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来源:外滩画报

杨致远为旧金山的寓所起了个富有文人诗意的名字――观远山庄,“远”出自他的名字,“山”来自夫人山崎明子(Akiko Yamazaki)。年少移民,在美国生活多年,杨致远的中国情结却在书法藏品的引领下,越来越深厚。

作为创造了 20 世纪末互联网传奇的硅谷大佬,几乎无人不识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另一重身份:收藏家。在卸下雅虎职务、退居幕后之后,这位世纪网络第一人以收藏家的身份重新进入公众视野。今年 4 月底,杨致远将收藏的 40 件元明清书法名作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堪称西方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书法展览。而这些珍品的背后,是杨致远 16 年来用心经营的收藏王国。

法迹寻踪: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书法展

最初,杨致远没有想过将藏品展出,倪明昆(Michael Knight,亚洲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多年前得知他收藏了不少名作,且大部分都未曾对公众展示过,一直游说他借出藏品参展,最终促成了这场展览。

“作为一个收藏家,我愿意与公众分享这些艺术作品,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拉近观众与中国汉字书法的距离。”杨致远说。

倪明昆为此邀请了 9 位来自北美、大陆和台湾的学者,从观远山庄的收藏中挑选出 40 多件珍品,策划布展。经过 3 年的筹备,“法迹:观远山庄珍藏法书展”于 2012 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首展,并于今年移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让美国东西海岸的观众都能欣赏到这些书法杰作。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亚洲艺术珍品,以书画著称。针对这次大型书法展览,亚洲部策展人何慕文(Maxwell Hearn)、史耀华(Joseph Scheier-Dolberg) 又挑选了王铎、王宠、邓石如的作品及杨致远去年新收藏的董其昌《仿米南宫书王维诗》加入展品之列,并按时间顺序重新划分了主题。展品被分为字体、书法的社交功能、明代苏州和文征明的世界、十七世纪对大和粗猛的追求、十七、十八世纪扬州书家、铜器和石碑的启发:十八、十九世纪金石派书法、徐冰《汉字的性格》五频动画八个展厅,还从大都会的收藏中选取了文房四宝、文人石、家具等配合展出。

展品被分为字体、书法的社交功能、明代苏州和文征明的世界、十七世纪对大和粗猛的追求、十七、十八世纪扬州书家、铜器和石碑的启发:十八、十九世纪金石派书法、徐冰《汉字的性格》五频动画八个展厅,还从大都会的收藏中选取了文房四宝、文人石、家具等配合展出 展品被分为字体、书法的社交功能、明代苏州和文征明的世界、十七世纪对大和粗猛的追求、十七、十八世纪扬州书家、铜器和石碑的启发:十八、十九世纪金石派书法、徐冰《汉字的性格》五频动画八个展厅,还从大都会的收藏中选取了文房四宝、文人石、家具等配合展出

进入展厅,首先就会看到并排陈列在墙上的五幅分别书写了篆、隶、行、草、楷字体的巨大竖轴,书法家蔡星仪的演示录像、展示牌在一旁介绍这五种字体。史耀华告诉我,“我们这次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各种形态、字体种类和风格,希望无论观众来自哪里、对书法的了解程度如何,喜欢哪种字体,都能看懂、喜欢这次展览。”该展 4 月至今已吸引逾 8 万人欣赏,观众有欧美人士,也不乏亚洲面孔。

策展人在布展时颇费心思,“明代苏州和文征明世界”的主题展厅,安排在了仿造苏州网师园建造的 Astor Court 旁,观众透过展厅可以望到花园,更好地感受吴门书派的意境。在这一展厅里,文征明长子文彭书写的《千字文》,全篇 85 张册页铺满了 8 米长、3 米高的墙面,清一色大字隶书,书体端正,一丝不苟,显其深厚的书法功力,气势恢弘。

文征明长子文彭书写的《千字文》 文征明长子文彭书写的《千字文》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的小楷《大乘妙法莲华经卷三》当属这次展览最珍贵的名作。这幅经卷长十余米,清一色小楷,每字仅半厘米见方,万余字笔法沉着、结构稳健、力度均衡,首尾如一。

根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及其他文献著录,这幅作品是赵孟� 62 岁时为佛门之师中峰明本所书,共有七卷,经不同时期的收藏家如郭世南、王世懋、王鸿绪、卞永誉、高士奇等收藏后散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曾详细考证了七卷的流传过程,认为此卷虽无名款和题跋,仍属真迹。目前,卷五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卷三则辗转由杨致远收藏,他对能收藏此珍品感到相当幸运,也为能与曾经传承这幅作品的收藏家在不同时空相遇而感到兴奋。

当代艺术家徐冰受邀为此次巡展创作五频水墨动画《汉字的性格》。他曾去杨致远家观摩过赵孟�长卷,“第一次看到很震惊,这幅长卷每一笔很小,但书写到位,笔法圆润而不露锋芒,彰显了中国人克己、虔诚的中庸特性,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态度。”徐冰受到启发,以赵孟�的该手卷和《鹊华秋色图》为基础上加入了电线杆、苹果电脑等现代文明图像符号,通过传统和现代的冲击、融合,探讨中国文字的渊源。17 分钟的动画,消除五频之间的界限,令最终效果犹如一幅书画长卷,徐徐展开。

杨致远对这幅作品赞赏有加,“徐冰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他不仅富有创意,还会像数学家一样思考逻辑和符号。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书法,《汉字的性格》轻松活泼却充满智慧,就像是当代人对古代艺术的回应,我看了很多次,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

我和董其昌有一种特殊的缘分

回溯对收藏的热情,杨致远在《法迹:观远山庄珍藏法书选》的序言中坦承,一开始是件苦差事。

1968 年出生在台湾地区,幼年丧父,杨致远 10 岁和弟弟随母亲移民到美国。在台湾的短暂童年使他接触到书法启蒙教育,尽管那时对他来说,练习书法就像上钢琴课一样枯燥乏味。

“回到 70 年代的台北,那时我只是个背着书法工具包的小孩,无论晴雨,乘巴士去上书法课。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门枯燥乏味的传统艺术:无穷无尽地重复笔法,临摹‘晦涩难懂’的古籍典范,以及不断研磨砚台墨汁,体会毛笔在宣纸上的触感。”

在美国的生活,艰苦而忙碌,他终日忙于学习、创业,沉浸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从没想过再执起毛笔。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中国朋友建议他收藏中国古代书画,以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这是和你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很有意思。”

那是 1998 年,雅虎已上市 2 年多,访问量和市值不断飙升。杨致远在互联网领域意气风发,跻身高科技行业的华人首富,丰厚的财力令他第一次出手便将董其昌的草书《临古帖》收入囊中。这幅名作经研究董其昌的专家、学者李慧闻后来考证,应作于 1599 年或 1600 年,是董其昌第一次告病隐居松江期间所作,或是海外现存最早的董其昌书法。

杨致远第一次出手便将董其昌的草书《临古帖》收入囊中。这幅名作经研究董其昌的专家、学者李慧闻后来考证,应作于 1599 年或 1600 年,是董其昌第一次告病隐居松江期间所作,或是海外现存最早的董其昌书法 杨致远第一次出手便将董其昌的草书《临古帖》收入囊中。这幅名作经研究董其昌的专家、学者李慧闻后来考证,应作于 1599 年或 1600 年,是董其昌第一次告病隐居松江期间所作,或是海外现存最早的董其昌书法

杨致远回忆,当时他展开手卷,瞬间被作品绵延的笔法所感动,童年练习书法的记忆一一浮现,“那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认可,对古代文人墨客气节的欣赏。因为这个机缘和这件作品,书法艺术对我的人生重新有了意义。”

2000 年初,杨致远从香港著名的艺术经纪人 Harold Wong 处购得 60 件作品,形成了其收藏的雏形。此后他不断扩大自己的收藏,专注物色民初以前的古代书法作品,并有专门的收藏顾问团队为他把关。

贵为雅虎创始人兼大股东,杨致远身家可观,但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坐的是公务舱,吃的是墨西哥卷饼快餐或越南米粉。唯独对艺术品,他一掷千金,毫不手软。2012 年董其昌的行书《李白诗篇》公开拍卖,这幅作品除了有“董其昌印”之外,还有一方“知制诰日讲官”的闲章,气格高古,估价 500 万至 700 万港元,最终他以 5778 万港元竞得,引起市场一片惊叹。去年他又在匡时春拍上以 897 万拍得董其昌的《仿米南宫书王维诗》。

“我和董其昌有一种特殊的缘分,”杨致远说,“当我 98 年收藏第一幅作品时,他是我知道的为数不多的书法家之一。他一生中写过各种不同的字,但他总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现在,我的目标是收藏他所有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

杨致远与董其昌有着特殊的缘分,他的目标是收藏他所有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去年,杨致远又在匡时春拍上以 897 万拍得董其昌的《仿米南宫书王维诗》 杨致远与董其昌有着特殊的缘分,他的目标是收藏他所有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去年,杨致远又在匡时春拍上以 897 万拍得董其昌的《仿米南宫书王维诗》

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是一个发现事物的历程,启发我、充实我

16 年间,杨致远已收藏拥有三百多件书法精品,当中不乏元末清代名家的经典之作,赵孟�、文征明、董其昌、邓石如、王铎、张瑞图、金农、伊秉绶等均在其列。除了书法,他和夫人还收藏明清家具、宋代瓷器和当代水墨。他谦虚地说,“我非常幸运能将这些年的收藏聚集在一起,我的收藏还谈不是重量级,但我有长远目光,会花时间来扩充它。”

中国古代书法讲究形神兼具,收藏门槛很高,不只是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还要求有深厚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杨致远花费大量精力对所藏作品深入研究,详读史料,“对我来说,有很多因素造就一幅杰作。当我研究一幅书法作品,我会试着去了解书法家本人,他是年轻还是年老,他是在什么场合写下这幅字,或者对比一下其他作品,看看这是不是最好的作品。我们经常形容一幅作品十分生动,好像文字在纸面或绸面上跳舞,艺术确实能打动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是一个发现事物的历程,启发我、充实我。”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倪明昆对此也深表敬佩,“致远练就了一双好眼力,是位非常专注的收藏家,他对书法有深入研究。”

然而古代书法真伪之辨总是永恒的议题。去年天价拍卖的苏轼《功甫帖》是真是假争论至今,导致今年春拍市场谨慎,赵孟�书法《致宗元总管札》(估价 4500 万元至 5500 万元)尽管临时降低起拍价,仍难逃流拍命运。

收藏了众多古代书法名作的杨致远,对此倒很坦然,“收藏书法作品的乐趣之一就是鉴别这些作品的真伪。对我来说,很多鉴定的练习就像拼七巧板,哪怕是专家也会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但无论怎样,这一次学到了经验,下一次还可以用上。”

王铎的《草书赠沈石友诗》。杨致远认为王铎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尽管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他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贯穿我收藏的几幅作品中” 王铎的《草书赠沈石友诗》。杨致远认为王铎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尽管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他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贯穿我收藏的几幅作品中”

书法让我与不同时空的中国文人相遇

曾是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商业领袖,杨致远却绝不把商业思维运用到他的个人收藏中,甚至十分反感将收藏视为投资,“这是错误的观念!”他说。尽管所藏的书法作品价格翻番,件件价值连城,但他从未想过出售获取利益。“我当然很清楚,当中投入的成本和目前艺术市场的环境,但对于我来说,收藏是从长远考虑,我的意图是欣赏和学习艺术收藏品。”

虽然工作很忙碌,杨致远现在仍会抽时间坐下来,练习书法。他喜欢临摹大师作品,比如赵孟�的《大乘妙法莲华经》,无论从字形还是字义都令他平静和深思。

史耀华这样评价杨致远对书法的热爱,“他从书法家的角度学习中国书法,读很多书,研究藏品的历史,临摹,对藏品的认识和研究非常深刻。”

作为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杨致远也以独特的视角、互联网思维解读中国书法作品。他收藏的明代《李梦阳等十三家行书屋舟篇》,是为江苏镇江一位钱姓医生撰书的诗文合集,由当时政治、哲学、文学、书法界十三位名人撰写。他为此着迷,“这是没有社交网络时代的社群活动!经过这么多个世纪流传,手卷上出现许多书法家的评语,组成一个类似的社交网络,这个社群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手卷是个理想的社交网络结构―它可以延展,并且让后人随时可将评语留在手卷上。”

中国书法艺术赋予了这位美国长大、工科背景的互联网大佬更多人文情怀。“艺术,和创新产品、商业模式一样都需要创造力。软件与程序的创新,日新月异,而书法中的诸多创新却需要两百多年的时间。”

于是他赋予了自己守护这些艺术珍品的使命。“看到这些艺术品,感受到永恒的美感,我就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和它们共处一段时间。”杨致远说,“但我意识到这些艺术品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而且还会在我这一代之后流传更久。我只不过是这个时代的园丁,尽我所能去保护这些作品,使其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继续为人们所欣赏。”

杨致远常说收藏是一场无关重点的旅行,重要的是旅程中间得到的享受。“最好的书法作品看起来有如水在流动、文字在歌唱。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成为我探索、寻找灵感和履行灵感的过程。”

而他自己也通过书法,将收藏圈的社交变为美好的相遇。“中国书法让我与不同时空的中国文人相遇,从不同层面与一群难以置信的人建立联系。收藏家,策展人,艺术经纪商,如果不是因为书法,我永远不会认识这些人,并成为我最亲近的朋友。”

杨致远的书法藏品 2012 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首展后编撰的画册 杨致远的书法藏品 2012 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首展后编撰的画册

收藏是一场无关重点的旅行

杨致远看重的是是旅程中间得到的享受。“最好的书法作品看起来有如水在流动、文字在歌唱。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成为我探索、寻找灵感和履行灵感的过程。”

B=《外滩画报》 Y= 杨致远

B:你小时候学习书法曾觉得枯燥无味,之后又赴美生活,是什么时候、怎样的情景下重拾对书法的兴趣? 现在临摹名家作品,感受到书法的乐趣在哪?

Y:我在美国长大,没有机会真正练习书法,但书法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我记得有一次搬家,打包的时候发现了文房四宝,回忆起在旧报纸上写字。

在历史上,书法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艺术最高的表现形式,一直由学者和精英收藏。虽然传统绘画同样是很棒的艺术作品,但书法更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中国文字艺术可以从多层面去欣赏,不仅是形式和字体,还有文字的意思、适用的场合和风格的演变。对于我来说,书法更能展现中国文化的奥妙。

虽然现在我没有很多时间练习,但写毛笔字是我放松和沉思的方式。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很享受专注于这样美好的传统艺术。

B: 你收藏不少古代书法名作,这类作品鉴定和欣赏难度较高,你是如何定真伪的?

Y:有一群好朋友和顾问来帮我参谋,他们有的是博物馆策展人,有的是艺术品经纪人,还有拍卖行顾问。事实上,没有他们,我也不会有目前的收藏规模。我曾说过,收藏是一段旅程,过程本身和到达终点一样有意义。收藏书法作品的乐趣之一就是鉴别这些作品的真伪。对我来说,很多鉴定的练习就像拼七巧板,哪怕是专家也会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但无论怎样,我们在过程中得到了经验,并且可以用在下一次鉴定中。

B:每一次收藏过程都很顺利吗?有没遇到喜欢却没能收藏的?

Y:当然收藏的过程总有些起起伏伏,有时候我们够幸运,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作品,但有的时候我们会错失一些佳作。但我享受的是收藏的过程,而非结果。我还是比较相信命运,不会太过强求,如果这些作品注定会在我收藏之列,那么自然就会得到。

B:赵孟�的《大乘妙法莲华经卷三》历史久远,也曾历经不同时期的收藏家,你是如何购得?这幅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

Y:这幅作品我是从台北一位知名的收藏家那里购得。它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当了不起的,而且出处是有据可考的。我最喜欢的是这长卷 13000 多字所呈现出来的韵律感和平静祥和的气质。尽管整幅经书抄写得相当规整,但也有微妙的变化贯穿其中。想想赵孟�当时已经 61 岁,需要怎样的投入才写出这样七个长卷,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B:你的收藏涵盖了不少吴门书派的重要作品,比如文征明、文彭父子的书法,如何看待这个时期书法的艺术价值?

Y:我特别喜欢吴门书派的书法作品,而且随着我学习、收藏书法,吴派书派的艺术家越来越吸引我。他们的作品有着惊人的流动性、力量,在传统社会里展现出强烈的风格。文征明、文彭的作品很显然在吴门书派中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为这次展览挑选出来的作品是这一派典型佳作。

B:明末时期的书法家如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人的作品在你的收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的书法作品主要吸引你的是哪方面?

Y:吴门书派之后,明末清初的书法家是我近期最喜欢和最关注的。我欣赏他们在书写风格上的转变,对干、湿笔墨的掌控更到位,对缎子和丝绸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最后出来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王铎是我认为历史上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尽管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他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贯穿我收藏的几幅作品中。

我也喜欢张瑞图的大幅作品行书《王维诗句》,如果你留意特定的文字,你会发现它们看起来像现代抽象画。艺术家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的绘画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把他和张瑞图的作品放在一起看会很有意思。

B:这些藏品在美国东西海岸的博物馆都展出过了,未来会考虑继续巡回展览吗,比如在中国?

Y:我将这些中国书法名作在美国展出,主要是让美国人完整地了解书法的艺术形式。在旧金山和纽约展出之后,目前没有打算在其他地方展览。

B:除了书法,观远山庄还收藏陶瓷、亚洲家具及当代水墨?

Y:对,我们主要收藏一些明清硬木家具、宋代瓷器和当代水墨。我跟夫人一起收藏这些领域的艺术品,但我更喜欢书法,而她已经成为一个宋代陶瓷迷了。这些藏品当中,很难说我们最喜欢哪一件,不过最近收藏了曾经在大都会水墨展展出的刘丹的《字典》,我们都很喜欢。

除了书法,杨致远和夫人山崎明子还收藏明清家具、宋代瓷器和当代水墨 除了书法,杨致远和夫人山崎明子还收藏明清家具、宋代瓷器和当代水墨

B:有人说电子产品和网络在彻底改变着艺术品市场,苏富比最近也和 eBay 合作开设网络拍卖会,作为互联网行业精英和资深收藏家,你会考虑往这个新的领域投资发展吗?

Y:我本人没有在这个领域投资,但毫无疑问,电子科技和网络改变着收藏人的世界。专家们可以更快地分享和交换意见,艺术品的信息会在全球传播,吸引更多的卖家和买家。这都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可以令艺术更平易近人,被更广泛地讨论和欣赏。

B:在艺术上的修养对你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有帮助吗?

Y:我相信当艺术和科技两者平衡时,一定是人们最开心和最满足的时候。随着科技和网络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就会有更多社会和文化的需求出现。艺术的确让我成为更好的科技界人士,因为它教会我有些事情无法用代码编制,还有保持创造力水平,这都对我作为一个投资者和科技人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