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拆分工程复工 AB两线既能同台换乘也能跨线运营

北京地铁13号线是京北地区非常重要的地铁线路,它串联了回龙观天通苑居住区和中关村软件园办公区,是京北通勤族的“通勤大动脉”。近年来,地铁13号线在高峰期十分拥挤,不堪重负。可喜的是,正在建设的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改造工程将为京北交通“破题”。
2月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重大项目办及京投所属轨道公司了解到,目前地铁13号线扩能拆分工程全线管理及劳务人员全部到岗,工程已进入复工满产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工程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拆分后的AB两线,既能同台换乘也能跨线运营,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图片
预计今年实现年底实现洞体贯通
春节过后,工人陆续回来了,在地铁13号线后厂村站扩能拆分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和机械设施又开始繁忙起来。今年,工程将进入建设高峰期,实现各项预期节点目标。
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二项目中心副总经理高亚彬介绍,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既有线改造工程,将在不影响13号线运营的基础上,利用晚上地铁停运后的“窗口期”在既有线上开展车站改造及新加车站的施工作业,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将影响第二天地铁正常运营,这给地铁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参建单位已组织专门力量科技攻关,精心筹划,按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以赴地完成建设任务。
图片
中铁十四局北京地铁13号线16标项目总工徐龙介绍,为了确保工人顺利返乡过年、节后安心返京返岗复工复产,项目为工人统一购买车票和安排大巴车接送,对工人往返路费进行补贴,确保工人顺利返岗。
目前,工程已进场开工建设的12个标段全部复工。全线管理及劳务人员全部到岗,进入复工满产阶段,为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创造了有利条件。徐龙介绍,今年是该项目施工高峰期,预计今年年底主体结构封顶,洞体贯通。
拆分后的AB线既可同台换乘又能跨线运营
现有北京地铁13号线,是一条倒“U”型线路,起始点为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据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是在既有13号线西二旗-龙泽-回龙观站区段,通过线路改造等技术手段,将既有13号线倒“U”型线进行拆分,在16号线和17号线之间搭建“X”型东、西横向线,形成13A线、13B线两条线路。
13A线由车公庄经西直门、新龙泽至天通苑东,串联既有13号线西段及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13B线由海淀区16号线马连洼站,经新龙泽至东直门站,串联了上地软件园、回龙观、天通苑及13号线东段。
图片
令人期待的是,拆分后的两条线路具备互联互通的条件,同时预留了B线跨线运营至A线的条件,未来不仅可以实现A、B线同站台换乘,而且可以实现跨线运营,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据预测,拆分完成后,13A线具备运营8编组B型车能力,运输能力提高75%左右;13B线运输能力提高30%左右,将有效解决西直门终点站列车折返条件差,发车间隔无法缩短、13号线车厢拥挤、站外限流排队等问题。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出行条件,完善北部地区轨道交通线网,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回天”居民通勤时间将大幅缩短
地铁13号线拆分,将给京北居民尤其是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居民带来哪些好处?一个案例可以充分说明问题。
市民刘先生居住在天通苑北区,在中关村软件园二期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现在每天通勤需要先乘坐5号线,在立水桥站换乘13号线,在西二旗站下车后,到公司还有3公里左右的距离,只能打车或者骑共享单车,总体算下来需要50分钟左右。而13号线拆分以后,刘先生在家门口坐上13A线,在新龙泽换乘13B线到后厂村站,直接就能到公司门口。
“之前距离中关村软件园较近的地铁站只有西二旗站,大家上班只能打车或者骑车,在雨雪天气,更是十分困难,打车等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是常事儿。拆分后,相当于家门口和公司门口都多了地铁站,也不用打车了,每天至少能节约20分钟,希望新地铁赶紧开通!”刘先生说。
相关:下周本市在京地铁线路将实现满产复工
除了地铁13号线,本市在建地铁线路均进入复工阶段。据市重大项目办轨道三处副处长韦斌介绍,今年本市在建轨道交通共200余公里,计划投资350亿元。围绕全年建设任务,市重大项目办提前谋划、统筹协调、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工程节后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据了解,春节期间,北京地铁建设全网重点线路重点标段的7个关键节点工程连续施工生产。针对春节期间停工标段,市重大项目办组织参建单位提前制定复工计划,部署复工安排,通过包车定点接送、代购火车票等方式安排施工人员返京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整合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确保满足节后复工需求。
目前,我市轨道交通工程已有14000余人返岗返工。预计2月10日左右,所有标段将实现复工满产,现场施工人员将达23000余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崔毅飞