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金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好转,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通过这一年的努力,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持续增强。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 5355.44亿元,比上年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31亿元,增长1.9%,两年平均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208.71亿元,增长12.3%,两年平均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2996.41亿元,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6.6%。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49.4%、50.0%。全市人均GDP为7552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706美元),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8:41.2:56.0。

财政收支。全市财政总收入80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307.74亿元,增长1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32亿元,增长1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46.59亿元,增长17.4%;其中增值税161.58亿元,增长15.0%;企业所得税63.63亿元,增长61.3%;个人所得税21.72亿元,下降5.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2.44亿元,增长12.7%。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支出、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5.0%、11.0%、8.7%、24.5%、9.2%。

税费收入。全市累计组织各项税费收入1754.4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税收收入794.0亿元,增长16.8%;非税收入615.5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4.7%;社保费收入(含职业年金)344.9亿元,增长29.8%。全市共办理出口退(免)税257.4亿元,增长27.1%,其中:出口退税214.3亿元,增长36.2%。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52.1亿元。

价格指数。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4%,涨幅比上年同期低1.0个百分点。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五涨三降”,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4.1%,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1%,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3.7%,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4%,衣着价格下降0.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0%(各类价格指数详见表1)。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6.2%,购销价格差10.4个百分点。

表1 2021年市区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4

1.食品烟酒

101.5

#粮食

105.9

畜肉类

82.7

水产品

117.2

菜及食用菌

108.2

2.衣着

99.9

3.居住

100.3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2.1

5.交通和通信

103.4

6.教育文化和娱乐

104.1

7.医疗保健

99.6

8.其他用品和服务

96.3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2.0

人口就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8.8万人,农村人口223.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68.7%,比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6‰,死亡率为5.3‰,自然增长率为2.3‰。出生率与上年持平,死亡率上升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2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495.4万人,比上年增加1.4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0.2万人,女性人口245.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20:1。全市出生人口35898人,出生率为7.25‰;死亡人口31363人,死亡率为6.33‰;自然增长率为0.9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62万人,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年下降3.8%;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8万人,再就业人数比上年下降20.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56%,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二、农  业

综合农业。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作物播种面积263.9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1.63万亩,产量45.82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37万亩,产量0.13万吨;蔬菜播种面积75.56万亩,产量115.47万吨;药材播种面积13.27万亩,产量3.62万吨;果用瓜种植面积13.11万亩,产量20.92万吨。

林业。全市完成新造林3.83万亩,新建(改造)浙中生态廊道彩色林带45.7公里、彩色林3362亩;新增“一村万树”示范村29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森林村庄63个;新命名浙江省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县1个、林业特色产业强镇1个、森林康养名镇1个。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48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1.86%。

畜牧业。全市肉类总产量13.32万吨,其中猪肉10.24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23.01万头;家禽出栏1805.8万羽;牛奶产量5.74万吨;水产品产量9.27万吨。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56万吨,下降3.7%。

特色农业。累计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9个,创建73家生态茶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和241家美丽牧场。强化93.8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管护。新获证绿色食品70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2.61万亩,主要食用农产品中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为58.4%,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分行业看,在33个行业大类中,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金属制品业增长1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6.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2%,民营企业增长22.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4.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5934.51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1456.8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2%、34.1%、49.7%、73.0%。新产品产值2638.47亿元,增长49.7%,新产品产值率为44.1%。利税总额414.58亿元,增长23.7%,其中,利润总额284.39亿元,增长32.8%。“2+4+X”产业集群完成产值4287.5亿元,增长38.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71.6%。

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8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资质建筑业企业1087家,房屋施工面积4015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8350万平方米。建筑业入库税收89.34亿元,增长15.4%,占税收总收入的1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5.2%,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8.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6%,交通投资下降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0.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0.5:23.0:76.5。

重点建设项目。全市省级重点建设项目58个,年计划投资259亿元,其中新增省重点项目25个,全年完成投资31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3.4%,开工率为100%,竣工投产项目9个。列入市重点建设实施类项目326个,年计划投资829亿元,其中新增项目151个,全年完成投资108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31%,开工项目319个,开工率为98%。

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609.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竣工面积210.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9.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24.35万平方米,增长9.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31.06万平方米,增长4.2%。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3559套、竣工9191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7630户,完成省定目标的138%;全市启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6个,新增加装电梯47台,完成率为118%;全市鉴定农村房屋10.02万户,完成C、D级危房整治2362户。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5.95亿元,增长14.1%。按城乡消费结构分,城镇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0.14亿元,增长13.9%;乡村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亿元,增长27.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4.15亿元,增长9.4%;商品零售751.80亿元,增长14.3%。分商品类别看,化妆品类、石油类、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增长36.2%、32.8%、23.6%、22.4%、9.8%、8.5%。

电子商务。全年网络零售额3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15.7%,网络零售额居全省第二位。居民网络消费1257亿元,增长11.3%。全年培育农村电商示范服务点41个,培育电商示范村46个。

商品交易市场。全市共有各类市场267家,市场总成交额4135.29亿元,其中实体市场235家,年成交额3045.82亿元;网上交易市场2家,年成交额11.35亿元。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84家,总成交额4093.96亿元。十亿级市场25家,百亿级市场5家,千亿级市场1家。

六、对外经济

货物贸易。全市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8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出口总额5326.3亿元,增长15.5%;进口总额553.7亿元,增长1.2倍。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2976家,比上年净增1618家。全市与2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其中出口超10亿元的国家和地区82个。全年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1991.7亿元,总量居全省首位。

表2  2021年货物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名称

金额(亿元)

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5880.1

20.8

货物出口额

5326.3

15.5

其中:一般贸易

2233.6

14.6

加工贸易

76.4

44.0

市场采购

2984.5

15.6

其中:机电产品

2318.0

13.8

高新技术产品

280.7

97.1

货物进口额

553.7

116.9

其中:一般贸易

271.1

59.2

加工贸易

15.1

66.9

其中:机电产品

77.1

241.7

高新技术产品

47.5

307.5

表3  2021年对主要市场货物出口情况

国 家 和 地 区

金额(亿元)

增长(%)

欧盟(27国)

728.1

30.1

东盟(10国)

547.2

15.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4国)

1991.7

7.5

RCEP协议国(14国)

815.3

11.1

美国

808.8

25.8

印度

226.2

25.6

墨西哥

149.8

59.2

智利

137.5

64.4

德国

133.2

17.7

荷兰

127.9

80.3

俄罗斯

121.1

27.0

马来西亚

118.1

17.9

阿联酋

117.1

16.4

泰国

114.6

28.5

服务贸易。全市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5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出口121.79亿元,增长51.6%,进口34.38亿元,增长2.5%。国际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32.88亿元,增长17.2%。文化服务出口21745万元。

外商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36家,比上年增长85.0%;实际使用外资4.29亿美元,增长31.8%。二产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1亿美元,下降13.4%,三产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2亿美元,增长156.2%。

外经合作。全市新批备案境外投资项目24个,境外投资总额4.8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4.7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3.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中方投资额4.60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96.1%。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3.27亿美元。全年设立境外营销网络项目22个,中方投资额4.77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全市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284.6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27.7亿元,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0.14亿元,物流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8.48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1.93亿元,通用机场建设完成投资6.31亿元。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33万公里。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19.21亿人公里,下降14.7%;公路货物周转量149.96亿吨公里,增长17.5%。

邮电业。全市邮电业务收入1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2.93亿元,增长14.7%;电信业务收入99.06亿元,增长1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83.4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700.3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6.21万户。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16.4亿件,增长29.2%;业务收入335.2亿元,增长18.2%。

旅游业。全市共接待游客433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实现旅游收入683.6亿元,增长11.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326.6万人次,增长5.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82亿元,增长11.3%;接待入境旅游者5万人次,增长13.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497.44万美元,增长34%。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46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住户存款6592.66亿元,增长8.1%;非金融企业存款3259.24亿元,增长19.7%;机关团体存款1961.44亿元,增长7.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594.90亿元,增长15.8%。其中住户贷款5379.55亿元,增长18.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152.96亿元,增长13.1%。

表4  202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年末数(亿元)

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2469.07

10.9

其中:住户存款

6592.66

8.1

非金融企业存款

3259.24

19.7

各项贷款余额

11594.90

15.8

其中:住户贷款

5379.55

18.9

保险业。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282.41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92.43亿元,下降0.9%,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89.97亿元,增长1.5%。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103.35亿元,增长15.6%,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64.01亿元,增长11.3%,人身险公司赔款及给付39.34亿元,增长23.3%。

证券。全年新增上市公司6家,居全省第四位,占全省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的7%。年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36家。当年上市公司新增融资132.85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2.85亿元,再融资100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54028.9亿元,居全省第五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882所(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生118.79万人,教职工10.36万人,专任教师8.0万人。其中,小学387所,在校生45.82万人;初中189所,在校生18.76万人;普通高中81所,在校生9.43万人;幼儿园1178所,在园幼儿26.9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7所,在校生5.46万人;全日制高校9所,在校生11.47万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52万人,硕士研究生0.77万人,博士研究生0.039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0.87万人。

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9.8%,省等级幼儿园1115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为96.7%;全市104个乡镇建有117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有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乡镇比例为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为99.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9.1%,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为1:0.863,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更趋合理。

科技。全市财政科技支出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27项,其中,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16项(工业类100项、农业类51项、社会发展178项及公益类387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1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公益类项目13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216项,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7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55亿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1家,累计1857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家,累计6186家。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00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企业研究院1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78家)。市级研发机构备案332家。新增省级各类创新载体49家,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4家(国家级4家、省级10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9家(国家级4家、省级35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6家(国家级7家,省级9家)。

品牌创建。全市新增“品字标”企业122家,累计352家。新增注册商标7.27万件,累计45.09万件;新认定驰名商标1件,累计78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累计31件。全市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70项,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24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126项,累计1610项。新增2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验收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7个。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5.77%。特种设备定检率为100%、登记率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全市在用强制检定目录工作计量器具52.31万台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全市拥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新建12个“悦读吧”自助图书馆,5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图书室提档升级,市区新建“爱阅亭”智慧书屋100家、“爱阅亭”百姓书架21家,完成1045家“e家书房”进社区、进农村文化礼堂。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83家。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1个、复查通过4个,创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社区)15个、复查通过105个。第七次浙江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我市14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上等级,其中,特级站7个、一级站50个、二级站54个、三级站37个。全市省级文化示范户31个、省级文化能人77名,市级文化示范户32个、市级文化能人84名。全年完成送戏3343场、送书51.83万册、送展览讲座2145场,开展“文化走亲”205场。全市广播户籍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电视户籍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

体育。全市在训运动员14264人,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103枚,其中,全国赛事11枚,省级赛事92枚。新增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分校”3个,“训练教学基地”10个,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基地42家。县级体校训练项目布局20项,命名省运会后备人才基地42个,其中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个。完成省、市政府民生实事体育类建设项目131个,其中省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0个,足球场(笼式足球场)10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10个,百姓健身房60个。

全市共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80余场,参与运动员6万多人次,吸引各类观众650余万人次。创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横店马拉松赛),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2个、《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2021年)》入库赛事4项,创建市级名录库项目15个、“体育+”特色村(居)8个、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和示范基地10个。全市体育彩票销量18.18亿元,全省排名第四位。义乌市通过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创建考评验收。亚运会、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卫生。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582家,其中,医院155家;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6家;门诊部24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1家(妇保院1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家,卫生监督机构10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家);其他卫生机构16家;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3960个。

全市实际开放床位数35870张。卫生技术人员5190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475人,注册护士21561人。全市艾滋病实验室196个(快检点131个,筛查实验室61个,确诊实验室4个)。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620万剂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80元,比上年增长10.5%。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74元,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09元,增长11.0%。从全体居民收入来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30926元,增长9.7%;人均经营净收入9943元,增长15.0%;人均财产净收入7260元,增长9.3%;人均转移净收入7751元,增长9.0%。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471元,增长17.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031元,增长1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816元,增长18.4%。

年末全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7.4辆;拥有计算机68.8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59.1台;拥有移动电话239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195.4部;拥有彩色电视机171.6台、电冰箱97.6台、洗衣机91.3台、空调161.9台、热水器100台。

指    标

全体居民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绝对数(元)

增长(%)

绝对数(元)

增长(%)

绝对数(元)

增长(%)

可支配收入

55880

10.5

67374

9.5

33709

11.0

一、工资性收入

30926

9.7

36847

8.8

19502

10.3

二、经营净收入

9943

15.0

10500

15.7

8869

12.8

三、财产净收入

7260

9.3

10311

7.3

1376

17.3

四、转移净收入

7751

9.0

9716

8.1

3961

8.5

生活消费支出

36471

17.8

43031

16.8

23816

18.4

表5  2021年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

社会福利。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205个,社会福利床位数40184张,收养各类人员1.35万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为69%。共有低保对象4.45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66亿元。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市拥有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53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714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站)2405个、社会捐赠接收站点和慈善超市47个。

全市社会组织7276家,其中,社会团体225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000家,基金会19家。全年发行各类福利彩票 14.68亿元(含义乌),比上年减少0.71亿元,筹集公益金4.34亿元。全市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对象42145人,发放抚恤补助28724.18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0308.93万元,发放困难补助经费208.23万元,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偿金5239.61万元。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7.2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8.0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8.1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0.32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21.34万人。正常缴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3362元每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提高到人均316元每月,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均提高60元每月。

医疗保险。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5.20万人,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二档、三档(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5.20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资源能源。年末全市有多普勒雷达站1个,风廓线雷达站2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402个。市域内江河分属钱塘江、瓯江、椒江3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9674.0平方千米、902.0平方千米和342.0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江河总面积的88.61%、8.26%、3.13%。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76条。全年平均降水量1786.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08亿立方米),全市水利资源总量106.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507.92立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气普及率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上升15.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9%。其中,重点监测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上升11.1%。

生态文明。全市47个国控、省控、市控地表水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市界出境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治水工作连续七年获得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并获金鼎。金华市区PM2.5浓度降至27微克每立方米,AQI优良率为95.1%,全市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得分87.75分,居全省第三位。

全市城市污水排放量4084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2%,城市污水处理量39741万立方米,增长9.4%,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7.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为100%,优秀村覆盖率为90%,垃圾回收利用率为60.67%,资源化利用率为100%,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在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20个、一般村52个。培育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1个、美丽乡村风景线7条、特色精品村42个、农村生活垃圾示范村20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村2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

成功创建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拥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2个,数量居全省首位,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成功创建浙江浦阳江国家湿地公园。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5起,死亡90人,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96起、死亡66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全市总量的83.5%和73.3%。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常住人口数为统计系统5‰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