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66年初秋的一天,我国原子弹重要部件“G-1107”竟被人从车间盗走!

更令人震惊的是,最终嫌疑人锁定为前周总理卫士。



得知此事的总理作何反应,又会怎样处理?

原子弹部件被盗

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

我们并未因此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核武器研制中。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这个紧要关头,竟然会有人盗窃国家最机密的原子弹部件。

此部件叫“G-1107”,正规名为“能量转换裂变容器”。

核材料铀、钚的初始裂变就发生在这里面边。

“G-1107”光是其白金外壳,就超过12万元。

要知道,在人均工资不足50块的60年代,12万就是天文数字。

更何况,钱还不是最重要的,怕就怕它被敌特分子偷去国外。

这种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G-1107”被盗的第3天,周总理见到了来北京开会的906厂代表黄松。

位于云贵川交界处的906厂,是原子弹部件生产厂,也是“G-1107”失窃地。



当时,周总理关心地问起失窃案。

黄松便如实报告说:“宋鲁川被怀疑与‘G-1107’失窃案有关,正隔离审查。”

“喔。”周总理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平淡,让黄松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毕竟,宋鲁川这人的身份特殊。

宋鲁川,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十几岁参加革命,走过长征,给彭德怀、左权、周总理等人当过警卫。

他的左臂在抗战中被鬼子的毒子弹打中,被迫截肢,从此成了残疾人。

1963年,906厂兴建时,宋鲁川主动转业到此,当了膳食科长。



他还收养了一个儿子叫宋小川。

其亲生父母都在抗战中,为国捐躯了。

小时候,宋小川生病,不幸坏了脑子。

宋鲁川却不离不弃,一把屎一把尿将娃拉扯长大。

后来,宋小川也来到906厂后勤处的饲养场养猪。

按理来说,一生清廉、从事多年革命工作的他,压根没有偷“G-1107”的动机。

而当时宋鲁川也的确一口咬定,自己是清白的。

就这样,案件毫无进展。

最终在那天晚上,周总理把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叫到了中南海西花厅,并下达指示,选派一支专案小组前往906厂侦查该案,务求迅速破案!



谢富治立马组织起人手,选择了刑事侦察局副局长、公安战线特等功臣、刑侦专家张克丰担任组长,带领八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刑侦人员奔赴遵义。

1966年,为调查“G-1107”原子弹部件失窃案,专案组前往906工厂。

经过工厂保卫部副部长林仲武的回忆,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案发经过

时间回到四天前,906厂的试压室内。



刚刚完成的“G-1107”原子弹部件,即将在这里进行了测试。

车间领导把它交接给试压室,便放心地离开了。

此时,试压室内还剩下三人。

他们分别是值班长郦福林、操作员何作声、保卫干事鲍远昌。

当时,鲍远昌见领导一走,自己也跟了出去。

如此一来,试压室就只剩下郦福林与何作声二人。

一个小时后,饭点到了,何作声先去食堂打饭,留郦福林继续操作。

可他刚走一会儿,郦福林突然尿急,便跑去了厕所。



当然,他在走前就已经把“G-1107”放进了保险箱里锁好。

可等郦福林出了厕所,回到试压室重新投入工作,却发现本该安放在保险箱里面的“G-1107”竟然不翼而飞了!

他傻眼了,一时间脸色苍白,浑身直冒冷汗,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完了!犯了大错!

这时,何作声也打完饭回来。

了解状况后,他也吓得差点儿瘫软在地。

平复了好一会,两人才抖抖索索给车间副主任候彭天拨去报警电话。

情理之中,电话那头的人惊得差点拿不稳话柄。



5分钟后,保卫部副部长林仲武就带着七八个保卫干事,赶到了现场。

经过一番勘察,他初步断定应是内部人作案。

因为保险箱没有撬痕,室内门窗也都完好无损。

这说明嫌疑人是用钥匙打开保险箱的,且熟悉环境。

再加上,906厂本身涉及国家机密,是极其隐秘的所在。

且周围还驻扎了部队,外人想要神不知鬼不觉闯进来偷窃的可能性非常低。

此外,他们还在现场发现了一种化学试剂。

它散发出来的气味,足以骗过警犬。

嫌疑人显然具备很强的反侦察能力。

正副厂长、党委书记等领导听了林仲武的案情报告后,一面向国防科委和公安部上报了情况,一面对厂内所有人员展开了排查。

首先排查的自然是参与了“G-1107”交接工作的值班长郦福林与操作员何作声。



只不过,这二人都有案发当日不在场证明。

案发时,食堂一群人都看见何作声打饭,最先离开的鲍远昌也表示自己在食堂,可以为他作证。

同时,有不少人见到郦福林上厕所。

就这样,两个嫌疑最大的人都被排除了。

林仲武又开始排查案发当天在岗的三百多人。

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在了具有重大嫌疑的三个人身上。

他们是上油工段组长许茂新,上油工段女工方艳润,另一位就是宋鲁川。

起初,前面两个人的嫌疑是要大于宋鲁川的。



因为他们在审讯中总是支支吾吾,眼神闪躲,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

终于,他们顶不住高压的审讯,说出了实情。

两人的确干了偷偷摸摸的事儿,已婚许茂新竟然看上了未婚女同事方艳润。

当时他们正在小仓库里行苟且之事,所以才不敢启齿。

验证其话属实后,这下嫌疑人就剩下宋鲁川了。



说起来,他被保卫部盯上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没有不在场证明。

林仲武询问宋鲁川时,对方情绪很是激动,称自己当时在食堂后花园散步,可是却没有人为他证明。

还有就是宋小川亲手写了一份大义灭亲的揭发材料。

据材料交代,案发第二天,他就看见宋鲁川神情紧张地带着一个白色罐子回家,十分可疑。



对此,宋鲁川却不承认,极不配合,谈话难以进行。

厂领导商议后,这才决定先把人隔离看管起来。

1966年,我国原子弹重要部件“G-1107”被人从车间盗走。

经过排查,既没有不在场证明,还有亲儿子指认的前周总理卫士宋鲁川成为头号嫌疑人。

但对此,公安专案组却提出疑点。

峰回路转

首先,根据宋鲁川的简历和平日表现,此人并没有偷盗原子弹部件的动机。

其次,若真是他所为,会大摇大摆让人看见原子弹部件吗?

哪怕那个人是自己儿子。



再者,宋小川是个半傻子,他的揭发材料可信度还有待估量,整件事在逻辑上并不通。

专案组越看揭发材料上宋小川歪歪斜斜的笔迹,心中越是怀疑。

最终,组长张克丰拍板决定先从宋小川这里查起。

第二天早上,刑侦专家杜非庸就和侦察员老喻一起去饲养场找宋小川问话。

结果这一去扑了个空,宋小川没来上班。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紧接着,他们赶去宋小川家里,也一无所获。

专案组立即让厂长发动休息的工人,一起寻人。

等到中午,众人才终于找到宋小川的踪迹。



谁料,人已经死在了卧虎岗的灌木丛中!而且还是被人故意杀害的。

张克丰迅速作出推断,宋小川是被灭了口。

盗窃案很明显是有人栽赃陷害宋鲁川。

而后,专案组将宋小川遇害的消息告知了宋鲁川。

对方失声痛哭,一时难以接受,还向办案人员吐露出一段隐情。

原来案发时,宋鲁川是有不在场证明的。

那人叫刘翠花,是厂里有名的寡妇,也是他替儿子说媒的对象。

毕竟,宋小川的情况找对象比较困难。



宋鲁川只好四处张罗,还承诺拿出全部积蓄都当彩礼。

当时,刘翠花个人是愿意的,但家里边还得再商量商量。

于是事成之前,双方都并不想声张。

哪想到,转眼儿子就没了,宋鲁川已心如死灰。

专案组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后,让他回忆平时谁和宋小川来往较多。

宋鲁川一下就瞪大眼睛,说出一个名字:“邵固滨!”

此人也在后勤处工作,是被服车间的工人。

当过兵的他,喜欢打猎。

恰好宋鲁川有一支双管猎枪后,两家人就这样结交上了。



宋小川经常和邵固滨去卧虎岗打猎。

于是,卲固滨马上被叫到审讯室。

一开始,他还一口否定,直到专案组拿出证据——他在卧虎岗的毛发与脚印。

卲固滨这才一五一十地都说了。

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交代出一个一早便被排除了的人物。

那就是,案发当天见证交接工作的保卫干事鲍远昌。

原来,卲固滨有把柄捏在鲍远昌手中。

他与同事乱搞男女关系时,曾被鲍远昌逮个正着。

对方便以此要挟他,让他把宋小川骗上卧虎岗。

谁知道,鲍远昌竟残忍地将人给杀了。



至此,案件总算得到重大突破,专案组立即拘捕鲍远昌。

只不过,此人担心情事败露,早就收拾家伙跑路了。

于是公安部部长谢富治签发通缉令,全国缉拿重大嫌犯。

很快,专案组便在江苏和南京公安局的协助下,抓到了藏身于南京大学的鲍远昌。

原来,此人离开遵义后便来到南京,冒充参加串联的学生,在学校住了起来。

公安部逮捕他时,在其随身的公文包内的圆珠笔芯里,发现了一张纸条。

上面赫然就是“G-1107”的藏匿地址,可说人赃俱获了。

这下面对如山铁证,鲍远昌百口莫辩,老老实实交代了一切。



原来都是其老丈人见利起意,唆使他监守自盗。

这个老丈人是福建人,平时会利用出海捕鱼的机会,干走私的勾当。

知道女婿鲍远昌在保密厂工作后,便怂恿他偷走原子弹部件,卖掉外壳的白金大发一笔横财。

鲍远昌根本经不住诱惑,一口答应下来,然后制定了自以为周密的盗窃计划。

他当过兵,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

案发当天,其趁试压室内的何家声打饭、郦福林上厕所的空隙,迅速闪入室内,打开保险柜带走“G-1107”。

然后主动替何家声作证,同时也是巧妙地给自己伪造了不在场证明,蒙混过关。



当宋鲁川成了怀疑对象,鲍远昌更是心生邪念,哄骗有智力缺陷的宋小川作伪证揭发宋鲁川。

只是,正在他暗自得意时,公安部的专案组来了。

鲍远昌做贼心虚,惶恐之下作出冒险的举动——杀人灭口。

正是这个举动,彻底暴露了他。

见势不妙,鲍远昌连夜出逃,仓皇被捕。

1966年中秋,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鲍远昌在公判大会上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惟利是趋者,往往受制于利,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反丢了卿卿性命。

参考资料

王勇,王鹏.原子弹部件失窃案[J].四川监察,2001(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