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机器人讲解员“蓝蓝”亮相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让很多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南越国。自南越国宫署遗址被发掘后,广州便有了一部记载其2000年历史的无字书。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内陈列的部分展品,则见证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史书记载,南越国的都城广州是西汉早期重要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外国的香料、金银器等从海路运抵番禺。如今在馆内,这些海贸遗珍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
◇海丝史话
“南海丝路”的发祥地
先秦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的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在媒体上公开表明了这一观点:南越国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先秦时期,越族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部落众多,有百越之称。其中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越人被称为南越,秦汉时建立著名的南越王国。南越族先民世代在这里渔樵耕织,有很多神奇的风俗特征。这里水网纵横,南粤人善舟习水,日常生活常常与水打交道。《淮南子》记载道:“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意思是北方的人善于驾驭车马,而南方人则擅长制舟造船,是水上生活的好手。
南越国时期,岭南与南海地区已经有经济交往,南海丝路接驳至波斯湾地区,番禺是岭南与东南亚贸易的中心。据李庆新介绍,广东面临南海,先秦时期,造船业兴起,到了汉代,广东已具备相当发达的造船业,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后,开始重视经营海外贸易,自广州开辟了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丝路南海航线。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南海丝路”,作为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
有关“南海丝路”的历史,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可以见证。例如南汉时期,中国与西亚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频繁,波斯商船承载着西亚特产,沿着海丝黄金水道,穿越印度洋,途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广州。广州城是当时岭南的商贸中心,波斯商人向皇帝进贡珠宝、香料以及波斯蓝釉盛装的葡萄酒。波斯蓝釉陶器,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的历史见证之一。
◇历史遗存
舶来品体现中西文化融合
南越王墓出土的波斯银盒、原支非洲象牙、红海乳香等,也均是来自海外的舶来品,体现了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海外文化在此地的交流和融合,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重要、直接的物证。
众多舶来品中,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人棺椁的“足箱”内的一件精美银盒,尤为突出。其造型新颖,拥有独特的蒜头凸纹。制作工艺上,蒜头纹样是用模子压着“捶揲”而成。所谓“捶揲”,是充分利用金银质地比较柔软、延伸性强的特点,用锤子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成为片状,再根据要求打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据说这种技术在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兴盛起来,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金银器中蒜头纹饰的标本上也很容易找到。另外,它的盖与身相合处上下边缘,装饰着一匝穗状纹带,穗状纹带表面有极薄的鎏金,据称是我国发现的汉代及其以前鎏金器物中所从未有过的。穗状腰带巧妙地将银盒分为上下两部分,令其犹若一个穿着裙子系着腰带的俏姑娘。
令人惊奇的是,它又并非“原装品”,而是经过两处加工改良:一处是银盒盖顶部的三个银锭形的小凸榫,另一处是银盒底部的铜圈足座。据介绍,银盒传入中国后,依照中国汉代盒的形制,在盖上加了钮,器底附上圈足。然而从造型到纹饰上,这一银盒都与中国汉代及其以前金属器皿的风格迥异,而与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金银器有着相近之处。
银盒从波斯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并非天方夜谭。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政府的船队先后到达东南亚诸国,其范围大致在今天的马来西亚、苏门答腊至缅甸南部以及印度半岛的南部。广州作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从秦汉至今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港口和通商口岸。安息帝国坐落于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与中国汉王朝之间的丝绸之路上,与汉王朝交往密切,故而有此舶来品流入中国,而又经改良,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胜景新颜
机器人讲解员讲述生动历史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内现存有墓中出土文物约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集中反映了2000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颇具价值。博物馆现藏陶瓷枕多达400余件,制作年代由唐迄民国,以宋、金为主,数量之多、品质之精、窑口之广在国内同类收藏品中均属罕见,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为了让游客能身临其境,重游历史,博物馆借用互联网、机器人等各种新手段,生动诠释历史。今年4月份,机器人讲解员“蓝蓝”亮相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的《大汉楚王与南越王——江苏徐州汉代精品展》,令人眼前一亮。自主避障、自主导航运动、人机交互、语音交互、人体检测等功能,让“蓝蓝”能够很好地与人语音交流沟通,解答展览参观咨询相关问题,并带领观众在展厅参观并对文物,进行详细讲解。
据介绍,“蓝蓝”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推出的第一代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它的出现让博物馆的讲解更具趣味性,互动性也因此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