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校园路演,效果往往能赶上片方在一个城市里跑的所有场的总和。”
市场复苏,电影路演正在如火如荼,其中除了常规的影院路线,今年以来,走进校园更是成为了电影宣发的标配。
截至13日,《流浪地球2》的第二轮路演已走进27所学校,覆盖17个城市;《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已在北京、杭州、天津等29所高校举行见面会;刚刚上映的《保你平安》也在沈阳城市学院开启校园路演首站,随后陆续走进河南、北京、武汉多地多所高校。
虽然校园路演并非新兴之物,但同时被如此多的片方偏爱,却还是头一遭。
实际上,据猫眼今年2月的受众数据显示,《流浪地球2》受众的平均年龄为29.3岁,《中国乒乓》的受众平均年龄为29.6岁。换言之,
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如今大多数电影的主流受众。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群体应该被忽视。曾任二十一世纪校园电影院线副总裁的王凯做出解释,如今电影市场的这个受众数据,或许只是受疫情封校的影响,相信未来很快就会有变化。大部分从业者都抱着相似的心态——
校园路演,是重新激活这个庞大受众市场的一步。
更重要的是,受众价值之外,大学生依旧被认为是“网络最活跃的人群”之一。他们热衷于发微博、发票圈、想象力丰富,且极富表达欲等营销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电影营销从业者看到。
这一点也确实经过了事实验证,根据王凯团队统计过的数据显示,“一场校园路演过后,这个学校周边5公里以内,三个电影院的上座率可以瞬间增长8%。”
要突围、要口碑、要效果、要反馈,大学生之于电影营销,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首选985,211?路演择校是一门学问
“22天,27场”,这是《流浪地球2》自2月20日开启校园路演至今的最新数据,而这个数字仍在增长。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是《流浪地球2》主创走进校园路演第一站,此后短短二十天的时间,《流浪地球2》跑过河北、山东、武汉、云南、山西等多个省市的多所学校,开启了大规模、成体系的校园路演。
开始校园路演当天,是这部影片上映第30天,票房超38亿,已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十。与其说“小破球”的校园路演是为了继续冲高票房,倒不如说它“科技启蒙”的教育动作,是在为下一部积蓄潜在受众——可以看到,《流浪地球2》的校园路演,覆盖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各个层次的学校。
但类似《流浪地球2》这样的择校思路,目前并不多见,
在更多以“即时营销”为目的的校园路演活动中,大学才是主战地。
王凯告诉小娱,此前他曾大概做了近1500场路演,基本上都是大学。“在中小学里做路演活动,沟通成本蛮高的,你需要跟他们讲我要来干什么,这个流程是什么样子的。但在大学,基本上你和校方一说,他们就知道要做什么样的事,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但即便是相对熟悉路演流程的大学,在选择上也有优先级。
根据近期电影大学路演的情况来看,985,211院校最为抢手,典型如北京大学,从2月15日开始,《中国乒乓》《流浪地球2》《保你平安》主创团队相继现身,进行路演活动。就连新海诚也将带着《铃芽之旅》来到北大和大家见面。
名气是这些学校被选择的第一个因素,但并非是唯一的因素,
归根结底,选择名校还是出于降低沟通成本的考虑。
往往越好的学校,对路演的经验可能越丰富,对电影路演的认可度相对来说也就比较高。
“在很多人的理解里,觉得进清华路演很难对不对?但是其实他们是很欢迎这种活动的。反而一些很小的学校,对这个事情不了解,可能排斥心理会很重,沟通难度也很大。”
其次,学校基础设施,在择校标准中也会被重点提及。
一般来说,具有承接路演条件的学校在礼堂设施和放映设备等方面,通常具有较好的条件,例如北大、中传、武汉大学等,都具有dcp放映条件和灯光设施,对于路演来说,这些硬件条件是极其重要的。
“比如北京大学主校区燕园礼堂,是有5.1声道的,这个基本上其他学校都没有,并且它的放映格式是dcp影院的格式,观影条件非常好”,近期刚刚执行过校园路演工作的小a向小娱科普道。
据小娱了解,《保你平安》校园路演的第一站之所以选择了沈阳城市学院,可能也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虽然这所学校知名度不算很高,但有着硬件条件很优质的礼堂,并且礼堂区域也很大,再加上学校也非常配合,这些可能是促成该片选择沈阳城市学院作为高校路演第一站的原因 。
除了这些共性之外,
不同类型的电影,也会有不同的择校偏好。
小a表示,“我们找学校,不会是盲目的,而是会根据不同的电影内容方向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这其中也包括高校路演的学校择选,宣传会根据电影内容,给我们下达一个brief,里面会有一些优先考虑的选择。”
比如《保你平安》这样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喜剧元素的片子,会优先选择师范类或传媒类的学校,因此这次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像《中国乒乓》,就更倾向于选择北京体育大学这一类的院校。“如果是纯喜剧片,想要更下沉的市场,也会考虑像三本那样的院校”,曾从事电影营销的six补充道。
与此同时,还不能忽略的一点是,
择校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不同院校,也会根据自己的调性筛选影片。在six看来,
一般能进校园的电影,基本上还是青春、励志、主旋律和科幻的比较多。
小a则对这一点进行了更细致的补充,“像传媒院校、艺术院校相对路演电影会更开放包容一点。但像警察学院、政法类、军事院校这样的专业性质较强的学校,在题材上选择就非常严格。他们可能只接受与学校专业相关的电影进校宣传。”
审核严、风险高,校园路演之“困”与“解”
“简单来讲,就像过一遍政审一样。”
校园路演与普通路演相比,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事情。虽然招募观众、场地协调等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校方来完成的,但在这些开始前,主创团队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接受学校极为严苛的审核。
由于学校教育职能的特殊性,学校会从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考察入校者的资格。校方一般会将人数控制在30~40 人左右,参与路演的主创团队及随行人员,都需要递交个人信息证明,就算是颇有名气的艺人、导演也不能例外。
“团委会把整个活动报给校长办公室,你可以理解为,每一个校园路演都是校长审核签字”,王凯道,“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点他们觉得,你之前可能有不当的言论或者行为,都不能通过审核。也就是说,想进校园,首先要保证主创团队经得住考验。”
并且一般来说,内地艺人都有身份证,状况还相对较好。但如遇到有港澳台或外国人嘉宾进校的情况,审批流程会相对来说更复杂更严格,需要的进校报批手续会更多一些,比如可能还需要公安报备,和国际交流审批等。
《毒舌律师》之前考虑过进一些法律类的学校,但就是因为它是港片,海洋法系,再加上要去做一些背调,所以很多学校会更多地去考虑适不适合的问题。
与此同时,有时候像王一博、肖战这样被称为“顶流”的人,学校可能也会考虑是否适合进校园,与影院见面不同的是,
学校更希望校园路演是与同学近距离交流电影,而不是粉丝见面会。
但另一个更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校园路演的安全问题
。因为学校的教职工相对较多,保证主创以及学校同学的安全是最基本的,有些学校出于此原因考虑可能会对“顶流”进校需要再三考虑。
“可能带20个保镖,才能锁住他,保证学生和艺人都是完全是安全的,但学校可能很多时候达不成这样的条件”,小a解释道。
但即便是没有顶流,安全也需要路演团队绷紧神经。一个学校怎么进怎么出?礼堂怎么进怎么出?有没有单独的通道?路线怎么设计?是不是有贵宾室或者休息间给团队落脚?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好详细的预案。
并且,学生与团队的人身安全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
校园路演要比普通院线路演承受更多出现“负面舆情”的可能。
如今在路演现场预设问题,已经是一个电影营销公开的秘密。“但大部分人不理解为什么要预设问题”,王凯解释道,“其实更多时候是因为在影城路演的时候,很少会有人自发地提问你”。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成年人的世界,电影很好看,慢慢回味就可以了,很少会产生强烈的互动想法。
“但大学生不一样”。“十分活跃”在众多电影营销从业者口中反复提及,被用来描述大学生的典型特征,而这个特征的一体两面是,“高效传播”和“不可控”并存。
王凯例举了一个《火星救援》的案例。当时主创团队在清华做了一场路演,还从果壳网请了两个科学家。清华物理系的很多学生都来了,他们的英文都很好,一度连翻译也不用了,把现场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科学论坛,指出了很多诸如“火星种土豆这个事是不是能成功”等电影里面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创可能也会有比较露怯的,说实话会被问住。”
并且,这还是建立在电影内容足够好的情况下。在更极端的情况中,学生可能会直接站起来,对导演说你的电影拍得水平太差,你真的不适合拍电影,以后不要再拍了。
此时,一些片方会选择直接掐掉学生的话筒,但不幸的是,在有些学校的礼堂,即使没有话筒也于事无补——场地会自带扩音效果。
这个肯定不是片方和营销方想看到的,因此,专业的主持人才进入校园路演的流程之中。简而言之,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是需要引导的,而引导的最佳时间就是放映结束后的三分钟之内。如何利用这黄金三分钟,给观众铺垫一些正向的细节,正是如今校园路演所需要重点关注的。
直面“大学生”,一场路演顶一城路演
如果说普通的院线路演,是为讨好院线、增加排片所服务的,那么
校园路演的基础目标,则是直接推进票房和口碑立竿见影的增长。
可以说,大学生是最高效的“宣传”力量之一。
首先从人数上,普通院线路演与校园路演相比,差距就极大。即便是人数相对较少的校园路演,现场也会有四五百人,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两千人。
其中一些主流逻辑是,每一场校园路演都要抢票,营销方需要尽量做到每个寝室只有一个人能来看,这样他们看完了以后分享给同宿舍,给同班的人去买票。一般2万人的学校,有1000人看了,就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观影意愿。
并且,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大学校园。在豆瓣、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各种平台的宣发行为上,大学生会比已经走上社会的上班族们更积极,也就是说,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可能变成小的营销基站,从而构成辐射整个社会面的影响力。
王凯谈到,他们当时做过数据跟踪,有接近80%的大学生在现场看完后,都会进行二次宣发。并且大学生又往往是整个家庭的消费领袖,所以他会影响身边的同学和自己家人这两个群体。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到现在,我都认为这个电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电影,但当时这个电影有 80%的宣传费都用在学校上了,走了38站路演,就是靠着学校,硬生生地打出了1.5个亿票房,最后甚至成为了口碑电影。”
而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的激活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往往签名海报就可以,也许这些在从业者眼里不算什么,但很多同学就会很想要,也就会去响应片方的诉求,在社交平台上发电影相关内容,甚至我们遇到过有同学当场注册微博开始发的”,小a补充道。
微博截图
并且,大学生对电影的营销价值,除了在票房和口碑上的直接体现,还会提升官方在微博话题、短视频切片的营销效果。
这是因为,一方面,相比于“直白地夸赞”,校园路演会更容易做出一些出圈营销事件。
“比如,很多网红都是学校的在校学生,片方可能会去联系他们,邀请在校网红同学来观影,进行映后的分享,或者是配合电影‘搞一些事情’,比如重演电影经典片段、上台要个合影、带领大家大合唱等。这是利用在校网红的力量达到宣传的效果。”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反应,会启发片方未来的宣发思路和营销方向。
毕竟,一个电影营销人员在路演之前,可能会写出来很多问题,甚至新闻稿都写好了,但说白了,这样的新闻在受众群体中的发酵效率一般都很低。
“校园路演中也会预埋一些问题,但是体量的占比会相对比较小。比如我们预留了30分钟的交流时间,可以问8到10个问题,但是可能我们只会预设两到三个,很多时候这两到三个都没有办法保证能问出来,除非主持人硬点,不过学校礼堂一般都比较大,主持人找预埋的同学也蛮困难的。”
也就是说,
校园路演效果之所以好,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基于学生的基本反应碰撞出来的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龄段,他们的问题不一样。他们问出的一些真正精彩的问题,是营销人员写不出来的。
从这些角度看,大学生在电影营销方向确实大有可为,至于操作过程中的琐碎与繁杂,似乎也就不值一提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