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沃的棺材板上了铁钉 雷军造车再难借尸还魂?
你上一次看到宝沃的消息,大概还是6万元买到所谓“贵就是好”的德国工业4.0吧。不过,来自同业的念念不忘,倒不是因为其众所周知的窘境,以及那位曾一手打造神州租车与瑞幸咖啡的陆先生败走麦城。宝沃之所以死而不僵且迟迟没盖上棺材板,关键,是因为它有一个“绯闻对象”——小米汽车。

然而,所有玫瑰色的幻想终究有面对现实的那一刻。近日,据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1批)第四部分》显示,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自行申请注销汽车生产资质。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北京宝沃将停止相关生产,多款车型自2023年12月31日起停止相关销售,部分车型于2023年11月1日起停止销售。
虽然经营遇困,但宝沃方面此前一直在努力保住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双整车生产资质这张含金量不低的造车通行证。这,也是该公司能够迎来白武士进而借尸还魂的终极底牌。
据悉,宝沃汽车是中国本土市场上屈指可数同时拥有双资质的整车企业,而其设于首都的属性,就更为难得。2017—2020年间,宝沃汽车申报了宝沃BXi3、BXi5、BXi7等多款纯电动汽车;在2020年8月和2021年9月份,又重新申报了新能源和燃油车产品。在多年未能推出一款新车的情况下还继续申报公告,公司方面显然是想“吊住一口气,续上一段命”。
败中求胜的招术几乎得手!去年9月,有市场传言称北京地方政府层面正积极推动小米收购宝沃汽车。根据现行的汽车生产管理要求,任何企业生产并销售新能源车,至少需要具备两大资质:一是发改委颁出的许可资质,并且在发改委认可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3年内开始销售车辆;二是工信部的认可资质,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换句话说,发改委与工信部堪称庙前张贴的那两尊“门神”,须得其点头放行才能烧到高香。于小米而言,获取相关资质最省时省力的办法,当然就是直接收购同城一家有资质的车企。而宝沃的资质和账面上的18万辆年产能,对彼时的小米无疑也是一个颇有诱惑力的可选项。
很遗憾,直到宝沃汽车宣告破产,也没能等来雷军签字的一纸收购合同。
两个被证伪的消息
有意无意的传言或曝光,有时候总与真实发生的当下环环相扣。
就在相关绯闻工厂的消息不攻自破之前,近日又有网友发文表示,小米旗下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曝光了小米汽车首款纯电轿车的配置及售价——新车将推出标准版、pro版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14.99万元及17.99万元。

6月26日,小米公关负责人王化在其个人微博上回应,“上述信息是2022年5月有自媒体报道的猜想信息,‘小爱同学’抓取了该信息。前几天有人提问,小爱就直接调取了该信息。”
原来,刚刚六周岁的“小爱同学”一走神犯了错。这,颇有些孩子在学校作弊却被老师当堂捉现行,家长只得低眉现眼推说孩子太小不懂事的意味。

其实即使没有辟谣,这个消息的可信度也很低。以目前的造车成本来看,800km纯电续航的电动车若定价14.99万元实在没有太多竞争力。以性价比著称的零跑C11为例,其502km续航版本为15.58万元。试想等到2024年量产,小米汽车还能有汤喝?
“人工智能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但‘TA’仍无法主动核实所获取的信息是否准确,做到去伪存真。当然,这方面依然是人类的强项。”王发言人如此感慨。
“小爱同学”真的当的起这个责任么?有业内人士笑称,AI有时候真像随用随取的尿壶——需要时,代表先进科技;热度一降,不但可以如chatgpt一样访问量大跌,还能“顶包”!
自2021年3月30日雷军放言“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造车开始,外界针对小米该不该造车的声音一直呈现两极化。2021年底,小米官方宣布小米汽车工厂正式落户北京亦庄,并透露目标年产量是 30 万辆,分一期和二期各15万辆,2024年首车下线并实现量产。

根据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调试工作。而据来往亦庄的人士反馈,目前已能看见大功率的空调设备架设在厂房车间屋顶。
相比宝沃所在地的北京密云区,亦庄对于引进优质新能源车企的热情与加分项,更具体也更显化。
同样源自官方的数据,早在2021年度北京经开区的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产值已达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同时,亦庄目前不仅是小米智能工厂所在地,也是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百度、小马智行等国内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均在此地开展大量的自动驾驶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亦庄国投曾计划引进蔚来汽车,但最终因为合肥的“插足“而未能遂愿。当然,其中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相比北京,那个曾至少贡献五个丞相级人物的城市更愿意掏出真金白银来与蔚来对赌。
目前,北京亦庄区内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北汽新能源。依据笔者独家从北汽消息人士面获取的消息:“宝沃工厂收回后将用于与华为合作的智能车项目。”
由于目前相关项目的推进仍处保密状态,知情人士只能言尽于此。但对于宝沃是否会成为小米代工厂的说法,上述人士还是予以了态度清晰的回答:“NO!”
也就是说,已破产的宝沃早早被北汽方面收回另作它用,而且,是用于与华为的重要合作。这也间接证明了其早前宣传的“德国工业4.0装备投入”所言非虚。
是产能落后还是债务包袱重?
北京宝沃项目刚启动时,某位担纲高管职务的原东风日产高层曾非常明确的表示,相当规整的生产线资源投入,包括代表德国工业4.0标准的机床引进,“与我们当年在广州花都或者郑州的项目相比,密云的制造线投入标准和规格都是顶尖的!”
这位昔日的宝沃高管言及的德国工业4.0,乃被当年业界公认为全球首条八车型智能生产系统的智能工厂。2017年,工信部甚至还授予宝沃汽车柔性智能制造系统项目“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称号。

一个典故不得不提:作为德系百年老牌汽车品牌之一,宝沃汽车也一度贵为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只是由于产品力下滑、经营不善等多种因素,在1961年宣布破产。
2014年,中国商用车品牌福田汽车斥资500万欧元收购宝沃。不过,被福田纳入麾下后发展并不顺利。2016年至2018年,北京宝沃累计销量10.69万辆,累计亏损高达40.14亿元,相当于每卖出一辆净亏3.75万元。
面对连续亏损,家底一般的福田汽车最终决定挂牌转让67%北京宝沃股份。2018年12月,陆正耀旗下神州优车以41.09亿元收购宝沃汽车,并将其作为神州优车旗下子公司。而福田持有宝沃汽车股份,已降至33%。
然而,新东家同样未扭转宝沃多舛的命运。2020年4月,瑞幸咖啡财务爆雷导致陆正耀再无力去施展自己从租车到造车的宏图大计,两度易主的北京宝沃至此陷入停滞。2022年年初,北京宝沃称因资金枯竭已无法继续维持运营,从而进入停摆状态。

由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审计报告显示其资产不足以偿付全部负债,2022年4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北京宝沃的破产清算申请,并在当年的11月29日宣告公司正式破产。
今年6月16日福田汽车发布的《关于法院裁定认可北京宝沃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暨破产进展公告》显示,裁定北汽福田债权确认金额共计人民币38.84亿元。而作为北京宝沃的债权人,福田汽车现阶段可分配的破产财产金额:4844万元。
清偿率:1.24%,甚至较数年前受困于P2P的普通理财产品投资者还要惨淡。
尽管福田汽车在公告中声称北京宝沃汽车的破产不会影响己方现有主营业务,不会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但其破产也确实使其资产大幅减值。福田汽车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当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511万元,扣非后净亏损3.08亿元。这,显然还是财务处理的结果。
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在市场传言小米有意收购宝沃时,曾有人士透露相关谈判其实早已陷入僵局。“雷军出价极低,且远远低于陆正耀为宝沃付出的代价”,相关人士称。
不妨简单算笔账。截至2023年六月,北汽福田债权38.84亿元,可分配的破产财产金额仅为4844万元,即使是宣布砸100亿造车的雷老板,北汽方面也不能把人当冤大头。更为重要的一点,依据雷军在5月份对外透露的信息,截至今年上半年小米造车的投入资金总共才11亿元人民币,如果算上亦庄智能工厂的实打实投入,“雷布斯”又有多少真金白银可以填饱陆老板留下的偌大窟窿?
就在宝沃自行申请注销汽车生产资质一事被公开后,小米员工 @小胖小胖人间宝藏在其微博评论中发话:“小米汽车从未承接或收购任何企业的汽车生产资质,相关信息请等待官方披露。”
若依据此前雷军的对外表态,“自2022年8月之后,关于小米造车的相关问题将不做具体回复,直到有具体进展时听官宣”的说法,小爱,小胖们,当下多少是有些替主分忧为企排雷之意。
可以看到的迹象
对于宝沃的资质注销,有关业内人士还提出了另一种假设。
在最新一批新车公示中,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就获得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含增程式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资质,这相当于是工信部新核准的造车资质。不过,在核准北京理想汽车资质的同时,重庆理想汽车的造车资质则被注销了。这表明,中国整体有资质的车企数量并未发生变化。
而且,北京理想汽车本就是将原北京现代的传统燃油车工厂全面改造成新能源车工厂。能将一块名声在外却再无嚼头的鸡肋挂上面浆重新炸至“金黄喷香”,主管部门自然乐见其成。
“同样是在北京市范围内,淘汰掉宝沃汽车的造车产能,扶持小米汽车这个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车企业,也不是不可能。”但,上述看法的核心仍是建立在宝沃淘汰产能的基础之上,北京市府等于是牺牲宝沃来为小米度让出一个造车名额。
依据此前北汽方面知情人士的表述,宝沃密云厂区将用于华为与北汽方面的项目推进,也即北汽福田和北汽新能源事实上达成了内部的默契,在资质注销的同时,密云宝沃工厂借北汽新能源继续“下蛋”。如此一来,小米在一边大笔投入造车同时,必须选择一条从零开始需要资质鉴定的跨门槛之旅。

从目前来看,自主审批申请生产资质似乎成为小米造车的唯一手段。但由于此前多地汽车产能的无序扩张,主管部门正加强对汽车产能的监管,大方向上也不再批准新增汽车生产资质。
2018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该规定将包括新建纯电动企业项目在内的汽车整体投资项目的管理权限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并将管理方式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
对于那些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项目,由于需要对应地方产能达产提出的要求,若其恰落户在产能利用率原本就不足的地区,那么获批存在较大的风险。而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市此前并未像江浙等省份一样引入过多的新建纯电动汽车项目。因此,小米汽车拿到“路条”自建新项目的可能性,仍然较高。
以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为参照。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11月25日,于2016年10月动工的江淮蔚来制造基地历时15个月建成。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ES8于2017年12月正式问世,并在2018年6月开启交付。成立于2015年的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都是在2019年开启了首款量产车的交付。
几家头部新势力从成立到推出首款量产车再到交付,所花费的时间平均在3年半-4年左右。考虑到目前全产业链基础比几年前已取得不小发展,这一时间线有可能压缩。
在刚刚落幕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老资格汽车人、前工信部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指出,现在新能源汽车厂家比较多,真正成功走出来的不多,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竞争当中一定会优胜劣汰,最后集中到几家头部企业。“但(这期间)也不断有新进入者,准备新上产能。对于已有的具备新能源汽车资质的企业。这类企业在申请新上产能时,可以看看它现在的产能利用率是多少。充分撮合其利用现有的产能设施,通过对现有产能设施的改造来盘活僵尸产能。可以设定一个产能利用的比例,例如60%或70%,预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苗称。
“另一种情况是最难的,即怎么把握好那些从来没造过车的企业的准入门槛,资质发放或可将审批制改为注册制。”苗圩表示,要用新方法来体现既支持发展,又防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的出现。
当然,首都总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特殊照拂。这一点上,从上到下心照不宣。2021年3月,北京市即发布《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的目标,并针对不同的条件设定了最低3000万元、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政策。针对生产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厂商,对于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可给予龙头企业最高1亿元创新资金支持。
9位数,很不少!然而对有着大梦想的雷军,依然杯水车薪。
另根据北京市2021年5月发布的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辛房路与朱辛路东南角的京东通州转运中心与顺丰速运房辛店中转场附近的小米智能工厂片区所在的马驹桥镇属于通州区Ⅰ片区,征地补偿标准为每亩20万。据当地村民反映,小米汽车工厂的落户大概率只能给当地每个村民带来几万元的补偿款。
想凭小米造车发笔横财,难!

如果资质批复一切顺利,2024年辛房路上将有一辆辆五颜六色的小米汽车装载在运输车中,从这里出发运向全国的小米汽车销售店。只是,生产与销售从来不能混为一谈,以“饥饿营销大师“著称的雷军,也不例外。
在资深汽车业内人士看来,伴随激光雷达成本的大幅降低,如果小米能最终打破高精地图限制,通过强力且可见的技术颠覆说服地方政府充分开放自动驾驶开放权限,其才有望冲破现有新能源车市场四处内卷一片红海的态势。但如果仍局限于目前的竞争形态,那么卖一台电动车的基本亏损额至少在2万以上,最多甚至达12万元。对于一家新造车企业,这个亏损数字,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赌上了全部声誉,也压下了不斐身家的雷先生,真能以力破局么?答案,还在天空中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