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徐霞客的贵州之行(一)

徐霞客的贵州之行(一)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出生于南直隶江阴,从霞客二字就能体现他的志趣爱好,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他的足迹踏遍了21个省份、自治区。而当他来到贵州,也与贵州有了不解之缘。



从广西南丹州换了马之后,渐入无人之境,走了五里路,越过山界岭,我们的贵州“霞客”之行也就此开始了!



1、独山:下司、上司

徐霞客是由广西进入贵州,第一晚住宿于独山下司,走了许久才找到一户人家住下,也没有吃饭,便在一块茅草都没有铺的地板上睡着了。他在日记中写道:“卧地无草,遍觅之,得薪一束,不饭而卧”一早起来想到街上买东西吃,但发现街上冷冷清清,也没有饭馆,只能叫房主买些米稀煮而食。当他来到上司时,发现这里有饭馆,有客栈,还有店铺,远比下司热闹。后徐霞客了解到,上下二司的土司都是杨姓兄弟,但互相并不和睦。上司土司杨袖,强干有才能,制度严明,治安良好。而下司土司杨国贤,地方上混乱不能管束,百姓都去抢劫。所以才造成了上下二司的差别之大。





继续向前北前行,来到独山(独山州),州城是一座土城,这里的房屋远比之前好,夹街两侧楼房相连,都是瓦盖顶,不再有草棚牛圈的简陋景象。徐霞客找了一间客栈住下,听客栈主人说,据城二十里处,有一座孤峰,登临绝顶眺望,即有置身天外之感。徐霞客说,此地名为独山,倒也贴切。



2、都匀:南皋书院、都匀洞

南皋书院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5年)当时的巡抚江东之拨官田28亩所修建的。但当徐霞客来到此处,书院早已是破烂不堪了,向此地的南皋人邹总宪戌守借《都匀府志》一看,发现其中内容十分简陋而不详细。记载大、小马尾河不写它们的发源地,也不写它们流向何处。再到都匀洞(九龙洞),知道了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一公里处有一个仙气氤氲的都云洞而得名。在后来有人上奏朝廷,认为“云之为物,变幻莫测”应改为“匀”取“均匀”之意。经明太祖朱元璋御准,“都云”从此改为“都匀”都匀的名称也是来自与此。





3、水府寺、白衣阁、梵音洞

登上城北的梦遇山,看见大溪流横在庙前,一条小溪自北向东注流而来。下面有座白衣阁,紧依山崖悬在危壁之上,高高濒临着不测之深渊。进入梵音洞发现此洞是向西劈为门洞的,洞中无其他别致之处,只是听说有尊石佛从土里生长出来。游览完后徐霞客尽兴而归,歇息一宿出发前往贵阳。



4、太子桥、古佛洞

进入贵阳,向西南方行走了五里路,有条溪水自西边的山谷中流来,往东注入大溪,有座石桥跨在溪上,这桥名曰“太子桥”。据说是因为建文帝而得名,但为什么以“太子”起名呢?徐霞客不假思索,传说是当年建文帝逃难至此。然又想到建文帝乃朱元璋的皇太孙,也就明白了此桥的来历。后去游览古佛洞,洞不大,洞中塑有苦行佛,洞口紧靠着山体岩石顺势建有供游人休息的木亭。古佛洞到今天,也是贵阳4A级景点黔灵山公园最早的一个风景点。





好了,我们徐霞客的贵州“霞客”之行到达贵阳这里就先告一段落了,让我们在此休息几日,便起身,继续探索“霞客”之路

本文根据《徐霞客游记》所编写

更多精彩旅游文章请关注我!也欢迎在

发布于 2019-07-27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