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采访纪行

2012-09-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收藏

在深圳市宝安区,民办教育占据了中小学的半壁江山,在学前教育更是独占鳌头。“因为这里有适合民办教育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我们因此才得以发展壮大。”深圳市翻身实验学校校长曾立奇说。

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

开明政策放手发展民办教育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人才涌入深圳,子女上学问题成为一大难题。作为制造业和加工业集聚地的宝安区,涌入的人才甚至超过了本土人群,其中既有高端的人才,也有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而宝安的公办学校就那么几所,根本安置不下如此多的外来人员子女上学,怎么办?

改革开放初期,宝安区的财政还算不上富裕,政府也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因此,区政府决定采取一种更加积极、宽松、宽容的姿态——引入社会资金,放手发展民办教育。

从2002年到2005年,按照“提高准入标准,引凤筑巢,规模办学,办管分离”的思路,宝安区吸引社会资金新建民办学校40余所,投入建校资金4.33亿元,新增优质学位8万多个。其中,既有高品质的学校,如清华实验学校、崛起实验中学、中英公学等,也有面向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费不高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当地公办名校不分伯仲。

同时,宝安区政府推行多样化的民办教育办学模式,既有民间独资办学,又有股份制办学,还有混合制办学。深圳市崛起教育集团董事长林良浩说,作为投资者,自己最看重的是投资环境,宝安区开明的政策让我们可以放心、持续地投入,而不必担心政策摇摆的风险。

如今,宝安区共有各类民办学校61所、在校生11.34万名,几乎占全区123所中小学、23万在校生数的一半,民办教育真正撑起了宝安教育的“半边天”。

民办教育解决了数百万建设者子女的就学问题

说起民办教育对宝安区的贡献,区教育局局长吴少平异常兴奋,他给记者列出了账单:宝安民办中小学现有在校生11.34万名,如果全部由政府承担的话,以每所学校1500人的规模计算,需新建75所学校;以每所学校投入2000万元计算,政府需投入15亿元建校资金;以宝安区2011年财政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经费7353元(小学)、11165元(初中)为准,每年需财政投入8.74亿元。

原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事,现在由民间资本分担了。民办教育解决了数百万建设者子女的读书问题,解决了不同群体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替政府分了忧,解了难,可谓功不可没!

吴少平说,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时候,正是民间资本的及时出手,缓解了外来建设者子女上学难的压力,才使得当地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并壮大公办学校,也才有了今天高质量的公办教育。 教育现代化包括民办教育的现代化

在宝安区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同时壮大后的今天,当地政府也有了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更好发展的经济实力。区长张备表示:“只有实现民办教育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宝安教育的现代化!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政府的教育规划之中,实行公民办一体化管理,做到有教无类、优教无类。”

有了这样的共识,也就有了政府对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投入和扶持政策。

首先是专项资金的支持。政府不会因为学校是民办的,就舍不得投入。从2000年始,宝安区设立“民办教育专项管理经费”,从最初每年1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1亿元。今年,区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优质发展的暂行办法》,提出重点打造20所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高端民办学校和特色鲜明的优质化、普惠性民办学校。对教师的激励奖励力度也越来越大,“民办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奖”每年奖励30所民办中小学。民办小学教师每年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继续教育,民办中学教师每年享有500元的继续教育经费补贴。每年选派20名优秀民办学校领导到发达地区进行免费培训。从今年开始,对年度考核称职的教师一次性奖励6000元,优秀的教师8000元。区教育科学培训中心专门成立了民办学校教研组,巡回指导民办学校初中教研工作。街道教研中心开展以片区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政府对民办学校进行等级评估,开展了民办学校教师素质、综合办学水平等专项督导评估,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中开展优质化评估。政府购买学位。公办学校学位紧缺,政府从优质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每年向25所民办学校购买9726个学位,为学生提供优质免费义务教育。

分类管理引导。制定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和综合管理质量奖评审办法,引导一批条件差、用不达标厂房改建的民办学校有序退出教育市场。近5年来共关停民办学校10所,妥善安置师生2万余人。2005年建立民办教育“网络托管账户”监管制度,每年均定期公告民办学校办学信息、办学水平和财务审计结果。

优质资源共享。以街道为区域,以公办完中、初中为龙头,以公办学校和省级民办学校为骨干,与片区其他民办学校组成共同体,构建公、民办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平台,充分利用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民办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公民办中小学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

政府持续10多年的鼎力支持,为宝安民办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清华实验学校校长周杰说:“学校办学的10年,也是见证政府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10年。民办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同等的待遇,需要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有了政府的鼎力支持,宝安民办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本报记者 李曜明

(责任编辑:王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