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小编给大家介绍了日本宝塚歌剧团自成立以来104年的发展简史及其极富特色的人事组织形式。(戳回顾上期)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从更多侧面探索了解这位日本百年演剧巨人和她精雕细琢的的梦幻城堡。
宝塚三大件
提到音乐剧四大作品想必大家不会陌生,他们是《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西贡小姐》。
而宝塚歌剧团自1914年上演的第一部戏《桃太郎》至今,其海海众多原创或引进的剧目当中也有四部戏对于宝塚歌剧团来说意义非凡,他们是不仅是宝塚歌剧团的保留剧目,更是作为金字招牌和吸粉利器不断再演,因而被戏迷们称为“宝塚三大件”
《凡尔赛玫瑰》
1965年日本经济危机,宝塚歌剧团也未幸免于难,连年赤字,险些易主。这个低谷期的结束是以宝塚歌剧团著名的原创作品《凡尔赛玫瑰》的公演为标志的。
《凡尔赛玫瑰》原本是由池田理代子创作于1927年刊载至集英社旗下《漫画周刊》杂志的一部少女漫画,讲述了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世王妃玛丽·安东瓦内特与瑞典贵族菲尔逊,架空角色女将军奥斯卡与他的平民恋人安德烈之间壮美浪漫的爱情故事。
男装丽人主人公奥斯卡被称为日本“花木兰”,这个角色可以说没有人比宝塚歌剧团的男役们来扮演更适合了。宝塚歌剧团由植田绅尔进行剧本改编并执导,野田滨之助为制作人,并启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大批明星跨组轮番演出,将商业演剧界燃烧到沸腾的状态。
截止至1975年,《凡尔赛玫瑰》创造了上演560场、两个大剧场连站票都卖光、观看量超过140万人的惊人纪录,再加上其间的全国巡演,这个数字就上升到707场,160万观众。因为买不到票入场观看而徘徊在大剧场门外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竟上万!
经历过那段巅峰时期的资深戏迷这样描述:那是买票排队的队列不是围绕着整个大剧场,而是围绕着整个市区!剧场内《凡尔赛玫瑰》的场刊被哄抢一空;媒体界关于此举的报道累牍连篇;剧中主题曲《正因为有爱》《白玫瑰般的人》成为街知巷闻的流行金曲。
在这部戏上演之前,宝塚音乐学校的录取率为1:5,由于《凡尔赛玫瑰》风靡全国,第二年报考音效的人数激增,录取率飚至令人瞠目结舌的1:33!也就是从那时“东有东大,西有宝塚”这句话开始在坊间流传,意思是说全日本最难考取的两个学校,是东边的东京大学和西边的宝塚音乐学校。
也就是那时宝塚歌剧团发现了日本少女漫画这一原材料收割地,借着《凡尔赛玫瑰》这一东风,宝塚歌剧团由改编了多部少女漫画,并在票房上屡获绩效。
1977年《凡尔赛玫瑰》的热潮仍未退去之时,宝塚歌剧团沿用《玫瑰》的制作班底推出了一部重量级新作《飘》。
至翌年秋季为止,创下了总观众量133万人次的惊人纪录。在这部戏中饰演白瑞德的演员榛名由梨成为了宝塚史上首个带了胡子扮演角色的演员,这标志了宝塚歌剧团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浪漫唯美之外的现实主义路线,从扮演男性转变成为表现男性。
《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德语音乐剧,被日本宝塚歌剧团引进日本之后,改编为《伊丽莎白——爱与死之轮舞》
自1996年首演以来已前后公演了9个版本、1000余场,观众数量突破200万大关,成为宝塚歌剧团三大经典剧目之一。
宝塚歌剧团在对伊丽莎白进行了细致的表现之外,对于死神TOD的刻画极为成功,令宝塚版的《伊丽莎白》大有超越德语原版之势。
常见的固定公演场所有宝冢大剧场、东京宝冢剧场、宝冢Bow Hall剧场、日本青年馆、中日剧场、博多座、日生剧场及梅田艺术剧场。
宝塚大剧场
1993年启用,是剧团最主要的公演场所。1924年,能够容纳4000名观众的旧宝塚大剧场落成,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远东第一大剧场”,这么大规格的剧场在今天也是非常少见。
小林一三先生曾在那时描述自己的理想:一,创造新的国民戏剧。二,要让普通观众以便宜的价格看到质量上乘的戏剧。
小林先生和他的继承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坚持商业演剧的路线,不以高票价主动划分观众,而是从观众角度出发制定发展方向。
旧宝塚大剧场舞台口宽超过27米,旋转舞台直径达6.5米,用来在高空起落大道具的绳子有60根之多。但此时的剧场没有音响设备也没有空调。
1927年,宝塚歌剧团上演了日本有史以来第一部轻歌剧Mon Pari,讲述了一个旅行者从神户港乘船出海经由上海、埃及等地最后到达巴黎,一路上的风土见闻。此剧一经上演,盛况非凡。甚是被讲谈社1991年出版的《日本全史》记录在内。
宝塚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舞台装置“大阶段(台阶)”就是在MonPari中首次投入使用。从Mon Pari首演到其30周年纪念演出,大阶段的短增加高度,从16阶增长到惊人的50阶。
现在宝塚东西两大剧场使用的大阶段均为26级,由轻合金制成,整个大阶段满满地装饰着灯泡,可以变化出各种图案。
大阶段顶宽10.03米,下部宽14.6米,全部展开这个横幅23米、纵向高度16.5米的庞然大物大约需要2分钟。每一阶阶梯有15厘米之高但仅仅只有23厘米之宽,演员还要在上面跳舞飞跃,并且剧团规定在谢幕走下大阶段时头部不能下垂,要时刻保持抬头挺胸,凝望观众,其难度可想而知。
正是这种华丽而惊险的场面刺激了观众感官进而使其得到视听享受。
在准备迎接新千年的最后十年,世界范围的舞美技术蓬勃发展,为宝塚歌剧团服务了68年零五个月的宝塚大剧场也终于要和大家说再见,阪急电铁为宝塚歌剧团另选新址建造了新宝塚大剧场。
为能充分满足观众观剧时的舒适体验,拆掉了一部分座椅,扩大了每个座椅周围的空间,最终席位数量确定为2885个。
1993年1月1日,新宝塚大剧场在宝塚市荣町一号正是开启运营。他拥有宝塚歌剧团最为标志性的26阶大阶段和银桥,直径超过15米达大旋转舞台,供交响乐团现场演奏的乐池,三段式电脑控制的升降道具台,世界顶尖的灯光设备,音像定位的摄像系统,中央集成控制系统还有华丽巨大的星光镜球,在大剧场建筑内部还有一个名为BOW HALL的小剧场,多个排练厅,演出服装道具制作车间等等,并使用至今。
东京宝塚大剧场
于1934年开幕,除了宝冢公演外,亦提供东宝系统下的戏剧在此演出。后于1997年拆卸重建,2001年1月1日重新启用。重建期间的公演则在宝冢千日剧场(TAKARAZUKA1000days剧场)及帝国剧场演出。
能在演剧中心的东京长期驻出是小林一三先生长久以来的愿望。在东京宝塚大剧场建成前其实每年剧团都会到东京的各个剧场进行短期公演,但是那些剧场往往坐席较少且公演天数有限,想看表演的人常常买不到票,小林就下定决心要在东京建立一座属于宝塚歌剧团自己的大剧场。
他曾说:在别人公司运营的剧场里演出,票价就不能定得太便宜,所以决定在东京日比谷建造一所能容纳3000名观众的剧场。1934年东京宝塚大剧场落成,从此实现了宝塚歌剧团每年在东京六个月的常规化演出。此后的东宝剧场和宝大剧场的命运相似,都经历了除旧革新这一过程,迁址翻新的新东京宝塚大剧场于2001年元旦投入使用直至今日。
大本营以外的其他剧场
宝冢Bow Hall(宝冢バウホール)
1978年开始,歌剧团为培育年轻明星和幕后工作人员而成立的小剧场。
大阪市梅田艺术剧场
包括Main Hall及Theater Drama City两个剧场。公演形式亦随两个剧场有所不同。
梅田艺术剧场主厅(梅田芸术剧场メインホール)
为一大型剧场,原名梅田コマ剧场。由阪急集团并购后于2005年改名梅田艺术剧场主厅,现多简称为梅田艺术剧场或梅艺。
Theater Drama City(シアター・ドラマシティ)
简称DC,为TOP及二三番手等的小剧场公演场地。
名古屋市
中日剧场
、福冈市博多座为当地的大型剧场,宝冢在该处的公演亦以大剧场公演剧目为多。
东京市
日本青年馆
主要是Theater Drama City和宝冢Bow Hall的公演,转到东京继续演出时的场所。有时亦会在赤坂ACT剧场或是东京其他中小剧场演出。由于剧团公演行程的习惯多是由关西公演完毕后移至关东续演,所以这些剧场很少是初演剧场。
TAKARAZUKA1000days剧场
东京宝冢剧场整修时所使用的临时剧场。现已停用。目前已改装成Bic Camera及无印良品的卖场,更名为有楽町インフォス。
全国巡回的公演场地多由各地主办单位安排,因此公演剧场较不固定。但2005年梅田艺术剧场成立后,全国巡演的首日或最终日公演多会安排在梅田艺术剧场メインホール。
剧目运营模式
大家熟悉的百老汇音乐剧制作模式是先有制作人,买下剧作家的某部作品,然后寻找投资商,同时进行严格的筛选之后确定演员阵容。
而宝塚歌剧团的剧目制作不是按戏挑人,而是按人写戏。剧团专属的剧作家们都是根据已有的演员阵容进行创作。在主演明星之下不光男女主角,连男二男三甚至路人甲乙丙丁都是相对固定好的。
当然也会有不按照番位排列来安排角色的特殊情况,例如新专科的演员调遣被至五个组的公演扮演反派、高龄角色或者一些特殊角色,称之为“特出”。而大多数时候的剧目创作都变成了一个“填空题”。
这样的剧目创作方式常常被不理解主演明星制人诟病太过死板或者等级制度严苛而导致丧失活力或者年轻演员机会太少,但对于剧团体制内或者了解主演明星制的人来说,按人写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短期公演制
相对于日本四季剧团几年来固定的剧场之演出一个剧目来说,演员阵容相对固定的宝塚歌剧团为了不让观众产生厌烦情绪而选择短期公演制。
每一部戏的公演均不会超过两个月。关西兵库县宝塚市的宝塚大剧场公演一个月,东京宝塚大剧场公演一个月,一年之内算上小剧场演出千全共出演二十多部新戏。
这对于观众来说选择范围相当之大,靠着这样频繁的演出新戏,就可以达到吸引新老观众的目的。
对于新观众来说,不论是喜欢百老汇还是喜欢传统题材,不论是喜欢热闹的喜剧还是严肃的悲剧,同一时间段在宝塚歌剧团中都能具备多个选择。
对于老观众来说,他们对于剧作内容和题材类型并不十分在意,而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固定的演员阵容上,因此短期公演也能使他们不断发现熟悉演员身上的新鲜魅力。
但这样的票房利器也有明显缺陷。比起四季剧团,宝塚歌剧团排练一个月,演出一个月,在排练一个月,再演出一个月,同时还穿插着许多小剧场公演、地方公演、晚餐秀、特别晚会、演唱会等等。
如此密集的演出安排使演员们陷入长时间的超负荷、高速运转的车轮战状态,这考验着演员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并有可能会影响作品质量,同时短期公演制作费高得惊人,如果不是有十分雄厚的资金做背景,短期公演根本无法实现。
大量的原创作品
宝塚歌剧团所上演的剧目中,原创剧目所占比例高达90%,同时其在艺术价值与票房号召力方面均首屈一指。近年来菊田一夫戏剧大奖、松尾艺能大奖频频青睐宝塚歌剧团原创剧目就是一个有力佐证。
宝塚歌剧团的部分引进剧目堪称大作典范,也是其圈钱的金字招牌,例如《伊丽莎白》《Me & My Girl》《歌剧魅影》《红花侠》等等。
然而因为宝塚歌剧团在明治维新后期诞生时所定下的“洋和折中”的思想理念、主演明星制以及演员固定的风格定位决定了其法再引进剧目的道路上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才致力于发展原创力量而非将精力放置于版权许可的获取上。
独特的演出形式
假如去看一看宝塚歌剧团的演出名称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标题都不止一个名称,都是一个日语名称加上一个外来词汇的组合,例如雪组公演标题为《幕末太阳传/Dramatic“S”!》
前面的“幕末太阳传”是戏的名字,后者则为秀的名字。戏和秀是两个独立的表演单元,在任何方面不具备关联性,典型的宝塚歌剧团演出就是有着两个部分组成。
戏就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音乐剧。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戏演出结束,在半个小时休息时间后大幕会重新开启,演出一段没有情节性的歌舞表演。
这一段歌舞秀会围绕这一个主题表演歌舞戏码以及短小的戏剧片段。
宝塚歌剧团的秀涉及范围极广,音乐类型上,爵士、古典、摇滚、日本传统音乐等等不一而足,舞蹈更是横跨芭蕾、现代、爵士、探戈、桑巴、弗朗明戈、波列罗、华尔兹、哥萨克、日本传统舞蹈等等多个类别。
从主题上讲也不分古今和洋均有涉猎,让观众在四十分钟里充分得到视觉听觉的至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