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就算是全军最早“土豪化”的中部战区陆军某师,遇上满广志的蓝军旅,从几次对抗的结果来看,也没达到压倒性优势的地步
战场上没有不公平,蓝军就可以为所欲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曾在朱日和训练基地参演的某红方部队一位旅长就说,战场上虽然没有什么规则和公平可言,但有些作战原则是不能违背的。比如说,在战场上,攻方的兵力一般要达到数倍于守方的兵力才会发动进攻,而我们在朱日和训练基地的红蓝对抗演练中,红方和蓝方的兵力几乎都是1比1。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假想敌——采访各军兵种蓝军部队引发的思考》
相比一些对蓝军总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和导演部“沆瀣一气”等情况的抱怨,像上面这段引文里体现的情况反映,就相对客观了很多。如果说兵力对比上没法让红军服气,还可以通过后来在“跨越”系列演习中进行的多回合制对抗,红蓝轮番互换攻防角色来“找补”(尽管在我看来这还是有点“找哨”之嫌);下面这类情况,就需要更多的反思了。
正确理性看待“不公平”,不仅红方要做到,蓝方也应做到。记者在部队采访也了解到,红方部队在实兵对抗演练中最怕啥?怕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和形式主义的行为。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怕脱离实战的“不公平”,经常拿“不公平”来说事。比如说,在同样都遭遇毒气袭扰的情况下,蓝军就可以“百毒不侵”;别人中一弹就“阵亡”,你中两弹还能继续战斗……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假想敌——采访各军兵种蓝军部队引发的思考》
虽然也有观点将这种“不公平”理解为“既然强敌步兵的单兵护具配发更为完善,那我们就要在设定上体现出来”,但也不能让蓝军穿着和红军一样的06携行具+04B护甲+03盔,戴着一样的08防毒面具。。。。。。却比红军更耐打更耐毒,这同样是脱离实战的不公平。
咱们毕竟也不是跟他们打仗
诚然,从全局高度上看,打仗没有“不公平”这一说;但违背基本作战原则,建立在演习规则之上而非自身实力之上的“不公平”,最终只会逼得口不服心更不服的红军去钻演习规则的空子,而非把精力用到总结演习经验,更好提升部队的实战化能力当中。
以空军专业蓝军旅为例,这支装备了三代半战斗机歼-10C和三代战斗机歼-11B的部队,飞行员都是按照“三个最强”来挑选的:即战术素养最强、对抗能力最强、战斗作风最强。
蓝军旅仍然保留歼-11B/BS,一方面是因为周边作战方向上的对手确有类似性能的型号;另一方面,武器装备代差的影响权重过大,也影响对红军锻炼学习的意义——“打不过你们是因为我们装备不行”
正如该旅参谋长刘俊杰所说,“我们除了要求在实兵对抗演练中做到演真扮像之外,强调最多的就是要求我们的飞行员在能力素质上要比红方部队强,在个人实力上给对手压迫感,制造不对称,避免给对方造成“不公平”的印象,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都要让对手口服心服。”
在“红剑-2016”中,蓝军旅派出的兵力,只占这场体系对抗中蓝方的很少一部分,但却取得了50%以上的蓝方制空作战战果。到了“红剑-2017”,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到60%以上。更不要说在“火力·山丹”系列和“蓝盾”系列对抗陆/空军防空兵部队时,他们长期以来占据的近乎“一边倒”的优势。
明明是凭本事打赢的,怎么还不行?
然而辉煌的战绩仍然不足以让蓝军旅满意。就说在“红剑-2016”当中,虽然派驻分队战果出色,但打来打去,他们自己已经觉得不对味儿了:说到头来,大家还是靠自己那套打法,而非外军战法战胜的红方,到底要做红方“最强的对手”还是“最像的敌手”?
想换装我军新一代主战装备很容易,优先度也不低,但蓝军要想提升内核,就只能靠不遗余力地搜集一切与外军相关的资料了
从“学习型”蓝军到“学习”蓝军
当年为军迷津津乐道的“跨越-2014·朱日和”七场大战,已经过去了五年。今天的红军们,和蓝军对抗的目的也早已不在于“活捉满广志”、“击落XXX”式的为了争胜负一口气;比如在参与海峡对台轮战和东海对日轮战的航空兵部队看来,去前线轮战前,先把特点越来越像轮战对手的蓝军旅请到自家场站来,对抗几十个架次,这已经能够起到“热身赛”而非“教学赛”的作用了。
可能陆军受限于条件,还没法通过与真实对手的接触比较蓝军的成色,但蓝军至少已经从上到下体现出了其被学习的价值。当我们把话题说回开头提到的对“跨越-2018·朱日和”的总结报道时,开篇就由红方参演的一位班长道出了一个朴实的道理:“蓝军的指挥和班组协同配合非常密切,这是我们和蓝军差距最大的地方。”
数字化装备强大的组网能力和超视距打击能力,对于敌人来说,原本是压倒性的优势,而传统的思维却让部队几度陷入被动。同时,演习中火力、工兵、侦察、支援等兵种的加入,让过去熟悉了单打单斗的步兵指挥员有点应付不过来,合成营参谋的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如果不能在装备换代的关键时期,通过重大演习的经验教训总结,把新观念植入进来,等到新装备战法形成了,再改也就难了
2019年,是“史上最狠”的新训大纲颁布施行的第二年。广大部队在改革中度过了第一年的冲击后,正在尽可能去适应新大纲规定的科目内容,蓝军部队也不例外——他们还要专门练自己的那一套蓝军大纲,不必说,这套大纲的核心就是如何让他们能更好地在红军面前更像外军,尽可能让前者降低走向战场前的“未知者恐慌”。
但必须正视的是,新旧训法背后的思想碰撞仍在继续,就蓝军建设本身,也仍然在软件硬件上存在诸多距离“演真扮像”相差甚远的问题:
对抗环境单一化,难以模拟真实战场的问题如何解决?何时能从临时拼凑起来的“体系蓝军”,到构建从基础上模拟对手的“蓝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