除地桩、地锁5059个;清理僵尸车、废旧非机动车2600余辆。今年我们还要完成265项环境建设重点任务,对城六区100个老旧小区、11条高快速路、4条轨道交通新线出入口周边进行环境整治提升,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和公共服务设施二维码设置等,进一步提升群众身边环境水平。
我曾经说过“城市病”有两个层级,一个是疥癣之痒,难受难看不舒服;另一个是心腹大患,不治可能会危及生命。垃圾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就是一个心腹大患。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垃圾处理工作,紧紧扣住垃圾处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的定位。这五年是我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时期,垃圾处理工作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原生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一大批大型骨干设施建成投产,共新建、改建各类设施42座,焚烧处理能力提升4倍,达到9800/日,生化处理能力提升50%,达到5400吨/日,资源化处理能力提升到60%以上。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了从过去单一填埋为主向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为主的转变。鲁家山、大工村、南宫、高安屯二期等焚烧厂都是近几年投产运行。餐厨垃圾新增处理能力650吨/日,全市集中处理能力达到1350吨/日。这也为我们的垃圾分类打下基础。
五年来,环卫设施污染防控水平不断提升。完成阿苏卫、安定等16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密闭改造工程,填埋场穿上厚实的塑料外衣,防治臭气外溢,通过导管收集进行发电或作为燃料利用。新建改建6座垃圾处理设施渗滤液处理系统,新增渗滤液处理能力每日1720吨,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每日7950吨。推进环卫设施与周边百姓的和谐共处。
五年来,能源供给在保障能力和绿色生态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天然气用量从2012年的92亿方到今年的175亿方,增长90%,咱们这是全球第二。社会用电量从2012年的874亿度到今年预计的1100亿度电,增长26%。目前有11个通道22个回路向北京供电,4大热电中心全部完成煤改气,全市清洁能源供热比例达到90%以上。全市地下管线由2012年的14.3万沟公里增长到今年的18.4万,上升了29%。
城市管理包罗万象,城市病“病去如抽丝”,作为城市管理的主管部门,我们躲无可躲,退无可退。啃难啃骨头、接烫手的山芋、提不开的水壶,我们要使出浑身解数,勇猛精进、负重拼搏,实现城市管理精准细化,精密细致、精心细腻,为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积极贡献。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谢谢!
谢谢孙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周正宇主任介绍北京市交通委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有请周主任。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周正宇: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对北京交通工作的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交通行业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充分认识交通拥堵是“城市病”的典型表现,也是大城市发展中最难以治理的突出问题,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升市民获得感,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五年来,我们在“规建管限”四个方面用好“加减乘除”的四种方法,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规划方面做好除法,结合“城市病”治理,控制人口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职住平衡、减少通勤出行距离等。建设方面做好加法,大力提高交通供给能力,在道路、枢纽、公交专用道、自行车道、停车位、驻车换乘等设施体系中全面落实规划实现率。交通管理方面做好乘法,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挖掘交通设施潜能,优化交通秩序,严格交通执法,提高交通服务和文明水平。需求管理方面做好减法,通过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限制和调节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调控总量、降低总体交通需求。
整体来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372公里增长到574公里,城市道路里程从6258公里增长到637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912公里增长到1014公里,公交专用道里程从604公里增长到845公里。绿色出行比例71%。交通整体安全顺畅,交通拥堵加剧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有力支撑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承载能力
加大建设投资力度。2012年至2016年的5年期间,全市交通领域投资完成3400亿元,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3%。公共交通投资占市级交通基础设施比重达到75%。优化投融资模式,针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与普通公路四大板块,分别制定融资方案,吸引社会资金。设施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相继建成了京台高速、广渠路二期、京良路等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重点项目。开通轨道交通6号线、16号线北段等线路,运营里程达574公里。路网功能更加优化。加快疏堵工程和微循环道路建设,完成718项疏堵工程,有效打通堵点、治理乱点。推行城市道路“巡养一体化”、“24小时修复”机制。
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序推进交通一体化
区域路网加快互联互通。京昆高速、京台高速、111国道、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G111二期工程、密兴路二期、徐尹路二期等建成通车。
“轨道上的京津冀”全面提速。高铁方面,京张、京沈在施,京霸铁路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通车。城际铁路方面,京唐、京滨开工建设。市郊铁路方面,平谷线规划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东段已率先开建。
一体化运输服务有效提升。启动京津冀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市区1011条地面公交线路(除定制商务公交)及122条郊区公交线路已全部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
三、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有效改善绿色出行服务
地面公交运行条件不断改善。公交专用道达到845公里,建成4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快速直达专线达到140条,初步建成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定制公交、高铁快巴、旅游专线、快速直达专线等多样化公交线路达到303条,公交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精准化效果初现。
轨道安全运营水平持续提升。开展地铁1、2、八通、13号线加装安全门工程。加强地铁新线与道路交通体系的有效接驳,其中16号线北段所有车站实现与地面公交的有效接驳。积极推进轨道建设运营标准化。自行车步行环境显著优化。实施自行车步行系统综合治理,加强自行车停车设施管理,绿色出行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升级。
四、加强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区级缓堵主体责任取得新突破,制定并发布了缓堵专项责任清单,市政府与16个区政府签订了《缓解交通拥堵目标责任书》;完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会三函”、“交通十条”和“投资十条”有效简化交通基础设施前期审批流程。
开展重点行业改革。顺利实施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切实把公共资源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系统开展停车综合治理,开展全市停车资源普查,真正摸清停车位底数;试点启动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改革;治理停车难停车乱,综合实施居住区停车设施挖潜、错时停车、建设驻车换乘设施等措施。
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智慧交通绿色交通
全面提高科技信息化水平。在国内首次使用“千吨级驮运架一体机”工法,三元桥大修仅断行43小时完成桥梁上部结构整体置换,创造了新的“中国速度”。推出“北京实时公交”手机软件,方便乘客实时查询车辆到站情况。持续推广ETC系统应用,ETC用户数量超过300万户。
大力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全市运输行业推广新能源车达1.4万辆,完成4.3万辆出租汽车三元催化器更换工作。发布公交、轨道、货运、出租4大行业5项节能标准。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交通行业将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治本治标同步推进,到2030年,全面建成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与国家首都功能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定位相匹配的北京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再次感谢各位记者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非常感谢周主任非常全面的介绍。下面,请王承军主任介绍北京市住建委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承军: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情况。
2013年以来,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目标部署,本市启动安排了重点工程生态环境提升项目共计133项,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涵盖清洁能源建设、水环境治理、垃圾处理设施、绿化工程和城乡结合部建设等五个方面。近五年来,生态环境提升项目资金投放量年均增长超过10%。截至2017年5月,已有80余项完成建设计划,投入运行或试运行,完成投资超过2000亿元,我市重点工程生态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此外,轨道交通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建成通车,建设和改造重点铁路工程里程总计约550公里。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项目情况:
一、聚焦短板,保障供水,改造传统能源
惠及全市的水厂(网)、河道治理等20余项南水北调配套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质量得以保障,为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长远基础。陕京四线工程今年全面开工,华能北京热电厂燃气热电工程(三期)将投入运行,北京全域主干线供气、供热清洁能源替代局面基本形成。2016年、2017年,北京市连续两年总投入100亿元以上,对全市农村地区800多个村(镇)实施煤改气(电)清洁能源改造工程,2016年400个村改造任务全部完成,2017年改造任务全面铺开。到2018年,全市农村地区煤改气(电)力争全部完成。
二、全力推进垃圾处理设施重点工程
2017年5月,门头沟焦家坡垃圾综合处理厂开工,标志着全市区域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部开工;大兴黄村污泥处理厂开工,标志着本市规划的再生水厂全部开工。目前,阿苏卫循环经济园焚烧厂、丰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厂、小武基垃圾转运站全封闭改造、顺义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鲁家山循环经济园残渣暂存厂、密云区垃圾处理中心、怀柔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7项续建项目建设投资进度正常。朝阳、海淀、丰台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已列入2017年重点推进前期工作项目,房山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作为房山区循环经济园的新增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预计到2018年底,本市将新增日处理各类垃圾约15000吨、污水(泥)200万立方米以上的能力,垃圾循环利用生态链基本形成,水资源短缺污染趋势有效缓解。
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013年,百万亩平原造林、风沙源治理工程大规模持续开展,距今5年间,总投资逾300亿元。该工程在平原地区重点区域实施绿化建设,联通京津冀重点生态廊道加宽加厚,建设京津保中心区过渡带湿地森林,恢复绿色通道湿地。目前,环北京规模化绿色屏障已初步形成,首都生态环境建设跃升新台阶。此外,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公园、顺义舞彩浅山郊野公园等9项总占地面积超过5000公顷的大型公园陆续开工建设,部分已建成向社会公众开放,城郊居民得以共享发展成果,清洁空气行动稳步推进。
四、推进铁路工程建设,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
“地下直径线”建成通车。我国在大城市中心区修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被市政府称为“最难的、风险最大的地下工程”——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项目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于2014年12月建成通车。该工程自北京站向西,在崇文门三角地处入地,经前门、宣武门、天宁寺至北京西站,全长9.15公里。对完善北京地区铁路枢纽、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项重点铁路工程齐头并进。2017年北京市共有京张铁路、京霸铁路、京沈客专等7项铁路工程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京通、京原2项电气化改造工程列入前期工作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其中,京张铁路是解决北京西北交通瓶颈,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未来,京张高铁将是联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赛区的有力交通工具,为2022年冬奥会的顺利举办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底建成通车。京霸铁路于去年底启动以来,今年进入全年建设阶段,力争2019年与新机场同步建成运营,将来要连接河北省的雄安新区。城际铁路联络线将与新机场同步建成,下穿新机场工程已与新机场航站楼同步开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住建委将按照职责分工,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这些铁路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调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起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真正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谢谢大家。
谢谢王主任的介绍。下面,请潘安君局长介绍北京市水务局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有请潘局长。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安君: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城市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要求,着力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水务的约束引导和服务保障作用日益增强,有力促进了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五年来的主要成就
一是首都水资源保障实现历史性突破。南水北调江水顺利进京,实现了本地水与外调水“双水源”保障的历史性突破,累计利用江水19.5亿立方米,超过1100万市民喝上江水。
建立了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和水质监测平台,优化水源调配,加强水质督查,保障了城市供水平稳安全有序。建成郭公庄、通州等水厂并投入运行,中心城区供水能力达到372万立方米/日,城市副中心达到33万立方米/日,为供水迎峰度夏提供了可靠保障。启动实施城区自备井置换,累计停用自备井249眼,受益人口超过68万人。建成南水北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并投入运行,开展了向密云、怀柔水库存水和密怀顺地下水源地试验性补水。
大力实施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66条,完成密云水库库滨带105公里围网建设,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315公里围网建设任务。密云水库库区实行耕地退耕还林和一级保护区禁养。封填废弃机井4000多眼,完成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范围划定。密云水库蓄水量由2012年的10.8亿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7.3亿立方米,为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水质保持优良,水面持续扩大,形成了华北地区难得的大型湿地,吸引了大批鸟类驻足,成为了鸟类迁徙繁衍的重要中转站和栖息地。
二是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两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压茬有序推进。围绕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013年起实施了第一个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加大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等建设,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由2012年的每日398万方提高到672万方,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0%,其中城六区达到98%,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围绕加快补齐短板,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2016年启动实施第二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重点做好城乡结合部、城市副中心、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区村庄的污水治理。开展全市河道排污口和污染源追根溯源排查,排查出规模以上排污口835个,黑臭水体141条段、约665公里。按照 “一河一策”治理方案,117条段已开工建设,其中53条段已完工,建成区57条段有43条段已完工,占75%,清河、凉水河城市段以及通惠河等河道基本还清。
持续推进河湖水环境系统治理和综合整治,2013年起连续4年开展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河湖生态环境。
三是水务改革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出台了河湖保护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条例,修订了节约用水办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由原来的56项精简为23项。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探索创新污水处理投融资模式,实施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区域特许经营,成立了北京水务投资中心,以清河和凉水河为试点尝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治河,推动成立了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五年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443亿元,占同期水务建设总投资的36%。探索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并实施了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河长制”并初步建立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实行了居民用水阶梯水价,上调非居民水价,并首次实行城六区与其他区域差别化价格政策。推动区域水务合作,市政府与水利部签署了部市合作会谈纪要,建立完善了京冀、京津水务联动工作机制,作为京津冀生态领域合作的突破口,率先启动了恢复永定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密云、官厅水库上游张承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任务,京津冀水务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二、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全市水务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保障首都水安全为核心,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主线,以聚焦攻坚水环境治理为重点,持续发力、补齐“短板”,着力提升首都水安全保障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推进水环境治理。围绕“三全目标”,即实现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完成第二个三年治污方案,消除全市黑臭水体,集中精力开展“16+2+6”水环境治理攻坚会战,坚决打赢城市副中心的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加快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着力完善城市水网体系,推进城乡水环境的全面改善,城市副中心努力营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环境。开展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跨省市河流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恢复永定河全流域生态功能、张承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重点任务。
继续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出台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城市开发、旧城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措施,充分利用城市绿地、透水路面、地下调蓄设施等,提高雨水消纳和调蓄能力。结合黑臭水体治理、中小河道治理、雨水泵站改造、蓄滞洪区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提高区域雨洪资源利用及防洪排涝能力。
2017年是水务改革发展聚焦攻坚之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首善标准不断提升四个服务能力,以更加有利的举措推荐重点任务早落地、早完成、早见效,不断提高首都水安全保障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北京市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谢谢。通过领导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动真格、出真招、见实效,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问一个交通方面的问题,周主任介绍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的总的运营里程达到574公里,那么我想请周主任具体介绍一下近五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具体的一个发展情况。另外一个是近五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成一大批重点的项目,会对京津冀三地的居民出行带来哪些变化?感谢。
关于轨道交通我们关注几个方面。第一是里程进一步增加。“十三五”我们从534公里起步,准备增加到超过900公里到2020年,所以里程的增加还会继续提速,就是下一个五年计划比“十二五”速度还要加快,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我们的客流量。我们现在的客流量每天工作日已经基本稳定在1100万人次,这个客流量应该说是全世界所有大城市流量最高的。我们承担了更多的城市的出行的需求。
再一个是我们非常注重一个指标,就是车站的覆盖率。将来轨道交通便利度主要靠车站,提高车站的覆盖率。这个将会随着新线不断增加,我们的目标是750米,车站的覆盖率是750米,我们现在公交车站的覆盖率是500米,轨道交通还达不到这个密度。但是轨道交通现在在一公里多,还是有差距的。那么将来再随着新线的投入,车站的增加,在中心城,我们要按750米来设定目标。也就是说,你从你的住地,工作地出来往左或者往右750米能到地铁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轨道交通的乘坐的便利的方式。从目前来看,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它在公共交通的比例已经到了50%以上。就是坐公共交通的人,以前是公交多,地铁少,现在是一家一半。我们下一步可以预见肯定的乘坐地铁的人要超过公交,随着里程的增加。
第二方面我们非常注重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主要的措施就是缩小发车间隔。现在我们普遍的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基本上所有线路都能做到2分钟,最多2分半,这个也已经是安全间隔标准的极限。所以我们这些年通过设备改造,提高运营的安全的管理水平,把这个最小间隔缩到最小。所以可以说在早高峰,不断的来提高乘坐的舒适度,减少线路的拥堵率。
第三个我们在地铁的安全方面可以说我们现在把地铁的安全运营,在运营里面把地铁的安全作为首要的任务。这个地铁的安全,第一个继续加强安检。我们将在这两年把地铁所有的车站都能够实现人物的同检。再一个,地铁的车厢,这个月已经启动了,要加派人员。也就是说,我们安检有一关,在地铁的车厢内还有安全员,在地铁的车站上有我们现在的执法总队执法监督员,所以地铁的安全工作将会进一步提升。
第二个是设备设施的隐患的整改。这个这些年已经进行到第三轮,投资了200多亿。最近的工作就是一号线和二号线的安全门。今年到十一前,一线和二线的安全门的所有车站,是陆续投入使用的。我们现在是一号线的四惠东站,二号线的西直门是前天投入使用了,后续随着工程进展陆续安装到位以后都可以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乘坐的安全性。
第三个我们在防火方面,我们现在要求土建的结构没有可燃物,电器的设备,防火标准要大幅度提高。所以现在我们地铁里面,火灾的隐患大大降低。
第四个就是我们现在在加紧来实施几个大的换乘通道隐患的改造。比如宣武门站,比如芍药居站,这些换乘的大站,原来的通道,隐患很大,现在我们下大决心,这个工程难度也非常大,方案就研究了三年,大概实施,现在已经开始启动,真正投入使用还需要三年时间。
第五个我们就是把民航的标准引进到地铁,就是在信号和关键设备标准和运行方面全面实施民航标准。因为每天1100万人次,已经是一个地下城,所以安全工作要更加大力度。所以,我想补充介绍一下这些情况。
第二个就是关于京津冀的这几年的发展,给市民,给京津冀区域的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大概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在高速公路方面,我们路线的选择增加了,你出行的路线可以多条路线的选择。比如像天津方向,京台高速,京石方向新增的是京昆方向,西北方向新增了京新高速。
再一个是时间的缩短。一个是路线,一个是时间。现在我们集中在京津冀就是打造一小时交通圈,这个有不同的半径。在北京的城区我们是30公里,让你实现一小时。通过轨道,通过高速公路来实现。那么向外到天津包括现在的雄安大概半径到120公里,现在高铁可以做到半小时。再向外是石家庄放大到300公里,我们通过高铁,现在石家庄也要建新的京石的城际,实现300公里一小时的交通圈,这就大大便利,相当于大大拉近了区域的距离。京津的同城化更加凸显。现在北京和天津有三条高速,京沪、京津、京台,有20条车道,规划是24条车道,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在京沪高速实现扩建,来实现原来的规划。
在京津冀方面,再一个就是京津冀的互通卡。现在已经三地主要的城市都实现了公交卡的互通,今年年底我们将实现轨道交通的互通。那么未来这张卡在全国,因为现在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执行交通部的标准,将来在全国都可以通用,大大便利了区域的交通一体化。
再一个就是随着通州和雄安新区这两翼的发展和建设,将会形成以这两个地区为区域枢纽的一个新的交通网状。北京、天津、石家庄、通州、雄安这几个点的交通将会更为便利。谢谢。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想问一下方局,首先请您回顾一下过去五年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环保领域中的最大突破是什么?另外消息说,北京正在制定未来五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制定情况如何,总体的改善目标会参考过去五年的一个总体目标计划吗?谢谢。
谢谢。过去五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精神为遵循,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您问这五年的变化和最大的突破,我觉得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是全市上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初步形成了管发展管环保,管生产管环保,管行业管环保的工作格局,全市上下在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进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对环境质量改善的积极作用。比方说疏解整治促提升,市城管委孙主任介绍的背街小巷治理等等这些工作,这是最大的变化。现在环保从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并加大末端治理力度,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践行国家五位一体的要求,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的率先突破。可以这么讲,过去我们一说环保都是局地的,是小范围的,现在我们是在区域的大范围内考虑生态文明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我们的生态文明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不仅是北京在做,京津冀在做,中央也在大力推动。大家可能也能感受到,今年一、二月份跟去年相比,空气质量同比反弹了70%,主要是极端的气象条件导致的。但是今年的三、四、五三个月,气象条件跟去年基本相当,这三个月的空气质量是2013年有PM2.5监测数据以来最低的,或者说是空气质量最好的,三月份是近几年最好的,四月份是近几年最好的,五月份是近几年最好的。这就是整个区域一起治理的结果。这个我们想是第二个突破。
第三个突破我想是全民环保,共防共治共建共享成为社会的共识。对于北京2000多万人口这么一个超大型的城市,在过去的五年,我们刚才也晒了一张成绩单,大家也能感受到,其中工程减排占了重要的分量。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城市,我们的城市运行保障来讲,未来咱们污染的排放构成,生活类的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所以说向绿色生活要效益,要减排,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要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这个就是建立在刚才我说的全市共防共治共建共享成为社会共识基础上的。我想过去五年最大的这个变化是这三方面。
你问的第一个问题也恰好给第二个问题做了一个铺垫。下一个五年,是空气治理从量变到质变转变的关键时期。首先是工程减排,我们煤炭的消耗量到去年已经降到了一千万吨以下。未来的五年,我们能降到500万吨以下。有人会问五年怎么才降500万吨?因为剩下的这些都是硬骨头,还有刚需在里面。比如说今年我们在超常规的治理大气,对燃气锅炉实行新的标准,今年燃气锅炉的改造任务量是一万蒸吨,历史上从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但是现在看,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完成的任务量将会远远超过这个目标。而且我们实施的标准已经达到了国际上应该说最严格的这个标准。这种治理是与科技进步,也是紧密相关的。在咱们北京的发展中,有一条底线是必须坚守的,其实就是刚才在各位领导的介绍中说到的“安全”,不能因为我们的工程的推进,安全上有问题。所以既使是环保,也是跟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你得有成熟的技术。未来的五年要靠什么?还得靠政府主导,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我相信在未来的五年,北京的绿色生活,以绿色生活为变化,带动全社会的文明的进步,是未来我们城市的文明的一个大的亮点,最后会体现在我们的环境质量的改善,体现在我们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就是孙主任关心工作的这个里面。
最后一个,大家知道,大气实际是我们城市的排放水平叠加气象条件的一个结果。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的研究制定未来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我想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一定要体现大气治理,就是世界范围对大气治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家如果关注的话,会发现前不久北京市环保局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这是一个世界大型国际大都市大气治理的学术研讨会。论坛邀请了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大都市的空气质量管理官员和专家,应该说主要的这些都来了,我们正在总结整理会议的交流结果,这些交流的经验和结果会体现到我们下一步的治理当中去。也可以说世界上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也都将在我们的实践当中得到安全、有效的运用,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要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北京全市上下正在昂首阔步向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的城市积极奋进,在这个奋进过程中是有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律的,所以说我们的大气治理不是单纯的一件事,一定是城市发展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指标或者说一个标准。那么大气治理一定要融入到和谐的、协调的、共享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中去。大家都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刚才我们也说了“病去如抽丝”,大气污染治理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三就是全社会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作为环保人,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对我们的支持越来越强,对我们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现在环保成了大家的事,成了全社会的事,所以说我们对未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对我们北京的这个清洁空气充满信心,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孙主任,咱们在背街小巷的这个整治内容中其中一项是加空线的整治,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安排。第二个是今后生活垃圾处理建设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谢谢。
这次背街小巷我们叫十无一创建,十无都是负面清单,这里就有架空线。我们谈的是乱搭架空线,这是大量要做减量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形象比喻,就是那个小广告,我们叫“牛皮癣”,架空线就是“蜘蛛网”,如果架空线解决不了,这次背街小巷整治很难给人一个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我们列到非常重要的一块。尤其是架空线,一个是乱,一个是丑,还有一个是多,再一个是废。废线占了三分之一,把天空割的支离破碎,没有美感,还有不时的垂落带来的安全问题。所以我们要坚决治理。
两个途径,一个是具备落地条件的坚决落地。第二个是不具备条件,环境复杂,利用规范梳理的方式。我们非常清醒工作难度很大,您说三年告别“蜘蛛网”,我们还不敢做更高的承诺,但是努力去做。困难在什么地方?一个是新数量较多,五环内主次干路长度三万公路,特别是通讯线,互联网起来之后,很多公司提出的口号就是不让一个用户失望,几百米也拉一个线过去,就乱。二是产权单位多且复杂,涉及中央单位、部队、公安、联通、电信、移动等30多家单位。三是路由紧张,入地困难。四是交通繁忙,作业时间短。五是投资很大,且没有收益。尽管如此,我们已基本完成了三环内重要道路的通信架空线入地工作,完成了南北长街、台基厂大街等15条电力线入地。
我们计划在核心区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架空线整治。不仅是通信架空线,还包括10KV以下电力架空线、路灯和电车线。到2019年,完成首都核心区主次干路、支路胡同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工作,其中: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线入地38条37公里,这是因为只剩下37公里,但电力、路灯、电车馈线架空线入地还有105条118公里要全部完成落地;支路胡同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2058条523公里。同时实施综合整治的老旧小区跟进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
刚才我讲了入地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路由问题,入地很难的地方我们开展了梳理规范,先抽废线。然后“整齐排队、集合过桥”,起码看着有设计感,有整理感。或者用金属盒子装进去,“随形就势,贴墙隐身”。让你忽略它。这次做了一个效果还是不错,比乱七八糟强得多,去年在东城进行试点,效果很不错。下一步在不具备入地条件的背街小巷,我们将采用这种“桥架”与“直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架空线规范梳理。我们希望不远的将来新的技术出来,能取代架空线,“牛皮癣”已经好多了,因为一些广告方式,不需要贴,用微信什么方式来取代了,慢慢新的技术出来以后,可能通讯线会大量下降,可能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关于架空线的问题,确实我们是很焦虑,但是必须干,但是三年之内我们还是有决心的。
第二个关于垃圾设施建设问题。五年确实迈了特别大的台阶,但是垃圾也跟着长,我到管委两年半了,这一两年我们的人均垃圾产生量还是保持在接近10%的速度增长,所以今年,垃圾量每天都在24000吨左右,这个数目还是比较快的,人均1.1到1.2公斤。包括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等。而且拐点还没看到。尽管人口增长速度已经缓下来了,我们现在的曲线还在往上走,没看到拐点。我们通过测算大概每天会到3万吨。所以我们想到“十三五”末,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日,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设施能力满足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需要。填埋场慢慢都要封场,而且在垃圾处理能力方面,我们的弹性应该在1.3左右,确保日产日清。不像填埋,多埋一下就埋一下,你焚烧,垃圾多了没地方去的,这是我们面临的压力。所以根据人口疏解、环境整治、存量垃圾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科学测算,分时序启动十三五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像鲁家山焚烧发电二期项目(3000吨/日)、新机场配套大兴安定焚烧发电项目(1500吨/日)及丰台、通州、朝阳等区焚烧、生化、残渣填埋项目。
二是按照“循环集约、协同共享”的原则,将不同种类垃圾和工艺集中在一个循环园区内,实现工艺协同,能源互补,统一监管,因为垃圾场是有污染,方局是严格我的,但是我们有苦衷,我们是收集污染的,所以垃圾围城就是这个道理,确实是这样。但是我们要集中起来,污染也少污染一个地方,这样打造东部朝阳高安屯、西部首钢鲁家山、南部环卫集团南宫及北部环卫集团阿苏卫四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做一个布局,这是主力部队,当然其他的分散的区小队还有很多。
三是对现有设施进行挖潜增效。开展对现有垃圾填埋场垃圾成分、热值的抽样调查和检测,制定治理方案,有些可以做腾退处理,增加新的库容,作为新的垃圾项目用地或者是作为战略用地。近期将启动对安定填埋场的治理前期工作。开展对阿苏卫填埋场扩容改造工程,等我的垃圾吉能力上来以后,我都可以把老的垃圾场的垃圾挖出来烧掉,那时候的资源化值很高,都可以卖钱了,而不是花钱了,这都是可以预见的。
四是打造“环境友好型”环卫设施。采用国际先进、成熟技术,针对垃圾成分特点,消化吸收,实现不同种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我们市长视察垃圾焚烧场老问我是不是世界最先的, 引进的时候都是世界最先进的,但是水土不服,人家是吃西餐的,咱们是吃中餐的。着力污染防控,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环卫设施配备齐全的废水、臭气、废渣治理设备。严格政府监管,建立专业检查、在线监测、对公众开放的制度,每天要公布的。而且要搞生活垃圾异地处理环境补偿机制,比如说东城的垃圾道昌平烧,除了处理费,还有环境补偿费,现在没交过,政府替你交了,改善环卫设施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一个是把环境搞好,再一个是吸纳解决周边百姓就业,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应”,打造和当地百姓和谐共处的“环境友好型”设施。这是在设施建设方面。
借此机会我也补充一个,这垃圾我们有时候说资源,也说的比较牵强,垃圾一旦出来就是一个祸害,主流是祸害,偶尔会有一点用,所以真正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真正要的爱护环境,少产生垃圾,一旦产生了垃圾,你进行分类,有用的拿走,去生化处理的处理,填埋的处理,每个人在垃圾面前都是被告,都是受害者,希望大家以自我救赎的心态做好垃圾对环境的危害。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大气治污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压减燃煤,机动车污染,2017年落实大气十条最后一年,还有冬奥会要开了,在未来这几年,这几个方面哪几个方面需要花更大力气克服或者治理比较有难度,能不能透露具体的细节?第二,问住建委领导,市住建委在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上有什么绿色通道吗?
谢谢你的提问,今天上午国务院在召开全国的放管服的工作会议,这个会议上,北京市要向全国介绍涉及到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当中的一些做法。去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程建设有关审批的改革力度,总结过去的经验,一些好的做法,针对本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类的项目,实施的一种一会三函的推进工作机制,其中市住建委负责一个很重要的函是施工工地函,也就是类似于现的施工许可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涉及到像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交通设施这些有关把国际民生的项目,靠一会三函的方式来推进相关的工程进度,也应该说市住建委也是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敢于创新,敢于担当,在招投标审批环境进行了改革。比如说将过去的招投标的时间备案由23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由工程进场前置审批的13项条件简化为4项,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场,工程落地的进度,也是落实国务院放管服工作部署的重要的措施。我们也相信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对于这些环保项目,需要包括人民群众的这个大力的支持之下,我们希望是尽快建成,尽快发挥效率,尽快实现为民造福,也感谢记者的提问。谢谢。
谢谢你的问题。应该说咱们的北京气象地理条件是不利于空气的治理,尤其是在采暖季,相对于南方沿海地区来讲,咱们京津冀地区气象地理条件是不利的。冬季采暖肯定会加大区域的污染物排放,但是面对公众清洁空气的诉求,我们是对所有的污染物进行减排,不是简单的占比多少,有的说我只占5%就不用减了,不行,所有的都得减,能做的都要做。所以我是说这就得靠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这是一个。
第二个刚才我也回答了,现在更多的是要靠管理,要靠我们的绿色生活来要减排,它要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当中去。其实这跟刚才孙主任说的垃圾减量的问题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所以这个是我们下一步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最后一个对于我们本地的污染排放,机动车污染占比是最大的。这里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轻型轿车,这跟我们的出行密切相关,绿色出行是轻型轿车减排的根本措施。当然新能源车也能够减排,但是对交通拥堵的改善不见得有好处。第二部分是重型车,重型车承担的是城市物流的保障,也是刚需,这部分的几十万辆车面临着结构调整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治理的重点。环保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其实大家去查一查,在世界上的大城市,机动车排放所占的比都是高的。我们今年正在做第二次的污染源的解析工作,就是PM2.5的来源解析。现在大家说的数据还都是三年前的数据,三年来,我们的煤已经减了这么多,显然它已经所占的比重已经大大降低了,所以会有改变,整个城市都在降低,但是有可能车的占比还会提升,这会是一组新的数据。
不管怎么样,对于大气治理我们坚定不移,所有的污染物都是治理的对象,所有排污者应该意识到,就像刚才孙主任说的,我们既是城市发展的收益者,享受者,我们也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排污者。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我相信未来的五年,我们北京会给出一个更加漂亮的答案。谢谢。
京郊日报记者:
去年北京试行了河长制,今年全国推广河长制,去年试点一年的基础上,今年北京市的河长制将推出哪些新的举措,来进一步推动全市的这个黑臭水体治理以及河流的清洁工作。谢谢。
感谢你提的问题。正像你说的一样,去年11月28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河长制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安排。12月12日,蔡奇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对河长制工作提出了“要抓紧拿出方案,提交研究。特别是要与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保护任务挂钩,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的明确要求。北京市水务局和有关部门牵头制定了《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按照党政同责的要求,建立四级河长体系,结合北京实际,将六大任务转化确定为“三查、三清、三治、三管”的河长工作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我想讲一下去年实施的老版的河长制和我们正在推行的新版的河长制有哪些特点。归纳起来是五方面: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在组织形式方面,明确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河长,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任河长。
二是建立四级河长体系。河长设置由原来的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河长向下延伸至村级,形成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体系。
三是五大河流和市管河湖增设市级河长。主要是北京境内五大流域和城市管理的一些河湖。我们梳理出重点的河湖水系12条,均设四级河长。
四是增加了工作任务和内容。刚才我说三查、三清、三治、三管,老的河长制里只有三查、三清,新的进一步完善。“严查污水直排入河、严查垃圾乱堆乱倒、严查涉河违法建设和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的三查、三清工作,充实了“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治理”三治工作,增加了“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河湖岸线管理、严格执法监督管理”三管工作,形成三查、三清、三治、三管的工作格局。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新版河长制的贯彻落实工作,在指导区县进一步完善区县级的河长制的工作方案,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来建立河长制的督察工作机制,近期要开展对全市落实河长制的督导,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在北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谢谢你。
谢谢潘局长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领导在近两小时的时间内发布了大量的信息,回答了记者朋友的提问,充分回应了大家的关切,再次感谢各位一把手和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责任编辑:关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