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来,荨麻疹病人增多,尤其入夏后,湿热天气让蚊虫快速繁殖活跃,因蚊虫叮咬引发丘疹性荨麻疹的患者也逐渐多起来。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风团”,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有些人表现全身出皮疹,但不具传染性。
数据显示,25%~30%的普通人,一生中至少会得一次荨麻疹。荨麻疹大部分是急性,一般24小时内可以自行消退,但反复发作,其中20%-30%的人会发展成慢性荨麻疹。
得了荨麻疹,痒到怀疑人生;有人受不了热,有人耐不了冷;有人不敢晒太阳,有人不敢吹空调;抓心挠腮,反反复复,痛不欲生。
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面对这磨人的荨麻疹,究竟有什么招数能治得了它!
看看中医专家的“大招”——
01得了荨麻疹是什么体验?
当事人的血泪史告诉你——
“听到‘荨麻疹’三个字,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
“患荨麻疹近30年,最深刻的记忆是在晚上,大片大片的风疙瘩慢慢遍布全身,浑身痒,坐在床上一边哭一边挠,挠到脸上、身上出血……”
“风疹像疯长的藤蔓一样蔓延到了脖子和脸上,一到夜晚就巨痒难耐,抓到脖子都破皮发红……”
“不敢晒太阳,不敢吹空调,不能激动,不能运动,一出汗就像被无数根针扎一样,全身刺痒”
“受不了热,耐不了冷,抓心挠腮,只要风吹过,身上就起大片大片的疙瘩,不管气温多少度,都要搭配长袖长裤,宛如一坐月子的产妇”
“温度稍高一点点都不行,就连去做美甲,被指甲烘干机(紫外线照射灯)照射几秒都会发作”
“难以忍受的痒,恨不得拿刀来刮那些红点”
02分清症状,中医亮“大招”对症止痒
通过荨麻疹患者的亲身经历,你会发现,荨麻疹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其实并不大,来去如风。
只要有诱发因素,如药物、食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内科疾病等,荨麻疹一年四季均可高发。
根据常见病因,荨麻疹有十几个分型,包括人工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胆碱能性荨麻疹(常在运动、情绪激动、洗热水澡、吃热的食物后发作)等。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易东木从中医学介绍,荨麻疹属于“风疹”“瘾疹”范畴,多由禀赋不耐、腠理失密所致。
若外感邪气,包含风热、风寒、风湿之邪气,或饮食不节,会导致脾胃失调、湿热困脾、化热动风或卫外不固,表现在皮肤上多为风团、瘙痒等症。
中医对荨麻疹通常分为:风热犯表型,风寒束表型,胃肠湿热型,气血亏虚型等。
易东木医生师从福建省名中医肖定远教授,他结合实践介绍,临床上,根据患者所患荨麻疹类型不同,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将自己与老师常用的经验方推荐给大家——
风热犯表型
❏症状: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气温越高荨麻疹就发作越厉害,伴发热,咽喉肿痛;遇冷减轻。
❏治疗:一般选用疏风清热止痒的中药,可以配合抗过敏西药,比如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等。
❏止痒经验方:急性发作期,用绿茶叶水加少许食盐,外洗,或杠板归熬水外洗。
风寒束表型
❏症状:风团颜色暗,遇冷明显,比如吃了寒凉食物或是受风冷之后病情加重,遇热减轻,伴畏寒。
❏治疗:中医主要是疏风散寒止痒,调和营卫。
❏止痒经验方:急性发作期,可用酒糟泥鳅煮面条。
胃肠湿热型
❏症状:风团颜色红,成块成片,伴发作与饮食不节有关,常会伴有腹痛腹泻或者呕吐、便秘或泄泻。
❏治疗: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止痒经验方:控制饮食,尤其生冷的东西不吃,可配合服用调理肠道菌群的药物,如整肠生或金双歧。
气血亏虚型
❏症状:风团颜色淡红,风疹反复发作,劳累加重,午后或夜间加剧,伴有头晕、乏力、唇白、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等。
❏治疗:主要是益气养血固表。
❏止痒经验方:可配合服用玉屏风颗粒。
03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就医
荨麻疹发作,最严重的症状是喉头水肿,会引起窒息死亡,如发觉伴有胸闷、不适、咽喉发堵或呼吸困难等支气管、咽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急诊科就医。
如果皮疹广泛,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及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急诊科就医。
如果出现大面积红色丘疹且瘙痒严重,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04预防荨麻疹,衣食住行需注意
远离过敏原
目前临床上只能查出几十种过敏源,还有很多查不出来;平时多留意引发自身过敏的物品,找出诱发因素后,尽量避免接触。
少抓挠患处
以免皮肤溃烂造成感染;应急的止痒可冰敷患处(风寒证的荨麻疹或冷性荨麻疹患者除外),冰敷不可直接用冰块贴着皮肤,隔一块毛巾,且时间不宜过长。
保持皮肤清洁
尽量用温水洗澡,不用热水、肥皂等。
穿衣
避免穿着尼龙材质的衣服,选柔软棉质、宽松透气的衣服;内衣经常换洗,并晾在太阳下暴晒。
饮食
海鲜类:少吃鱼、虾、蟹、贝类等;肉类:尽量选择猪肉,其他少吃;水果:龙眼、荔枝、芒果、榴莲、葡萄、桃子等少吃;蔬菜类:少吃韭菜、竹笋、香菇、茶树菇、西蓝花、芋头等;少喝酒。
居住
避免长期居于阴暗潮湿环境,住所常打扫,勤通风。
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等舒缓的运动方式。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邓剑云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