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 蔡長海生技_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衍生企業長聖生技強攻細胞治療
  • 蔡長海生技_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 前瞻台灣智慧醫療,邁向全球嶄新未來
  • 蔡長海生技_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世界~中國醫藥大學邁向更卓越優秀的國際一流大學
  • 蔡長海生技_邁向百大、創造百億~中國醫藥大學借鏡美國史丹佛大學產學合作的策略與作法
  • 蔡長海生技_蔡長海董事長領航校院生技發展~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以醫療創新技術帶動精準大健康產業嶄新未來
  • 蔡長海生技_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衍生企業長聖生技強攻細胞治療
  • 蔡長海生技_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 前瞻台灣智慧醫療,邁向全球嶄新未來
  • 蔡長海生技_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世界~中國醫藥大學邁向更卓越優秀的國際一流大學
  • 蔡長海生技_邁向百大、創造百億~中國醫藥大學借鏡美國史丹佛大學產學合作的策略與作法
  • 蔡長海生技_蔡長海董事長領航校院生技發展~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以醫療創新技術帶動精準大健康產業嶄新未來
  •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 陳勁辰醫師 林有騫主任

    今年4月,我們從台南取心完畢,正要趕回中醫大附醫的高速公路上竟然遇上大塞車,恰巧國道員警經過,駕駛立刻搖下車窗,大聲求援:「我車上載心臟,我要趕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員警立即協助開道,更分批接力護送,將原本2小時路程縮短為1小時,趕抵醫院,順利完成救命任務。

    為什麼需要做心臟移植?

    心臟有五個元件:電氣節律器、心臟收縮肌肉、冠狀動脈血管、瓣膜和主動脈大血管,這些元件若壞了,心臟科醫師有各種方法去治療,但是若心臟收縮肌肉壞了,心臟沒力,就叫做心臟衰竭,太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甚至影響活命,可以先用注射藥物急救,若沒效,就要用機器救命,例如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但若要長期好的療效,就要考慮換心,也就是心臟移植,就像目前公共電視上播的熱門影集《生死接線員》。

    心臟是個規則搏動的肌肉空腔,裝滿了血液,用力地打到全身各器官去,當這肌肉空腔自己的血管,又叫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狹窄或不通時,心臟肌肉缺血會痛會受傷,這時用心導管將冠狀動脈打通,或做繞道手術將不通的血管繞過去,就可以解決。 另外,心臟的肌肉空腔裡有所謂的瓣膜,確保血液流動方向正確,有時瓣膜出了問題,塞住或關不緊,血流方向不對,心臟裡面壓力和血量就會不正常,人就會感覺呼吸不順,胸部不舒服,嚴重時還會雙腳水腫,這時候吃藥治療已無效時,進行心臟手術將瓣膜修理或換掉,也可以解決。然而,有時候,心臟本身的肌肉空腔運動很差,無法給全身供應足夠血流,冠狀動脈和瓣膜做了檢查也無法解釋心臟壞掉的原因,用各種藥物甚至做了心臟繞道或瓣膜手術都無效,這時候怎麼辦呢?

    汽車引擎壞了,當然要修理好才能讓汽車開,但是有時壞得太嚴重都修不好,怎麼辦,有人說,那就換一顆新的引擎,人的心臟跟引擎一樣,如果心臟壞了都修不好,這時就可以考慮換一顆心臟。以目前的醫學水準來說,機器的人工心臟即使做得再好,還是換一顆真正的人的心臟效果最好,而動物的心臟,例如猴子的心臟,目前還在研究中。 換一顆真正的人的心臟,就叫心臟移植,以台灣的經驗來說,從1988年成功的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以來,到現在全國約累積了1000多例心臟移植手術經驗,成果不錯,在全亞洲這是相當令人驕傲的成績。

    成功的心臟移植要靠團隊的緊密合作

    心臟移植成功要靠團隊的緊密合作,患有心臟疾病的病人原來的治療是由心臟內科醫師負責,若必須手術就要有心臟外科醫師、麻醉師、護理師及體外循環技術師,住院照顧要有護理師,加護病房要有重症醫師,評估社經支持要有社工師,器官配對聯絡要有器官移植協調員,術後抗排斥藥物監測要有藥師,機能恢復要有復健師,整體營養要有營養師⋯等,本院心臟移植團隊,在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盡力做到最好,在病人和家屬信任配合下,當衰竭的心臟重獲生機,是我們最樂見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移植外科團隊,目前主治醫師有李秉純副部長、林暉翰主任、李明禮醫師、吳青峰醫師、許智翔醫師、丁志中醫師及8月新加入的陳勁辰醫師,另外,還有辛苦的總醫師連禹軒,以及年輕的住院醫師們也參與了許多工作,其他還包括專業的護理師、體外循環技術師以及相關的團隊成員等,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要如何等待和配對新的心臟呢?

    當心臟壞掉,用藥物、心導管和心臟手術都無法解決時,就可以考慮作心臟移植。不過,全臺灣捐贈器官的人不多,所以腦死捐出來的心臟很少且很珍貴。然而,當我們知道有一顆心臟要捐出來時,我們要如何知道移植給誰呢?

    這就牽涉到複雜的捐贈器官配對和分配的問題了,我們有一個機構叫器官捐贈分配中心,與各醫院器官移植協調員一同負責這方面的事宜,有病人心臟衰竭而醫師認為需要做心臟移植時,就會送件審查,通過後排上全國的移植等候名單,移植等候病人的嚴重度愈高,名單上的優先性就愈高,例如需要加護病房的病人就比普通病房的病人優先,當有捐贈的心臟時,優先性高的病人會先被詢問和被考慮,暫不做移植的話,就換名單上的下一位。在等候時,如果心臟發生問題怎麼辦?這時,可以先注射強心藥或是裝循環支持機器,簡單的例如主動脈氣球幫浦或葉克膜,也可以用比較持久的例如半人工心臟。

    另外,要考慮的是,為了減少器官排斥現象,血型最好相同或至少要相合,跟輸血的原則一樣,例如血型A型可以移植給A型,至少給AB型,但是不可以給B型或O型。但是很特別的是,性別可以不一樣,男給女,女給男都沒關係。

    因為器官珍貴,移植的器官要給最適合和幫助最大的病人,除非有特殊考量,通常都選年紀低於65歲的病人,或身體除了心臟而其他器官功能皆良好的病人,這樣心臟移植的勝算最大,病人在認為應該要作心臟移植時,一開始要需要做一系列的檢查,確定心臟衰竭的嚴重度夠,確定心臟以外的器官功能正常,移植手術風險可以接受,以及確定服藥順從合作性好,因為要吃一輩子的免疫抑制劑,例如病人最好沒有嚴重感染症,沒有惡性腫瘤,沒有嚴重腦中風,沒有尿毒症或肝硬化⋯等,所以進行心臟移植前是需要很多準備工作的,這都是希望珍貴的捐贈器官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因此,在各醫療團隊努力的背後,其實最大的功臣,是願意奉獻大愛的器官捐贈者,在這裡也再次獻上最大的敬意與感謝。

    為什麼新的心臟不會被排斥呢?

    前面提到免疫抑制藥物,那是什麼呢?其實這也是器官移植成功的關鍵之一,每個人都有免疫抵抗力,生病時才可以對抗外來的病菌,捐贈的心臟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除非是同卵雙胞胎,受捐贈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會發現有一個外來物侵入,會用抵抗力把那新的器官破壞,這叫排斥。數十年前器官移植早期階段,為了保住新的器官,就用超強的免疫抑制劑來壓制排斥,結果造成病人沒有抵抗力,因為感染症死亡,這就像蹺蹺板一樣,排斥跟感染,一邊壓太多,另一邊就會發作起來,那怎麼辦呢?

    後來,科學家研究發現,免疫力分成細胞免疫和抗體免疫,前者是免疫細胞自己去攻擊外來物,後者是免疫細胞作出抗體用它來破壞外來物,而器官排斥現象是因為細胞免疫,很幸運地,科學家發現有一種藥物只會抑制細胞免疫排斥外來器官的部分,但保留抗體免疫對抗感染症,所以可以壓制器官排斥,但是又可以有抵抗力來對抗感染,這是器官移植的突破性進展,這種選擇性免疫抑制劑,可以使移植後新的心臟可以在新主人體內長久和平共存,所以移植後的病人每天按時服藥,時常抽血來確保血中藥物濃度足夠。

    為什麼移植的新心臟沒照顧好還是會壞掉?

    移植了新的心臟,按時服藥,是否就一勞永逸了呢?不是,還是要好好愛惜和保養才行,如果每天大魚大肉,造成血脂肪過高,也是會造成動脈硬化、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所以一般的養生原則還是要遵守,另外,移植病人也要定期從頸部靜脈用心導管作心肌切片,用顯微鏡檢查心臟細胞,確定服藥的效果和監測排斥的情況。因此,心臟移植後又再次心臟功能不良,要考慮可能是心臟缺血,要作冠狀動脈心導管檢查,需要用氣球通或放支架,也可能是急性細胞性排斥,要做頸部靜脈心導管心肌切片,需要用短期類固醇治療,也可能是急性抗體性排斥,就是體內有對抗新的心臟的抗體,這比較麻煩,要把心肌切片作特殊染色,需要作血漿透析來把對抗心臟的抗體洗掉移除。

    所以做完心臟移植的病人,要定期到門診追蹤治療,調整藥物和檢查心臟功能,在台灣,心臟移植是可以申請重大傷病卡的。

    心臟幹細胞研究和心室輔助器及人工心臟

    在末期心臟衰竭的治療上,藥物和傳統心臟手術均無效時,目前成績最好的是心臟移植,然而,心臟移植牽涉到許多社會人文及醫療科學的層面,包括免疫抑制藥物的使用,希望能把感染和排斥的蹺蹺板保持平衡;定期的抽血檢驗和心肌切片,對移植病人來說,是在長期定時服藥之外必須接受的檢查;移植前的準備工作,器官的配對和分配等,這些都是需要團隊合作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此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心臟幹細胞研究能在心臟自體再生上能有突破性進展,未來的末期心衰竭病人,能使用自己再生的心臟肌肉細胞或再生的心臟取代壞掉的心臟,再也不用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再也不用煩惱排斥和感染。另外,也希望心室輔助器或人工心臟能有突破性的進展,沒有流血或血塊凝固塞住的顧慮,長期的成績能和心臟移植效果相比較。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