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拉关系,走后门,利用职权谋私利,一切向钱看,钱权交易等。社会的这些不良风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端深入,不同社会制度社会的阴暗面也在日益扩大影响,那些反映国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产物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加上社会上那些教唆利用青年学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和盲从的弱点,对他们进行威胁、利诱,使有的学生上当受骗,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教育工作失误。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如果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点有偏差,教育方式不对或者本人品行上有严重缺点,就会放纵、滋长学生的不良品行。
1、消除学生的
疑惧
心理和
对立
情绪。往往品行不端的学生犯了错误后,总会怀疑别人看不起他嘲笑他,这时教育者应用热情和真诚帮学生消除这种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2、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建立集体荣誉感会成为进一步推动品行不端的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内部动力。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形成是非观念和是非感。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提供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讲清道理、严格要求和赏罚分明。
4、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培养新的行为习惯。学生犯错误多是由于外界诱因引起的,在矫正的初期,可以暂时避开有关的诱因避免故态复萌。
5、抓住道德品行形成的关键期。青春期是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要重视这个阶段的道德品行教育。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在线汉语字典
[引用日期2017-12-28]
黄杰. (2009). 论矫正大学生不端品行的教育策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30(9), 102-103.
盛传发. (2007). 如何驾驭品行不端的下属. 领导科学(1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