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在凤凰网用欲扬先抑的口吻谈到陈晓旭版的可贵。
“其实要说缺点还是有的,我觉得林黛玉还可以再漂亮一点,鼻子还不需要那么高(笑),但是她那个气质,她那个味,你谁也弄不出来,谁也演不出来”。
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曾在《记忆红楼》中披露,陈晓旭能演林黛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气质能打,二是演技够硬。
书中提到,晓旭和东方闻樱(探春饰演者)排练宝玉杜撰林子洞的段落。东方闻樱反串宝玉,演得特别好,陈晓旭遇强则强,激发出她的演技,王扶林看到后觉得陈晓旭能委以重任 ,这才定下了她。
陈晓旭得到导演认可,但有些名流并不买账,比如说王朔。
王朔认为,“这帮小孩没放松下来演过戏,全僵着,台词念得真差”。
王安忆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像电视剧《红楼梦》里,那一群小姐,不知为何一律那么“嗲”。说话尖起了嗓子,眼睛活动游转,神情又是那么娇嗔任性。贾母经常夸奖薛宝钗,说她“敦厚”,可见“敦厚”是大家风范里的上品。
王安忆比较认可越剧版《红楼梦》。她认为王文娟演出了林黛玉大家闺秀的一面。
越剧《红楼梦》,王文娟扮的林黛玉,也是大家子的闺秀。她虽然多情善感,对宝玉有着私心,性子还有些乖张,但形态上却不失持重。她声调低低的,回眸转身都有些“慢”,这就是有规矩,稳重。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北大核心期刊《红楼梦学刊》就刊登过《形似与神似》,批评陈晓旭版黛玉缺少人物应有的气质。
原文指出,“邸瑞平也较早指出‘黛玉’三气缺一,神气不足。黛玉集书卷气、孤傲气、富贵气于一身,而《红》剧没把她的内在感情表现出来,感情反应较为简单”。
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专家认为,陈晓旭版林黛玉才是经典的荧幕形象。
在现代文学史上排名极高的曹禺(鲁郭茅巴老曹)就高赞陈版黛玉堪称前无来者,“从梅兰芳到现在,我看过十几个黛玉,以这个为最好。”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其源肯定了陈版林黛玉的地位。
“87年版《红楼梦》刚播映时北京报刊有好几篇文章批评她不像观众心目中的林黛玉,我当时看了,我觉得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是这个样子……可是不久,随着《红楼梦》的播映,观众慢慢接受了陈晓旭的表演,再也听不到批评声了……陈哓旭扮演的林黛玉永远活在观众心中。”
林黛玉非常难演,因为她是仙女。
互联网时代,但凡我们见到一个清秀大方,五官精致的女子都几乎条件反射似的称“女神”,“仙女”。这种浮夸的风气,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油腻,浮肿。
乔治·斯坦纳曾在《语言与沉默》中就有如是感慨。
语言是有生命的生物体、有机体,但语言也会衰败,也会死亡,表现在:词汇变得更长,语义变得含混,修辞代替了文采,行话代替了精确的通用表达。语言不再使思想清晰,反而更模糊,语言不再直接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反而分散了感情强度,语言不再冒险,不再被经历,语言只被言说。
曹雪芹没有受到互联网时代语言浮夸的流毒,懂得用各种细节塑造黛玉的仙女气质。
她仙到没有任何人和她一模一样。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有个样子,是受下面这段词的影响。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如果认为这就是林黛玉的模样,还真是被曹雪芹骗过。
原因很简单,这段描写是宝玉的视角,也并非实写。
我们并不知道林黛玉眼型是桃花眼还是丹凤眼,她的鼻子是挺还是小巧,她的肤色是什么样的?这些五官该有的细节,统统都不知道。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提到类似观点,原文如下——
“写黛玉,连面貌也几乎纯是神情,唯一具体的是‘薄面含嗔’的‘薄面’,通身没有一点细节,只是一种姿态,一个声音”。
脂砚斋也有不俗见解,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并没有交代黛玉的服饰。
“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则认为,曹雪芹并不让林黛玉身着凡人穿的常服。
在第八回,《红楼梦》罕见地描写黛玉的衣着,“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而后在第49回,曹雪芹再一次罕见地描写林黛玉的服饰。
“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张爱玲认为,这是雪装,并非常服。人间的服饰配不上“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林妹妹。
“没有镶滚,没有时间性”,曹雪芹依旧强调林黛玉的仙气。
曹雪芹没有将黛玉的相貌和服饰具象化,有且只有一个目的,林黛玉是仙女。
王文娟版《红楼梦》有句唱词非常棒,“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有读懂林妹妹长相的人才能写得出这种唱词。
天上掉下来的仙女,自然与凡人不一样。
曹雪芹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侧写,她不写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却让很多美女有一点林黛玉的影子。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人有晴雯,龄官和秦可卿。
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曾这样形容晴雯的眉眼,“像你林妹妹”。
龄官也有黛玉的影子,“眉蹙青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风”。
秦可卿的气质和黛玉很相似,“风流婀娜,则又如黛玉”。
这些人在某些方面像林黛玉,但她们不是黛玉。曹雪芹用这些小细节其实还是在烘托林黛玉的美不可复制。
拍《红楼梦》难以让原著党满意,既要找到有仙女气质的演员,还要让其他演员匹配林黛玉的长相。
选角导演看到后瑟瑟发抖。
如果主创对这些相似性视而不见,很容易落人口实。毕竟这些相似处,具有不容忽视的叙事功能的。
原著里面,王夫人想拿晴雯开刀,因为晴雯是史太君培养出来的人,王夫人不敢直呼其名,只用眉眼“像你林妹妹”这样的话代指晴雯。
这个喜欢吃斋念佛的大善人,讨厌晴雯,也不待见黛玉。
10版《红楼梦》竟然让还是国字形脸桃花眼的杨幂演晴雯。
这样的晴雯和黛玉“眉眼相似”吗?
李少红说自己没有读《红楼梦》,就拍《红楼梦》,我是相信的。
近期断断续续重刷87版《红楼梦》,总是有些感伤。
三十多年过去了,《红楼梦》也拍了几个版本,但是比陈晓旭版林黛玉更出色的还真没有。
我曾在《鹰钩鼻三白眼,不够漂亮的陈晓旭,凭啥成就最经典林黛玉?》一文提出观点,“如果说陈晓旭版林黛玉不可超越,这是陈晓旭的大幸,是87版选角的大幸,也是中国影视剧的不幸。”
总有人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我就在这篇文章回答吧。
说陈晓旭版林黛玉不可超越是大幸,因为陈版林黛玉深入人心。
说这也是不幸,因为三十多年依旧没有出现比陈版林黛玉更好的形象,一枝独秀终究不如百花齐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