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南京记忆|南京公交蝶变历程

谷万中


近日“央媒说宁”报道,保障公交优先,南京获《人民日报》点赞。作为一个老南京深感欣慰,南京公交确实是越来越好啦!欣喜之余,不由想起个人与南京公交风雨同舟数十载的许多经年往事来。

老南京乘公交车,习惯说成坐公共汽车。可以这样讲,公交车是每个人所处城市社会发展变迁最好的“晴雨计”。它的生存状况,折射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只有亲历者的感受才最是深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我乘坐过老式公交车,也搭乘过老款地铁——那是当年南京的“小火车”,无轨电车通车的那一刻我还曾经赶赴热闹的现场。

南京公交 70 余载的变化,都铭记于我的脑海之中。




大鼻子”的公交车


记得在 20 世纪五十年代那会儿,公交车的样式真的老掉牙。多为由美、德进口的老卡车,什么雪佛兰呀、道基啦,还有的是由奔驰等车的底盘改装,笨拙的木制车壳,车头均是“大鼻子”,有些还像是“猪八戒”,颜值极差。车尾处的外面一度还挂了个炉子,以烧木炭或者白煤勉强输送动力。座椅的安置多呈“ U” 字形,乘客背靠车窗顺序落座。

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想不到,那时的汽车转弯标志实在是有意思。在原本就局促的前车窗上,装有一只箭头型方向灯,上绿、下红,尾部还拖着根电缆线,由司机手动操控,虽显土气却蛮实用。车门是整体手动的推拉门。我尤其喜欢关注开关车门的动静,瞅着售票员用专门的小扳手来操作,趣味盎然。

到后来,公交车逐步削平了“鼻子”,换成为“扁鼻子车”。南京率先换型成功的好像是由夫子庙到南京西站的 1 路车,棱角分明,方头方脑。



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


更早的时候,新街口至中山陵的公交 9 路线,数量少、车况差,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前往中山陵游览的需求。于是,在这条线路上就常常会出现公交车、马车和出租汽车,三车并驾齐驱的局面,当时的人们管这个场面叫“三驾马车”。

这条“马车公交”运营路线的起点,在今天汉中路上的金陵饭店附近,终点站则在离中山陵牌坊的不远处。车资并不很贵,大约每人只需要一角钱,乘坐马车还蛮舒适,车速也较快。伴随着嘀嘀嗒嗒的马蹄声,夹杂鞭响和车夫的吆喝,车子欢快地奔跑在绿荫遮蔽的慢车道上,沿途美丽街景不时映入眼帘,对于乘客们来说,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那时,人们到中山陵,还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它的车辆运营与今日出租车有所不同,那时的出租车是定点、定向运行的。起点站在新街口今中山东路新百附近的慢车道上,南京人习惯称之“小包车”。当时车况不佳,车上也没有沙发座椅,只几张长条木凳,乘客往往只能够猫着腰从车尾钻进车厢。票价自然较公交和马车要略贵一些,虽然沿途通常不停站,到中山陵快了许多,但许多市民因为经济原因,往往还是望而却步。

到五十年代后期,随着社会发展变迁,马车和出租车相继退出,“三驾马车”共存共荣的景况便风光不再了。



公交车上的“辫子”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南京公交车的车况有了改善,车座也改为面向前方,舒适程度改善了许多。这期间,南京进口了一批捷克车,最先配置的也是 1 路线。有点流线型式样,颇为洋气,但依旧为小车窗,虽如此还是令人侧目。有轨电车的加盟,使南京公交增添了一支生力军。街头竖起了根根水泥杆并拉起电车线,但免不了就会掉“辫子”,这时售票员往往义不容辞,跳下车帮着搭“辫子”,辫子顶端与电线接触的一刹那,闪出一团火花,那样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到后来,南京公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长上了腾飞的翅膀。车况越来越好,乘坐愈加舒适,正点率也大幅提升,曾经投入过双层大巴,还实现了无人售票。公交线路也不断增加、延伸,通畅且快捷,触角延伸到城市的四面八方,接着又相继开通人们翘首以待的豪华有轨电车呢。近年推出的定制公交享誉全国,近日又开辟了智享公交方便市民,层出不穷,不断创新。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主办单位: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ICP备05004952号-7 网站标识码:3201000023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80号

您是本站第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